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恩威並施 世族服軟
第98章 恩威並施 世族服軟
次日,武皇后上表,以尉遲恭巡治長安有功為由,請旨免去蘇氏在禁苑的罪責。
李治得知尉遲夫人曾去找過武媚娘求情後,便大手一揮,同意了皇后的請旨,命狄仁傑釋放了蘇氏子弟。
只不過,杜氏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李治採用的是胡蘿蔔加大棒策略。
對蘇氏這種主動認錯的世族,採取安撫,對其他世家派系,則需要殺雞猴。
杜氏便是他選中的雞。
李治下旨,將杜充案、馬球社案以及禁苑案連在一起,斥責杜氏家風不正,
教子無方。
京兆杜氏在朝所有官員,全部遭到免職,國子監的杜氏學子,也全部被逐出學舍。
一夜之間,龐大的京兆杜氏,轟然崩塌。
大廈將傾,人的本能是各自逃命。
京兆杜氏內部,有兩大族,一族是南杜,被稱為杜固,一族是北杜,被稱為杜曲。
三件大案全都是杜固所為,北面的杜曲遭受無妄之災,將怒火都發泄在同族身上。
李治旨意剛下不久,杜曲便找上杜固,分了族譜,兩族從此以後不相往來。
杜固雖失去權力,家族產業卻還在,然而沒有權力的支撐,家族產業只會招來豺狼。
因為杜充出賣長孫無忌一事,杜氏早已不容於其他世家大族。
最近,世家大族又被程知節、尉遲恭整治的很慘,把近來受挫的怒火,全部傾瀉在杜氏身上。
杜氏衰落後,他們不僅無人施予援手,一人還上去踩上一腳,暗中謀奪杜氏產業。
不僅如此,就連府中奴僕們也開始造反。
偷東西的偷東西,打架的打架,甚至還有人偷走地契而逃。
民間有好事之人傳頌,說杜氏之所以遭滅頂之災,皆是因杜固被杜正倫給鑿,家族旺氣已泄,再無翻身可能。
杜府門內,各房子弟都在府中搶奪地契家產,金銀器物,準備分家過活。
杜府門外,杜復證證望著大好一個家族,就這樣分崩離析。
杜充的喪禮都沒來得及辦,棺檸依然放置在靈堂中,卻連個守靈的人都沒有。
杜蓉站在他身邊,見他雙目血紅,柔聲勸道:「兄長,莫要過於哀傷,保住身體為重。」
她從小便過著類似寄人籬下的生活,反而看的更開些杜復一言不發,過了好半響,他低沉著聲音,道:「妹子,家業可以不要,
仇人卻不能忘了。」
杜蓉愜道:「什麼仇人?」
杜復冷冷道:「你給我記住了,咱們有兩個仇人,一個是杜正倫,一個是高有道!」
杜蓉默然片刻,點了點頭。
不遠處,水聲嘩嘩,新鑿通的水渠川流不息,這條新鑿水渠,見證了一個鼎盛家族走向衰敗。
水渠旁邊,長孫沖望著杜氏衰敗的景象,不知為何,心中生出一股難以言明的恐懼。
他深吸一口氣,上了馬車,朝著車夫道:「回國公府。」
車夫吃驚道:「駙馬,阿郎不是說不讓您回府了嗎?」
長孫沖怒道:「讓你回就回,哪來那麼多廢話!」
馬車很快駛回趙國公府。
長孫沖抬頭一看,只見往日門庭若市的府邸,此刻卻無比蕭條,門可羅雀,
心中更加抑鬱。
趙國公府。
書房之中,長孫無忌將四張桌案並在一起,桌上擺滿了各種書籍。
這些書籍都是史書,有梁書、陳書、周書、齊書、隋書、精書十志等。
長孫無忌打算編寫一本類似史記的鴻篇巨著,將前朝歷史囊括其中。
這本書若是能編成,不僅能讓他名流千世,也是他百年之後,長孫一族的保命符。
正當他脫鞋趴在桌子上翻看典籍時,外面傳來一陣敲門聲。
長孫無忌嘆了口氣,下了桌子,穿好鞋子,吩咐道:「進來。「
「呀」一聲,長孫沖推門進來了,氣喘吁吁,臉上蒼白,看不到一絲血色。
「父、父親——」他低著頭道。
長孫無忌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不是讓你沒事不要來找我嗎?怎麼了來了?
長孫沖顫聲道:「長安城這幾日出了幾件大事,兒子心中驚懼,想來和父親說說話。」
長孫無忌盯著他看了一會,起身倒了杯熱茶,遞給了兒子,道:「不要慌,
我還沒死呢,坐下說話吧。
?
長孫沖喝了口茶,心中稍微舒適了一些,說道:「孩兒剛從杜固回來,從今以後,世族譜之中,再無京兆杜氏了。」
長孫無忌一臉平靜,道:「這很正常,世事無常,沒有哪個世族能長盛不衰。」
長孫沖抬頭望著他,道:「父親,我們長孫氏,也會如此嗎?」
長孫無忌沉默半響,緩緩道:「以後的事我不知道,不過在為父有生之年,
一定不會讓長孫一族遭此橫禍。」
長孫沖道:「那就需要及早謀劃才是。」
長孫無忌抬了抬眼皮,道:「謀劃什麼?」
長孫沖站起身,來到桌邊,道:「父親,刀已經到脖子了,咱們再不圖謀就只能像杜氏一樣了。」
長孫無忌道:「你說的刀,指的是尉遲恭和程知節吧?」
長孫沖道:「父親知道?」
長孫無忌哼了一聲,道:「老夫雖足不出戶,卻還沒有到閉目塞聽的地步。
北長孫沖道:「蕭氏的事,您也聽說了?」
長孫無忌拿著一本律典翻看著,淡淡道:「聽說了。蕭氏產業多,仗著權勢,在長安做生意時,一向強凶霸道,被程知節整了,不足為奇。」
長孫沖道:「可這次不怪蕭氏!」
「哦?」
「那蕭氏子弟不過打了個胡商,也沒把對方怎樣,程知節卻將他重打一百杖,好好一人,打成殘廢,再也站不直身了。」
長孫無忌只「嗯」了一聲,沒有做聲。
長孫沖咬牙道:「有件事,父親一定不知。」
長孫無忌頭也不抬,道:「你是想說自己違反宵禁時,撞到了尉遲恭吧?」
長孫沖驚愣道:「您已經知道了?」
長孫無忌道:「來濟已經寫信告訴我了。」
長孫沖握緊拳頭,道:「您是沒瞧見當時情景,那尉遲恭根本不像官員,簡直——?就像個盜匪!
長孫無忌抬頭道:「你說對了,他和程知節就是盜匪!」
長孫沖愣道:「您既知道,難道就打算坐以待斃嗎?」
長孫無忌反問道:「我來問你,世家派系,現在都是什麼反應?」
長孫沖沉默了一會,道:「還能什麼反應,一個個都風聲鶴唳,嚴禁族中子弟出門了。」
長孫無忌道:「那我再問你,他們做事一向狠辣,這次吃了大虧,怎麼不去報復人家?」
長孫沖愣道:「尉遲恭和程知節凶名在外,背後又有軍隊支持,誰敢當出頭鳥,去跟這兩個強盜硬碰硬?」
長孫無忌道:「這就是他們的本領,他們能夠讓別人怕他們,不敢報復他們,陛下震世族的目的,不就達到了?」
長孫沖喃喃道:「陛下只是震嗎?」
長孫無忌道:「我早就跟你說過,陛下要的是穩定,不是混亂。可你就是看不清這一點。」
長孫沖皺眉道:「可有這兩人巡治長安,人人晚上出門時,都提心弔膽,如何能心安穩定?」
長孫無忌警了他一眼,道:「陛下要的穩定,不是你我心安,而是百姓心安,這一點你別搞錯了。」
長孫沖哼道:「兩人執律過嚴,長期以往,百姓們只會逃出長安,何來心安?」
長孫無忌沉聲道:「律法原本就是為禁惡而生,不嚴苛,如何禁得住人心貪念?」
「在百姓眼中,這就是律法真正的模樣。你身有特權,律法不能奈何你,所以你以前覺得舒適。」
「如今尉遲恭和程知節剝奪你的特權,將你和百姓一視同仁,你才會覺得惶惶不安,心生畏懼。」
長孫沖咽了口唾沫,一句話說不出來了。
長孫無忌接著道:「你剛才說長安城百姓會逃?那就錯了,長安百姓對他二人,可都滿意的很。」
長孫沖驚愣道:「這不可能吧。」
長孫無忌拍了拍手,「哎呀」一聲,一名玄武衛推門走了進來。
長孫無忌道:「你和郎君說一下,這幾日長安城裡坊之間,都在議論些什麼?」
玄武衛道:「里坊百姓們都在說,最近盜賊、偷兒變少,街市治安轉好,外國人變老實了,商品價格變低了。」
長孫沖驚道:「他們不知程知節和尉遲恭殺人、打人的事嗎?」
長孫無忌嘆道:「沖兒,你太不了解平民的想法了,他們不會在意哪個權貴被收拾,也許還會在背後拍手叫好。」
「他們真正關心的是米價、柴鹽這些與他們息息相關的事,閒來無事時,才會在茶餘飯後,討論幾句朝堂之事。」
長孫沖苦笑道:「這種生活也太簡單了吧。」
長孫無忌道:「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你沒嘗過苦日子,自然無法理解。」
長孫沖道:「父親,陛下會將世族趕盡殺絕嗎?」
長孫無忌搖頭道:「不會,若不是韋弘機、蕭銳他們自己不安分,陛下也不會把程知節、尉遲恭請出來。」
長孫沖低聲道:「如此便好。」
長孫無忌接著道:「老夫早就說過,世族是大唐基石,陛下不會輕易自毀接下來,陛下應該會安撫世族了。」
其實長孫無忌心知肚明,這一場長安風波,都出在他身上。
因他之故,世族地位從最頂峰,驟然下跌,所有人都感到不舒服,自然想要反抗。
結果被皇帝一巴掌扇醒,以後自然會重新認清自己地位。
朝野雖因他長孫無忌而震動,然而,隨著皇權日益強盛,一切終將歸於穩定大唐廟堂,即將邁入一個嶄新的格局。
次日,武皇后上表,以尉遲恭巡治長安有功為由,請旨免去蘇氏在禁苑的罪責。
李治得知尉遲夫人曾去找過武媚娘求情後,便大手一揮,同意了皇后的請旨,命狄仁傑釋放了蘇氏子弟。
只不過,杜氏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李治採用的是胡蘿蔔加大棒策略。
對蘇氏這種主動認錯的世族,採取安撫,對其他世家派系,則需要殺雞猴。
杜氏便是他選中的雞。
李治下旨,將杜充案、馬球社案以及禁苑案連在一起,斥責杜氏家風不正,
教子無方。
京兆杜氏在朝所有官員,全部遭到免職,國子監的杜氏學子,也全部被逐出學舍。
一夜之間,龐大的京兆杜氏,轟然崩塌。
大廈將傾,人的本能是各自逃命。
京兆杜氏內部,有兩大族,一族是南杜,被稱為杜固,一族是北杜,被稱為杜曲。
三件大案全都是杜固所為,北面的杜曲遭受無妄之災,將怒火都發泄在同族身上。
李治旨意剛下不久,杜曲便找上杜固,分了族譜,兩族從此以後不相往來。
杜固雖失去權力,家族產業卻還在,然而沒有權力的支撐,家族產業只會招來豺狼。
因為杜充出賣長孫無忌一事,杜氏早已不容於其他世家大族。
最近,世家大族又被程知節、尉遲恭整治的很慘,把近來受挫的怒火,全部傾瀉在杜氏身上。
杜氏衰落後,他們不僅無人施予援手,一人還上去踩上一腳,暗中謀奪杜氏產業。
不僅如此,就連府中奴僕們也開始造反。
偷東西的偷東西,打架的打架,甚至還有人偷走地契而逃。
民間有好事之人傳頌,說杜氏之所以遭滅頂之災,皆是因杜固被杜正倫給鑿,家族旺氣已泄,再無翻身可能。
杜府門內,各房子弟都在府中搶奪地契家產,金銀器物,準備分家過活。
杜府門外,杜復證證望著大好一個家族,就這樣分崩離析。
杜充的喪禮都沒來得及辦,棺檸依然放置在靈堂中,卻連個守靈的人都沒有。
杜蓉站在他身邊,見他雙目血紅,柔聲勸道:「兄長,莫要過於哀傷,保住身體為重。」
她從小便過著類似寄人籬下的生活,反而看的更開些杜復一言不發,過了好半響,他低沉著聲音,道:「妹子,家業可以不要,
仇人卻不能忘了。」
杜蓉愜道:「什麼仇人?」
杜復冷冷道:「你給我記住了,咱們有兩個仇人,一個是杜正倫,一個是高有道!」
杜蓉默然片刻,點了點頭。
不遠處,水聲嘩嘩,新鑿通的水渠川流不息,這條新鑿水渠,見證了一個鼎盛家族走向衰敗。
水渠旁邊,長孫沖望著杜氏衰敗的景象,不知為何,心中生出一股難以言明的恐懼。
他深吸一口氣,上了馬車,朝著車夫道:「回國公府。」
車夫吃驚道:「駙馬,阿郎不是說不讓您回府了嗎?」
長孫沖怒道:「讓你回就回,哪來那麼多廢話!」
馬車很快駛回趙國公府。
長孫沖抬頭一看,只見往日門庭若市的府邸,此刻卻無比蕭條,門可羅雀,
心中更加抑鬱。
趙國公府。
書房之中,長孫無忌將四張桌案並在一起,桌上擺滿了各種書籍。
這些書籍都是史書,有梁書、陳書、周書、齊書、隋書、精書十志等。
長孫無忌打算編寫一本類似史記的鴻篇巨著,將前朝歷史囊括其中。
這本書若是能編成,不僅能讓他名流千世,也是他百年之後,長孫一族的保命符。
正當他脫鞋趴在桌子上翻看典籍時,外面傳來一陣敲門聲。
長孫無忌嘆了口氣,下了桌子,穿好鞋子,吩咐道:「進來。「
「呀」一聲,長孫沖推門進來了,氣喘吁吁,臉上蒼白,看不到一絲血色。
「父、父親——」他低著頭道。
長孫無忌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不是讓你沒事不要來找我嗎?怎麼了來了?
長孫沖顫聲道:「長安城這幾日出了幾件大事,兒子心中驚懼,想來和父親說說話。」
長孫無忌盯著他看了一會,起身倒了杯熱茶,遞給了兒子,道:「不要慌,
我還沒死呢,坐下說話吧。
?
長孫沖喝了口茶,心中稍微舒適了一些,說道:「孩兒剛從杜固回來,從今以後,世族譜之中,再無京兆杜氏了。」
長孫無忌一臉平靜,道:「這很正常,世事無常,沒有哪個世族能長盛不衰。」
長孫沖抬頭望著他,道:「父親,我們長孫氏,也會如此嗎?」
長孫無忌沉默半響,緩緩道:「以後的事我不知道,不過在為父有生之年,
一定不會讓長孫一族遭此橫禍。」
長孫沖道:「那就需要及早謀劃才是。」
長孫無忌抬了抬眼皮,道:「謀劃什麼?」
長孫沖站起身,來到桌邊,道:「父親,刀已經到脖子了,咱們再不圖謀就只能像杜氏一樣了。」
長孫無忌道:「你說的刀,指的是尉遲恭和程知節吧?」
長孫沖道:「父親知道?」
長孫無忌哼了一聲,道:「老夫雖足不出戶,卻還沒有到閉目塞聽的地步。
北長孫沖道:「蕭氏的事,您也聽說了?」
長孫無忌拿著一本律典翻看著,淡淡道:「聽說了。蕭氏產業多,仗著權勢,在長安做生意時,一向強凶霸道,被程知節整了,不足為奇。」
長孫沖道:「可這次不怪蕭氏!」
「哦?」
「那蕭氏子弟不過打了個胡商,也沒把對方怎樣,程知節卻將他重打一百杖,好好一人,打成殘廢,再也站不直身了。」
長孫無忌只「嗯」了一聲,沒有做聲。
長孫沖咬牙道:「有件事,父親一定不知。」
長孫無忌頭也不抬,道:「你是想說自己違反宵禁時,撞到了尉遲恭吧?」
長孫沖驚愣道:「您已經知道了?」
長孫無忌道:「來濟已經寫信告訴我了。」
長孫沖握緊拳頭,道:「您是沒瞧見當時情景,那尉遲恭根本不像官員,簡直——?就像個盜匪!
長孫無忌抬頭道:「你說對了,他和程知節就是盜匪!」
長孫沖愣道:「您既知道,難道就打算坐以待斃嗎?」
長孫無忌反問道:「我來問你,世家派系,現在都是什麼反應?」
長孫沖沉默了一會,道:「還能什麼反應,一個個都風聲鶴唳,嚴禁族中子弟出門了。」
長孫無忌道:「那我再問你,他們做事一向狠辣,這次吃了大虧,怎麼不去報復人家?」
長孫沖愣道:「尉遲恭和程知節凶名在外,背後又有軍隊支持,誰敢當出頭鳥,去跟這兩個強盜硬碰硬?」
長孫無忌道:「這就是他們的本領,他們能夠讓別人怕他們,不敢報復他們,陛下震世族的目的,不就達到了?」
長孫沖喃喃道:「陛下只是震嗎?」
長孫無忌道:「我早就跟你說過,陛下要的是穩定,不是混亂。可你就是看不清這一點。」
長孫沖皺眉道:「可有這兩人巡治長安,人人晚上出門時,都提心弔膽,如何能心安穩定?」
長孫無忌警了他一眼,道:「陛下要的穩定,不是你我心安,而是百姓心安,這一點你別搞錯了。」
長孫沖哼道:「兩人執律過嚴,長期以往,百姓們只會逃出長安,何來心安?」
長孫無忌沉聲道:「律法原本就是為禁惡而生,不嚴苛,如何禁得住人心貪念?」
「在百姓眼中,這就是律法真正的模樣。你身有特權,律法不能奈何你,所以你以前覺得舒適。」
「如今尉遲恭和程知節剝奪你的特權,將你和百姓一視同仁,你才會覺得惶惶不安,心生畏懼。」
長孫沖咽了口唾沫,一句話說不出來了。
長孫無忌接著道:「你剛才說長安城百姓會逃?那就錯了,長安百姓對他二人,可都滿意的很。」
長孫沖驚愣道:「這不可能吧。」
長孫無忌拍了拍手,「哎呀」一聲,一名玄武衛推門走了進來。
長孫無忌道:「你和郎君說一下,這幾日長安城裡坊之間,都在議論些什麼?」
玄武衛道:「里坊百姓們都在說,最近盜賊、偷兒變少,街市治安轉好,外國人變老實了,商品價格變低了。」
長孫沖驚道:「他們不知程知節和尉遲恭殺人、打人的事嗎?」
長孫無忌嘆道:「沖兒,你太不了解平民的想法了,他們不會在意哪個權貴被收拾,也許還會在背後拍手叫好。」
「他們真正關心的是米價、柴鹽這些與他們息息相關的事,閒來無事時,才會在茶餘飯後,討論幾句朝堂之事。」
長孫沖苦笑道:「這種生活也太簡單了吧。」
長孫無忌道:「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你沒嘗過苦日子,自然無法理解。」
長孫沖道:「父親,陛下會將世族趕盡殺絕嗎?」
長孫無忌搖頭道:「不會,若不是韋弘機、蕭銳他們自己不安分,陛下也不會把程知節、尉遲恭請出來。」
長孫沖低聲道:「如此便好。」
長孫無忌接著道:「老夫早就說過,世族是大唐基石,陛下不會輕易自毀接下來,陛下應該會安撫世族了。」
其實長孫無忌心知肚明,這一場長安風波,都出在他身上。
因他之故,世族地位從最頂峰,驟然下跌,所有人都感到不舒服,自然想要反抗。
結果被皇帝一巴掌扇醒,以後自然會重新認清自己地位。
朝野雖因他長孫無忌而震動,然而,隨著皇權日益強盛,一切終將歸於穩定大唐廟堂,即將邁入一個嶄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