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狄仁傑的攻心之策
第73章 狄仁傑的攻心之策
甘露殿。
李治正坐在龍榻上,翻看高有道的策論。
其中一篇「論吐蕃」的策論,行文極有氣魄,仔細分析了巴隆河一戰,認為吐蕃雖敗,卻是大唐勁敵,不可小。
這時,王伏勝來報,薛仁貴來了。
李治道:「讓他進來吧。」
不一會,薛仁貴進入大殿,敘禮畢,李治道:「薛卿可知,朕這麼晚找你過來,是為了什麼事嗎?」
薛仁貴想了想,道:「可是為崔文翰之案?」
李治點頭道:「不錯,大理寺是世家派地盤,狄少卿剛任職不久,只恐獨木難支,朕希望你帶領千牛衛,過去保護崔文翰。」
薛仁貴拱手領命。
他知道像崔文翰這種人,知道太多秘密,又牽扯太多人,很多人希望他永遠閉嘴。
薛仁貴想了想,道:「陛下,要不要布下陷阱,引誘那些人動手?」
李治搖頭道:「不必,你仔細保護好崔文翰,把案子順利辦完就是,不必節外生枝。」
眼下時局,李治的皇權一步步穩固,隨著時間推移,他解決長孫無忌的難度,只會越來越小。
所以他並不急於收拾長孫無忌,以免引起世家派狗急跳牆,造成朝堂混亂。
當然,長孫無忌若是派人殺死崔文翰,那便是公然挑畔皇權。
李治若沒有反擊手段,必定會被朝臣視為軟弱,這幾個月建立的威信,便將蕩然無存。
這也是他派薛仁貴去保護的原因。
李治囑咐道:「多帶些侍衛,朕不希望出現任何意外。」
薛仁貴拱手道:「臣領旨。」
大理寺,寺卿衙。
「下官狄仁傑,拜見辛寺卿。」狄仁傑進入屋中,朝大理寺卿辛茂將拱手道辛茂將站起身,還禮道:「狄少卿不必多禮,請坐。」
狄仁傑卻並未坐下,問道:「不知辛寺卿找下官前來,所為何事?」
辛茂將微笑道:「辛某知你有聖命在身,本不敢打擾,只是見狄少卿身處險境而不自知,作為過來人,辛某憐惜少卿人才,勸上幾句,不知少卿願不願意聽。」
狄仁傑道:「您既是上官,也是長者,既肯指教,晚輩求之不得。」
辛茂將微微一笑,伸手請狄仁傑坐下,關好門窗,又讓親信守好大門。
他拿出一塊茶餅,用茶具煮茶,悠悠道:「狄少卿可知,滿朝官員之中,什麼官最難做?」
狄仁傑道:「正要請教。」
辛茂將嘆了口氣,道:「正是你我肩上所擔負的,司法之官!」
狄仁傑沉吟不語。
辛茂將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定會不以為然了,以為我在危言聳聽,對不對?」
狄仁傑道:「不敢。」
辛茂將沉聲道:「狄少卿,我來問你,身為司法之官,你首先是忠於聖人還是忠於大唐律法呢?」
狄仁傑微微皺眉。
這問題明顯是個陷阱,無論怎麼回答,都會被對方揪住把柄。
「答不出來?那也是,你如果回答忠於律法,被陛下知道,定然不喜。你若說忠於陛下,千年之後,史書之上,你狄仁傑就是一個溜須迎奉的臣!」
狄仁傑道:「敢問寺卿,您又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辛茂將嘆了口氣,道:「辛某若能回答,就不會說司法之官,最為難做了。」
狄仁傑道:「依您所說,這不僅是司法官的問題,朝堂所有官員,也會面臨同樣問題。」
辛茂將道:「不,他們的職責或許也很重要,卻不及你我。你我身上扛著的是唐律!這是天下穩定的基石,怎能相提並論?」
狄仁傑皺眉不語。
辛茂將緩緩道:「身為司法之官,若不能堅守律法,律法便沒有威信,天下便沒有公正,萬民也沒有依靠,望狄少卿深思。」
狄仁傑暗道:「好厲害的嘴。」
他早知辛茂宗是世家派系中人,叫自己過來,無非是警告自己,不要將崔文翰逼得太狠。
倘若他直接以世家身份說話,狄仁傑自然一句也不會多聽。
可他偏偏以律法官身份說話,每一句話都義正言辭。
狄仁傑一生尊崇司法正義,又如何能不聽?
他深吸一口氣,道:「其實辛寺卿多慮了,你我都該慶幸才是。」
「哦?」辛茂將目光閃動。
狄仁傑道:「自古以來,明君都會尊崇律法,當今天子更是如此。我等效忠天子,便是忠於律法,無需為難,豈非幸事?」
辛茂將淡淡道:「明君也有七情六慾,太宗皇帝何等英明神武,也有衝動之時。倘若類似之事發生,屆時,你又當如何自處?」
狄仁傑道:「到了那時,您自會知曉。」
辛茂將盯著狄仁傑看了良久,微笑道:「那辛某就拭目以待了。」
狄仁傑離開辛茂將的辦公衙後,抬頭一看,卻見天空下起了小雨。
他過了穿堂,走到一處拐角處,隱藏了起來,目光望著辛茂將的屋子,似在等什麼。
沒過多久,一人冒雨前來,傘都不打,顯得極為急切。
那人四十多歲,身材微胖,滿臉富貴相,瞧起來頗為眼熟,似在朝堂之上見過。
那人很快進入辛茂將的屋子。
狄仁傑沒有再多瞧,沿著走廊快步而行,很快來到大理獄拷問房中。
他平生不愛動酷刑,更喜歡用交談方式,抓住對方破綻,以心理攻勢,逼迫對方坦白。
所以屋中並沒有酷刑,崔文翰也只是被綁在一根木架上。
狄仁傑深知要他招供泄題案,非常困難,故而先從高有道案入手,一點點打開他心理防禦,再一鼓作氣,查明泄題案真相。
他回到拷問房後,卻並未立刻開始審案,而是坐在椅子上,悠哉的喝著茶。
崔文翰抬頭看了他一眼,冷冷道:「狄少卿若不打算審問,請放我回牢,本人睏倦,想要歇息。」
一名黑臉獄吏破口大罵:「狗鼠輩,以為這裡是茶樓呢,還想————」
狄仁傑伸手打斷那獄吏,朝崔文翰笑道:「請崔郎君耐心等候,審問稍後開始。」
崔文翰道:「等什麼?」
狄仁傑笑而不答。
崔文翰冷笑道:「你不就想問永徽三年,高有道落榜的事?我告訴你就是,
他的考卷是我駁下的,你可滿意?」
狄仁傑道:「你為何如此?」
崔文翰哼了一聲,道:「他不在通榜,又得罪白家,這就是原因。」
狄仁傑凝視著他,道:「所以是白家派人找你,讓你駁下高有道的考卷?」
崔文翰道:「不錯。」
狄仁傑道:「既然崔郎君不肯說實話,咱們再等等。」
崔文翰怒道:「我說的就是實話,他得罪白家,自然是白家找他麻煩,難道還有別人嗎?」
狄仁傑悠悠道:「可據我所知,高有道落魄酒樓時,有人照顧了他幾個月,
那人也姓白,你說巧不巧?
崔文翰變色道:「那又說明什麼?」
狄仁傑道:「我若沒猜錯,那人就是白孝傑。」
崔文翰道:「就算是白孝傑又如何?他心中有愧,良心發作,彌補一二,何足怪哉?」
狄仁傑悠悠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白孝傑也是類似原因,才心中有愧吧。」
崔文翰臉色鐵青,不聲了。
便在這時,外面有人通報,白孝傑來了。
狄仁傑朝崔文翰道:「馬上就水落石出,崔郎君不想說點什麼嗎?」
崔文翰嘴唇顫動了一下,最終還是沒有聲。
狄仁傑嘆了口氣,道:「既然崔郎君放棄最後機會,狄某也只好請白孝傑自己講清楚了。」
甘露殿。
李治正坐在龍榻上,翻看高有道的策論。
其中一篇「論吐蕃」的策論,行文極有氣魄,仔細分析了巴隆河一戰,認為吐蕃雖敗,卻是大唐勁敵,不可小。
這時,王伏勝來報,薛仁貴來了。
李治道:「讓他進來吧。」
不一會,薛仁貴進入大殿,敘禮畢,李治道:「薛卿可知,朕這麼晚找你過來,是為了什麼事嗎?」
薛仁貴想了想,道:「可是為崔文翰之案?」
李治點頭道:「不錯,大理寺是世家派地盤,狄少卿剛任職不久,只恐獨木難支,朕希望你帶領千牛衛,過去保護崔文翰。」
薛仁貴拱手領命。
他知道像崔文翰這種人,知道太多秘密,又牽扯太多人,很多人希望他永遠閉嘴。
薛仁貴想了想,道:「陛下,要不要布下陷阱,引誘那些人動手?」
李治搖頭道:「不必,你仔細保護好崔文翰,把案子順利辦完就是,不必節外生枝。」
眼下時局,李治的皇權一步步穩固,隨著時間推移,他解決長孫無忌的難度,只會越來越小。
所以他並不急於收拾長孫無忌,以免引起世家派狗急跳牆,造成朝堂混亂。
當然,長孫無忌若是派人殺死崔文翰,那便是公然挑畔皇權。
李治若沒有反擊手段,必定會被朝臣視為軟弱,這幾個月建立的威信,便將蕩然無存。
這也是他派薛仁貴去保護的原因。
李治囑咐道:「多帶些侍衛,朕不希望出現任何意外。」
薛仁貴拱手道:「臣領旨。」
大理寺,寺卿衙。
「下官狄仁傑,拜見辛寺卿。」狄仁傑進入屋中,朝大理寺卿辛茂將拱手道辛茂將站起身,還禮道:「狄少卿不必多禮,請坐。」
狄仁傑卻並未坐下,問道:「不知辛寺卿找下官前來,所為何事?」
辛茂將微笑道:「辛某知你有聖命在身,本不敢打擾,只是見狄少卿身處險境而不自知,作為過來人,辛某憐惜少卿人才,勸上幾句,不知少卿願不願意聽。」
狄仁傑道:「您既是上官,也是長者,既肯指教,晚輩求之不得。」
辛茂將微微一笑,伸手請狄仁傑坐下,關好門窗,又讓親信守好大門。
他拿出一塊茶餅,用茶具煮茶,悠悠道:「狄少卿可知,滿朝官員之中,什麼官最難做?」
狄仁傑道:「正要請教。」
辛茂將嘆了口氣,道:「正是你我肩上所擔負的,司法之官!」
狄仁傑沉吟不語。
辛茂將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定會不以為然了,以為我在危言聳聽,對不對?」
狄仁傑道:「不敢。」
辛茂將沉聲道:「狄少卿,我來問你,身為司法之官,你首先是忠於聖人還是忠於大唐律法呢?」
狄仁傑微微皺眉。
這問題明顯是個陷阱,無論怎麼回答,都會被對方揪住把柄。
「答不出來?那也是,你如果回答忠於律法,被陛下知道,定然不喜。你若說忠於陛下,千年之後,史書之上,你狄仁傑就是一個溜須迎奉的臣!」
狄仁傑道:「敢問寺卿,您又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辛茂將嘆了口氣,道:「辛某若能回答,就不會說司法之官,最為難做了。」
狄仁傑道:「依您所說,這不僅是司法官的問題,朝堂所有官員,也會面臨同樣問題。」
辛茂將道:「不,他們的職責或許也很重要,卻不及你我。你我身上扛著的是唐律!這是天下穩定的基石,怎能相提並論?」
狄仁傑皺眉不語。
辛茂將緩緩道:「身為司法之官,若不能堅守律法,律法便沒有威信,天下便沒有公正,萬民也沒有依靠,望狄少卿深思。」
狄仁傑暗道:「好厲害的嘴。」
他早知辛茂宗是世家派系中人,叫自己過來,無非是警告自己,不要將崔文翰逼得太狠。
倘若他直接以世家身份說話,狄仁傑自然一句也不會多聽。
可他偏偏以律法官身份說話,每一句話都義正言辭。
狄仁傑一生尊崇司法正義,又如何能不聽?
他深吸一口氣,道:「其實辛寺卿多慮了,你我都該慶幸才是。」
「哦?」辛茂將目光閃動。
狄仁傑道:「自古以來,明君都會尊崇律法,當今天子更是如此。我等效忠天子,便是忠於律法,無需為難,豈非幸事?」
辛茂將淡淡道:「明君也有七情六慾,太宗皇帝何等英明神武,也有衝動之時。倘若類似之事發生,屆時,你又當如何自處?」
狄仁傑道:「到了那時,您自會知曉。」
辛茂將盯著狄仁傑看了良久,微笑道:「那辛某就拭目以待了。」
狄仁傑離開辛茂將的辦公衙後,抬頭一看,卻見天空下起了小雨。
他過了穿堂,走到一處拐角處,隱藏了起來,目光望著辛茂將的屋子,似在等什麼。
沒過多久,一人冒雨前來,傘都不打,顯得極為急切。
那人四十多歲,身材微胖,滿臉富貴相,瞧起來頗為眼熟,似在朝堂之上見過。
那人很快進入辛茂將的屋子。
狄仁傑沒有再多瞧,沿著走廊快步而行,很快來到大理獄拷問房中。
他平生不愛動酷刑,更喜歡用交談方式,抓住對方破綻,以心理攻勢,逼迫對方坦白。
所以屋中並沒有酷刑,崔文翰也只是被綁在一根木架上。
狄仁傑深知要他招供泄題案,非常困難,故而先從高有道案入手,一點點打開他心理防禦,再一鼓作氣,查明泄題案真相。
他回到拷問房後,卻並未立刻開始審案,而是坐在椅子上,悠哉的喝著茶。
崔文翰抬頭看了他一眼,冷冷道:「狄少卿若不打算審問,請放我回牢,本人睏倦,想要歇息。」
一名黑臉獄吏破口大罵:「狗鼠輩,以為這裡是茶樓呢,還想————」
狄仁傑伸手打斷那獄吏,朝崔文翰笑道:「請崔郎君耐心等候,審問稍後開始。」
崔文翰道:「等什麼?」
狄仁傑笑而不答。
崔文翰冷笑道:「你不就想問永徽三年,高有道落榜的事?我告訴你就是,
他的考卷是我駁下的,你可滿意?」
狄仁傑道:「你為何如此?」
崔文翰哼了一聲,道:「他不在通榜,又得罪白家,這就是原因。」
狄仁傑凝視著他,道:「所以是白家派人找你,讓你駁下高有道的考卷?」
崔文翰道:「不錯。」
狄仁傑道:「既然崔郎君不肯說實話,咱們再等等。」
崔文翰怒道:「我說的就是實話,他得罪白家,自然是白家找他麻煩,難道還有別人嗎?」
狄仁傑悠悠道:「可據我所知,高有道落魄酒樓時,有人照顧了他幾個月,
那人也姓白,你說巧不巧?
崔文翰變色道:「那又說明什麼?」
狄仁傑道:「我若沒猜錯,那人就是白孝傑。」
崔文翰道:「就算是白孝傑又如何?他心中有愧,良心發作,彌補一二,何足怪哉?」
狄仁傑悠悠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白孝傑也是類似原因,才心中有愧吧。」
崔文翰臉色鐵青,不聲了。
便在這時,外面有人通報,白孝傑來了。
狄仁傑朝崔文翰道:「馬上就水落石出,崔郎君不想說點什麼嗎?」
崔文翰嘴唇顫動了一下,最終還是沒有聲。
狄仁傑嘆了口氣,道:「既然崔郎君放棄最後機會,狄某也只好請白孝傑自己講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