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大唐王師來了!
第414章 大唐王師來了!
泗沘城的宮廷會議,已經連續開了三日。
當初扶餘人統治百濟時,曾有八大扶餘貴族。
這八大貴族都是扶餘義慈最堅定的支持者,自然也受到最大的打擊,如今已全部衰落。
巧合的是,如今泗沘城崛起的八大馬韓貴族,原本都是那八大扶餘貴族的下屬。
他們最清楚老主人的產業和資源分布。
當黑齒常之打入泗沘城時,他們是第一批投降派,吞併了原主人的產業,成為新的八大貴族。
這八大貴族原本還準備跟著金燕,歸降大唐,吃香喝辣。
這些人身上都有一副暴發戶的嘴臉,覺得沒有他們擁戴,金燕根本坐不穩百濟女王的位置。
他們執掌百濟朝堂後,天天只做兩件事。
第一,便是血腥報復扶餘人,將當初扶餘人對他們的羞辱,百倍千倍的奉還。
第二,便是跑去金燕那裡,討要大唐的冊封,態度非常強橫。
誰知扶餘人在他們報復下,突然內亂,國家又陷入動盪,而且其事態越來越猛。
更可氣的是,大唐竟然不派兵支援,導致扶餘貴族氣焰囂張,馬韓貴族處境岌岌可危。
這些馬韓貴族一開始還牛氣沖沖的質問金燕,大唐為何不出兵幫助,甚至跑到熊津港找姜恪。
姜恪不像金燕那般慣著他們,根本不見他們,只要鬧事,便亂棍打走。
幾個月下來,扶餘貴族的勢力從最北邊的角落,開始八面開花,不斷朝著泗沘城擴張。
黑齒常之每次鎮壓一處,又有三處暴亂,根本鎮壓不過來,只好鎮守泗沘城。
於是乎,那些作亂的扶餘勢力越來越強,組成五路大軍,朝著泗沘城包圍而來。
馬韓貴族們終於開始慌了,這幾天不斷找金燕商議對策,結果商來商去,還是只能找唐軍幫忙!
經過這一番折騰,這些剛上位的馬韓貴族,終於認清自己的地位,不再像之前一樣,認為大唐幫他們是應該的。
「女王殿下……」
「叫我大都督!」
「是,大都督,您看,要不然您親自去一趟長安,向皇帝陛下求求情,大唐再不發兵的話,咱們就頂不住了啊!」
金燕瞥了那名金姓貴族一眼,道:「你們要知道,陛下已經幫我們擊敗了扶餘福信,若是我們連一幫叛賊都對付不了,陛下要我們何用?」
「到時就算大唐出兵,你們也得不到冊封,我這個都督的位置,也保不住了。」
金姓貴族急道:「可五路大軍已經朝著泗沘城進發,大唐再不援手,我們連命也保不住了!」
「對啊對啊!」其他馬韓貴族紛紛附和。
金燕道:「黑齒將軍,你以為呢?」
黑齒常之道:「一幫烏合之眾罷了,正好讓他們都聚在一起,卑職才好將其一網打盡!」
金燕贊道:「有將軍這句話,我可安心了。」
另一名沙姓貴族急道:「女王別聽他……」
「叫我大都督!」
「啊,是,大都督別聽黑齒常之胡說,賊軍五路大軍加起來,有十多萬人,泗沘城內卻只有三萬守軍,如何抵擋的住?」
黑齒常之哼道:「他們號稱十多萬,其實只有七八萬,而且大多都是流民,不必擔心!」
沙姓貴族冷哼道:「你一個扶餘人的話,誰能相信?只怕等他們打過來,你第一個開城投降吧!」
黑齒常之勃然大怒:「你……」
金燕嬌斥道:「我早有言在先,誰再提黑齒將軍扶餘人身份,定斬不饒,來人……」
話還未說完,其他七姓貴族紛紛出聲求情。
金姓貴族忙道:「女王,眼下局面危急,我等切不可自亂陣腳啊!」
便在這時。一名侍衛飛速來報,說有一支扶餘人的叛軍,已經抵達六十里開外了。
金燕趕忙看向黑齒常之,道:「黑齒將軍,城防守務,就全靠將軍了。」
黑齒常之沉聲道:「都督放心,黑齒常之絕不會放一名賊人入城!」
數日之後,又有幾支扶餘叛軍來到泗沘城,將整座城池的東、南、北三面都圍起來了。
黑齒常之領兵出城廝殺了一陣,結果並未占到太大便宜。
最近一陣子,泗沘城內一片混亂。
那些上位的馬韓貴族甚至還不如原來的百濟官員,瘋狂攫取財富,壓榨百姓,尤其是打壓扶餘人。
黑齒常之手下這支軍隊,中上層軍官都是扶餘人,他們也受到打壓和排擠,已經沒有作戰的鬥志了。
又過兩日,一支叛軍將西門也圍住了,叛軍們開始攻城。
一場慘烈的攻城戰,持續了足足半個月,黑齒常之帶著手下將士,拼死防守,身上受傷三處。
金燕也上城牆慰勞士卒,險些被流矢射中。
整座泗沘城被鮮血染成了紅色。
在黑齒常之和金燕的帶領下,城中的百濟軍民,漸漸團結一心,共同守城。
至於那些馬韓貴族,攻城的第三日,他們就帶著手下私兵和家丁,從南門突圍。
結果突圍失敗,鎮守城門的扶餘將領又下令關緊城門,不放他們進來。
結果這幫人全部被殺死,人頭在南門外堆成了一座小山。
他們死了後,並未影響守軍的鬥志,反而提振了幾分士氣。
這天傍晚,夕陽像往常一樣落下,殘陽如血,泗沘城此時更像是一座浸泡在鮮血中的城市。
正在攻城的扶餘叛軍卻忽然停止了進攻,比前幾日撤退的時間早了一些。
城牆上,一名披著披風、穿著軟甲的女子將一具屍體踢下城牆下,正是金燕。
她旁邊一直有幾名內領衛貼身保護著,甚至有一人為了幫她擋箭而死,故而她並未受傷。
不過局面至此,已不在內領衛的控制之下了。
金燕身邊官職最高的內領衛是一名校尉,他既負責保護金燕安全,也暗中接到監視金燕的任務。
如今城破在即,熊津港卻遲遲沒有反應,他只好將金燕拉到角落,低聲道:「都督,眼下再留在城中,實在危險,不如暫且突圍出泗沘城,再做打算。」
金燕道:「這是王將軍的命令嗎?」
「不是。」
金燕哼道:「那我就不走。」
「可將軍有命,絕不能讓您有任何危險!」
金燕沉著臉,道:「那熊津港的唐軍,為何不來幫我?」她此刻心中也有幾分怨氣。
局面都到這個地步了,大唐依然袖手旁觀,陛下到底有什麼打算?
那校尉正要開口,忽見黑齒常之從遠處奔了過來,便閉了嘴。
黑齒常之滿臉血污,臉上卻帶著欣喜之色,喜道:「都督,唐軍來了!」
金燕精神一振,急問:「在哪?」
黑齒常之道:「西門外!」
泗沘城西邊的一處山坡上,唐軍鐵騎成一字擺開,金戈鐵馬,銀色的鎧甲在夕陽下熠熠生輝,仿佛一片鐵甲洪流。
西門外的扶餘叛軍瞧見唐軍威勢後,哪還有抵抗的意志,紛紛嚷著:「唐軍來了,快跑啊!」四散而逃。
其他幾路叛軍聽到唐軍來了,也都撤到一百里外駐紮,他們也不知道唐軍是來幹嘛的,也不見向叛軍動手啊!
所以先靜觀其變再說。
不一會,西門大開,金燕和黑齒常之率領城內守軍迎了出來。
唐軍很快來到城下。
軍隊兩分,一隊使節團從隊伍里走了出來,領頭的正是吳王李吉,身後跟著姜恪和武敏之。
李吉和武敏之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血腥的場景,面色蒼白,城牆就像用刷子,蘸著血肉刷了一遍,血腥味撲鼻而來。
不過兩人都是驕傲的大唐健兒,很快便定住心神,下馬向金燕見禮,並說明來意。
其實他們來的也算湊巧。
姜恪早就知道泗沘城的情況,他得到過皇帝命令,不能讓金燕出事,正準備出兵救援。
結果為了等他們兩個,耽誤了幾天,這才救援遲了一些。
金燕聽說是皇帝派他們過來,心中鬆一口氣,正要感激幾句,突然渾身一震,怔怔望著李吉身後一名隨從。
那隨從正是安烈,他運氣不錯,正好趕上李吉二人出使百濟,王及善便派他隨隊而行。
安烈牢記王及善囑咐,不敢露出絲毫破綻,低頭不去看金燕。
金燕很快回過神來,雙眼紅紅的,把李吉等人請入泗沘城。
進城的路上,姜恪仔細打量著百濟街邊,城中的百姓瞧見唐軍進城後,一個個簞食壺漿,大聲呼喊,顯然都很歡喜唐軍的到來。
姜恪長期駐紮百濟,對百濟人最了解。
他們從最開始對大唐軍隊的排斥,到後來的防備、熟悉、接受、以及現在的支持,民心是在不斷變化的。
唐軍從未參與百濟內戰,每次出現,都是以結束戰爭的姿態而來,這也難怪百濟百姓歡迎他們。
一行人來到王宮後,金燕設宴款待了李吉等人。
李吉和武敏之這一路上算是漲了不少見識,染血的城池,流民一樣的軍隊,乞兒一樣的百姓,再加上這頓宮廷國宴,還比不上武府下人吃的東西。
兩人突然都覺得慶幸,慶幸生在大唐。
國家的認同感,這一刻在他們體內又加深了幾分,這也讓他們想起了此次的任務。
宴會之後,他們便出了王宮,就在王宮外面,向百濟百姓們宣傳大唐向他們賑濟糧食的事情。
旁邊有通譯,將他們的意思轉達給百姓。
百姓們聽說後,齊聲歡呼,紛紛跪下磕頭,不過當他們聽說糧食要去熊津港領的時候,都露出為難之色。
有一名百濟大漢高呼道:「上使閣下,您也看見了,扶餘叛軍包圍了泗沘城,我們沒辦法去熊津港啊!」
另有人喊道:「請上使轉告皇帝陛下,救救我們吧,我們永遠效忠陛下!」
通譯轉述了民意。
武敏之聽了後,說道:「李兄,我看他們說的也有道理,陛下也不知泗沘城真實情況,不如就在這裡發放糧食吧。」
李吉又向姜恪問:「姜將軍以為如何?」
姜恪微笑道:「陛下讓我們在熊津港放糧,是怕百濟百姓們,不知是我大唐賑濟的糧食。」
「如今泗沘城處於眼下情況,這些百姓也親眼瞧見唐軍入城,末將以為在城內放糧,並無不妥!」
李吉點點頭,道:「那好,就依兩位之言,不過還要和金都督說一聲。」
金燕此時根本顧不上去管李吉他們想要做什麼,只盼著儘快跟安烈見面。
聽了李吉等人的要求,也不多問,一口答應。
到了傍晚時分,金燕在身邊內領衛安排下,悄悄出了宮,來到城北一處廢棄的宅子裡。
來到宅子後院,進入一間屋中,安烈早已等候多時。
兩人相見後,緊緊擁在一起,仿佛要融入彼此身體裡。
過了良久,金燕才仰著頭問:「你怎麼來了?」
安烈笑道:「王將軍找上了我,將你的情況跟我說了,我聽說你處境危險後,哪裡能放心,再三懇求,王將軍這才安排我來見你。」
金燕沒有再說什麼,緊緊摟住他的脖子,張開嘴唇。
安烈哪還忍得住,狠狠啃了過去,兩人很快滾倒在地上。
過了不一會,安烈先坐了起來,穿好衣服,說道:「燕兒,我答應過王將軍,不能讓你暴露身份,我們不能見面太久。」
金燕喘著氣,道:「我明白,我會儘快完成任務,然後回長安找你,以後我再也不來百濟了。」
安烈握住她手,正色道:「這次使節團帶來的東西中,有兩箱金銀珠寶,是我私人的錢,這些錢你拿去,也許能派的上用場。」
金燕驚道:「你不會把商會賣了吧?」
安烈笑道:「放心,我還留了一筆養你的錢,不會讓我的燕兒下半輩子過苦日子。」
金燕「嬰嚀」一聲,又撲到他懷裡,兩人又滾作一團。
(本章完)
泗沘城的宮廷會議,已經連續開了三日。
當初扶餘人統治百濟時,曾有八大扶餘貴族。
這八大貴族都是扶餘義慈最堅定的支持者,自然也受到最大的打擊,如今已全部衰落。
巧合的是,如今泗沘城崛起的八大馬韓貴族,原本都是那八大扶餘貴族的下屬。
他們最清楚老主人的產業和資源分布。
當黑齒常之打入泗沘城時,他們是第一批投降派,吞併了原主人的產業,成為新的八大貴族。
這八大貴族原本還準備跟著金燕,歸降大唐,吃香喝辣。
這些人身上都有一副暴發戶的嘴臉,覺得沒有他們擁戴,金燕根本坐不穩百濟女王的位置。
他們執掌百濟朝堂後,天天只做兩件事。
第一,便是血腥報復扶餘人,將當初扶餘人對他們的羞辱,百倍千倍的奉還。
第二,便是跑去金燕那裡,討要大唐的冊封,態度非常強橫。
誰知扶餘人在他們報復下,突然內亂,國家又陷入動盪,而且其事態越來越猛。
更可氣的是,大唐竟然不派兵支援,導致扶餘貴族氣焰囂張,馬韓貴族處境岌岌可危。
這些馬韓貴族一開始還牛氣沖沖的質問金燕,大唐為何不出兵幫助,甚至跑到熊津港找姜恪。
姜恪不像金燕那般慣著他們,根本不見他們,只要鬧事,便亂棍打走。
幾個月下來,扶餘貴族的勢力從最北邊的角落,開始八面開花,不斷朝著泗沘城擴張。
黑齒常之每次鎮壓一處,又有三處暴亂,根本鎮壓不過來,只好鎮守泗沘城。
於是乎,那些作亂的扶餘勢力越來越強,組成五路大軍,朝著泗沘城包圍而來。
馬韓貴族們終於開始慌了,這幾天不斷找金燕商議對策,結果商來商去,還是只能找唐軍幫忙!
經過這一番折騰,這些剛上位的馬韓貴族,終於認清自己的地位,不再像之前一樣,認為大唐幫他們是應該的。
「女王殿下……」
「叫我大都督!」
「是,大都督,您看,要不然您親自去一趟長安,向皇帝陛下求求情,大唐再不發兵的話,咱們就頂不住了啊!」
金燕瞥了那名金姓貴族一眼,道:「你們要知道,陛下已經幫我們擊敗了扶餘福信,若是我們連一幫叛賊都對付不了,陛下要我們何用?」
「到時就算大唐出兵,你們也得不到冊封,我這個都督的位置,也保不住了。」
金姓貴族急道:「可五路大軍已經朝著泗沘城進發,大唐再不援手,我們連命也保不住了!」
「對啊對啊!」其他馬韓貴族紛紛附和。
金燕道:「黑齒將軍,你以為呢?」
黑齒常之道:「一幫烏合之眾罷了,正好讓他們都聚在一起,卑職才好將其一網打盡!」
金燕贊道:「有將軍這句話,我可安心了。」
另一名沙姓貴族急道:「女王別聽他……」
「叫我大都督!」
「啊,是,大都督別聽黑齒常之胡說,賊軍五路大軍加起來,有十多萬人,泗沘城內卻只有三萬守軍,如何抵擋的住?」
黑齒常之哼道:「他們號稱十多萬,其實只有七八萬,而且大多都是流民,不必擔心!」
沙姓貴族冷哼道:「你一個扶餘人的話,誰能相信?只怕等他們打過來,你第一個開城投降吧!」
黑齒常之勃然大怒:「你……」
金燕嬌斥道:「我早有言在先,誰再提黑齒將軍扶餘人身份,定斬不饒,來人……」
話還未說完,其他七姓貴族紛紛出聲求情。
金姓貴族忙道:「女王,眼下局面危急,我等切不可自亂陣腳啊!」
便在這時。一名侍衛飛速來報,說有一支扶餘人的叛軍,已經抵達六十里開外了。
金燕趕忙看向黑齒常之,道:「黑齒將軍,城防守務,就全靠將軍了。」
黑齒常之沉聲道:「都督放心,黑齒常之絕不會放一名賊人入城!」
數日之後,又有幾支扶餘叛軍來到泗沘城,將整座城池的東、南、北三面都圍起來了。
黑齒常之領兵出城廝殺了一陣,結果並未占到太大便宜。
最近一陣子,泗沘城內一片混亂。
那些上位的馬韓貴族甚至還不如原來的百濟官員,瘋狂攫取財富,壓榨百姓,尤其是打壓扶餘人。
黑齒常之手下這支軍隊,中上層軍官都是扶餘人,他們也受到打壓和排擠,已經沒有作戰的鬥志了。
又過兩日,一支叛軍將西門也圍住了,叛軍們開始攻城。
一場慘烈的攻城戰,持續了足足半個月,黑齒常之帶著手下將士,拼死防守,身上受傷三處。
金燕也上城牆慰勞士卒,險些被流矢射中。
整座泗沘城被鮮血染成了紅色。
在黑齒常之和金燕的帶領下,城中的百濟軍民,漸漸團結一心,共同守城。
至於那些馬韓貴族,攻城的第三日,他們就帶著手下私兵和家丁,從南門突圍。
結果突圍失敗,鎮守城門的扶餘將領又下令關緊城門,不放他們進來。
結果這幫人全部被殺死,人頭在南門外堆成了一座小山。
他們死了後,並未影響守軍的鬥志,反而提振了幾分士氣。
這天傍晚,夕陽像往常一樣落下,殘陽如血,泗沘城此時更像是一座浸泡在鮮血中的城市。
正在攻城的扶餘叛軍卻忽然停止了進攻,比前幾日撤退的時間早了一些。
城牆上,一名披著披風、穿著軟甲的女子將一具屍體踢下城牆下,正是金燕。
她旁邊一直有幾名內領衛貼身保護著,甚至有一人為了幫她擋箭而死,故而她並未受傷。
不過局面至此,已不在內領衛的控制之下了。
金燕身邊官職最高的內領衛是一名校尉,他既負責保護金燕安全,也暗中接到監視金燕的任務。
如今城破在即,熊津港卻遲遲沒有反應,他只好將金燕拉到角落,低聲道:「都督,眼下再留在城中,實在危險,不如暫且突圍出泗沘城,再做打算。」
金燕道:「這是王將軍的命令嗎?」
「不是。」
金燕哼道:「那我就不走。」
「可將軍有命,絕不能讓您有任何危險!」
金燕沉著臉,道:「那熊津港的唐軍,為何不來幫我?」她此刻心中也有幾分怨氣。
局面都到這個地步了,大唐依然袖手旁觀,陛下到底有什麼打算?
那校尉正要開口,忽見黑齒常之從遠處奔了過來,便閉了嘴。
黑齒常之滿臉血污,臉上卻帶著欣喜之色,喜道:「都督,唐軍來了!」
金燕精神一振,急問:「在哪?」
黑齒常之道:「西門外!」
泗沘城西邊的一處山坡上,唐軍鐵騎成一字擺開,金戈鐵馬,銀色的鎧甲在夕陽下熠熠生輝,仿佛一片鐵甲洪流。
西門外的扶餘叛軍瞧見唐軍威勢後,哪還有抵抗的意志,紛紛嚷著:「唐軍來了,快跑啊!」四散而逃。
其他幾路叛軍聽到唐軍來了,也都撤到一百里外駐紮,他們也不知道唐軍是來幹嘛的,也不見向叛軍動手啊!
所以先靜觀其變再說。
不一會,西門大開,金燕和黑齒常之率領城內守軍迎了出來。
唐軍很快來到城下。
軍隊兩分,一隊使節團從隊伍里走了出來,領頭的正是吳王李吉,身後跟著姜恪和武敏之。
李吉和武敏之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血腥的場景,面色蒼白,城牆就像用刷子,蘸著血肉刷了一遍,血腥味撲鼻而來。
不過兩人都是驕傲的大唐健兒,很快便定住心神,下馬向金燕見禮,並說明來意。
其實他們來的也算湊巧。
姜恪早就知道泗沘城的情況,他得到過皇帝命令,不能讓金燕出事,正準備出兵救援。
結果為了等他們兩個,耽誤了幾天,這才救援遲了一些。
金燕聽說是皇帝派他們過來,心中鬆一口氣,正要感激幾句,突然渾身一震,怔怔望著李吉身後一名隨從。
那隨從正是安烈,他運氣不錯,正好趕上李吉二人出使百濟,王及善便派他隨隊而行。
安烈牢記王及善囑咐,不敢露出絲毫破綻,低頭不去看金燕。
金燕很快回過神來,雙眼紅紅的,把李吉等人請入泗沘城。
進城的路上,姜恪仔細打量著百濟街邊,城中的百姓瞧見唐軍進城後,一個個簞食壺漿,大聲呼喊,顯然都很歡喜唐軍的到來。
姜恪長期駐紮百濟,對百濟人最了解。
他們從最開始對大唐軍隊的排斥,到後來的防備、熟悉、接受、以及現在的支持,民心是在不斷變化的。
唐軍從未參與百濟內戰,每次出現,都是以結束戰爭的姿態而來,這也難怪百濟百姓歡迎他們。
一行人來到王宮後,金燕設宴款待了李吉等人。
李吉和武敏之這一路上算是漲了不少見識,染血的城池,流民一樣的軍隊,乞兒一樣的百姓,再加上這頓宮廷國宴,還比不上武府下人吃的東西。
兩人突然都覺得慶幸,慶幸生在大唐。
國家的認同感,這一刻在他們體內又加深了幾分,這也讓他們想起了此次的任務。
宴會之後,他們便出了王宮,就在王宮外面,向百濟百姓們宣傳大唐向他們賑濟糧食的事情。
旁邊有通譯,將他們的意思轉達給百姓。
百姓們聽說後,齊聲歡呼,紛紛跪下磕頭,不過當他們聽說糧食要去熊津港領的時候,都露出為難之色。
有一名百濟大漢高呼道:「上使閣下,您也看見了,扶餘叛軍包圍了泗沘城,我們沒辦法去熊津港啊!」
另有人喊道:「請上使轉告皇帝陛下,救救我們吧,我們永遠效忠陛下!」
通譯轉述了民意。
武敏之聽了後,說道:「李兄,我看他們說的也有道理,陛下也不知泗沘城真實情況,不如就在這裡發放糧食吧。」
李吉又向姜恪問:「姜將軍以為如何?」
姜恪微笑道:「陛下讓我們在熊津港放糧,是怕百濟百姓們,不知是我大唐賑濟的糧食。」
「如今泗沘城處於眼下情況,這些百姓也親眼瞧見唐軍入城,末將以為在城內放糧,並無不妥!」
李吉點點頭,道:「那好,就依兩位之言,不過還要和金都督說一聲。」
金燕此時根本顧不上去管李吉他們想要做什麼,只盼著儘快跟安烈見面。
聽了李吉等人的要求,也不多問,一口答應。
到了傍晚時分,金燕在身邊內領衛安排下,悄悄出了宮,來到城北一處廢棄的宅子裡。
來到宅子後院,進入一間屋中,安烈早已等候多時。
兩人相見後,緊緊擁在一起,仿佛要融入彼此身體裡。
過了良久,金燕才仰著頭問:「你怎麼來了?」
安烈笑道:「王將軍找上了我,將你的情況跟我說了,我聽說你處境危險後,哪裡能放心,再三懇求,王將軍這才安排我來見你。」
金燕沒有再說什麼,緊緊摟住他的脖子,張開嘴唇。
安烈哪還忍得住,狠狠啃了過去,兩人很快滾倒在地上。
過了不一會,安烈先坐了起來,穿好衣服,說道:「燕兒,我答應過王將軍,不能讓你暴露身份,我們不能見面太久。」
金燕喘著氣,道:「我明白,我會儘快完成任務,然後回長安找你,以後我再也不來百濟了。」
安烈握住她手,正色道:「這次使節團帶來的東西中,有兩箱金銀珠寶,是我私人的錢,這些錢你拿去,也許能派的上用場。」
金燕驚道:「你不會把商會賣了吧?」
安烈笑道:「放心,我還留了一筆養你的錢,不會讓我的燕兒下半輩子過苦日子。」
金燕「嬰嚀」一聲,又撲到他懷裡,兩人又滾作一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