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李治的頭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85章 李治的頭疾

  長安城外,興隆邸店。

  唐朝各大城邑之間,設有驛站,驛站人來人往,旁邊往往會有邸店。

  興隆邸店便是潼關道上的一座邸店。

  入夜,夜很濃,風清月高。

  「喀」一聲,一柄細長的鐵刃從窗戶縫隙中伸了進來,向上挑開窗栓。

  「吱呀」,窗戶被推開了。

  一道黑影悄無聲息的潛入屋中,從腰間慢慢拔出一柄短刀,無聲無息的走到床邊。

  便在這時,屋中火光一閃,四周點燃了四枝蠟燭。

  黑影轉頭一看,只見屋角站著三名官差和一名小廝,他要刺殺的對象,狄仁傑,就坐在一張椅子上喝茶。

  狄仁傑朝他舉杯笑道:「你來的可真夠晚,害我等了大半夜。」

  黑影大駭,正要奔向窗戶,頭頂一張大網落下,將他捆得結結實實。

  兩名大理寺衙役上前將他揪到狄仁傑跟前,喝道:「老實點!」

  那小廝正是狄順,他笑嘻嘻的道:「阿郎真是神機妙算,他們果然派人來刺殺您了。」

  狄仁傑淡淡道:「我已掌握他們的罪證,他們再不刺殺,豈不是坐以待斃?」

  狄順踢了黑衣人一腳,喝道:「還不老實交代,是誰派你來的?」

  黑衣人並不理他,只死死瞪著狄仁傑,笑道:「做我們這一行,絕不會出賣僱主,你死心吧。」

  狄仁傑道:「我知道你是獵金郎,收金子替人賣命,看得出,你身上已經沾了人命。」

  黑衣人獰笑道:「聰明,你是我第六個獵物,也是最值錢的一個獵物,只可惜我沒能砍下你的腦袋。」

  狄順一腳端在他臉上,罵道:「我們阿郎是大理寺少卿,就憑你,也殺得了他嗎?」

  黑衣人瞪了狄順一眼,哼道:「難怪人頭值兩塊金餅,可惜,當初應該多要點。」

  狄仁傑知道這種人不怕死,跟他廢話毫無意義,揮了揮手,道:「把他帶去關起來,明日交給萬年縣,這種人需要不良人來對付。」

  黑衣人聽到「不良人」三個字,臉色微變。

  次日天明,狄仁傑繼續上路。

  他知道這次差事危險,一共帶了二十名衙役護身,身邊只留三人,其他人都藏在暗處,就是為了引蛇出洞。

  回長安路上,再無波折。

  狄仁傑命幾名衙役將獵金郎送走,帶著其他人返回大理寺。

  按照規制,他需要先去向辛茂將匯報一聲,再入宮面聖,不料,辛茂將卻並不在大理寺,外出辦案去了。

  狄仁傑十分好奇,到了辛茂將這個級別,除了皇帝指派,通常不會再辦別案,怎會親自出動?

  一問之下,不由吃了一驚。

  原來長安城發生巨大械鬥案,死了三人,另有二十多人受傷。

  死的還都是世家大族子弟。

  如此大案,聖人也親自過問,故而不僅長安縣令、金吾衛中郎將,就連辛茂將和刑部尚書也都去了。

  狄仁傑急問:「到底是什麼案子,怎會如此嚴重?金吾衛沒有提前過去阻止嗎?」

  「哎,案子發生在懷遠坊馬球社,原本還好好的打馬球,結果突然就變成打人。兩人是被馬蹄踩死,一人被月杖敲中頭部而死。當時球社一片混亂,不少看客,都是因踩踏而受傷。」

  回話的是一名姓源的四十多歲寺丞。

  狄仁傑又問:「打馬球的兩方人,都是誰?」

  源寺丞嘆道:「還能是誰,一邊是京兆杜氏,一邊是漁水杜氏。」

  狄仁傑深吸一口氣。

  他其實一直在擔心,京兆杜氏被杜正倫開鑿杜固,必定懷恨在心,加以報復。

  沒想到報復竟這般猛烈,

  事到如今,狄仁傑知道自已過去也幫不到什麼忙,更解決不了兩家仇怨,便沒有多說什麼,朝皇宮而去。

  來到甘露殿,狄仁傑向李治見禮後,抬頭看了李治一眼,見天子臉色蒼白,

  眉宇間帶著愁色,心中不由有些擔心。

  李治問道:「狄卿,三門峽的案子可查清了?」

  狄仁傑拱手道:「回陛下,臣已全部查清,此事是江南世族所為,主使者名為桓道全,出身龍亢桓氏。」

  說著遞上一份奏章。

  李治看完後,沉默了一會,道:「這個桓道全可是桓溫後人?」

  狄仁傑道:「回陛下,桓道全正是桓溫後人。」

  李治聽完後,暗暗搖頭。

  因為司馬氏的無能,導致南北朝時期,江南世族輪流把持朝政,皇帝則成了擺設。

  說一句「王與馬共天下」,其實都抬舉了司馬氏。

  東晉之後,南朝換了四次政權,卻都沒能擺脫世家大族的控制,江南世族也慢慢墮落,只知家族,不知國家。

  楊堅滅江南後,便非常鄙夷江南世族,據《尚書》五教之義,編著典籍,巡敕江南,廣傳儒家之道。

  然而江南世族依然故我,沒多久就反叛。

  到了唐朝,江南世族已淪為朝堂邊緣人物,唯一有點影響力的,也只剩下蘭陵蕭氏。

  想到此處,李治問道:「桓道全為何要破壞破礁大計?」

  狄仁傑道:「回陛下,原因很簡單,是為了斂財。」

  李治愣道:「斂財?」

  狄仁傑道:「是的,從去年開始,他們就暗中抬高米價,想賺一筆。結果朝廷欲開鑿三門峽的消息一出,米價驟然下跌,他們手中的米出不了手。」

  「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散播流言,讓百姓們以為三門峽不會鑿通,米價自然重新沖高,他們就可以大賺一筆了。」

  李治搖頭道:「果然是只知家族利益,不顧國家,朕算是見識到江南世族的作風了。」

  狄仁傑忙道:「陛下,也並非所有江南世族皆是如此,臣能順利破案,也多虧江南世族幫忙。」

  李治奇道:「哦,是誰幫了你?」

  狄仁傑道:「也是桓氏,縣桓氏。他們得知桓道全所為,便暗中監視,臣調查時,主動向臣提供了證據。」

  李治點點頭,道:「看來江南世族中,也還是有忠義之人的,很好,朕會下旨嘉獎他們。」

  狄仁傑拱手道:「那臣告退了。」

  走到門口時,狄仁傑忽然轉身,長身一躬,道:「陛下,臣越一句,您臉色不太好,可要多注意龍體!」

  李治微微一笑,道:「狄卿不必擔心,朕會注意的,你去吧。」

  狄仁傑離開後,王伏勝也忍不住道:「大家,狄少卿說的對,您這幾日太過操勞,還是休息一會吧。」

  李治看了他一眼,見他滿臉擔憂,笑道:「好罷,這幾天發生的事太多,確實令人忙昏了頭,朕去後宮活動一下身體吧。」

  起身離開了甘露殿。

  陽春三月,和風日暖,柳絮飄飛。

  李治走在金水河旁的河畔時,望著滿天飛舞的柳絮,忽然道:「伏勝,程知節回長安了嗎?」

  王伏勝道:「應該沒有。」

  李治點點頭,站在河邊,抬頭凝望著河面,便在這時,一陣風吹來,李治只覺腦袋「」的一聲,陣陣刺痛從頭皮深處傳來。

  李治捂著腦袋,慢慢蹲下身子,露出痛苦之色。

  王伏勝大驚,急忙扶住他,尖聲道:「不好,聖人頭疾又犯了,快請孟御醫立政殿,偏殿。

  武媚娘正拿著一本書,一臉專注的研究一種新的藥膳。

  張多海忽然奔了過來,還未走近,便大喊道:「殿下,不好了,聖人頭疾又犯了。」

  武媚娘心中一驚,手中的書落在了地上,急問:「可嚴重嗎?御醫看過沒有?」

  張多海道:「孟御醫們都過去了,只不過陛下陷入昏迷,似乎比上次更嚴重。」

  武媚娘臉色陣青陣紅,她深吸一口氣,慢慢撿起地上的書,冷冷道:「你昨日說,楊玉臣和孫思邈今日到長安?」聲音已恢復冷靜。

  張多海咽了口吐沫,道:「應、應該是的。」

  武媚娘沉聲道:「好,你隨吾出宮,吾要親自去接他們。」

  張多海變色道:「殿下,您不去看望陛下嗎?這種事讓臣去做就行了啊!」

  武媚娘鳳眸凝視著他,一字字道:「我不會醫術,去了又有何用?這時候找到孫思,才能真正幫到陛下!」

  張多海不敢再勸,忙道:「臣這就去安排車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