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帝國墳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81章 帝國墳場

  裴行儉大步上前,先朝薛仁貴見了一禮,隨即朝蘇奧曼拱手一禮,微笑道:「蘇將軍有禮了。」

  蘇奧曼不知他身份,向崔知辯看去,崔知辯笑道:「蘇將軍,這位便是我安西都護府的裴都護。」

  蘇奧曼趕忙朝裴行儉還禮,用的是大唐的禮節。

  「久仰裴都護大名!」

  裴行儉在西域的名聲確實很大,很多西域人並不知大唐皇帝是誰,卻知道大唐負責管理西域這一塊的首官,名叫裴行儉。

  裴行儉在西域的地位,就跟當初擔任波斯總督的穆阿維葉一樣。

  裴行儉拉著蘇奧曼的手,進入廳內,笑道:「不瞞老將軍,裴某正為吐火羅戰事發愁,老將軍這一來,對我來說,有如久旱逢甘露!」

  蘇奧曼對大唐內部情況頗為了解,知道裴行儉、薛仁貴都是和蘇定方一樣的頂級將領。

  裴行儉就像大食的澤普林,薛仁貴就像大食的歐麥爾,這兩人竟都對自己禮遇有加,讓他受寵若驚。

  他當然也知道二人為何如此禮遇自己,正色道:「裴都護有什麼想知道的,請儘管直言。」

  裴行儉正要開口,崔知辯卻笑道:「事情再急,也不能餓著肚子談吧,大家想必都還未用膳,不如去公廚,邊吃邊聊如何?」

  眾人欣然答應,當即一起來到公廚,圍著一張長桌坐下。

  塞外地區的伙食很簡單,以羊肉為主,早上吃的是羊羹搭配胡餅,主打一個吃得飽。

  裴行儉心思都在戰事上,胡亂吃了幾口羊羹,便朝蘇奧曼詢問道:「蘇將軍,你知道吐火羅的鐵石堡和蒼狼堡嗎?」

  蘇奧曼放下手中碗筷,露出歉然之色,道:「實在抱歉,本人長期駐守天竺、小勃律國和大勃律國,並未去過吐火羅,對那裡地形不熟。」

  裴行儉擺手道:「無妨,吐火羅地形我已調查清楚,我先和諸位說明一下吧。」

  朝崔知辯看了一眼。

  崔知辯點點頭,起身離開公廚,不一會便拿著一幅地圖回來了,在桌上鋪開,上面標註的正是昭武九國和吐火羅地形。

  裴行儉指著其中一處地方,緩緩道:「此處名為木鹿谷,我已和康國國王商議好,此處暫歸我大唐使用,作為我們攻打吐火羅的立足點,也是後勤屯糧之地。我已派一員大將,率領五萬昭武軍,駐守木鹿谷。」

  這是為了防止大食人先發制人,對康國動手。

  蘇奧曼盯著地圖上的木鹿谷,緩緩道:「我知道這個地方,此處易守難攻,是進入康國門戶。」

  當初大食準備入侵康國時,便考慮過作戰計劃,蘇奧曼也參與作戰會議。

  木鹿谷軍寨,便是大食軍隊需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

  後來伊本派人滲透到康國,讓國王改姓大食教,不費一兵一卒奪下康國,這個計劃便擱置了。

  裴行儉點頭道:「我選擇此處作為攻打吐火羅的跳板,就是因其易守難攻,可防止戰事中,大食人突襲此處,斷我軍後路。」

  他將目光往西南方向一指。

  「諸位請看,從康國進攻吐火羅,有兩條路可走。」

  眾人順著他指的地方看去,一條路偏北,一條路偏南,分別通向吐火羅兩座軍事要塞。

  這兩要塞便是鐵石堡和蒼狼堡。

  原本兩地都是住人的城池,如今居民大多被遷走,改造成軍事要塞,防止唐軍入侵。

  這兩座軍事要塞還彼此相連,呈掎角之勢,能相互援助,仿佛吐火羅的兩個門戶,要進入吐火羅,就必須先推開這兩扇門。

  李元芳道:「裴都護,這兩座城池旁邊怎麼標了這麼多小勾股形(三角形)?」

  裴行儉看了他一眼,道:「這些全都是山。」

  李元芳聞言,微微一驚,道:「吐火羅的地形,莫非和高句麗一樣,都是高山地區?」

  崔知辯正色道:「吐火羅與高句麗不同,吐火羅的山更多,山勢也更高。而且並不像高句麗一樣,過了千山山脈後,還有一片廣闊平地!」

  「吐火羅大部分地區,全都是山地!」

  此話一出,眾人臉色都變了。

  李元芳想要說什麼,轉頭看向薛仁貴,見他神情平靜,便將話吞了回去。

  裴行儉緩緩道:「諸位也不必太擔心,吐火羅地形雖複雜,但我們的主要敵人是大食,他們也是客軍作戰。」

  李元芳問:「吐火羅沒有本國軍隊嗎?」

  裴行儉道:「倒是也有,據說還很厲害,當初讓大食軍隊吃過苦頭,不過也不知真假。」

  說到這,看向蘇奧曼。

  蘇奧曼點頭道:「不錯,吐火羅有一支狼兵,擅長山地作戰,神出鬼沒,令人防不勝防。」

  「當初大食攻打吐火羅時,雖攻下都城和重要城池,吐火羅王室卻逃到山中,利用狼兵不斷騷擾,讓大食軍苦不堪言,差點放棄退兵!」

  韋待價奇道:「那大食人最後是怎麼征服吐火羅的呢?」

  蘇奧曼道:「大食派出傳教士前往深山,經過談判,最終勸得吐火羅王室歸附大食教,吐火羅這才臣服。」

  裴行儉沉吟道:「蒼狼堡中駐紮著一支四五萬人的吐火羅軍,應該就是蘇將軍口中的狼軍了。」

  「鐵石堡呢?」韋待價問。

  裴行儉道:「鐵石堡駐紮著五萬大食軍。」

  韋待價道:「如此說來,我們計劃的第一步,便是攻破這兩座城池了?」

  裴行儉抬手道:「不,整個計劃只有一步,攻下其中一堡,擋住另一堡的支援,這場戰爭就結束了。」

  眾人聽到此話,都露出詫異之色。

  只有薛仁貴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說道:「只要我軍主力前往康國,大食人也會往兩城派遣援軍吧?」

  裴行儉抬頭看向他,點頭道:「正是如此。」

  兩人都很清楚大食人的情況。

  簡單來說,大食人不願與唐軍打持久戰,自然不會像高句麗一樣,將兵力分散布置,層層遞進。

  只要唐軍進入康國,大食就會傾其所有兵力,布置在兩座城堡。

  首戰即決戰。

  這一戰唐軍勝,大食人撤出吐火羅。大食勝,唐軍也只有退回碎葉城。

  若是拖延幾個月,不僅大唐難受,大食人更加難受。

  吐火羅這種墳場一樣的地形,運送物資極為艱難,在這裡打久了,再強大的帝國都要滅亡。

  裴行儉選擇幫吐火羅復國,而不是攻占吐火羅,也是同一個道理。

  因為根本打不下來。

  扶持一個親大唐的王室,一來擋住大食東擴,二來保障大唐在西域的利益,便是最好的選擇。

  大唐兵力不如大食,所以同時攻打兩個城堡不現實,最好的選擇是打一個,攔一個。

  眾人聽了裴行儉的計劃後,韋待價進言道:「既是如此,何不圍城打援?」

  裴行儉道:「我們這次的敵人,是大食精銳,他們絕不可能輕易中伏,所以應做好最壞打算,埋伏戰需得變成防守戰。」

  薛仁貴問:「打哪一個?」

  「我現在也沒想好,需得知道我們進入康國後,大食人增援兩堡的軍隊,再做決定。」

  裴行儉說到這,又側頭看了一眼蘇奧曼。

  「到時候,還需蘇將軍幫我們分析一下大食人增援的軍隊情況,我們才好應對。」

  蘇奧曼肅然道:「責無旁貸!」

  有蘇奧曼這個對大食軍隊瞭若指掌的波斯人參謀,裴行儉再無遲疑。

  三日之後,一支七萬人的大軍離開碎葉城,在裴行儉、薛仁貴等人率領下,直奔康國。

  城中只留一萬守軍。

  沿途地形並不好走,好在昭武九國都是大唐屬國,一路暢通無阻。

  經過每個國家時,各國國王還會親自率領車隊,運糧犒軍,大大降低了後勤壓力。

  昭武九國對這場戰爭都積極的很。

  因為吐火羅若是復國,就能成為他們抵擋大食人的屏障,他們再不用直面大食危險,自然要相助唐軍。

  不一日,大軍抵達康國。

  康國新任國王康娑,率領國相康那、大將軍康白親自來到邊境迎接。

  康娑是裴行儉扶持的國王,康白也是他的人,至於康那,女婿是長安人,且多次出使大唐,屬於鐵桿親唐派。

  康國最有權勢的三人都是親唐派,故而康國民間對大唐也很有好感。

  不少百姓簞食壺漿,跟著國王一起來到邊境,犒勞唐軍。

  是夜,大軍在康國境內紮營,諸將與康娑、康那等人一起篝火暢飲。

  康娑在吐火羅派了很多細作,打探到不少消息,也趁機告訴了眾人。

  正如裴行儉猜測,唐軍行動後,大食人便立刻朝兩城派遣援軍。

  只可惜,敵人行軍隱秘,目前還不知援軍詳情。

  次日,大軍繼續朝西挺進,很快來到木鹿谷營寨。

  負責鎮守木鹿谷大營的是裴行儉手下將領王方翼。

  王方翼原是河西肅州長史,因其牧治有方,很受地方稱頌,只可惜其母族是王氏,王庶人是他堂妹,故而無人舉薦,一直不得升遷。

  裴行儉擔任安西都護後,崔知辯向他舉薦王方翼,裴行儉便向李治請旨,將他調至麾下。

  經過觀察,裴行儉發現王方翼沉著冷靜,可堪大用,組建昭武軍後,便讓他負責訓練。

  王方翼練兵有方,這些來自昭武九國的士兵,都以身為唐軍為榮。

  如今這支昭武軍戰力雖還不如正規唐軍,但軍容整齊,令行禁止,也是這次作戰的主力。

  裴行儉等人入駐營寨後,立刻舉行軍事會議。

  王方翼已探查到鐵石堡和蒼狼堡詳細情況,立刻將情況上告。

  大食人竟派出十三萬人,支援這兩座城池。

  其中有大食的兩支四聖軍團,分別是雄獅軍團和聖盾軍團。

  另外還有一支飛鷹軍,人數三萬,據說大部分都是突厥人。

  裴行儉聽到是突厥人,便問:「這三萬人都是騎兵嗎?」

  王方翼道:「不,都是步兵。」

  裴行儉愣道:「突厥步兵?」

  突厥人馬比人多,擅長騎射,唐軍跟突厥交戰數十年,很少遇到過突厥步兵。

  突厥人步戰能力低下,敵人怎會讓他們當步兵?

  王方翼道:「可能是地形原因,騎兵難以展開,所以大食人才讓他們以步兵來援。」

  蘇奧曼忽然道:「不,並非地形原因,突厥人歸附大食後,大食人用他們的馬,組建了一支五萬騎兵,便是聖劍軍團。」

  韋待價奇道:「大食人這麼缺馬嗎?竟把突厥人的馬給搶了?」

  蘇奧曼道:「大食雖大,能大規模養馬的地方卻很少,他們攻打可薩汗國,便是為了得到一片養馬之地,只可惜每次打下後,都無法久守。」

  眾人聽到此處,都暗叫可惜。

  唐軍最強的是騎兵,大食人騎兵這麼少,大平原作戰的話,唐軍將占據極大優勢。

  只可惜吐火羅是山地地形,無法讓唐軍發揮出騎兵優勢。

  王方翼繼續匯報,雄獅軍團正朝著鐵石堡進發,只怕現在已經進入鐵石堡。

  聖盾軍團和飛鷹軍則朝蒼狼堡馳援。

  鐵石堡有五萬大食軍駐守,大食人只派雄獅軍團增援。

  蒼狼堡有五萬吐火羅狼兵駐守,大食人卻派出八萬人增援。

  由此可見,大食人信不過吐火羅狼兵的能力,故而多派援軍。

  眼下敵人加起來,多達二十三萬,唐軍卻只有十二萬,還是進攻方,這一戰必定非常艱難。

  然而薛仁貴卻發現,裴行儉聽完王方翼的情報、以及蘇奧曼關於大食軍隊的分析後,神態輕鬆許多,仿佛胸有成竹,勝券在握。

  「裴都護,你已想好攻打哪一城了嗎?」薛仁貴試探著問。

  裴行儉微笑道:「是的,我認為應該攻打鐵石堡,薛將軍以為如何?」

  眾人聽後,都開始思索裴行儉為何選擇鐵石堡。

  薛仁貴沉吟片刻,說:「陛下說了,這一戰你是主將,薛某輔佐於你,既然你已決定,薛某並無意見。」

  「如此多謝了。」裴行儉拱了拱手,又看向蘇奧曼:「蘇將軍以為如何?」

  蘇奧曼道:「聖盾軍團擅守,雄獅軍團擅攻,雄獅軍團又剛剛打了敗仗,銳氣已失,卑職同意攻打鐵石堡!」

  裴行儉目光又看向崔知辯。

  崔知辯面帶微笑,點了點頭,他已猜到裴行儉為何選擇攻打鐵石堡。

  裴行儉霍然起身,道:「既然諸位都無異議,五日之後,我軍兵分兩路,一路攻打鐵石堡,一路阻擊蒼狼堡救援!」

  眾將齊聲應是。

  薛仁貴問:「如何分兵?」

  裴行儉道:「薛將軍領七萬唐軍,攻打鐵石堡。我率領三萬昭武軍,阻擋蒼狼堡救援,崔兄竟兩萬昭武軍,固守木鹿谷。」

  此話一出,薛仁貴都微微一驚。

  裴行儉這是將主力都交給他了,自己只率領偏師阻擊蒼狼堡援軍。

  蒼狼堡十三萬人馬,他只靠三萬人阻擊,如何擋得住?

  薛仁貴知裴行儉謀略在自己之上,這樣安排,必有道理,沉聲道:「一個月內,我一定打下鐵石堡!」

  裴行儉道:「一個月內,絕不會有援軍出現在鐵石堡。」

  兩人擊了擊拳,相視而笑,眼神中充滿了對對方能力的信任。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