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葉秋水神色詫異,麻著腿,踉蹌地撲過去,山風微拂,小花搖搖擺擺,像是小時候,阿娘哄她睡覺,唱著兒歌時輕點的頭。
葉秋水破涕為笑,「你沒有責備我,你也覺得我很厲害對不對?」
小花搖啊搖,點點頭。
葉秋水笑了,站起身,拉著江泠的手,一步三回頭。
第二日,葉秋獨自前往衙門。
許久,她帶著一張文契回來,打開展示給江泠看。
江泠目光落下,發現那是一張和離書。
「我去衙門,請縣令大人幫忙弄的。」
要給已經去世的夫妻倆和離有些麻煩,之前也未曾有先例,葉秋水提出想法時,衙門的官吏都有些驚訝,但好在結果是好的。
「我給我娘和葉大和離了。」
葉秋水摸著那張紙,說:「以後他們倆沒有任何關係,我想將娘的墓遷到別的地方去,不和他葬一起。」
江泠點頭,「嗯,好。」
葉秋水出去安排了,遷墓是個大工程,她請人挑選黃道吉日動工,遷去的地方正好是葉秋水買下用來種植瓜果的地皮,山水秀麗,很是宜人。
這些天他們都住在江宅中,一日,葉秋水要回老宅子拿東西,忽然發現門前有人徘徊,拿著一把掃帚掃了掃門前的灰。
是個頭髮花白的婦人,穿著樸素,但很乾淨體面,梳著整齊的髮髻,背脊有些佝僂,上了年紀。
葉秋水上前詢問,「婆婆,你是……」
老婦人扭頭看她。
葉秋水想起剛回來的時候,發現多年未曾有人居住的葉家老宅門庭乾淨,周圍沒有雜草,葉秋水還奇怪,以為是有人住在裡面,但推開門後發現並未有人生活過的痕跡。
「婆婆,你是不是經常來這裡灑掃?」
老婦人頷首,問她是誰。
葉秋水說這是她家的老宅子。
老婦人一聽,愣道:「你是……水丫頭呀?」
葉秋水點頭,老婦人有些激動,手侷促地在衣擺上揩了揩,接著上前握住她的手,「太好了,總算見到你們了,江大人是不是也回來了?」
近來曲州的官吏百姓都略有耳聞,說有個大官返鄉,曲州是個小地方,遠離皇都,幾百年不曾出過什麼大官,唯一的也就只有江泠,打聽一番便知道是誰。
葉秋水說:「是,江大人也在,不知婆婆何意?」
老婦人笑了笑,款款說起舊事。
差不多快十年前,江泠在巷子裡救下一對因為不識字,被誆騙簽下賣身契的祖孫,後來又幫她們去田主家討要工錢,每年要緊的農時,都會去地里幫忙,閒暇的時候就教附近的人認字,只不過後來他去縣學讀書,忙於學業,便漸漸與大家斷了聯繫。
老婦人說:「後來我家蕙娘去寶和香鋪做學徒,也是多虧了葉娘子,沒嫌棄她不認字,蕙娘學會許多東西,如今日子也算是好起來了,我們一直念著二位的恩情,總想著要好好道謝一番,只是一直未曾有機會,怕你們回來沒地方住,便想著,沒事就過來灑掃灑掃。」
葉秋水其實根本不記得這件事情,寶和香鋪缺人手的時候,她是招過許多夥計,有些不識字,有些連算數都不會,她是東家,要忙的事情太多,不會去惦記著招了哪些學徒,每個人都姓甚名誰,學了什麼,更別提認識老婦人。
老婦人很客氣,帶著已經是香鋪一把手的孫女過來上門道謝,送來一竹籃的雞蛋。
顆顆飽滿,一顆能賣十文錢。
江泠推拒不得,老婦人丟下籃子就跑,健步如飛。
兩個人看著一筐雞蛋,相視而笑,葉秋水說:「這得吃到什麼時候?」
「不知道。」
江泠說:「早膳蒸蛋羹,午膳炒雞子,晚膳文公菜。」
葉秋水白他一眼,想起剛剛的事,說:「嘉玉,我覺得,你還挺適合當教書先生的。」
「你講書通俗易懂,別人一聽就明白,遠比學堂里,許多愛折騰繁文縟節的夫子要好得多。」
江泠聽了,沉思一番,說:「有這想法。」
葉秋水扭頭看了他一眼。
江泠說道:「河清海晏時,我在朝中也沒有用武之地,不若辭官歸鄉,種,教教書,也挺好。」
說完,又補充道:「就是好像,聽著不太有出息。」
葉秋水笑出聲,「沒有啊,你以前不是說,大道三千,殊途同歸,讀書又不是只為了當官。明事理,辯是非才是真的。」
「而且……」
葉秋水想了想,說:「我覺得也挺好的。」
朝廷波譎雲涌,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樓塌了,葉秋水不希望江泠再因為什麼被捲入風波,他的身體已經撐不起再進一次大牢。
曲州這邊要做的事情做完了,江泠同官家告假兩個月,到了要回去的時候,葉秋水帶著一批貨物回京,四經絞素羅製成的素羅褙子很受京中婦人喜愛,葉秋水送了幾匹給齊府的夫人小姐,東宮也送了些,剩下的全都搭配香膏賣出去了。
到了京師,才知道幾日前又有捷報傳來,東韃到了強弩之末,再也無力抵抗,首領派出使者求和,願意對大梁俯首稱臣,每年納貢獸皮,玉石香料等物品,並送質子入京。<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葉秋水破涕為笑,「你沒有責備我,你也覺得我很厲害對不對?」
小花搖啊搖,點點頭。
葉秋水笑了,站起身,拉著江泠的手,一步三回頭。
第二日,葉秋獨自前往衙門。
許久,她帶著一張文契回來,打開展示給江泠看。
江泠目光落下,發現那是一張和離書。
「我去衙門,請縣令大人幫忙弄的。」
要給已經去世的夫妻倆和離有些麻煩,之前也未曾有先例,葉秋水提出想法時,衙門的官吏都有些驚訝,但好在結果是好的。
「我給我娘和葉大和離了。」
葉秋水摸著那張紙,說:「以後他們倆沒有任何關係,我想將娘的墓遷到別的地方去,不和他葬一起。」
江泠點頭,「嗯,好。」
葉秋水出去安排了,遷墓是個大工程,她請人挑選黃道吉日動工,遷去的地方正好是葉秋水買下用來種植瓜果的地皮,山水秀麗,很是宜人。
這些天他們都住在江宅中,一日,葉秋水要回老宅子拿東西,忽然發現門前有人徘徊,拿著一把掃帚掃了掃門前的灰。
是個頭髮花白的婦人,穿著樸素,但很乾淨體面,梳著整齊的髮髻,背脊有些佝僂,上了年紀。
葉秋水上前詢問,「婆婆,你是……」
老婦人扭頭看她。
葉秋水想起剛回來的時候,發現多年未曾有人居住的葉家老宅門庭乾淨,周圍沒有雜草,葉秋水還奇怪,以為是有人住在裡面,但推開門後發現並未有人生活過的痕跡。
「婆婆,你是不是經常來這裡灑掃?」
老婦人頷首,問她是誰。
葉秋水說這是她家的老宅子。
老婦人一聽,愣道:「你是……水丫頭呀?」
葉秋水點頭,老婦人有些激動,手侷促地在衣擺上揩了揩,接著上前握住她的手,「太好了,總算見到你們了,江大人是不是也回來了?」
近來曲州的官吏百姓都略有耳聞,說有個大官返鄉,曲州是個小地方,遠離皇都,幾百年不曾出過什麼大官,唯一的也就只有江泠,打聽一番便知道是誰。
葉秋水說:「是,江大人也在,不知婆婆何意?」
老婦人笑了笑,款款說起舊事。
差不多快十年前,江泠在巷子裡救下一對因為不識字,被誆騙簽下賣身契的祖孫,後來又幫她們去田主家討要工錢,每年要緊的農時,都會去地里幫忙,閒暇的時候就教附近的人認字,只不過後來他去縣學讀書,忙於學業,便漸漸與大家斷了聯繫。
老婦人說:「後來我家蕙娘去寶和香鋪做學徒,也是多虧了葉娘子,沒嫌棄她不認字,蕙娘學會許多東西,如今日子也算是好起來了,我們一直念著二位的恩情,總想著要好好道謝一番,只是一直未曾有機會,怕你們回來沒地方住,便想著,沒事就過來灑掃灑掃。」
葉秋水其實根本不記得這件事情,寶和香鋪缺人手的時候,她是招過許多夥計,有些不識字,有些連算數都不會,她是東家,要忙的事情太多,不會去惦記著招了哪些學徒,每個人都姓甚名誰,學了什麼,更別提認識老婦人。
老婦人很客氣,帶著已經是香鋪一把手的孫女過來上門道謝,送來一竹籃的雞蛋。
顆顆飽滿,一顆能賣十文錢。
江泠推拒不得,老婦人丟下籃子就跑,健步如飛。
兩個人看著一筐雞蛋,相視而笑,葉秋水說:「這得吃到什麼時候?」
「不知道。」
江泠說:「早膳蒸蛋羹,午膳炒雞子,晚膳文公菜。」
葉秋水白他一眼,想起剛剛的事,說:「嘉玉,我覺得,你還挺適合當教書先生的。」
「你講書通俗易懂,別人一聽就明白,遠比學堂里,許多愛折騰繁文縟節的夫子要好得多。」
江泠聽了,沉思一番,說:「有這想法。」
葉秋水扭頭看了他一眼。
江泠說道:「河清海晏時,我在朝中也沒有用武之地,不若辭官歸鄉,種,教教書,也挺好。」
說完,又補充道:「就是好像,聽著不太有出息。」
葉秋水笑出聲,「沒有啊,你以前不是說,大道三千,殊途同歸,讀書又不是只為了當官。明事理,辯是非才是真的。」
「而且……」
葉秋水想了想,說:「我覺得也挺好的。」
朝廷波譎雲涌,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樓塌了,葉秋水不希望江泠再因為什麼被捲入風波,他的身體已經撐不起再進一次大牢。
曲州這邊要做的事情做完了,江泠同官家告假兩個月,到了要回去的時候,葉秋水帶著一批貨物回京,四經絞素羅製成的素羅褙子很受京中婦人喜愛,葉秋水送了幾匹給齊府的夫人小姐,東宮也送了些,剩下的全都搭配香膏賣出去了。
到了京師,才知道幾日前又有捷報傳來,東韃到了強弩之末,再也無力抵抗,首領派出使者求和,願意對大梁俯首稱臣,每年納貢獸皮,玉石香料等物品,並送質子入京。<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