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聖人密旨
第203章 聖人密旨
大理寺二進院落,有一片客舍。
原告和身份特殊的被告,通常會暫時居住在此處。
辛茂將此刻便在一間客舍內等著狄仁傑。
「下官狄仁傑,見過辛相。」狄仁傑拱手道。
辛茂將朝源寺丞打了個眼色,後者退出屋子,關好大門。
辛茂將微笑道:「狄少卿,你我同僚一場,不必客氣,請坐。』
狄仁傑落座之後,忽然道:「也不知為什麼,下官此時瞧見辛相,便想起一件往事。」
「哦,何事?」
狄仁傑緩緩道:「當初陛下讓下官調查科舉案時,下官抓了崔文翰,辛相也把下官請到屋中,指點一番,至今記憶猶新。」
辛茂將目光閃動。
狄仁傑顯然瞧出他的來意,意思是說,你上次勸我都沒用,這次何必又來勸我?
「狄少卿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來了,上次你奉聖命審問崔文翰,最終導致京兆杜氏除名,如今思來,令人還有幾分後怕。」
辛茂將的意思也很明白,你上次有聖命在手,才能收拾杜氏。
這次面對的是蕭氏,你無聖命在身,未必能穩操勝券,到時你狄仁傑的下場,可能比杜氏更慘。
狄仁傑緩緩道:「辛相,上次您勸諫狄某一番,這次狄某也有幾句話要勸告您。」
辛茂將微微一驚,道:「什麼?」
狄仁傑道:「為官之要,在於恪盡本分,您是聰慧之人,卻過於惜身,只想明哲保身,可曾盡過司官之本分?當今聖人銳意進取,務實厭虛。您這番作為,
在聖人眼中,又是怎樣的呢?」
辛茂將沉默良久,感嘆道:「你我立場不同,視角自然不同。罷了,狄少卿,好自為之吧。」
推開大門,邁步離去。
狄仁傑站起身,離開屋子,正要去跟李元芳會合,不料走在走廊上時,又有人把他請了過去。
這次卻是任雅相。
不用想,又是蕭氏請來的說客。
狄仁傑心中升起一股不平之氣。
蕭氏手段確實厲害,前任寺卿、現任寺卿都請了個遍,可他偏不會向對方妥協。
狄仁傑一臉凝重的來到任雅相的辦公衙,叉了叉手,道:「任寺卿,您找我2
任雅相望著狄仁傑的表情,原本打算勸說的話也說不出口了,嘆道:「狄少卿,桌子上的東西,你自己瞧瞧吧。
桌上放了兩份公文,都是常見的訴狀,然而訴狀中控告之人,卻都和狄仁傑有關。
一份控告的是狄仁傑的七叔父,利用狄府日益上升的權勢,在并州強行以低價買下一片莊園。
另一份控告的是狄仁傑的岳父,瞞著官府,偷偷買下三百畝田,雖然對方自願,但追究起來,同樣屬於兼併土地!
狄仁傑愣在了原地。
這一定是蕭氏的手筆,而且極有可能是真的,因為被控告的兩人,都有可能做出這種事來。
任雅相嘆道:「懷英,每個人身上都有弱點,你與蕭氏並無深仇大恨,何必拼個你死我活呢?」
狄仁傑深吸一口氣,拱手道:「任寺卿,此事既然告到大理寺,還請您秉公處理。」
「懷英,你———」任雅相愜住了。
狄仁傑緩緩道:「任寺卿,您應該也知道,對親屬縱容,往往只會害了他們,狄某於情於理,也不會包庇他們。」
任雅相嘆道:「你這是何苦呢?」
狄仁傑凜然道:「狄某隻為維護我大唐司法公正罷了,告辭。」轉身大步離去。
剛出寺卿衙,便見李元芳飛奔而來,
「狄少卿,不好了,蕭恕被刑部調走了。』
狄仁傑變色道:「刑部憑什麼調大理寺的犯人?」
李元芳沉聲道:「他們有門下省的公函,宰相親批,我也阻止不了。」
狄仁傑證愜道:「辛相批的?」
李元芳搖了搖頭,苦笑道:「於相批的。」
于志寧身為門下省侍中,又兼任太子太傅,他在朝堂上的份量,僅次於李。
他手批的權威性,遠遠在辛茂將之上。
「狄少卿,現在該怎麼辦?」李元芳問道。
狄仁傑沉默良久,緩緩道:「公函上可有中書省批名?」
「有。」
「是閻相的嗎?」
「不是,是一個中書舍人的批文。」
「可有中書侍郎的留名?」
「沒有,中書省印章旁就一個名字。」
狄仁傑目光一閃,道:「那這份公函的法律效力,就並不完全,咱們去把人追回來。」
李元芳伸手攔住他,目光凝重,緩緩道:「狄少卿,那可是于志寧的手批,
你真要跟他打擂台?」
狄仁傑抬了抬下巴,道:「元芳兄怕了嗎?」
李元芳朗聲一笑,道:「好,那李某就捨命陪君子了。」
兩人當即準備點一班衙役追擊,誰知衙役們都找出各種理由,不肯同行。
好在有幾個衙役跟著狄仁傑破過案,願意聽命。
最終狄仁傑帶著李元芳和五名衙役,騎快馬追擊。
大理寺位於長安縣義寧坊,距離皇城頗有一段距離。
幾人輕騎快馬,追起來反而更加容易,
從醴泉坊與金城坊之間的順義門大街急行,來到十字街時,終於追到了被刑部官員押解的蕭恕。
更令狄仁傑意外的是,有人提前一步攔住了刑部官員的押送隊伍。
雙方正在大街上對峙著。
狄仁傑遠遠看去,擋住刑部官員路的赫然是中書侍郎李義府。
押送的刑部官員只是個小小的員外郎,根本不敢跟李義府叫板,只能搬出于志寧來。
李義府的太子賓客也是三品,一點不虛于志寧,更何況于志寧根本不在此處「蔣員外郎,你何必為難自己呢,有什麼話,直接讓于志寧來找本官便是,
你何必牽扯進來呢?」李義府淡淡道。
那刑部官員一想也是,又瞧見狄仁傑追了過來,朝李義府一拱手,帶著人離開了。
「喂,你們別走啊!」被鎖鏈鎖住的蕭恕大喊道。
李義府冷冷掃了他一眼,道:「怎麼,蕭郎君與這些刑部官員很熟悉嗎?」
蕭恕咽了口吐沫,不敢聲了。
狄仁傑翻身下馬,快步走了過來,朝李義府拱手道:「多謝李侍郎。」
李義府抬手道:「狄少卿,借一步說話。」
狄仁傑也正有事問他,跟著他來到街角一處無人的樹下。
李義府微笑道:「狄少卿,你在調查蕭怒的時候,是不是遇到很大阻力?」
「不瞞李侍郎,狄某確實遇到極大阻礙。」狄仁傑回答。
李義府笑道:「我找你過來,就是要告訴你,你儘管放手去查,什麼也不必怕,自有人替你撐腰。」
狄仁傑深吸一口氣,道:「狄某能否問一下,您代表的是誰?」
「你說呢?」李義府似笑非笑的道。
狄仁傑繼續追問:「是陛下還是皇后殿下?」
李義府挑了挑眉,道:「這有區別嗎?」
狄仁傑道:「您若不說,狄某不敢再查。」
李義府沉默良久,目光一轉,看向了城東方向。
狄仁傑心中急沉。
如果是皇帝,李義府肯定會看向城北皇城,可他看的是城東,武府正在城東,那麼背後之人,顯然是武皇后。
最開始施明來舉報蕭氏時,狄仁傑就懷疑背後有人指使,直到此刻,才終於知道那人是誰。
「好了,狄少卿,好好查案吧,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來找我。」李義府笑了笑,邁步離去。
他剛一走,李元芳就飛快走了過來,
「狄少卿,李侍郎跟你說什麼了?」
狄仁傑苦笑一聲,道:「元芳,這案子是個巨大漩渦,再查下去,你我恐都會陷進去。」
李元芳昂然道:「我不管那些,陛下讓我保護你,這是我唯一職責。」
狄仁傑愜了愜,側頭與他對視良久,微笑道:「好,元芳,咱們去面聖!」
「先前我說面聖,你不是不同意嗎?」
「局勢不同了,你知道李侍郎背後是誰嗎?」
李元芳想了想,變色道:「後宮那位?」
狄仁傑點了點頭,道:「這牽扯的不僅是前朝,還與後宮有關,顧不得規制了,必須向聖人稟告!」
李元芳點了點頭。
誰都知道武皇后與蕭淑妃是死對頭,如今皇后想對付蕭氏,說不定就是因聖人想接蕭淑妃回宮。
兩人先押著蕭恕回到大理寺。
狄仁傑將李義府剛才出面阻攔刑部的事,告訴任雅相。
如此一來,刑部再想提人,他相信任雅相一定不會再坐視不理。
交代好其他事宜後,他和李元芳一起進宮,來到承天門外通傳。
只有三省長官副官、六部九卿五監的首官,才能直接去甘露殿面聖,其他官員需在承天門外通傳。
兩人在承天門外等了許久,等來的卻是一個壞消息。
皇帝去了溫泉宮,而且這次與以往不同,據說要住上幾天,也不知何時才回來。
「狄少卿,看來咱們不走運啊。」李元芳望著狄仁傑。
狄仁傑靜默不語。
沒有皇帝的支持,面對于志寧和辛茂將,他根本無法查下去。
難道真要借用皇后的力量?
到時若暴露,別說朝臣們會將他歸為皇后一黨,皇帝只怕也會對他產生猜忌。
「狄兄,也不必太擔心,等陛下回來再說吧。」李元芳瞧出他心緒不寧,輕輕安慰。
狄仁傑搖頭道:「我們能等,蕭氏會等嗎?只要我們多耽擱一會,這案子就會生出許多變數。」
「那就去一趟甘泉宮,將此事稟告陛下。」
「陛下去甘泉宮就是為了修養身體,豈能打擾?」狄仁傑搖頭。
他心中更擔憂的是,皇帝故意前往甘泉宮,就是為避開此事,去了不僅見不到皇帝,還會讓皇帝不高興。
雖不知皇帝為何這麼做,但事情太過巧合,由不得他不懷疑。
「那就去找太子吧?」李元芳提議。
「不可,太子年幼,別忘了,于志寧是太子太傅。」
李元芳嘆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看還是別查了。」
便在這時,有人從一條橫街走了過來,來到兩人跟前,竟是弘文館校書郎盧照鄰。
「狄兄,能否單獨說幾句話?」盧照鄰神情與平日有異。
李元芳與狄仁傑對視一眼,自覺走開了。
盧照鄰卻還是不放心,拉著狄仁傑來到右武衛署下的房檐,低聲道:「狄兄,你是不是在調查蕭氏?」
狄仁傑心中一涼:「盧兄,你不會也是來勸我的吧?」
盧照鄰嘆道:「我對此事並不清楚,怎會勸你?只是我叔父讓我轉達一句話給你。」
「什麼?」
盧照鄰道:「還請狄兄以大局為重,不要再查此事了。」
「什麼大局?」
盧照鄰壓低聲音,道:「前陣子陛下提出修改田制,群臣好不容易才勸說陛下,打消念頭。倘若此事鬧大,又與土地兼併有關,陛下很可能再提此事。」
狄仁傑凜然道:「戶部之事,狄某不懂。不過大理寺此案,關乎數百條人命,狄某有責任還他們一個公道!」
盧照鄰道:「國家田制,關乎萬民生計,敦輕孰重,狄兄好好斟酌吧。」轉身離去。
狄仁傑嘆了口氣,在石階上慢慢坐下,腦中思緒繁雜。
李元芳見盧照鄰走遠,慢慢走了過來,這次也不多問,只抱著胳膊,在旁邊安靜的陪著他。
狄仁傑側頭道:「元芳,你說我該怎麼辦?」
「你什麼都不告訴我,問我做什麼?」李元芳沒好氣道,頓了一下,又道:「不過你不要忘了,陛下為何讓我跟著你就是了。」
狄仁傑證了證,手按膝蓋,慢慢站起身。
「不錯,我是陛下親封的大理寺少卿,只需記著自己職責就行了。走,回大理寺!」
兩人回到大理寺後,徑直朝著大理獄而行,走在一條甬道時,忽見前面走來一人,竟是吳王李吉。
狄仁傑拱手道:「臣狄仁傑,見過吳王殿下。「
李吉觀察著他表情,笑道:「狄少卿臉色似乎不太好啊。」
狄仁傑默然不語。
雖然他決定調查到底,但梗阻在身前的問題,依然存在,還有皇后在背後謀劃,怎不令他憂慮?
李吉從玉帶囊中取出一個錦囊,笑道:「狄少卿,這是我求的一個平安符,
送給你了,祝你好運。」
將錦囊塞到狄仁傑手中,邁著輕快的步伐離開。
「這位小吳王為人挺不錯的,一點架子沒有。」李元芳望著他背影評價道。
狄仁傑卻沒有回答,取出錦囊,裡面有一張捲起的紙,攤開一看,竟有幾行小字。
讀完之後,狄仁傑眼中多了一絲亮光。
這竟然是聖人給他的一份密旨,讓他安心調查此案,不必有任何顧忌!
狄仁傑終於明白了,從他第一次見到吳王開始,聖人就已經在關注此案。
只不過聖人不願被人知道,所以才讓小吳王出面,自己又躲到溫泉宮。
「狄兄,你怎麼笑起來了,這上面寫了什麼-—--—-喂,你怎麼把它給燒了?」李元芳吃驚道。
狄仁傑用火石點燃手中紙張,再將其踩成碎屑,聖人既然不願人知道,這張紙自然不能留下。
「元芳,走吧,咱們可以去審蕭恕了。」狄仁傑長吐一口濁氣,臉上帶著放鬆的微笑。
大理寺二進院落,有一片客舍。
原告和身份特殊的被告,通常會暫時居住在此處。
辛茂將此刻便在一間客舍內等著狄仁傑。
「下官狄仁傑,見過辛相。」狄仁傑拱手道。
辛茂將朝源寺丞打了個眼色,後者退出屋子,關好大門。
辛茂將微笑道:「狄少卿,你我同僚一場,不必客氣,請坐。』
狄仁傑落座之後,忽然道:「也不知為什麼,下官此時瞧見辛相,便想起一件往事。」
「哦,何事?」
狄仁傑緩緩道:「當初陛下讓下官調查科舉案時,下官抓了崔文翰,辛相也把下官請到屋中,指點一番,至今記憶猶新。」
辛茂將目光閃動。
狄仁傑顯然瞧出他的來意,意思是說,你上次勸我都沒用,這次何必又來勸我?
「狄少卿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來了,上次你奉聖命審問崔文翰,最終導致京兆杜氏除名,如今思來,令人還有幾分後怕。」
辛茂將的意思也很明白,你上次有聖命在手,才能收拾杜氏。
這次面對的是蕭氏,你無聖命在身,未必能穩操勝券,到時你狄仁傑的下場,可能比杜氏更慘。
狄仁傑緩緩道:「辛相,上次您勸諫狄某一番,這次狄某也有幾句話要勸告您。」
辛茂將微微一驚,道:「什麼?」
狄仁傑道:「為官之要,在於恪盡本分,您是聰慧之人,卻過於惜身,只想明哲保身,可曾盡過司官之本分?當今聖人銳意進取,務實厭虛。您這番作為,
在聖人眼中,又是怎樣的呢?」
辛茂將沉默良久,感嘆道:「你我立場不同,視角自然不同。罷了,狄少卿,好自為之吧。」
推開大門,邁步離去。
狄仁傑站起身,離開屋子,正要去跟李元芳會合,不料走在走廊上時,又有人把他請了過去。
這次卻是任雅相。
不用想,又是蕭氏請來的說客。
狄仁傑心中升起一股不平之氣。
蕭氏手段確實厲害,前任寺卿、現任寺卿都請了個遍,可他偏不會向對方妥協。
狄仁傑一臉凝重的來到任雅相的辦公衙,叉了叉手,道:「任寺卿,您找我2
任雅相望著狄仁傑的表情,原本打算勸說的話也說不出口了,嘆道:「狄少卿,桌子上的東西,你自己瞧瞧吧。
桌上放了兩份公文,都是常見的訴狀,然而訴狀中控告之人,卻都和狄仁傑有關。
一份控告的是狄仁傑的七叔父,利用狄府日益上升的權勢,在并州強行以低價買下一片莊園。
另一份控告的是狄仁傑的岳父,瞞著官府,偷偷買下三百畝田,雖然對方自願,但追究起來,同樣屬於兼併土地!
狄仁傑愣在了原地。
這一定是蕭氏的手筆,而且極有可能是真的,因為被控告的兩人,都有可能做出這種事來。
任雅相嘆道:「懷英,每個人身上都有弱點,你與蕭氏並無深仇大恨,何必拼個你死我活呢?」
狄仁傑深吸一口氣,拱手道:「任寺卿,此事既然告到大理寺,還請您秉公處理。」
「懷英,你———」任雅相愜住了。
狄仁傑緩緩道:「任寺卿,您應該也知道,對親屬縱容,往往只會害了他們,狄某於情於理,也不會包庇他們。」
任雅相嘆道:「你這是何苦呢?」
狄仁傑凜然道:「狄某隻為維護我大唐司法公正罷了,告辭。」轉身大步離去。
剛出寺卿衙,便見李元芳飛奔而來,
「狄少卿,不好了,蕭恕被刑部調走了。』
狄仁傑變色道:「刑部憑什麼調大理寺的犯人?」
李元芳沉聲道:「他們有門下省的公函,宰相親批,我也阻止不了。」
狄仁傑證愜道:「辛相批的?」
李元芳搖了搖頭,苦笑道:「於相批的。」
于志寧身為門下省侍中,又兼任太子太傅,他在朝堂上的份量,僅次於李。
他手批的權威性,遠遠在辛茂將之上。
「狄少卿,現在該怎麼辦?」李元芳問道。
狄仁傑沉默良久,緩緩道:「公函上可有中書省批名?」
「有。」
「是閻相的嗎?」
「不是,是一個中書舍人的批文。」
「可有中書侍郎的留名?」
「沒有,中書省印章旁就一個名字。」
狄仁傑目光一閃,道:「那這份公函的法律效力,就並不完全,咱們去把人追回來。」
李元芳伸手攔住他,目光凝重,緩緩道:「狄少卿,那可是于志寧的手批,
你真要跟他打擂台?」
狄仁傑抬了抬下巴,道:「元芳兄怕了嗎?」
李元芳朗聲一笑,道:「好,那李某就捨命陪君子了。」
兩人當即準備點一班衙役追擊,誰知衙役們都找出各種理由,不肯同行。
好在有幾個衙役跟著狄仁傑破過案,願意聽命。
最終狄仁傑帶著李元芳和五名衙役,騎快馬追擊。
大理寺位於長安縣義寧坊,距離皇城頗有一段距離。
幾人輕騎快馬,追起來反而更加容易,
從醴泉坊與金城坊之間的順義門大街急行,來到十字街時,終於追到了被刑部官員押解的蕭恕。
更令狄仁傑意外的是,有人提前一步攔住了刑部官員的押送隊伍。
雙方正在大街上對峙著。
狄仁傑遠遠看去,擋住刑部官員路的赫然是中書侍郎李義府。
押送的刑部官員只是個小小的員外郎,根本不敢跟李義府叫板,只能搬出于志寧來。
李義府的太子賓客也是三品,一點不虛于志寧,更何況于志寧根本不在此處「蔣員外郎,你何必為難自己呢,有什麼話,直接讓于志寧來找本官便是,
你何必牽扯進來呢?」李義府淡淡道。
那刑部官員一想也是,又瞧見狄仁傑追了過來,朝李義府一拱手,帶著人離開了。
「喂,你們別走啊!」被鎖鏈鎖住的蕭恕大喊道。
李義府冷冷掃了他一眼,道:「怎麼,蕭郎君與這些刑部官員很熟悉嗎?」
蕭恕咽了口吐沫,不敢聲了。
狄仁傑翻身下馬,快步走了過來,朝李義府拱手道:「多謝李侍郎。」
李義府抬手道:「狄少卿,借一步說話。」
狄仁傑也正有事問他,跟著他來到街角一處無人的樹下。
李義府微笑道:「狄少卿,你在調查蕭怒的時候,是不是遇到很大阻力?」
「不瞞李侍郎,狄某確實遇到極大阻礙。」狄仁傑回答。
李義府笑道:「我找你過來,就是要告訴你,你儘管放手去查,什麼也不必怕,自有人替你撐腰。」
狄仁傑深吸一口氣,道:「狄某能否問一下,您代表的是誰?」
「你說呢?」李義府似笑非笑的道。
狄仁傑繼續追問:「是陛下還是皇后殿下?」
李義府挑了挑眉,道:「這有區別嗎?」
狄仁傑道:「您若不說,狄某不敢再查。」
李義府沉默良久,目光一轉,看向了城東方向。
狄仁傑心中急沉。
如果是皇帝,李義府肯定會看向城北皇城,可他看的是城東,武府正在城東,那麼背後之人,顯然是武皇后。
最開始施明來舉報蕭氏時,狄仁傑就懷疑背後有人指使,直到此刻,才終於知道那人是誰。
「好了,狄少卿,好好查案吧,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來找我。」李義府笑了笑,邁步離去。
他剛一走,李元芳就飛快走了過來,
「狄少卿,李侍郎跟你說什麼了?」
狄仁傑苦笑一聲,道:「元芳,這案子是個巨大漩渦,再查下去,你我恐都會陷進去。」
李元芳昂然道:「我不管那些,陛下讓我保護你,這是我唯一職責。」
狄仁傑愜了愜,側頭與他對視良久,微笑道:「好,元芳,咱們去面聖!」
「先前我說面聖,你不是不同意嗎?」
「局勢不同了,你知道李侍郎背後是誰嗎?」
李元芳想了想,變色道:「後宮那位?」
狄仁傑點了點頭,道:「這牽扯的不僅是前朝,還與後宮有關,顧不得規制了,必須向聖人稟告!」
李元芳點了點頭。
誰都知道武皇后與蕭淑妃是死對頭,如今皇后想對付蕭氏,說不定就是因聖人想接蕭淑妃回宮。
兩人先押著蕭恕回到大理寺。
狄仁傑將李義府剛才出面阻攔刑部的事,告訴任雅相。
如此一來,刑部再想提人,他相信任雅相一定不會再坐視不理。
交代好其他事宜後,他和李元芳一起進宮,來到承天門外通傳。
只有三省長官副官、六部九卿五監的首官,才能直接去甘露殿面聖,其他官員需在承天門外通傳。
兩人在承天門外等了許久,等來的卻是一個壞消息。
皇帝去了溫泉宮,而且這次與以往不同,據說要住上幾天,也不知何時才回來。
「狄少卿,看來咱們不走運啊。」李元芳望著狄仁傑。
狄仁傑靜默不語。
沒有皇帝的支持,面對于志寧和辛茂將,他根本無法查下去。
難道真要借用皇后的力量?
到時若暴露,別說朝臣們會將他歸為皇后一黨,皇帝只怕也會對他產生猜忌。
「狄兄,也不必太擔心,等陛下回來再說吧。」李元芳瞧出他心緒不寧,輕輕安慰。
狄仁傑搖頭道:「我們能等,蕭氏會等嗎?只要我們多耽擱一會,這案子就會生出許多變數。」
「那就去一趟甘泉宮,將此事稟告陛下。」
「陛下去甘泉宮就是為了修養身體,豈能打擾?」狄仁傑搖頭。
他心中更擔憂的是,皇帝故意前往甘泉宮,就是為避開此事,去了不僅見不到皇帝,還會讓皇帝不高興。
雖不知皇帝為何這麼做,但事情太過巧合,由不得他不懷疑。
「那就去找太子吧?」李元芳提議。
「不可,太子年幼,別忘了,于志寧是太子太傅。」
李元芳嘆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看還是別查了。」
便在這時,有人從一條橫街走了過來,來到兩人跟前,竟是弘文館校書郎盧照鄰。
「狄兄,能否單獨說幾句話?」盧照鄰神情與平日有異。
李元芳與狄仁傑對視一眼,自覺走開了。
盧照鄰卻還是不放心,拉著狄仁傑來到右武衛署下的房檐,低聲道:「狄兄,你是不是在調查蕭氏?」
狄仁傑心中一涼:「盧兄,你不會也是來勸我的吧?」
盧照鄰嘆道:「我對此事並不清楚,怎會勸你?只是我叔父讓我轉達一句話給你。」
「什麼?」
盧照鄰道:「還請狄兄以大局為重,不要再查此事了。」
「什麼大局?」
盧照鄰壓低聲音,道:「前陣子陛下提出修改田制,群臣好不容易才勸說陛下,打消念頭。倘若此事鬧大,又與土地兼併有關,陛下很可能再提此事。」
狄仁傑凜然道:「戶部之事,狄某不懂。不過大理寺此案,關乎數百條人命,狄某有責任還他們一個公道!」
盧照鄰道:「國家田制,關乎萬民生計,敦輕孰重,狄兄好好斟酌吧。」轉身離去。
狄仁傑嘆了口氣,在石階上慢慢坐下,腦中思緒繁雜。
李元芳見盧照鄰走遠,慢慢走了過來,這次也不多問,只抱著胳膊,在旁邊安靜的陪著他。
狄仁傑側頭道:「元芳,你說我該怎麼辦?」
「你什麼都不告訴我,問我做什麼?」李元芳沒好氣道,頓了一下,又道:「不過你不要忘了,陛下為何讓我跟著你就是了。」
狄仁傑證了證,手按膝蓋,慢慢站起身。
「不錯,我是陛下親封的大理寺少卿,只需記著自己職責就行了。走,回大理寺!」
兩人回到大理寺後,徑直朝著大理獄而行,走在一條甬道時,忽見前面走來一人,竟是吳王李吉。
狄仁傑拱手道:「臣狄仁傑,見過吳王殿下。「
李吉觀察著他表情,笑道:「狄少卿臉色似乎不太好啊。」
狄仁傑默然不語。
雖然他決定調查到底,但梗阻在身前的問題,依然存在,還有皇后在背後謀劃,怎不令他憂慮?
李吉從玉帶囊中取出一個錦囊,笑道:「狄少卿,這是我求的一個平安符,
送給你了,祝你好運。」
將錦囊塞到狄仁傑手中,邁著輕快的步伐離開。
「這位小吳王為人挺不錯的,一點架子沒有。」李元芳望著他背影評價道。
狄仁傑卻沒有回答,取出錦囊,裡面有一張捲起的紙,攤開一看,竟有幾行小字。
讀完之後,狄仁傑眼中多了一絲亮光。
這竟然是聖人給他的一份密旨,讓他安心調查此案,不必有任何顧忌!
狄仁傑終於明白了,從他第一次見到吳王開始,聖人就已經在關注此案。
只不過聖人不願被人知道,所以才讓小吳王出面,自己又躲到溫泉宮。
「狄兄,你怎麼笑起來了,這上面寫了什麼-—--—-喂,你怎麼把它給燒了?」李元芳吃驚道。
狄仁傑用火石點燃手中紙張,再將其踩成碎屑,聖人既然不願人知道,這張紙自然不能留下。
「元芳,走吧,咱們可以去審蕭恕了。」狄仁傑長吐一口濁氣,臉上帶著放鬆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