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兄弟齊心,為君父分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17章 兄弟齊心,為君父分憂

  薛訥吃了一驚,抬頭一看,只見六皇子李賢從門外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幾名家僕。

  李弘瞧見後,皺眉道:「六弟,怎麼不通報一聲就進來?」

  李賢嘻嘻一笑,朝薛訥拱手道:「我來得急,就直接闖進來了,薛侍讀莫怪。」

  薛訥忙道:「不敢。」

  李弘道:「六郎,你怎麼也出宮了?」

  李賢走到桌旁,一點也不客氣的端起茶壺,給自己倒了杯茶,喝了兩口,才說道:「父親讓我來幫你。」

  李弘聽了後,也不去懷疑,只點了點頭。

  薛訥忽然道:「六殿下,您剛才說不能去找康國使節,那是為什麼?」

  李賢走到椅子上坐下,笑道:「咱們並未逼著他們納稅,如今他們不肯,咱們上門去問,豈不顯得急切?」

  薛訥聽完後,也明白過來。

  大唐越是急切,越容易讓人起疑心,說不定他們還會覺得,突厥人攻打他們,是大唐在背後主使。

  李弘一向知道這個弟弟腦子聰明,問:「六郎,你覺得應該怎麼查呢?」

  李賢道:「阿兄,你可以先讓人調查一下康國使節團,咱們再慢慢跟他們玩兒。」

  李弘正色道:「這是國家大事,可不是玩鬧。」

  頓了一下,道:「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只是讓誰去查呢?」

  薛訥進言道:「不如傳令內領衛,讓他們去調查,他們對外國人的情況最了解!」

  李弘道:「也好。」當即派一名內侍前往內領府傳令。

  李賢準備在薛府一邊玩耍,一邊等候內領府消息,李弘卻道:「六郎,你留在薛府玩吧,我去一趟鴻臚寺。」

  李賢吃驚道:「不是說好了先讓內領府去查嗎?還去做什麼?」

  李弘道:「我只是想見見那些外國使節,順便試探一下康國使節態度,不會打草驚蛇的。」

  薛訥忙道:「我也去。」

  李賢見此,也只好一起去,誰讓他身肩重任呢?

  鴻臚寺卿戴至德聽說太子和六皇子都來了,趕忙出來迎接。

  聽說太子想見一見昭武九國的使節,當即做出安排。

  兩刻鐘之後,李弘便在鴻臚寺後堂見到了九國使節。

  李賢和李弘並坐上首,薛訥則站在李弘身後。

  各國使節見大唐太子和皇子突然來見他們,都有些忐忑。

  尤其是那位六皇子的眼睛,像刷子一樣,在他們身上掃來掃去,誰咳嗽一聲,他就要盯著瞧半天。

  幸好李弘言辭溫和,不拿架子,眾使節很快放鬆下來,聽他問起本國情況,都仔細作答。

  這一聊就是一個多時辰。

  李弘是一位很優秀的聽客,聽他們說起本國風俗,都會面帶微笑的傾聽,不時問上一兩句話。

  各國使節也就越來越放得開了。

  一個個爭先恐後,在大唐儲君面前介紹本國情況,希望給李弘留下好印象。

  李賢性子愛動,見無人有肺疾,李弘又跟他們說個沒完,就有些坐不住了。

  他朝李弘打了聲招呼,便離開了後堂,在鴻臚寺閒逛起來。

  戴至德派了一名姓鄭的主事跟著他,給他做導遊。

  逛到一片館舍時,突然瞧見一名胡人手持鞭子,正在抽打一名下人,嘴裡罵罵喋喋。

  李賢奇道:「那是誰啊,怎麼在鴻臚寺如此放肆?」

  鄭主事道:「回殿下,那是康國副使,名叫康那,他只是心情不好罷了,打的也是康國人,殿下無需在意。」

  李賢哼道:「那也不行,哪有客人在主人地盤上,如此囂張跋扈?你過去抽他三鞭子,讓他長個教訓!」

  鄭主事趕忙道:「殿下,那康副使其實是個挺知趣的人,他女婿還是一名唐人,平時在鴻臚寺都很規矩,只是這次出了點事。」

  李賢望著他,道:「你如此替他說話,不會是收了他賄賂吧!」

  鄭主事嚇得臉色一白,差點給他跪下了,苦著臉道:「殿下這是哪裡話,下官所言,句句屬實啊!」

  李賢道:「那你說說,他為何發這麼大脾氣?」

  鄭主事嘆道:「他以前每次來長安時,都是以正使身份,唯獨這次,卻是副使,故而心中抑鬱,這才大發脾氣。」

  李賢好奇的道:「他怎麼突然變成副使了?」

  鄭主事道:「下官也不知。不過聽穆國使節說,康那在康國的國相身份,也被這位正使給搶了!」

  李賢吃驚道:「這位正使叫什麼,他很厲害嗎?」

  鄭主事道:「名字叫伊本,下官倒並未在他身上看到什麼過人之處。」

  李賢道:「莫非他是國王的兒子?」

  鄭主事搖頭道:「應該不會,那伊本有四十多歲,康國國王也才五十多歲。」

  李賢想了想,又問:「康那跟伊本關係如何?」

  鄭主事道:「不是很好,有一次我還瞧見兩人在廊下爭吵。」

  李賢點了點頭。

  心想他既然與正使不和,也許能從他嘴裡問出點什麼,正要朝康那走過去,又轉念一想。

  「我是大唐皇子,突然接近他,肯定會引起他警戒,還是讓薛訥去找他問話,不易打草驚蛇。」

  想到此處,朝著鴻臚寺後堂返回。

  來到後堂外時,剛好裡面也聊完了,各國使節魚貫從裡面走了出來,瞧見他後,紛紛見禮。

  李賢進入屋中,發現戴至德還在跟李弘說話,等戴至德也離開後,李賢才問:「兄長,你剛才跟他們聊那麼多,可有收穫?」

  李弘道:「倒也並無太大收穫,只是那康國使節伊本有點奇怪。」

  李賢眨了眨眼,問:「哪裡奇怪?」

  李弘道:「他似乎對康國的情況,並不十分了解,唐語也說的很差,也不知康國國王,為何派這樣一個人,出使我大唐。」

  李賢忙道:「我也有一個發現。」

  李弘奇怪道:「你剛才不是出去了嗎?」

  李賢笑道:「我就是在外面發現的呀。」將剛才瞧見康國副使的情況說了。

  李弘沉吟片刻,說道:「那就難怪了,這個康國正使應該是康國國王臨時指派的,原來的正使變成了副使。」

  薛訥皺眉道:「康國國王為何突然換了一個正使呢?」

  李弘道:「我瞧那康國使節雖不善唐語,身上卻有一股傲氣,也許他在康國身份很高。」

  薛訥道:「出使我大唐的使節,無論在本國官職如何,也不應在殿下您面前托大,我瞧那人很是無禮!」

  李賢道:「你們在這裡猜一個時辰也沒用,不如找人問一下吧。」

  李弘道:「找誰?」

  李賢道:「當然是康國副使了,他與伊本不和,也許能從他嘴裡套出些有用的話來。」

  李弘想了想,覺得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便道:「薛訥,我和六郎身份不便,就由你去試探一下。」

  薛訥領了命。

  然而當他來到館舍找康那時,卻撲了個空。

  管理館舍的文吏告訴他,康那剛剛離開了鴻臚寺。

  平康坊西街,最繁華的地段,史三郎那座祖傳的府邸,依然坐落此處。

  這座占地廣闊的豪宅,不再不像以前一樣氣勢恢宏,金碧輝煌。

  大門被塗成暗灰色,門口的兩個大石獅子也被搬走,門外一名守衛也看不到,門口還有不少落葉。

  這倒並不是史三郎最近混得不好。

  相反,史三郎的生意越做越大,白馬商社倒台後,漠北最大的三家商社之一,便有一家是史家商社。

  史三郎只是慢慢明白過來,無論他多麼有錢,在這長安城內,比他有權有勢的人一抓一大把。

  就說杜隆,不僅生意比他做得大,還背靠洹水杜氏,去年還不是被秋決了嗎?

  史三郎親眼瞧見杜隆被處決的情景,自那以後,便低調許多。

  康那一個胡人,自然不明白這些,他進入史府後,便問女兒:「三郎最近買賣遇到困難了嗎?有什麼難處,怎不跟我說?」

  沙姬親自給他奉了茶,道:「父親多慮了,良人最近生意順暢著呢。」

  康那喝了口茶,道:「那門口的石獅子哪裡去了?」

  沙姬道:「良人說了,咱們是商戶,在長安城占了這麼大一處宅子,已經惹人眼紅了,需得低調過活,免得招來麻煩。」

  康那沉默了一會,道:「那也是。」

  沙姬見他面色抑鬱,便問:「父親有什麼煩惱嗎?」

  康那嘆了口氣,道:「你知道我這次來長安的身份嗎?」

  沙姬低聲道:「我聽夫君說了,您這次是副使。」

  康那臉上露出一絲憤恨之色。

  「不錯,那老東西忘了當初逃亡安西都護府時,是誰幫他與大唐聯繫,最終幫他復國的!如今卻兔死狗烹,不僅罷了我國相位置,還讓我做副使!」

  沙姬知道父親口中的老東西便是康國國王,忙問道:「他為何如此?」

  康那哼道:「這中間當然有個緣由。你夫君呢?」

  沙姬道:「夫君去了安府,最近安烈的夫人封了一品韓國夫人,夫君道喜去了。」

  安烈原本也是走西域商道的大商,康那也認識,聽說他夫人封了一品國夫人,不由露出驚愕之色。

  「安烈的夫人是誰,為何封此高爵?」

  沙姬道:「是一位百濟公主,名叫金燕,聽說她曾被聖人冊封為熊津港都督呢。」

  康那對百濟情況不甚清楚,當即詳細詢問,問清之後,道:「安烈這小子,運氣倒不錯。」

  沙姬道:「父親,您還沒說呢,國王為何罷了您的相位?」

  康那臉色又陰沉下來,道:「這中間有一個秘密,我告訴你後,你可別跟你夫君說。」

  沙姬道:「為什麼?」

  康那沉聲道:「若是傳揚出去,你母親和哥哥都可能被那昏王殺死。」

  沙姬聽了後花容失色,忙點了點頭。

  康那朝她招了招手,用粟特語附耳將情況跟他說了。

  沙姬聽完後,失聲道:「怎會有這種事,國王不是一個虔誠的祆教徒嗎?」

  康那哼道:「也不知伊本那混帳東西,是怎麼蠱惑他的,現在你該知道,大食教的可怕了吧?」

  沙姬急忙道:「父親,此事遲早瞞不過聖人,到時聖人出兵攻打康國,您如何自處?」

  康那咬牙道:「我這次寧當副使,也要來長安,就是為了帶著你母親和兄長一起過來。再將此事告訴皇帝陛下。」

  「只可恨,那昏王竟有所察覺,不准我帶家眷隨行。」

  沙姬一臉焦急,道:「要不然還是誰將此事告訴夫君,讓他拿個主意吧?」

  康那道:「不行,他是唐人,若告訴了皇帝陛下,大唐出兵攻打康國,你母親、兄長還有活路嗎?」

  沙姬道:「那怎麼辦?」

  康那道:「等我回康國之後,就設法帶你母親和兄長,逃離康國,前往安西都護府,再將此事告訴裴都護!」

  沙姬擔憂的道:「您有把握嗎?」

  康那道:「放心,你父親好歹當了幾年國相,手下還是有一些力量的。到時候,我們就來長安投靠你和賢婿。」

  沙姬忙道:「父親放心,夫君一定會安頓好你們。」

  康那點點頭,又陪女兒說了一陣閒話,離開了史府。

  康那離開史府時,並未注意到,府門斜對街停著一輛馬車,李弘、李賢和薛訥都在車中。

  三人見他坐著馬車離開後,薛訥朝李弘和李賢道:「太子殿下,六殿下,那我去了。」

  李弘道:「去吧,我們等你消息。」

  薛訥當即來到史府,亮明身份,表明自己要見史三郎。

  沙姬聽說薛仁貴的兒子親自拜訪,大吃一驚,帶著六歲的兒子,親自來到門口迎接,將他請入了大廳。

  薛訥向沙姬問起史三郎,沙姬回道:「夫君並不在府中。」

  薛訥皺了皺眉,道:「那我等他回來。」

  沙姬自然不敢真讓他久等,打發僕人,去安府找史三郎回來。

  史三郎聽說薛仁貴的兒子在自己府邸後,匆忙告別安烈,回到自家府邸,向薛訥拱手見禮。

  薛訥命他屏退下人,隨即一臉嚴肅的道:「史郎君,我這次過來,是奉太子殿下的命令來找你。」

  史三郎心中大驚,跪在地上,拱手道:「不知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薛訥便將康國原本答應給大唐納稅,後來又改變主意,不肯納稅的事說了。

  「你說你岳父是康國副使,所以太子殿下讓我來問你,可知康國改變主意的原因嗎?」

  史三郎急道:「岳父這次來長安後,還未來府邸,鄙人不知啊!」

  薛訥道:「不,你岳父剛剛就來過。」

  史三郎一驚,忙道:「那也許我家夫人知道,小郎君能否容我去問一下?」

  薛訥道:「去吧。」

  史三郎急忙來到後堂,向沙姬詢問此事。

  沙姬聽了後,頓時露出猶豫之色,吶吶不說話。

  史三郎急道:「太子殿下親自來問,你不告訴我,是想害死我們一家人嗎?」

  沙姬見他語氣如此之激烈,泣聲道:「我說就是,你莫要生氣。」

  史三郎急問:「快說!」

  沙姬附耳跟他說了,史三郎聽了後,變色道:「什麼,康國國王信了大食教,這怎麼可能!」

  沙姬啜泣著道:「這是父親剛才親口所言,他還讓我不要告訴你,免得聖人震怒,攻打康國,我母親和兄長就沒命了。」

  史三郎哼道:「婦人之見!你要記住,你如今嫁給了我史三郎,你就是唐人,以後什麼都不准再瞞我了!」

  沙姬低聲道:「是。」

  史三郎快步回到正殿,將情況跟薛訥說了。

  薛訥聽了後,欣喜道:「很好,史三郎,你這次立了大功,我會在太子面前,替你請賞!」

  史三郎喜道:「多謝小郎君!」

  薛訥回到馬車,將結果告訴了李弘和李賢。

  李賢吃驚道:「康國國王信奉大食教了?」

  薛訥道:「史三郎是這麼說的。」

  李賢哼道:「他之前不是被大食人推翻了嗎?還是我們幫他復的國,他竟然轉頭去信奉大食教,簡直豈有此理!」

  薛訥道:「聽父親說,胡人出爾反爾,也是常有的。」

  李弘見完成了李治交代的任務,心中很是喜悅,道:「既然已經查清楚了,快去向父親稟告吧。」

  李賢得意道:「兄長,這次多虧我發現康那,才能如此順利吧!」

  李弘笑道:「確實多虧了你。以後只盼我們能兄弟齊心,一起為君父分憂!」

  馬車當即朝著皇宮返回。

  他們剛走不久,武敏之帶著一隊內領衛來到史府外。

  李弘派人讓內領府調查此事,王及善便派出武敏之來調查。

  武敏之也是一路查到史府,結果反而落在李弘幾人後頭。

  武敏之翻身下馬,命手下在外面等著,獨自一人進去了。

  兩刻鐘後,武敏之便出來了,一臉詫異。

  有手下詢問情況,武敏之笑道:「真是奇怪,我才剛一開口問,史三郎就噼里啪啦,什麼都說了。」

  那手下奇道:「他真知道康國國王改變主意的原因嗎?」

  武敏之道:「應該不錯,無論如何,先回去向大將軍復命吧。」帶著手下人馬,朝內領府返回。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