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臨朝三十六年。
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是臨朝歷史的重要節點。
皇帝封了一位女官。
非誥命,而是授予了正式的六品官職。
這雖並非首例,但卻是本朝首例。
所以一時間滿朝譁然,持有不同意見者甚多。
皇帝本不欲聽聞,推了眾多奏摺。
然大臣們鬧起來,步步緊逼,要求公示這位雲娘子的功績,百年來,女子入仕寥寥無幾,他們倒要看看憑的什麼,否則無法服眾,他們也絕不認可。
於是皇帝讓黎盛親自領著不服的大臣先去糧倉轉了一圈,讓他們驚奇地發現,尚未到收稻時節,糧倉竟然已經堆了一百八十石的新米,而且顆粒飽滿又大,壞米極少,顯然是新型稻種。
黎盛全程沒有多言,只帶著淡淡鄙夷與笑意瞧著他們的震驚之色。
但這顯然不足以說服他們,他們也不知道與雲紗有多少關係。
於是黎盛又一言不發地轉身領他們去了那五十畝稻田。
眼前的景象呈現在這群文人眼前,所有人都瞪大了眼,有人驚奇連連,有人沉默不語,有人不明所以。
周圍是一望無際的金色稻田,在初秋的熱風裡翻著稻浪,唯有中間這五十畝田裡,是新插種的水稻秧苗。
是這金色海洋中的一點綠,宛如沙漠綠洲。
有人震驚之餘緩過神,問:「黎大人,這是何意啊?為何這麼晚種稻?」
黎盛高聲慢道:「陳大人,你常在翰林院修書,看來也知道稻子是春天播種啊。」
年過半百的陳翰林臉色難看:「你這是何意啊黎大人?故意羞辱老夫不成?」
黎盛笑道:「您是前輩,我可不敢,實話告訴諸位大人,那糧倉的新米正是這五十畝稻田所出,平均畝產四百斤,稻子害病少,秕谷少,秸稈粗,稻穗大,最關鍵的是,成熟快,在其他稻子尚未成熟之際,已經可以收割了,緊接著我們再浸種催芽插秧,就是你們眼前的景象了。」
「……二季稻?」有人猶豫著問了句。
黎盛立即讚賞道:「不愧是曾經的狀元高大人,博學多識,連稻子都了解一二,不錯,此乃二季稻,許多稻種在播種二季時,常抗不過秋風霜凍,指使效益不如成本,一直以來二季稻都不可行,唯有天方島那邊因為氣候溫暖,才能收穫二季,而如今京城也可,若往後京外,乃至天下,全部能種二季稻,諸位大人想想,朝廷糧倉將會有多少糧食,又能多養活多少百姓和兵馬,民以食為天,我臨朝何愁開創太平盛世之難!!!」
他這番話說的慷慨激昂,令人不禁熱血沸騰。
有人終於問出了關鍵那個問題。
「這稻種莫非正是那位雲娘子培育而成的?」
「不錯!」黎盛高聲道,「有此功績,於朝廷,於百姓,於天下,一個區區六品官銜,我倒以為是屈了她!」
他的視線緩緩掃過眾人,沉聲問:「諸位大人,還有異議嗎?」
—
御賜榮耀,無數光環。
仿佛一夜之間盡諸加到了雲紗身上。
說實話,她也是有些懵的。
她和春草搬到了楊白羽送她的坐落於百靈巷的宅院。
這裡地段好,生活方便,有個很大的院子,方便小狼在院裡撒歡。
最重要的是,這裡位於京城內城,安全的多。
雲紗和春草住那小院時,兩年多也確實發生過好幾次被夜半敲門,被翻牆偷竊等事。
雖說沒有鬧出大亂子,但足以令她們心驚膽戰。
春草很喜歡這裡,還問她:「姑娘搬到公子準備的院子裡,就是要和公子在一起的意思吧?」
雲紗彎了彎嘴角,沒說什麼。
臨朝開國第一位女官,由皇上親封,北司擬旨,吏部蓋印,持聖旨和公文的隊伍十分高調地穿過京城最熱鬧的街,一路來到了雲紗院門口。
這陣仗仿佛又出了一位狀元郎似的,引起無數路人圍觀,得知是皇上封了女官,一時之間整個京城都沸騰了。
雲紗按照黎盛的指導,沐浴更衣,設案焚香,跪拜接旨領銜。
等三日之後要進宮謝恩。
相對平靜的生活驟然被如此浩大陣仗打破,雲紗確實有些無措。
生活中也多了許多原本不認識的什麼員外,官員,這個老爺那個大人的上門祝賀,有些人是藉著同僚慶祝之名,有些人則是非要扯關係攀親戚。
雲紗光是應付這個都要心力交瘁。
於是她乾脆讓春草把門關了,謝恩之前不見客。
除了這些,還有件事——
楊白羽已經好些日子沒同她寫信了。
她搬來百靈巷之前,有跟他信中說過。
但是來了之後,卻一封信也沒有收到,屬實奇怪。
以她對楊白羽的了解,他不應該會這樣做。
她擔心之餘也讓春草去打聽過,但熙源樓什麼消息都打聽不出來,一切如常,正常開門做生意,生意比之前還更好了些。
嵊樓捲入黨爭,從去年下半年之後,就收斂低調了多。
少了嵊樓的刻意打壓,熙源樓得以喘息,並趁機又發展了起來。
春草也去了刑部,但刑部森嚴,外人完全沒法打聽,還容易惹禍上身,也只能悻悻而歸了。
雲紗覺得奇怪,但一時不知道怎麼打聽,她還試圖找過梁程,但一次都沒能見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是臨朝歷史的重要節點。
皇帝封了一位女官。
非誥命,而是授予了正式的六品官職。
這雖並非首例,但卻是本朝首例。
所以一時間滿朝譁然,持有不同意見者甚多。
皇帝本不欲聽聞,推了眾多奏摺。
然大臣們鬧起來,步步緊逼,要求公示這位雲娘子的功績,百年來,女子入仕寥寥無幾,他們倒要看看憑的什麼,否則無法服眾,他們也絕不認可。
於是皇帝讓黎盛親自領著不服的大臣先去糧倉轉了一圈,讓他們驚奇地發現,尚未到收稻時節,糧倉竟然已經堆了一百八十石的新米,而且顆粒飽滿又大,壞米極少,顯然是新型稻種。
黎盛全程沒有多言,只帶著淡淡鄙夷與笑意瞧著他們的震驚之色。
但這顯然不足以說服他們,他們也不知道與雲紗有多少關係。
於是黎盛又一言不發地轉身領他們去了那五十畝稻田。
眼前的景象呈現在這群文人眼前,所有人都瞪大了眼,有人驚奇連連,有人沉默不語,有人不明所以。
周圍是一望無際的金色稻田,在初秋的熱風裡翻著稻浪,唯有中間這五十畝田裡,是新插種的水稻秧苗。
是這金色海洋中的一點綠,宛如沙漠綠洲。
有人震驚之餘緩過神,問:「黎大人,這是何意啊?為何這麼晚種稻?」
黎盛高聲慢道:「陳大人,你常在翰林院修書,看來也知道稻子是春天播種啊。」
年過半百的陳翰林臉色難看:「你這是何意啊黎大人?故意羞辱老夫不成?」
黎盛笑道:「您是前輩,我可不敢,實話告訴諸位大人,那糧倉的新米正是這五十畝稻田所出,平均畝產四百斤,稻子害病少,秕谷少,秸稈粗,稻穗大,最關鍵的是,成熟快,在其他稻子尚未成熟之際,已經可以收割了,緊接著我們再浸種催芽插秧,就是你們眼前的景象了。」
「……二季稻?」有人猶豫著問了句。
黎盛立即讚賞道:「不愧是曾經的狀元高大人,博學多識,連稻子都了解一二,不錯,此乃二季稻,許多稻種在播種二季時,常抗不過秋風霜凍,指使效益不如成本,一直以來二季稻都不可行,唯有天方島那邊因為氣候溫暖,才能收穫二季,而如今京城也可,若往後京外,乃至天下,全部能種二季稻,諸位大人想想,朝廷糧倉將會有多少糧食,又能多養活多少百姓和兵馬,民以食為天,我臨朝何愁開創太平盛世之難!!!」
他這番話說的慷慨激昂,令人不禁熱血沸騰。
有人終於問出了關鍵那個問題。
「這稻種莫非正是那位雲娘子培育而成的?」
「不錯!」黎盛高聲道,「有此功績,於朝廷,於百姓,於天下,一個區區六品官銜,我倒以為是屈了她!」
他的視線緩緩掃過眾人,沉聲問:「諸位大人,還有異議嗎?」
—
御賜榮耀,無數光環。
仿佛一夜之間盡諸加到了雲紗身上。
說實話,她也是有些懵的。
她和春草搬到了楊白羽送她的坐落於百靈巷的宅院。
這裡地段好,生活方便,有個很大的院子,方便小狼在院裡撒歡。
最重要的是,這裡位於京城內城,安全的多。
雲紗和春草住那小院時,兩年多也確實發生過好幾次被夜半敲門,被翻牆偷竊等事。
雖說沒有鬧出大亂子,但足以令她們心驚膽戰。
春草很喜歡這裡,還問她:「姑娘搬到公子準備的院子裡,就是要和公子在一起的意思吧?」
雲紗彎了彎嘴角,沒說什麼。
臨朝開國第一位女官,由皇上親封,北司擬旨,吏部蓋印,持聖旨和公文的隊伍十分高調地穿過京城最熱鬧的街,一路來到了雲紗院門口。
這陣仗仿佛又出了一位狀元郎似的,引起無數路人圍觀,得知是皇上封了女官,一時之間整個京城都沸騰了。
雲紗按照黎盛的指導,沐浴更衣,設案焚香,跪拜接旨領銜。
等三日之後要進宮謝恩。
相對平靜的生活驟然被如此浩大陣仗打破,雲紗確實有些無措。
生活中也多了許多原本不認識的什麼員外,官員,這個老爺那個大人的上門祝賀,有些人是藉著同僚慶祝之名,有些人則是非要扯關係攀親戚。
雲紗光是應付這個都要心力交瘁。
於是她乾脆讓春草把門關了,謝恩之前不見客。
除了這些,還有件事——
楊白羽已經好些日子沒同她寫信了。
她搬來百靈巷之前,有跟他信中說過。
但是來了之後,卻一封信也沒有收到,屬實奇怪。
以她對楊白羽的了解,他不應該會這樣做。
她擔心之餘也讓春草去打聽過,但熙源樓什麼消息都打聽不出來,一切如常,正常開門做生意,生意比之前還更好了些。
嵊樓捲入黨爭,從去年下半年之後,就收斂低調了多。
少了嵊樓的刻意打壓,熙源樓得以喘息,並趁機又發展了起來。
春草也去了刑部,但刑部森嚴,外人完全沒法打聽,還容易惹禍上身,也只能悻悻而歸了。
雲紗覺得奇怪,但一時不知道怎麼打聽,她還試圖找過梁程,但一次都沒能見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