第289頁
因蕭燚之故,蕭明蘊時常會去青州小住。不知何時,木先竟入了她的眼。
蕭焱起初得知之時極力反對,親自帶人到青州將蕭明蘊帶回了襄城,明令禁止她再去青州。
後來木先求到了木良漪跟前,木良漪見二人的確情深,便親自帶著木先跑了一趟襄城。她去襄城,蕭燚自然要隨同。
有她二人出面,蕭焱鬆了口,答應叫木先留在襄城當一年兵,看他的表現再做決定。
定勝九年,兩人退婚多年之後再次定下婚約。
定勝十年,木先金榜題名,入翰林院。同年,自請離京外任,到離襄城不遠的一個縣做了縣令。
此後每一年,木良江都去信襄城與蕭焱商討婚事,但蕭焱始終不放人。
三年後,木先任期滿後調回梁京,赴京上任前再次登門,蕭焱終於點頭,同意兩人次年成婚。
傍晚,木良漪正與蕭燚坐在一起聽青兒講述近半年來的所見所聞與所得,便聽門上來報說有人過來請安。
她跟蕭燚住在這裡,蕭焱與林晴煙夫婦自不會放旁人過來打擾。是以門上一說,木良漪便猜到是誰了。
走進門來的是兩名青年,左邊的著青袍,約二十四五歲,身高體瘦,但並不羸弱,抬眼觀之,一股書生文氣撲面而來。他並非濃眉大眼的長相,但勝在眉眼和諧,面容白淨,身形清俊,氣質卓然,叫人越看越覺得合眼。
「木先跟七哥越來越像了。」木良漪側身對蕭燚小聲道,「果真是誰養大的便像誰嗎?」
「的確。」蕭燚看著向她們走近的兩人,回應道,「面容只有三分,舉手投足卻有六七分。」
再看右邊那個,年紀要小一些,大約剛至弱冠。但卻比木先要高出半個頭,猿背蜂腰,一身玄衣難掩強健體魄。許是常年在軍中的緣故,膚色偏深,高鼻薄唇,眉眼深邃,站在氣質內斂的木先旁邊,更襯得他神采飛揚,意氣風發。
「木先。」
「木歸。」
「拜見姑母,拜見定北王。」
「起來吧。」木良漪示意他們落座。
二人自地上起來,又微微俯身向青兒一拜,齊聲道:「青姨。」
青兒坐在一旁吃果子,一邊嚼著口中的果肉,一邊揮手示意兩人不要這麼多禮,她不習慣。
「什麼時候到的,見過二哥二嫂和阿蘊了?」
「半個時辰前進的府門,已經拜見過鎮南王與王妃,嫂嫂還沒見到。」答話的是木歸,「說是成親之前不讓見面。」
木先微微垂頭,耳朵卻悄悄紅了起來。
木良漪與蕭燚對視一笑,這是害羞了。
「三姐姐近來可好?」
木良清年前生了一場重病,久治不愈,謝贏無法,便叫木歸北上去請青兒為她醫治。碰巧當時木良漪剛剛服下一顆招魂丹,青兒正好在定北王府看顧。木良漪已經度過最危險的幾日,蕭燚照顧她遊刃有餘,她便騎上快馬趕往梁京,在大內住了兩個月,才將木良清的病治出了根。
離開大內之後便繼續在各地雲遊,月前得知木良漪與蕭燚要離開青州南下,便與她們約好了在襄城碰頭。
「多虧青姨妙手回春,三姑母一切都好。」木歸道,「我們出發時她跟兄長都特意叮囑我多留意姑母的身體,看到姑母身體康健,我回去也好交差了。」
聽木歸提起謝贏,青兒盤核桃的動作微頓。未待有人發覺,兩個核桃便繼續在掌中轉動起來。
木先與木歸坐了約兩刻鐘,木良漪便掐斷話頭,催著兩人回去:「明日還要迎親,今晚早些睡,養足精神。」
木先點頭稱是,起身再次行禮:「侄兒先行告退,姑母與王爺也早些安寢。」
木歸卻還有事,他跟著木先行完禮,眼珠兒打了個轉兒,望向青兒:「青姨累不累?」
青兒一聽就知道他在想什麼,噙笑覷過來:「你想作甚?」
「明日接到嫂嫂,我便要同堂兄一起回京了。」木歸看了看木良漪,又看向青兒,討好道,「青姨要是不累,我陪您松松筋骨?」
話音未落,一個黑影朝他面門直擊而來。木歸反應迅速,偏頭的同時抬起右手,掌心向外,剛好接住——是一顆核桃。
再抬眸時,青兒已經從榻上下來背著手朝他走來。
「走吧,讓我看看你這半年有沒有長進。」
「過了年阿歸是不是就要去青州了?」待眾人離去,房中只剩她們兩人時,蕭燚開口道。
「大約是。」木良漪道,「你離了青州,贏兒只派了一個即將告老的李綱過去,便是在給阿歸做鋪墊。青幽要地,交到旁人手中他自不能放心,阿歸是最合適的人選。」
「姐姐,你想說什麼?」木良漪見蕭燚欲言又止,問道。
「阿歸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但他沒有上過戰場。」蕭燚道出心中憂慮,「想要號令駐紮青幽的二十萬大軍,等待他的還有許多考驗。」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我們既不能替他們走,也不好插手。」木良漪道,「他心中也該清楚,前頭有許多難關等著他一道一道跨過去。」
「你替大周收復失地,山河回歸後又守了青幽十年,責任已然盡到了。往後的事,便交給他們小輩去煩惱吧。」她傾身過去,伸手勾住她的下巴,眼中含情,嘴角盛笑,道,「七哥說的對,人生短短數十載,不知不覺間半生已過。你的前半生給了大周,後半生便安心交給我吧。」
蕭焱起初得知之時極力反對,親自帶人到青州將蕭明蘊帶回了襄城,明令禁止她再去青州。
後來木先求到了木良漪跟前,木良漪見二人的確情深,便親自帶著木先跑了一趟襄城。她去襄城,蕭燚自然要隨同。
有她二人出面,蕭焱鬆了口,答應叫木先留在襄城當一年兵,看他的表現再做決定。
定勝九年,兩人退婚多年之後再次定下婚約。
定勝十年,木先金榜題名,入翰林院。同年,自請離京外任,到離襄城不遠的一個縣做了縣令。
此後每一年,木良江都去信襄城與蕭焱商討婚事,但蕭焱始終不放人。
三年後,木先任期滿後調回梁京,赴京上任前再次登門,蕭焱終於點頭,同意兩人次年成婚。
傍晚,木良漪正與蕭燚坐在一起聽青兒講述近半年來的所見所聞與所得,便聽門上來報說有人過來請安。
她跟蕭燚住在這裡,蕭焱與林晴煙夫婦自不會放旁人過來打擾。是以門上一說,木良漪便猜到是誰了。
走進門來的是兩名青年,左邊的著青袍,約二十四五歲,身高體瘦,但並不羸弱,抬眼觀之,一股書生文氣撲面而來。他並非濃眉大眼的長相,但勝在眉眼和諧,面容白淨,身形清俊,氣質卓然,叫人越看越覺得合眼。
「木先跟七哥越來越像了。」木良漪側身對蕭燚小聲道,「果真是誰養大的便像誰嗎?」
「的確。」蕭燚看著向她們走近的兩人,回應道,「面容只有三分,舉手投足卻有六七分。」
再看右邊那個,年紀要小一些,大約剛至弱冠。但卻比木先要高出半個頭,猿背蜂腰,一身玄衣難掩強健體魄。許是常年在軍中的緣故,膚色偏深,高鼻薄唇,眉眼深邃,站在氣質內斂的木先旁邊,更襯得他神采飛揚,意氣風發。
「木先。」
「木歸。」
「拜見姑母,拜見定北王。」
「起來吧。」木良漪示意他們落座。
二人自地上起來,又微微俯身向青兒一拜,齊聲道:「青姨。」
青兒坐在一旁吃果子,一邊嚼著口中的果肉,一邊揮手示意兩人不要這麼多禮,她不習慣。
「什麼時候到的,見過二哥二嫂和阿蘊了?」
「半個時辰前進的府門,已經拜見過鎮南王與王妃,嫂嫂還沒見到。」答話的是木歸,「說是成親之前不讓見面。」
木先微微垂頭,耳朵卻悄悄紅了起來。
木良漪與蕭燚對視一笑,這是害羞了。
「三姐姐近來可好?」
木良清年前生了一場重病,久治不愈,謝贏無法,便叫木歸北上去請青兒為她醫治。碰巧當時木良漪剛剛服下一顆招魂丹,青兒正好在定北王府看顧。木良漪已經度過最危險的幾日,蕭燚照顧她遊刃有餘,她便騎上快馬趕往梁京,在大內住了兩個月,才將木良清的病治出了根。
離開大內之後便繼續在各地雲遊,月前得知木良漪與蕭燚要離開青州南下,便與她們約好了在襄城碰頭。
「多虧青姨妙手回春,三姑母一切都好。」木歸道,「我們出發時她跟兄長都特意叮囑我多留意姑母的身體,看到姑母身體康健,我回去也好交差了。」
聽木歸提起謝贏,青兒盤核桃的動作微頓。未待有人發覺,兩個核桃便繼續在掌中轉動起來。
木先與木歸坐了約兩刻鐘,木良漪便掐斷話頭,催著兩人回去:「明日還要迎親,今晚早些睡,養足精神。」
木先點頭稱是,起身再次行禮:「侄兒先行告退,姑母與王爺也早些安寢。」
木歸卻還有事,他跟著木先行完禮,眼珠兒打了個轉兒,望向青兒:「青姨累不累?」
青兒一聽就知道他在想什麼,噙笑覷過來:「你想作甚?」
「明日接到嫂嫂,我便要同堂兄一起回京了。」木歸看了看木良漪,又看向青兒,討好道,「青姨要是不累,我陪您松松筋骨?」
話音未落,一個黑影朝他面門直擊而來。木歸反應迅速,偏頭的同時抬起右手,掌心向外,剛好接住——是一顆核桃。
再抬眸時,青兒已經從榻上下來背著手朝他走來。
「走吧,讓我看看你這半年有沒有長進。」
「過了年阿歸是不是就要去青州了?」待眾人離去,房中只剩她們兩人時,蕭燚開口道。
「大約是。」木良漪道,「你離了青州,贏兒只派了一個即將告老的李綱過去,便是在給阿歸做鋪墊。青幽要地,交到旁人手中他自不能放心,阿歸是最合適的人選。」
「姐姐,你想說什麼?」木良漪見蕭燚欲言又止,問道。
「阿歸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但他沒有上過戰場。」蕭燚道出心中憂慮,「想要號令駐紮青幽的二十萬大軍,等待他的還有許多考驗。」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我們既不能替他們走,也不好插手。」木良漪道,「他心中也該清楚,前頭有許多難關等著他一道一道跨過去。」
「你替大周收復失地,山河回歸後又守了青幽十年,責任已然盡到了。往後的事,便交給他們小輩去煩惱吧。」她傾身過去,伸手勾住她的下巴,眼中含情,嘴角盛笑,道,「七哥說的對,人生短短數十載,不知不覺間半生已過。你的前半生給了大周,後半生便安心交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