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頁
蔡郡守從邊軍「借」精兵,一來是修水渠建柵欄,二來,也是在用強大的武力震懾所有百姓,
恩威並濟,剛柔並施,才是上策。一味的懷柔絕不可取。
朝廷對歸梁城也格外重視。就像當年支持平州後來支持豫州一樣,不停地送糧食糧種和各種物資。
蔡郡守也不客氣,缺什麼就寫信去京城,找天子訴苦,向陳丞相求情,最後再向馮尚書哭訴。
然後,送來歸梁的物資就愈發豐富,朝廷還送了不少精明幹練的低等官員來。蔡郡守再能耐,也只一個人。有了下屬班底之後,辦事效率陡然高了許多。
昭平七年秋日,歸梁城的百姓收穫了第一批糧食。
已經拋荒了許久的土地,被重新翻田耕種,碧綠的玉米杆子上結出了豐碩的玉米,地下挖出累累紅薯。
百姓們捧著自己種出來的糧食,激動喜悅之情無以言表,紛紛跪下向皇宮的方向磕頭。
「皇上將我們救出來,還讓我們過上了安穩日子。」
「蔡郡守說了,這半年裡,我們吃的都是朝廷送來的糧食。是皇上給了我們一條命。」
「我們給皇上磕頭,求老天保佑皇上平安康健,長命百歲。」
千歲萬歲都是吉祥話,不能當真。長命百歲,才是百姓們最真誠也最質樸的願望。
……
「皇上!歸梁郡的蔡郡守送了奏摺來。」
昭和殿裡,愈發沉穩的陸舍人捧了奏摺前來。
姜韶華略一點頭,看了奏摺後,露出欣然的笑意:「歸梁郡這大半年裡一直在開荒種田,今年是第一年秋收,產量不算高。不過,勉強也夠百姓們吃喝了。」
陸舍人笑著接了話茬:「這可是太好了。朝廷總算不用再送糧食去了。」
加加減減算來,朝廷養了十幾萬百姓將近一年。消耗的糧食是個龐大的驚人的數字,看帳冊都會觸目驚心。
國庫早就被掏空了,內務府的家底也都被用光了,宮中用度一減再減。整個朝堂都節衣縮食地過日子。好在總算熬過來了。
姜韶華舒展眉頭,笑了起來:「蔡郡守確實能幹。」
陸舍人對蔡郡守也是滿心敬佩:「是啊,還沒到一年,就安定民心,讓百姓們的心都向著大梁。這才是真正的歸梁城。」
姜韶華心情大好,親自提筆批了奏摺,在大朝會上,當著朝堂眾臣的面,誇了蔡郡守一通。
女帝陛下威嚴日盛,喜怒不形於色。鮮少有這般滿面笑容的時候,像這般滿口誇讚一個臣子的,更是少之又少。
蔡郡守原本就聲名赫赫,這一日過後,更是名動朝野。
朝廷不必再運糧去歸梁郡,馮尚書也長鬆一口氣。不過,小的支援還得繼續。譬如高產糧種得緊著歸梁城,譬如技藝精湛的工匠也得送一些去。零零總總,樁樁件件,依然得操心。
姜韶華親自寫了一封書信給蔡郡守。在信中,姜韶華盛讚褒獎了蔡郡守的忠心能幹,鼓勵蔡郡守用心治理歸梁郡。
蔡郡守收到天子來信後,心潮澎湃激越,衝著皇宮的方向,鄭重地磕了三個頭:「皇上放心,臣一定盡心竭力,讓歸梁郡的百姓都過上安穩日子。」
他有沒說出口的野心。他要讓歸梁郡,在他治下安居樂業,成為大梁第二郡。
大梁第一郡,當然是南陽郡。哪個郡也超越不了。
一旁的蔡夫人,也跟著磕頭,口中默念數句。
蔡郡守扶著老妻起身,隨口笑問:「你剛才在心裡許什麼願望了?」
蔡夫人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用不慣丫鬟,平日都是自己操持家務。雖然是郡守夫人,一雙手卻如村婦一般粗糙。穿戴也樸素得很。就這麼走出去,還不如京城勛貴家中的管事媽媽們體面。
蔡夫人低聲笑道:「我盼著上蒼庇護大梁,保佑我們的皇上龍體康健。對了,我還求老天保佑歸梁城,歸梁城的百姓日子好過了,你這個郡守才能消停幾日。」
還是老妻最了解他。
蔡郡守笑了笑,旋即長嘆一聲:「這只是個開始。百姓們有住的地方,有一口吃的,離安居樂業的好日子,還遠得很。」
「我哪裡能消停,還得天天奔忙。家裡什麼都顧不上,辛苦你了。」
蔡夫人笑著白他一眼:「一把年歲了,還說這些肉麻話。你做的大事,家裡這點小事,不用你操心。」
蔡郡守心頭一熱,握著老妻的手,想說幾句貼心話。門外響起了急促的聲音:「郡守大人,村子裡為了水渠的事鬧起來了。」
第831章 番外之歸梁(四)
得,什麼好聽話等有空了再說吧!
蔡郡守匆匆推門而出,騎上自己的灰馬,領著一眾衙役去了鬧事的村落。
北地乾旱,開墾良田首先就得修建水渠。水源充足的時候,家家戶戶的土地都能澆上水。水源不足的時候,為了搶水,大打出手的不在少數。
蔡郡守今年處理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起了。
去了之後,先看有沒有死傷。還好,今日鬧騰的百姓有三個受了輕傷,沒鬧出重傷或人命來。
蔡郡守先鬆口氣,然後沉著臉下令,衙役們將領頭鬧事的百姓綁了起來。
蔡郡守也不回府衙,就這麼當著村民的面開始審問。
「府衙出的公告都看了沒有?」
「水渠里的水,不是哪一家哪一戶的,也不是哪一個村子的,都是府衙的。水渠里的水要計劃著用,不能搶,更不能因此生亂鬧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恩威並濟,剛柔並施,才是上策。一味的懷柔絕不可取。
朝廷對歸梁城也格外重視。就像當年支持平州後來支持豫州一樣,不停地送糧食糧種和各種物資。
蔡郡守也不客氣,缺什麼就寫信去京城,找天子訴苦,向陳丞相求情,最後再向馮尚書哭訴。
然後,送來歸梁的物資就愈發豐富,朝廷還送了不少精明幹練的低等官員來。蔡郡守再能耐,也只一個人。有了下屬班底之後,辦事效率陡然高了許多。
昭平七年秋日,歸梁城的百姓收穫了第一批糧食。
已經拋荒了許久的土地,被重新翻田耕種,碧綠的玉米杆子上結出了豐碩的玉米,地下挖出累累紅薯。
百姓們捧著自己種出來的糧食,激動喜悅之情無以言表,紛紛跪下向皇宮的方向磕頭。
「皇上將我們救出來,還讓我們過上了安穩日子。」
「蔡郡守說了,這半年裡,我們吃的都是朝廷送來的糧食。是皇上給了我們一條命。」
「我們給皇上磕頭,求老天保佑皇上平安康健,長命百歲。」
千歲萬歲都是吉祥話,不能當真。長命百歲,才是百姓們最真誠也最質樸的願望。
……
「皇上!歸梁郡的蔡郡守送了奏摺來。」
昭和殿裡,愈發沉穩的陸舍人捧了奏摺前來。
姜韶華略一點頭,看了奏摺後,露出欣然的笑意:「歸梁郡這大半年裡一直在開荒種田,今年是第一年秋收,產量不算高。不過,勉強也夠百姓們吃喝了。」
陸舍人笑著接了話茬:「這可是太好了。朝廷總算不用再送糧食去了。」
加加減減算來,朝廷養了十幾萬百姓將近一年。消耗的糧食是個龐大的驚人的數字,看帳冊都會觸目驚心。
國庫早就被掏空了,內務府的家底也都被用光了,宮中用度一減再減。整個朝堂都節衣縮食地過日子。好在總算熬過來了。
姜韶華舒展眉頭,笑了起來:「蔡郡守確實能幹。」
陸舍人對蔡郡守也是滿心敬佩:「是啊,還沒到一年,就安定民心,讓百姓們的心都向著大梁。這才是真正的歸梁城。」
姜韶華心情大好,親自提筆批了奏摺,在大朝會上,當著朝堂眾臣的面,誇了蔡郡守一通。
女帝陛下威嚴日盛,喜怒不形於色。鮮少有這般滿面笑容的時候,像這般滿口誇讚一個臣子的,更是少之又少。
蔡郡守原本就聲名赫赫,這一日過後,更是名動朝野。
朝廷不必再運糧去歸梁郡,馮尚書也長鬆一口氣。不過,小的支援還得繼續。譬如高產糧種得緊著歸梁城,譬如技藝精湛的工匠也得送一些去。零零總總,樁樁件件,依然得操心。
姜韶華親自寫了一封書信給蔡郡守。在信中,姜韶華盛讚褒獎了蔡郡守的忠心能幹,鼓勵蔡郡守用心治理歸梁郡。
蔡郡守收到天子來信後,心潮澎湃激越,衝著皇宮的方向,鄭重地磕了三個頭:「皇上放心,臣一定盡心竭力,讓歸梁郡的百姓都過上安穩日子。」
他有沒說出口的野心。他要讓歸梁郡,在他治下安居樂業,成為大梁第二郡。
大梁第一郡,當然是南陽郡。哪個郡也超越不了。
一旁的蔡夫人,也跟著磕頭,口中默念數句。
蔡郡守扶著老妻起身,隨口笑問:「你剛才在心裡許什麼願望了?」
蔡夫人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用不慣丫鬟,平日都是自己操持家務。雖然是郡守夫人,一雙手卻如村婦一般粗糙。穿戴也樸素得很。就這麼走出去,還不如京城勛貴家中的管事媽媽們體面。
蔡夫人低聲笑道:「我盼著上蒼庇護大梁,保佑我們的皇上龍體康健。對了,我還求老天保佑歸梁城,歸梁城的百姓日子好過了,你這個郡守才能消停幾日。」
還是老妻最了解他。
蔡郡守笑了笑,旋即長嘆一聲:「這只是個開始。百姓們有住的地方,有一口吃的,離安居樂業的好日子,還遠得很。」
「我哪裡能消停,還得天天奔忙。家裡什麼都顧不上,辛苦你了。」
蔡夫人笑著白他一眼:「一把年歲了,還說這些肉麻話。你做的大事,家裡這點小事,不用你操心。」
蔡郡守心頭一熱,握著老妻的手,想說幾句貼心話。門外響起了急促的聲音:「郡守大人,村子裡為了水渠的事鬧起來了。」
第831章 番外之歸梁(四)
得,什麼好聽話等有空了再說吧!
蔡郡守匆匆推門而出,騎上自己的灰馬,領著一眾衙役去了鬧事的村落。
北地乾旱,開墾良田首先就得修建水渠。水源充足的時候,家家戶戶的土地都能澆上水。水源不足的時候,為了搶水,大打出手的不在少數。
蔡郡守今年處理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起了。
去了之後,先看有沒有死傷。還好,今日鬧騰的百姓有三個受了輕傷,沒鬧出重傷或人命來。
蔡郡守先鬆口氣,然後沉著臉下令,衙役們將領頭鬧事的百姓綁了起來。
蔡郡守也不回府衙,就這麼當著村民的面開始審問。
「府衙出的公告都看了沒有?」
「水渠里的水,不是哪一家哪一戶的,也不是哪一個村子的,都是府衙的。水渠里的水要計劃著用,不能搶,更不能因此生亂鬧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