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頁
到了後期的凌無源悲涼地發現凌韻對他的戒心與隱瞞,終於決心放手,一邊酸澀地享受著她最後哄他的時光,一邊投入全部勢力,確保正邪大戰開始時,最後一顆黒舍利牢牢握在他的手中。
可惜,他沒想到天道竟然有力量從母位面拉了個蘇淺淺進來,徹底攪亂了他萬無一失的行動,也害死了凌韻。
死。凌韻安靜地俯視著腳下的世界,看到凌無源發現她設下的禁制失效了,明明獲得了自由,卻眼紅得好似吸盡妖族的天空,捂著心口流下兩行血淚,再之後便是瘋了般滿世界追殺蘇淺淺,可惜蘇淺淺已經被送回現世——天道自顧不暇,根本沒心思對手下任務者挑刺了,因為它有更緊急的事情要應付——它沒女主了。
那個世界裡,凌韻死了。
可是她真的死了嗎?
凌韻身為一隻鬼,靜靜看著自己在靜心鏡里本該存在倒影的地方。那裡一片空空如也。
這便是死了嗎?何為生,何為死?
在前世的人眼中,她穿越來這個世界,是死了。在天道的眼中,她羽化重生,也是死了。
但她不死,就不能活。她前世的身體不死,就無緣見識修仙的奇妙。她邪化的身體不死,就無法清白地涅槃。
如今也是一樣,若她不死,就永遠要受制於她所活在的這方世界的天道……她必須在它之內「死」,才能於它之外「生」。
凌韻站在生命之外,世界之上,安靜地俯視著一切,閱覽完她的前世今生。
她俯視著她萬里平靜的心湖,看到水面之下那個渺小卻愈發清晰的她,對她輕啟唇瓣,問她,何為前世,何為今生。
凌韻淡淡望著藏匿一切的湖面。那裡面錯綜複雜,有前世的她,也或許不止有一個前世的她,就像是芥子裡套著芥子,蘊含著無窮無盡的糾葛……誰也說不清誰是誰的外殼,誰又是誰的創始者。
但是她若放棄理解它們全部,只抓住其中極其微小的一個節點,便能從中清晰地理出一條線來。
前世今生,歸其根本,是一段因果。
時間和空間一樣,可以被高階能力扭曲。但因果不能。
又或者說,有了因果,才有前世今生。
而其中,站在人的視角,正邪也由因果產生。
世人做善事,結善果,是正因緣;生了病,對症下藥,也是正因緣。可若是有人,人生不順,怨天尤人,甚至怪罪無辜的人,便有了錯誤的歸因,促成邪因緣。
人生而弱小,總不免因無奈生怨懟,因無能生狂怒,因對世界認識不清而胡亂抓因果。
由於境界不足夠,有人哪怕一生行善,遵循正道,也不過是像曜澤洞的人一樣,把本該被自己消化的邪因緣,傾瀉到別人身上。他們的因果在自己的道論體系里是自洽的,但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卻漏洞百出,於世界來說,也是錯誤的因果,是邪惡源頭。
這便是弱的罪孽所在——不明理,不識道,自信滿滿或無知無覺地犯下惡因,種下惡果。歸因錯誤以致好心作惡的善人,和肆意行兇的惡人,對世界造成的傷害並無不同。
所以,歸根結底,人和邪氣息息相關,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人才是邪氣存在的因,也是果。有因就有果,邪氣生生不滅。
歷任佛子所做的事,是用功德化解那些邪因造就的果。但功德無非是前世種下的善因,結成的果本應開遍九洲四海,卻聚集在一人之身,用來化解邪果,過程中,邪氣不免在九洲四海滋生。
可以說,佛子們所做之事,不過是犧牲一人一世,人為插手,去平衡這世上的正與邪,不讓邪果聚積爆發,造成過於慘痛的劫難。
這是個無奈之時行之有效的辦法……卻不能拔本塞源、一勞永逸。
靜善大師是億萬年來悟性最佳的一位佛子,她曾經深刻地看透這一點,並試圖解決。
放邪氣入元神。凌韻至今才知,靜善大師的方法,其實領先她幾萬年,已然走在正確的路上。
黒舍利不是生靈,沒有識府,所以當它化作宗門,天下都在它囊中。那麼若是人也沒了識府呢?
黒舍利沒有靈魂、沒有元神,卻不會潰散,保持著完整的記憶和神志。為何人就不能?
修仙界的共識是,人沒有識府沒有靈魂,就死了。
但修仙界還有個共識:飛升只是個傳說。
若要打破第二點,是否也應該推翻第一點?
或許曾有人想過,但從未有人敢於嘗試——至少沒有人成功過。靜善大師曾打破識府,納邪氣入識府,也納萬物入識府,可卻在第二步失敗了——她死了,卻終究是死了。
而現在,凌韻需要悟透靜善大師打碎修仙者億萬年來視為最後防線的邊界,卻最終沒能悟透的東西。
凌韻閉上眼睛,屏蔽感知,前世今生從她腦海里消失,她的世界空曠而遼闊……只剩下她的心。
她曾經數次對凌無源、對珞磯、對自己說,修道修的是心。
何謂修心?
修心是向內構建世界。
凌韻的識海中,如同神跡一般,拔地而起一座孤島,立於平靜的心海之上,與外面立於須彌海之中的九洲四海輪廓一模一樣。緊接著,就像是基於龐大數據的加載建模,它的細節被不斷優化精細,從各大洲海的地貌,到不同板塊的城邦人文,到更為細緻的市井人煙,全部栩栩如生。<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可惜,他沒想到天道竟然有力量從母位面拉了個蘇淺淺進來,徹底攪亂了他萬無一失的行動,也害死了凌韻。
死。凌韻安靜地俯視著腳下的世界,看到凌無源發現她設下的禁制失效了,明明獲得了自由,卻眼紅得好似吸盡妖族的天空,捂著心口流下兩行血淚,再之後便是瘋了般滿世界追殺蘇淺淺,可惜蘇淺淺已經被送回現世——天道自顧不暇,根本沒心思對手下任務者挑刺了,因為它有更緊急的事情要應付——它沒女主了。
那個世界裡,凌韻死了。
可是她真的死了嗎?
凌韻身為一隻鬼,靜靜看著自己在靜心鏡里本該存在倒影的地方。那裡一片空空如也。
這便是死了嗎?何為生,何為死?
在前世的人眼中,她穿越來這個世界,是死了。在天道的眼中,她羽化重生,也是死了。
但她不死,就不能活。她前世的身體不死,就無緣見識修仙的奇妙。她邪化的身體不死,就無法清白地涅槃。
如今也是一樣,若她不死,就永遠要受制於她所活在的這方世界的天道……她必須在它之內「死」,才能於它之外「生」。
凌韻站在生命之外,世界之上,安靜地俯視著一切,閱覽完她的前世今生。
她俯視著她萬里平靜的心湖,看到水面之下那個渺小卻愈發清晰的她,對她輕啟唇瓣,問她,何為前世,何為今生。
凌韻淡淡望著藏匿一切的湖面。那裡面錯綜複雜,有前世的她,也或許不止有一個前世的她,就像是芥子裡套著芥子,蘊含著無窮無盡的糾葛……誰也說不清誰是誰的外殼,誰又是誰的創始者。
但是她若放棄理解它們全部,只抓住其中極其微小的一個節點,便能從中清晰地理出一條線來。
前世今生,歸其根本,是一段因果。
時間和空間一樣,可以被高階能力扭曲。但因果不能。
又或者說,有了因果,才有前世今生。
而其中,站在人的視角,正邪也由因果產生。
世人做善事,結善果,是正因緣;生了病,對症下藥,也是正因緣。可若是有人,人生不順,怨天尤人,甚至怪罪無辜的人,便有了錯誤的歸因,促成邪因緣。
人生而弱小,總不免因無奈生怨懟,因無能生狂怒,因對世界認識不清而胡亂抓因果。
由於境界不足夠,有人哪怕一生行善,遵循正道,也不過是像曜澤洞的人一樣,把本該被自己消化的邪因緣,傾瀉到別人身上。他們的因果在自己的道論體系里是自洽的,但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卻漏洞百出,於世界來說,也是錯誤的因果,是邪惡源頭。
這便是弱的罪孽所在——不明理,不識道,自信滿滿或無知無覺地犯下惡因,種下惡果。歸因錯誤以致好心作惡的善人,和肆意行兇的惡人,對世界造成的傷害並無不同。
所以,歸根結底,人和邪氣息息相關,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人才是邪氣存在的因,也是果。有因就有果,邪氣生生不滅。
歷任佛子所做的事,是用功德化解那些邪因造就的果。但功德無非是前世種下的善因,結成的果本應開遍九洲四海,卻聚集在一人之身,用來化解邪果,過程中,邪氣不免在九洲四海滋生。
可以說,佛子們所做之事,不過是犧牲一人一世,人為插手,去平衡這世上的正與邪,不讓邪果聚積爆發,造成過於慘痛的劫難。
這是個無奈之時行之有效的辦法……卻不能拔本塞源、一勞永逸。
靜善大師是億萬年來悟性最佳的一位佛子,她曾經深刻地看透這一點,並試圖解決。
放邪氣入元神。凌韻至今才知,靜善大師的方法,其實領先她幾萬年,已然走在正確的路上。
黒舍利不是生靈,沒有識府,所以當它化作宗門,天下都在它囊中。那麼若是人也沒了識府呢?
黒舍利沒有靈魂、沒有元神,卻不會潰散,保持著完整的記憶和神志。為何人就不能?
修仙界的共識是,人沒有識府沒有靈魂,就死了。
但修仙界還有個共識:飛升只是個傳說。
若要打破第二點,是否也應該推翻第一點?
或許曾有人想過,但從未有人敢於嘗試——至少沒有人成功過。靜善大師曾打破識府,納邪氣入識府,也納萬物入識府,可卻在第二步失敗了——她死了,卻終究是死了。
而現在,凌韻需要悟透靜善大師打碎修仙者億萬年來視為最後防線的邊界,卻最終沒能悟透的東西。
凌韻閉上眼睛,屏蔽感知,前世今生從她腦海里消失,她的世界空曠而遼闊……只剩下她的心。
她曾經數次對凌無源、對珞磯、對自己說,修道修的是心。
何謂修心?
修心是向內構建世界。
凌韻的識海中,如同神跡一般,拔地而起一座孤島,立於平靜的心海之上,與外面立於須彌海之中的九洲四海輪廓一模一樣。緊接著,就像是基於龐大數據的加載建模,它的細節被不斷優化精細,從各大洲海的地貌,到不同板塊的城邦人文,到更為細緻的市井人煙,全部栩栩如生。<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