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薄雪銀光,遠山飄渺,恍惚間師無涯萬念俱灰。
兩年前,師無涯見清秋墜下金明池,那時的清秋是否也如他這般。
除卻生死之外,清秋心中只有他。
往事浮現,師無涯心如死灰,剜心蝕骨般的痛苦由心口蔓延至四肢百骸,疼痛牽扯著他最後的一絲理智。
師無涯後悔的想,倘若當初他將話好好說,是否就是另一番結局。
從前的十二年,他待清秋實在算不上好。
他所謂的愛和喜歡,清秋都未能感受到,師無涯心口悶澀,眼角余淚滾滾,灼燒著臉龐。
昭寧六十一年的初見,是他此生重逢最後的一個親人。
師無涯回憶著與清秋的初見,昭寧六十一年的冬日是師遠的葬禮,師無涯為師遠守靈,他跪在官署的靈堂前,辭別世上最後的血親。
開春後,付彰將他接到付家,他冷著臉看清秋闖進他的眼瞳中。
那時的清秋,小小的一隻,活像糯米糰子,講著儂儂吳語,笑不見眼地喊他「無涯哥哥」。
起初,他對清秋敬而遠之,只願待在一方天地,躲在灶房裡回憶著父母兄弟的模樣,師遠的去世使他變成了漂泊無依的蘆葦。
付家人待他再好,也只是因那一紙婚約。
可若沒有婚約,他的父母沒有去世,他是否也會像清秋一樣,在父母膝下長大,有著兄弟的陪伴。
清秋是付家人的掌上明珠,付彰和韋南風的一舉一動都像是一根刺扎在他的眼中。
師無涯無法忽視這一點,清秋有著父母姊妹的疼愛,可他什麼都沒有,只有那一紙婚約,彼時的清秋好似天上月,而他只是萬千守護星中的一個。
至此,他不得不承認,他配不上清秋。
念頭一生,就如同雨後春筍,在師無涯心底生根發芽,日益增長,他扭曲偏執,想要凌駕於付家之上。
自來汴京之後,他便忘了該好好說話,忘了如何與清秋表述心跡。
兩載別離,清秋青山寺修行,他出走汴京投軍。
直至如今,他也未能對清秋說一聲「抱歉」,可一切都來不及,他再也無法對她說一句話。
倘若有來世,師無涯想他再也不會如此行事,彼此爭吵的那些話猶如刀劍利刃扎進對方最深處,師無涯後悔那些脫口而出的話,後悔他和清秋就此遺憾終生。
墜入斷湖的那一刻,冰涼刺骨的冷水灌進耳鼻,師無涯毫無求生意志,不做掙扎,任由湖水灌滿口腔肺腑。
他曾有無數次機會對清秋好好說話,是他虧欠清秋十四年。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葬於天地湖水中。
師無涯的意識逐漸朦朧,感受著身體的墜落,湖水的波瀾,不多時,他只覺身體輕盈無所依,好似游離天地間的蜉蝣。
——
昭寧七十五年,正月初一,宮變平息,二大王楊嵐流放嶺南,貶為庶民,張氏一族永不入仕,張貴妃自裁謝罪,平樂公主下落不明。
付高越救駕有功,封保靈侯,同年何彬被封為護國公,楊淮藺也因此被封為左右金吾衛上將軍。
宮變一事牽連甚廣,京中大批官員外放下貶,其中以盛家為首,連帶著一些京官受牽連。
宮變當日,王恆與付遠衡被困在翰林院,付遠衡因賜婚一事,不由得開解王恆,王恆未置一語,只含笑回應。
王淑妃在宮變中被張貴妃刺殺,為安撫王國公一家,官家下旨追封其為貴妃。
王恆聽聞此事,哀慟三日,決意為姑姑守孝三年。
——
昭寧七十五年,春三月,萬物生發,西大街鼓樂聲起。
付高越與盛婼婚期已至,由何彬親自送嫁,付高越親迎,付宅門前掛滿紅綢,鑼鼓喧天,好不喜慶。
金烏高懸,長空萬里,杏院修繕後煥然如新,門前枯死的青梅樹竟生出嫩芽。
臥房書案前,菱花窗下,有一纖瘦美人,眉目靈動,垂眸靜靜溫書。
春日氣息盎然,她著天青色牡丹纏枝短褙子,綰著烏髮,妝容清淡,猶如遠山雲霧。
雲露輕叩房門,喜道:「姑娘,新娘子要進門了,夫人命我來催催姑娘,這會還不過去?」
「不急,盛姐姐才不會這麼容易進門。」清秋鴉睫輕顫,眸光盈盈,唇畔含笑。
清秋緩緩起身,放下書卷,上前推開門,見著眼前枝葉茂盛的青梅樹,一時恍然,不由得怔了一會。
「姑娘,說來也怪,這棵青梅樹本該枯死了,先前又被大火燒了一場,竟還生得這樣好,實在是令人納罕。」雲露望著眼前的青梅,感嘆道。
清秋斂目,思忖道:「萬物有始有終,皆是造化,或許它本不該死。」
宮變已過去好幾月,清秋在宅里悶得慌,待到付高越辦完婚事,清秋打算回一趟青山寺。
是夜。
春夜露重,銀輝滿地,月光照進長廊。
李媽媽來杏院請清秋去正房,清秋正在燈下回信,前陣子尹惜來信說她與賀清即將回京赴任,待到回京之後尹惜要考她。
清秋疊好信箋,隨李媽媽一道去正房,月下枝葉綠影輕晃,光影綽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兩年前,師無涯見清秋墜下金明池,那時的清秋是否也如他這般。
除卻生死之外,清秋心中只有他。
往事浮現,師無涯心如死灰,剜心蝕骨般的痛苦由心口蔓延至四肢百骸,疼痛牽扯著他最後的一絲理智。
師無涯後悔的想,倘若當初他將話好好說,是否就是另一番結局。
從前的十二年,他待清秋實在算不上好。
他所謂的愛和喜歡,清秋都未能感受到,師無涯心口悶澀,眼角余淚滾滾,灼燒著臉龐。
昭寧六十一年的初見,是他此生重逢最後的一個親人。
師無涯回憶著與清秋的初見,昭寧六十一年的冬日是師遠的葬禮,師無涯為師遠守靈,他跪在官署的靈堂前,辭別世上最後的血親。
開春後,付彰將他接到付家,他冷著臉看清秋闖進他的眼瞳中。
那時的清秋,小小的一隻,活像糯米糰子,講著儂儂吳語,笑不見眼地喊他「無涯哥哥」。
起初,他對清秋敬而遠之,只願待在一方天地,躲在灶房裡回憶著父母兄弟的模樣,師遠的去世使他變成了漂泊無依的蘆葦。
付家人待他再好,也只是因那一紙婚約。
可若沒有婚約,他的父母沒有去世,他是否也會像清秋一樣,在父母膝下長大,有著兄弟的陪伴。
清秋是付家人的掌上明珠,付彰和韋南風的一舉一動都像是一根刺扎在他的眼中。
師無涯無法忽視這一點,清秋有著父母姊妹的疼愛,可他什麼都沒有,只有那一紙婚約,彼時的清秋好似天上月,而他只是萬千守護星中的一個。
至此,他不得不承認,他配不上清秋。
念頭一生,就如同雨後春筍,在師無涯心底生根發芽,日益增長,他扭曲偏執,想要凌駕於付家之上。
自來汴京之後,他便忘了該好好說話,忘了如何與清秋表述心跡。
兩載別離,清秋青山寺修行,他出走汴京投軍。
直至如今,他也未能對清秋說一聲「抱歉」,可一切都來不及,他再也無法對她說一句話。
倘若有來世,師無涯想他再也不會如此行事,彼此爭吵的那些話猶如刀劍利刃扎進對方最深處,師無涯後悔那些脫口而出的話,後悔他和清秋就此遺憾終生。
墜入斷湖的那一刻,冰涼刺骨的冷水灌進耳鼻,師無涯毫無求生意志,不做掙扎,任由湖水灌滿口腔肺腑。
他曾有無數次機會對清秋好好說話,是他虧欠清秋十四年。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葬於天地湖水中。
師無涯的意識逐漸朦朧,感受著身體的墜落,湖水的波瀾,不多時,他只覺身體輕盈無所依,好似游離天地間的蜉蝣。
——
昭寧七十五年,正月初一,宮變平息,二大王楊嵐流放嶺南,貶為庶民,張氏一族永不入仕,張貴妃自裁謝罪,平樂公主下落不明。
付高越救駕有功,封保靈侯,同年何彬被封為護國公,楊淮藺也因此被封為左右金吾衛上將軍。
宮變一事牽連甚廣,京中大批官員外放下貶,其中以盛家為首,連帶著一些京官受牽連。
宮變當日,王恆與付遠衡被困在翰林院,付遠衡因賜婚一事,不由得開解王恆,王恆未置一語,只含笑回應。
王淑妃在宮變中被張貴妃刺殺,為安撫王國公一家,官家下旨追封其為貴妃。
王恆聽聞此事,哀慟三日,決意為姑姑守孝三年。
——
昭寧七十五年,春三月,萬物生發,西大街鼓樂聲起。
付高越與盛婼婚期已至,由何彬親自送嫁,付高越親迎,付宅門前掛滿紅綢,鑼鼓喧天,好不喜慶。
金烏高懸,長空萬里,杏院修繕後煥然如新,門前枯死的青梅樹竟生出嫩芽。
臥房書案前,菱花窗下,有一纖瘦美人,眉目靈動,垂眸靜靜溫書。
春日氣息盎然,她著天青色牡丹纏枝短褙子,綰著烏髮,妝容清淡,猶如遠山雲霧。
雲露輕叩房門,喜道:「姑娘,新娘子要進門了,夫人命我來催催姑娘,這會還不過去?」
「不急,盛姐姐才不會這麼容易進門。」清秋鴉睫輕顫,眸光盈盈,唇畔含笑。
清秋緩緩起身,放下書卷,上前推開門,見著眼前枝葉茂盛的青梅樹,一時恍然,不由得怔了一會。
「姑娘,說來也怪,這棵青梅樹本該枯死了,先前又被大火燒了一場,竟還生得這樣好,實在是令人納罕。」雲露望著眼前的青梅,感嘆道。
清秋斂目,思忖道:「萬物有始有終,皆是造化,或許它本不該死。」
宮變已過去好幾月,清秋在宅里悶得慌,待到付高越辦完婚事,清秋打算回一趟青山寺。
是夜。
春夜露重,銀輝滿地,月光照進長廊。
李媽媽來杏院請清秋去正房,清秋正在燈下回信,前陣子尹惜來信說她與賀清即將回京赴任,待到回京之後尹惜要考她。
清秋疊好信箋,隨李媽媽一道去正房,月下枝葉綠影輕晃,光影綽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