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頁
好在他們倆當年在外面帶兵的時候,在野外安營紮寨是常有的事,所以這種戶外生存對於他們來說都不是什麼難事。等諸葛承支起帳篷點燃營火的時候,天色也已經快要黑了,而拓跋珪這裡雖然沒有釣到七鰓九眼魚,其他普通的魚倒是釣到不少,足夠他們兩個用來當晚餐了。
已經準備好長線作戰的拓跋珪很乾脆地收起魚竿,趁著落日前最後一點餘暉把他挑的幾條魚處乾淨放進瓦罐里開始燉湯,自己則起身坐到了諸葛承的身邊。
「我怎麼早沒想到還能這樣出來過夜,咱們倆已經多久沒像這樣在野外的帳篷里住了?」拓跋珪望著眼前的營火,臉上露出了懷念的神色。
「也有二十多年了吧,那都是在嗣兒生下來以前的事了。」諸葛承的語氣里也滿是感慨。
「我倒是還好,你呢?先是遷都平城這麼久,後來又在桃源鄉待了三年,你還懷念當年草原上你們胡人那種幕天席地的遊牧生活嗎?」
「說一點都不懷念那是假話,畢竟我人生里將近有一半的日子都是這麼過來的。」
拓跋珪倒是沒有掩飾什麼,儘管是他選擇帶領胡人摒棄以往的生活習慣,但那並不表示胡人的生活比起漢人的沒有一絲可取之處。
「你看,我們這種生活方式更貼近天地自然,而且每次都能挑個自己喜歡的地方安營紮寨。不像漢人一旦安了家就再也挪不了半步了,每天都得盯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動也不能動,安穩是安穩了,但多少也有點無聊不是嗎?」
「這樣啊……」諸葛承低頭沉思片刻,然後認真地看向了拓跋珪。
「你也是覺得桃源鄉有點太過安穩和無聊了是嗎?」
5.
「不是,阿承你別誤會!」拓跋珪原先還懶懶地靠著帳篷,這會一下子坐直了身體。
「桃源鄉的生活雖然簡單平靜,但這不正是我們求也求不來的好事嗎?至少我一點也不懷念以前當皇帝的日子,連睡覺時手裡都要握著刀的日子有什麼可懷念的。」
諸葛承什麼都沒說,只是握住他的手讓他環住自己的脖頸,而後又順勢靠上他的肩膀,這是他能給拓跋珪的最直白的安慰。
在最初來桃源鄉里的一年裡,拓跋珪不止一次在夜裡驚醒後殺氣瀰漫,而諸葛承從最初的驚慌失措到後來的處變不驚,最後發現這是最好的安撫對方情緒的方法。
直到這個時候,諸葛承才真正明白在他離開之後,拓跋珪一個人到底是怎麼過來的。他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緊緊擁抱,而諸葛承能感受到對面那具軀體壓抑著的顫抖。原來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拓跋珪就是這樣一夜一夜地獨自熬過來的。
一樣是孤獨一人承受一切重擔,但一國的重量與一州畢竟是不同的。諸葛承身邊還有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分擔,虎牢關也算天高皇帝遠,日常事務有毛小豆替他擔著,所以那二十年裡諸葛承除了偶爾有些憂鬱傷感外,大體上他還是那個諸葛承。
可拓跋珪有什麼呢?意圖謀反的兄弟,張揚跋扈的外戚,不解他的族人和同樣不解他的外族人。也難怪諸葛承在桃源鄉待了僅僅半年之後就遇見了後來的拓跋珪,他不過是表面裝作無事,內心卻早就千瘡百孔了。
「我也知道桃源鄉很好,甚至好到不太真實,所以有時候我會想,我們真的配得上這樣幸福安穩的日子嗎?我們留下整個天下的重擔和依舊一團亂麻的胡漢矛盾,把它們統統丟給小豆子和嗣兒去處。他們現在一定都過得很糟吧,我們又怎麼能在明知他們過得很糟的時候這樣心安得地幸福安穩呢?」
「可是我們試過了,桃源鄉沒有出口。」拓跋珪拍了拍諸葛承的背作為安慰。
「天黑了,你就又愛多想了,天下也不是我們兩個人的天下,嗣兒和小豆子也都好好地長大了,我們既然已經放了手,就該靜靜地等著看他們能把事情做到怎樣,無論好壞,那都是他們努力的結果。」
「天不會因為沒有我們就要塌的,何況桃源鄉里眼前有人更需要我們幫助,明天我們還要接著釣七鰓九眼魚呢,嗯?」
第224章
◎四◎
他們倆就是這樣,在彼此面前軟弱,又因為對方而堅強,大概對於他們倆來說,對方在自己的身邊的時候,哪裡都可以是他們的桃源鄉。
之後的一晚如同他們睡在自己家裡那樣平靜,第二天起床時倆人都默契地略過這個話題,拓跋珪一大清早地匆匆弄了點吃食就坐到水潭邊拋竿釣魚了。
諸葛承也拿了根釣竿在一旁陪著釣,但年輕時就沒這個耐性的他到了如今依舊還是一樣。眼看著拓跋珪在旁邊一桿一桿的上魚,除了把今天要吃的留出來以外其他的又扔回水潭裡,而諸葛承跟在他後面連他扔回去的都釣不上來。
「你用兵家秘法了?」氣不過的諸葛承決定把一切不利歸咎於拓跋珪做了弊。
「我能用早用了,你看我的殺氣根本透不進水裡,所以我的精神力也只能覆蓋眼前這一小塊區域,連潭底都到不了。我只能確定這一塊里沒有七鰓九眼魚,至於這個水潭裡的其他地方或者山石縫隙里有沒有,我是壓根不知道,只好在這裡用笨辦法一桿一桿地釣啊。」
「你這是笨辦法的話,那我這算什麼?」諸葛承賭氣地提起自個兒的魚竿,果然前方的餌料又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吃完了,而鉤子上依舊空空如也。
已經準備好長線作戰的拓跋珪很乾脆地收起魚竿,趁著落日前最後一點餘暉把他挑的幾條魚處乾淨放進瓦罐里開始燉湯,自己則起身坐到了諸葛承的身邊。
「我怎麼早沒想到還能這樣出來過夜,咱們倆已經多久沒像這樣在野外的帳篷里住了?」拓跋珪望著眼前的營火,臉上露出了懷念的神色。
「也有二十多年了吧,那都是在嗣兒生下來以前的事了。」諸葛承的語氣里也滿是感慨。
「我倒是還好,你呢?先是遷都平城這麼久,後來又在桃源鄉待了三年,你還懷念當年草原上你們胡人那種幕天席地的遊牧生活嗎?」
「說一點都不懷念那是假話,畢竟我人生里將近有一半的日子都是這麼過來的。」
拓跋珪倒是沒有掩飾什麼,儘管是他選擇帶領胡人摒棄以往的生活習慣,但那並不表示胡人的生活比起漢人的沒有一絲可取之處。
「你看,我們這種生活方式更貼近天地自然,而且每次都能挑個自己喜歡的地方安營紮寨。不像漢人一旦安了家就再也挪不了半步了,每天都得盯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動也不能動,安穩是安穩了,但多少也有點無聊不是嗎?」
「這樣啊……」諸葛承低頭沉思片刻,然後認真地看向了拓跋珪。
「你也是覺得桃源鄉有點太過安穩和無聊了是嗎?」
5.
「不是,阿承你別誤會!」拓跋珪原先還懶懶地靠著帳篷,這會一下子坐直了身體。
「桃源鄉的生活雖然簡單平靜,但這不正是我們求也求不來的好事嗎?至少我一點也不懷念以前當皇帝的日子,連睡覺時手裡都要握著刀的日子有什麼可懷念的。」
諸葛承什麼都沒說,只是握住他的手讓他環住自己的脖頸,而後又順勢靠上他的肩膀,這是他能給拓跋珪的最直白的安慰。
在最初來桃源鄉里的一年裡,拓跋珪不止一次在夜裡驚醒後殺氣瀰漫,而諸葛承從最初的驚慌失措到後來的處變不驚,最後發現這是最好的安撫對方情緒的方法。
直到這個時候,諸葛承才真正明白在他離開之後,拓跋珪一個人到底是怎麼過來的。他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緊緊擁抱,而諸葛承能感受到對面那具軀體壓抑著的顫抖。原來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拓跋珪就是這樣一夜一夜地獨自熬過來的。
一樣是孤獨一人承受一切重擔,但一國的重量與一州畢竟是不同的。諸葛承身邊還有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分擔,虎牢關也算天高皇帝遠,日常事務有毛小豆替他擔著,所以那二十年裡諸葛承除了偶爾有些憂鬱傷感外,大體上他還是那個諸葛承。
可拓跋珪有什麼呢?意圖謀反的兄弟,張揚跋扈的外戚,不解他的族人和同樣不解他的外族人。也難怪諸葛承在桃源鄉待了僅僅半年之後就遇見了後來的拓跋珪,他不過是表面裝作無事,內心卻早就千瘡百孔了。
「我也知道桃源鄉很好,甚至好到不太真實,所以有時候我會想,我們真的配得上這樣幸福安穩的日子嗎?我們留下整個天下的重擔和依舊一團亂麻的胡漢矛盾,把它們統統丟給小豆子和嗣兒去處。他們現在一定都過得很糟吧,我們又怎麼能在明知他們過得很糟的時候這樣心安得地幸福安穩呢?」
「可是我們試過了,桃源鄉沒有出口。」拓跋珪拍了拍諸葛承的背作為安慰。
「天黑了,你就又愛多想了,天下也不是我們兩個人的天下,嗣兒和小豆子也都好好地長大了,我們既然已經放了手,就該靜靜地等著看他們能把事情做到怎樣,無論好壞,那都是他們努力的結果。」
「天不會因為沒有我們就要塌的,何況桃源鄉里眼前有人更需要我們幫助,明天我們還要接著釣七鰓九眼魚呢,嗯?」
第224章
◎四◎
他們倆就是這樣,在彼此面前軟弱,又因為對方而堅強,大概對於他們倆來說,對方在自己的身邊的時候,哪裡都可以是他們的桃源鄉。
之後的一晚如同他們睡在自己家裡那樣平靜,第二天起床時倆人都默契地略過這個話題,拓跋珪一大清早地匆匆弄了點吃食就坐到水潭邊拋竿釣魚了。
諸葛承也拿了根釣竿在一旁陪著釣,但年輕時就沒這個耐性的他到了如今依舊還是一樣。眼看著拓跋珪在旁邊一桿一桿的上魚,除了把今天要吃的留出來以外其他的又扔回水潭裡,而諸葛承跟在他後面連他扔回去的都釣不上來。
「你用兵家秘法了?」氣不過的諸葛承決定把一切不利歸咎於拓跋珪做了弊。
「我能用早用了,你看我的殺氣根本透不進水裡,所以我的精神力也只能覆蓋眼前這一小塊區域,連潭底都到不了。我只能確定這一塊里沒有七鰓九眼魚,至於這個水潭裡的其他地方或者山石縫隙里有沒有,我是壓根不知道,只好在這裡用笨辦法一桿一桿地釣啊。」
「你這是笨辦法的話,那我這算什麼?」諸葛承賭氣地提起自個兒的魚竿,果然前方的餌料又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吃完了,而鉤子上依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