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武皇后的布置
第88章 武皇后的布置
王伏勝沿著甘露殿側廊,緩步而行,正行之間,前方一人擋住去路。
那人身穿錦甲繡服,腰佩千牛刀,寬額長面,赫然是內領衛中郎將,王及善。
王伏勝朝他拱了拱手,便要從王及善身邊過去。
王及善雙臂抱胸,兩人肩膀交錯時,他突然出聲了。
「不知皇后殿下剛才找王大監過去,所為何事?」
王伏勝臉色微變,眼中閃過一道尖銳的光芒。
「吩咐幾件小事罷了。」
王及善道:「不對吧,您與皇后殿下見面後,就召集手下幾名內長侍,吩咐他們封鎖陛下甦醒的消息,不知是何緣故?」
王伏勝轉過頭,凝視著王及善,眯著眼道:「你敢監視本監?」
王及善道:「不敢,只是手下有人過來匯報罷了。末將怕大監犯錯,特來提醒兩句。」
王伏勝低頭垂目,淡淡道:「哦,不知王將軍有何指教?」
王及善低沉著聲音道:「大監是聖人的眼晴和耳朵,任何事情,都該向聖人匯報,不該有自己的意志。」
王伏勝斜目看了他一眼。
「本監跟了聖人十幾年,想不到今日卻能得王將軍指教本監為臣之道,真是榮幸。」
王及善平靜道:「你不必譏諷,若我說的不對,大可指出,若是指不出,我只好如實向聖人稟告。」
王伏勝道:「哦,稟告什麼?」
王及善道:「自然是稟告聖人,您未得聖意許可,便與武皇后暗中聯手,設下圈套,引誘世族政變!」
王伏勝眼中閃過一絲怒意,隨即搖了搖頭。
王及善挑眉道:「你搖頭做什麼,理屈詞窮了嗎?」
王伏勝一瞬不瞬的望著他,細聲細氣的道:「很好,王將軍去稟告聖人吧只是您猜猜,聖人會不會同意?」
王及善道:「無論聖人是否同意,都必須聖人來決定,而不是你和武皇后。」
王伏勝冷笑道:「王將軍,您可真是忠心耿耿啊,您是不是覺得,全天下再無一人,比你更加忠心了?」
王及善皺眉道:「不必冷嘲熱諷,有話直言就是。」
王伏勝曬笑道:「後宮之人都知道,本監與武皇后不合,不過有一點本監最為清楚,武皇后對聖人之忠心,並不比我差。」
王及善露出幾分異之色。
王伏勝接著道:「你想過的事,我和武皇后就未曾想過?為何我們瞞著聖人,難道這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王及善沉默。
王伏勝嚴厲道:「聖人剛犯頭疾,醒轉不久,你這時讓聖人勞心,若導致聖人頭疾惡化,你是忠還是不忠?」
王及善微微變色。
王伏勝道:「長孫無忌是聖人元舅,此事我們謀劃可以。聖人謀劃,便是親手謀害元舅,你將聖人陷入不孝之境,是忠還是不忠?」
王及善額頭多了一滴冷汗,拱手道:「王某受教了。」
王伏勝緩緩道:「我知王將軍剛升內領衛,急於報效君恩,只是在宮中做事,萬不可過於急躁。」
語畢,邁著細碎的步伐,朝著甘露殿寢殿而去。
王及善在原地思索良久,邁步朝著尚藥局而去。
尚藥局位於殿中省西側,占地面積在六尚局中,首屈一指,外廳極為寬,
共設四列,每列四案,一共十六名御醫坐診。
後宮之中,只有三品以上命婦,可傳御醫問珍。
至於其他人犯病,只能親自前往太醫署,在署中看病。
李治後宮嬪妃不多,所以這一屆御醫們都還算清閒。
孟選給每人排好班次,每人兩天坐診一次,休息時,便能在尚藥局醫館中,
閱覽珍貴的宮廷醫典。
今日坐診的有六名御醫,每人桌案上都擺滿了醫書、藥材和稱量工具。
平日裡,眾人各自忙著手中之事,或去後宮給嬪妃命婦日常尋診,或翻看醫書、研究新方。
然而今日不同,因孫思邈忽然入宮,眾人都在討論這位傳奇藥王。
其他五人都聚在一起,微笑著討論孫思邈在民間事跡,只有一人開始收拾藥箱,準備離開外廳。
有人笑問:「秦御醫,你這是去哪?」
秦御醫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留著羊角胡,面色蠟黃,他說道:「我去給鄭貴妃診脈。」
後宮之中,鄭貴妃身子骨最差,聖人傳了旨意,命尚藥局每天派一名御醫,
去幫她診脈調養,定為常例。
「現在還早,晚點去也成啊,聽說孫藥王編撰了一本千金要方,有不少珍貴方子已流傳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如何?」
秦御醫冷哼道:「什麼藥王,不過多活幾年罷了,醫術未必及得上甄老和楊老。他瞧不起咱們御醫,虧你們還把他捧在天上。」
因孫思邈曾在先帝面前,謝辭御醫奉御的官職,不少御醫覺得他活名釣譽,
對他很是不滿。
秦御醫便是最不滿的一個。
秦御醫大步離開尚藥局,一路朝著長樂門而去,穿過長樂門後,沿著龍首渠畔,一路北行。
經過一座石橋時,橋上忽然下來一名肥胖內侍,擋住他去路,笑道:「秦御醫這是要去哪?」
秦御醫臉色微顯驚慌,拱手道:「下官見過張少監,下官準備前往薰風殿,
為鄭貴妃例行診脈。」
張多海淡淡道:「你平日前往薰風殿,不都是走的廣運門嗎?今日怎麼突然改走長樂門?
秦御醫結巴道:「這、這個,下官聽說翰林院附近的桃花開了,便想順路過來瞧瞧。」
張多海笑道:「是看桃花呢?還是看人呢?」
秦御醫勃然變色,道:「您、我·——」
張多海冷冷道:「你想違抗皇后殿下旨意,將聖人消息傳出宮外,是也不是7
秦御醫「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叫道:「張少監饒命!」
張多海快步進入立政殿後殿,只見武皇后正站在外堂的桌案前,手持玉筆,
練習書法。
他跟隨武皇后這麼多年,發現武皇后有一個特點,越是緊張關鍵的時候,越是冷靜。
這也是他最佩服武皇后的一點。
「殿下,臣回來了。」張多海輕手輕腳的走了過去。
武媚娘頭也不抬,道:「說。」
張多海道:「姓秦的是個軟蛋,沒幾句話就全招了,他已按照咱們的計劃,
把假消息傳了出去。」
武媚娘點點頭,朝他招了招手,道:「多海,你過來瞧瞧,吾這一帖《蘭亭序》,寫的如何?」
張多海湊了過去,仔細看完之後,狂拍馬屁。
「妙!殿下這一帖寫的太妙了,臣覺得就算是王羲之本人,也不過如此罷了。」
武媚娘笑罵道:「你個不學無術的胖斯,休要胡言。這東西諒你也品鑑不來,你拿去翰林院吧,再傳一道旨意,請英國公今夜戌時,入宮一趟,讓他品鑑一下吾的蘭亭序。」
張多海異道:「您想讓他品鑑,臣可以直接拿去他家裡呀。」
他真正異的是如此緊急時候,武皇后為何請李品鑑書法。
武媚娘掃了他一眼,道:「何時這麼多嘴了?」
張多海心中一凜,扇了自己一耳光,笑道:「臣多嘴,臣這就去辦。」
頓了一下,又道:「殿下,趙國公府外監視的人手,要不要再多派一些?」
武媚娘擺手道:「不必,一切照舊。」
張多海應諾一聲,領命退下。
王伏勝沿著甘露殿側廊,緩步而行,正行之間,前方一人擋住去路。
那人身穿錦甲繡服,腰佩千牛刀,寬額長面,赫然是內領衛中郎將,王及善。
王伏勝朝他拱了拱手,便要從王及善身邊過去。
王及善雙臂抱胸,兩人肩膀交錯時,他突然出聲了。
「不知皇后殿下剛才找王大監過去,所為何事?」
王伏勝臉色微變,眼中閃過一道尖銳的光芒。
「吩咐幾件小事罷了。」
王及善道:「不對吧,您與皇后殿下見面後,就召集手下幾名內長侍,吩咐他們封鎖陛下甦醒的消息,不知是何緣故?」
王伏勝轉過頭,凝視著王及善,眯著眼道:「你敢監視本監?」
王及善道:「不敢,只是手下有人過來匯報罷了。末將怕大監犯錯,特來提醒兩句。」
王伏勝低頭垂目,淡淡道:「哦,不知王將軍有何指教?」
王及善低沉著聲音道:「大監是聖人的眼晴和耳朵,任何事情,都該向聖人匯報,不該有自己的意志。」
王伏勝斜目看了他一眼。
「本監跟了聖人十幾年,想不到今日卻能得王將軍指教本監為臣之道,真是榮幸。」
王及善平靜道:「你不必譏諷,若我說的不對,大可指出,若是指不出,我只好如實向聖人稟告。」
王伏勝道:「哦,稟告什麼?」
王及善道:「自然是稟告聖人,您未得聖意許可,便與武皇后暗中聯手,設下圈套,引誘世族政變!」
王伏勝眼中閃過一絲怒意,隨即搖了搖頭。
王及善挑眉道:「你搖頭做什麼,理屈詞窮了嗎?」
王伏勝一瞬不瞬的望著他,細聲細氣的道:「很好,王將軍去稟告聖人吧只是您猜猜,聖人會不會同意?」
王及善道:「無論聖人是否同意,都必須聖人來決定,而不是你和武皇后。」
王伏勝冷笑道:「王將軍,您可真是忠心耿耿啊,您是不是覺得,全天下再無一人,比你更加忠心了?」
王及善皺眉道:「不必冷嘲熱諷,有話直言就是。」
王伏勝曬笑道:「後宮之人都知道,本監與武皇后不合,不過有一點本監最為清楚,武皇后對聖人之忠心,並不比我差。」
王及善露出幾分異之色。
王伏勝接著道:「你想過的事,我和武皇后就未曾想過?為何我們瞞著聖人,難道這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王及善沉默。
王伏勝嚴厲道:「聖人剛犯頭疾,醒轉不久,你這時讓聖人勞心,若導致聖人頭疾惡化,你是忠還是不忠?」
王及善微微變色。
王伏勝道:「長孫無忌是聖人元舅,此事我們謀劃可以。聖人謀劃,便是親手謀害元舅,你將聖人陷入不孝之境,是忠還是不忠?」
王及善額頭多了一滴冷汗,拱手道:「王某受教了。」
王伏勝緩緩道:「我知王將軍剛升內領衛,急於報效君恩,只是在宮中做事,萬不可過於急躁。」
語畢,邁著細碎的步伐,朝著甘露殿寢殿而去。
王及善在原地思索良久,邁步朝著尚藥局而去。
尚藥局位於殿中省西側,占地面積在六尚局中,首屈一指,外廳極為寬,
共設四列,每列四案,一共十六名御醫坐診。
後宮之中,只有三品以上命婦,可傳御醫問珍。
至於其他人犯病,只能親自前往太醫署,在署中看病。
李治後宮嬪妃不多,所以這一屆御醫們都還算清閒。
孟選給每人排好班次,每人兩天坐診一次,休息時,便能在尚藥局醫館中,
閱覽珍貴的宮廷醫典。
今日坐診的有六名御醫,每人桌案上都擺滿了醫書、藥材和稱量工具。
平日裡,眾人各自忙著手中之事,或去後宮給嬪妃命婦日常尋診,或翻看醫書、研究新方。
然而今日不同,因孫思邈忽然入宮,眾人都在討論這位傳奇藥王。
其他五人都聚在一起,微笑著討論孫思邈在民間事跡,只有一人開始收拾藥箱,準備離開外廳。
有人笑問:「秦御醫,你這是去哪?」
秦御醫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留著羊角胡,面色蠟黃,他說道:「我去給鄭貴妃診脈。」
後宮之中,鄭貴妃身子骨最差,聖人傳了旨意,命尚藥局每天派一名御醫,
去幫她診脈調養,定為常例。
「現在還早,晚點去也成啊,聽說孫藥王編撰了一本千金要方,有不少珍貴方子已流傳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如何?」
秦御醫冷哼道:「什麼藥王,不過多活幾年罷了,醫術未必及得上甄老和楊老。他瞧不起咱們御醫,虧你們還把他捧在天上。」
因孫思邈曾在先帝面前,謝辭御醫奉御的官職,不少御醫覺得他活名釣譽,
對他很是不滿。
秦御醫便是最不滿的一個。
秦御醫大步離開尚藥局,一路朝著長樂門而去,穿過長樂門後,沿著龍首渠畔,一路北行。
經過一座石橋時,橋上忽然下來一名肥胖內侍,擋住他去路,笑道:「秦御醫這是要去哪?」
秦御醫臉色微顯驚慌,拱手道:「下官見過張少監,下官準備前往薰風殿,
為鄭貴妃例行診脈。」
張多海淡淡道:「你平日前往薰風殿,不都是走的廣運門嗎?今日怎麼突然改走長樂門?
秦御醫結巴道:「這、這個,下官聽說翰林院附近的桃花開了,便想順路過來瞧瞧。」
張多海笑道:「是看桃花呢?還是看人呢?」
秦御醫勃然變色,道:「您、我·——」
張多海冷冷道:「你想違抗皇后殿下旨意,將聖人消息傳出宮外,是也不是7
秦御醫「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叫道:「張少監饒命!」
張多海快步進入立政殿後殿,只見武皇后正站在外堂的桌案前,手持玉筆,
練習書法。
他跟隨武皇后這麼多年,發現武皇后有一個特點,越是緊張關鍵的時候,越是冷靜。
這也是他最佩服武皇后的一點。
「殿下,臣回來了。」張多海輕手輕腳的走了過去。
武媚娘頭也不抬,道:「說。」
張多海道:「姓秦的是個軟蛋,沒幾句話就全招了,他已按照咱們的計劃,
把假消息傳了出去。」
武媚娘點點頭,朝他招了招手,道:「多海,你過來瞧瞧,吾這一帖《蘭亭序》,寫的如何?」
張多海湊了過去,仔細看完之後,狂拍馬屁。
「妙!殿下這一帖寫的太妙了,臣覺得就算是王羲之本人,也不過如此罷了。」
武媚娘笑罵道:「你個不學無術的胖斯,休要胡言。這東西諒你也品鑑不來,你拿去翰林院吧,再傳一道旨意,請英國公今夜戌時,入宮一趟,讓他品鑑一下吾的蘭亭序。」
張多海異道:「您想讓他品鑑,臣可以直接拿去他家裡呀。」
他真正異的是如此緊急時候,武皇后為何請李品鑑書法。
武媚娘掃了他一眼,道:「何時這麼多嘴了?」
張多海心中一凜,扇了自己一耳光,笑道:「臣多嘴,臣這就去辦。」
頓了一下,又道:「殿下,趙國公府外監視的人手,要不要再多派一些?」
武媚娘擺手道:「不必,一切照舊。」
張多海應諾一聲,領命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