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頁
毛小豆的話讓四周的魏軍一陣騷動,但好在拓跋嗣治軍也很有一套,他們雖然議論了一陣,卻沒有忘記繼續圍住毛小豆,哪怕剛剛毛小豆露的那一手讓他們明白,眼前這個人恐怕和他們的可汗一樣身懷絕技,不是他們可以抵抗的對象。
那個傳令官很快又原路返回了,毛小豆依舊雲淡風輕地站在那裡,臉上絲毫看不出一個剛剛向對手發表了投降宣言的將領的羞愧之情。
過了一會,原本密密麻麻圍著毛小豆的軍隊從中間分開了一條小路,一身魚鱗甲的拓跋嗣朝著毛小豆一步步走來。
兩代魏朝皇帝雖然都是兵家,長相也是無比相似,但因為各自選擇的道不同,所以在武器和鎧甲的配備方面還是不太一樣的。
走殺道的拓跋珪更重力量,一把環首長刀配上黑鐵明光重鎧就是他征戰四方時的標準配備。輪到拓跋嗣的時候,走詭道的人更需要靈活和出其不意,於是他的選擇就變成了適當犧牲防護性的魚鱗甲和殺招更加詭譎的兩把短刀。
如今的拓跋嗣,兩把短刀依舊插在腰兩側的刀鞘里,他就這樣空著手走到毛小豆身前。對於身為死敵的彼此來說,拓跋嗣走得實在是有點太近了,但在鮮卑人那邊還沒來得及說出幾句「可汗,小心那個漢人!」前,拓跋嗣和毛小豆之間就只剩一步之遙了。
「德衍,聽他們說,你要見我。」
這樣的距離讓他們之間的身高差再度顯現了出來,毛小豆微微抬起頭迎上略略低下一點頭的拓跋嗣的目光。時間好像就在這一眼對視里開始倒退,四周人潮隱去,他們回到了當年那個偏僻小村的大樹之下,那時的他們還沒有如今這樣顯貴的身份,只是一個少年漢人參軍和他身邊的鮮卑人親兵。
「那麼如你所願,我來了。」
作者有話說:
如果按照遊戲裡劃分的話,拓跋珪是全力加點的戰士,拓跋嗣是全敏加點的刺客,毛小豆和諸葛承大概都是全智加點,只不過前者是法師後者是機關師(召喚師)
第218章
◎二◎
自拓跋嗣出現那刻起,毛小豆覺得自己腦子裡有根筋在突突地跳動,似乎是要時刻提醒他,應誓的時候到了,他和拓跋嗣之間,有一人即將邁向死亡。
「十幾年不見,陛下看著倒是別來無恙。」
「彼此彼此。」
儘管關於他們當中某個人的死亡已經在倒計時了,但他們偏要逞強地裝作無事發生。一個頻繁遭遇律令術反噬,另一個被舊時傷口拖累的人,此時各自刻意挺直腰背、眼神用力,不想泄露一點點疲態叫對方知曉。
「從陛下斷我虎牢關最後一處水源開始,現在已經滿十八日了,想必不用我說,陛下也明白虎牢關已經無以為繼了。」
拓跋嗣的眼神緩緩地掃過毛小豆,從表情上他當然是看不出這句話的真假的。他們在年輕時就比同齡人有城府,到了這會,哪怕下一刻人就要死了,這一刻眼神里也看不出任何驚慌的樣子。
但是拓跋嗣了解毛小豆,從動機上來考慮的話,拓跋嗣無論如何不相信為虎牢關獻祭了自己一生的毛小豆,會在最後關頭就這麼放棄它。
「無以為繼你就要投降?德衍,我了解你,這不是你們法家的生存之道。就算是時運不濟,你們哪怕法天令地,也會給自己找出一條能走的道來的。說實話,你的這句投降,我看怕是有詐。」
拓跋嗣了解毛小豆,毛小豆又何嘗不了解對方,雖然十幾年前的毛小豆沒有勘破對方的身份之謎,但這差不多是唯一被拓跋嗣隱瞞起來的部分了。向來謊言九真一假最能惑人,要不是其他時刻拓跋嗣一向真性情流露,毛小豆也不至於在他身上做出唯一的那次非性以至於錯誤的判斷。
「也是,你一個入了詭道的人,看著別人做的決策,的確是哪個都能看出點陰謀詭計的味道,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不是就是說的你這種人?」
毛小豆這句話可謂說得毫不留情,但身為皇帝的拓跋嗣聽完也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沒有任何憤怒的表現。
「你有所不知,詭道並非只有簡單的詭詐之術,也並非一味欺瞞就算入了詭道。說到底,詭道想要計算的是複雜的人心,虛與實只是表象,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和對手會做出的判斷和選擇。」
「德衍,你不是一個會向死亡屈服的人,你一定會選擇做點什麼,而不是投降。」
在拓跋嗣的質疑聲里,毛小豆回頭看了虎牢關一眼:「如果我說我投降是為了他們呢?」
「為了他們?虎牢關里現在還能剩多少人,滿打滿算能有三百個嗎?你要為了這區區三百人違背你遵循了一生的律法?」
「陛下高估虎牢關了,沒有三百,只剩兩百人了……」毛小豆本來想用簡單一點的語氣說這句澄清,但奈何這絕不是一個讓人輕鬆的事實,所以越說到後來語氣就越沉重。
「您也有所不知,我對於律法的恪守和維護,最終還是為了人。並非一味去死扣法條就算是入了法道,天地間本來就有自己的規則,若排除人為的作用,只顧順應天地,那是道家的事。」
「而我們之所以在天地規律之上加上那麼多人間律法,想要規訓人們的行為也只是表象,要教化眾人那是儒家的事。法家之所以制定出那套規則,甚至再定出一套嚴刑去維護那套規則,是因為我們堅信在這套規則的運轉之下,更多的人可以過得更好。」
那個傳令官很快又原路返回了,毛小豆依舊雲淡風輕地站在那裡,臉上絲毫看不出一個剛剛向對手發表了投降宣言的將領的羞愧之情。
過了一會,原本密密麻麻圍著毛小豆的軍隊從中間分開了一條小路,一身魚鱗甲的拓跋嗣朝著毛小豆一步步走來。
兩代魏朝皇帝雖然都是兵家,長相也是無比相似,但因為各自選擇的道不同,所以在武器和鎧甲的配備方面還是不太一樣的。
走殺道的拓跋珪更重力量,一把環首長刀配上黑鐵明光重鎧就是他征戰四方時的標準配備。輪到拓跋嗣的時候,走詭道的人更需要靈活和出其不意,於是他的選擇就變成了適當犧牲防護性的魚鱗甲和殺招更加詭譎的兩把短刀。
如今的拓跋嗣,兩把短刀依舊插在腰兩側的刀鞘里,他就這樣空著手走到毛小豆身前。對於身為死敵的彼此來說,拓跋嗣走得實在是有點太近了,但在鮮卑人那邊還沒來得及說出幾句「可汗,小心那個漢人!」前,拓跋嗣和毛小豆之間就只剩一步之遙了。
「德衍,聽他們說,你要見我。」
這樣的距離讓他們之間的身高差再度顯現了出來,毛小豆微微抬起頭迎上略略低下一點頭的拓跋嗣的目光。時間好像就在這一眼對視里開始倒退,四周人潮隱去,他們回到了當年那個偏僻小村的大樹之下,那時的他們還沒有如今這樣顯貴的身份,只是一個少年漢人參軍和他身邊的鮮卑人親兵。
「那麼如你所願,我來了。」
作者有話說:
如果按照遊戲裡劃分的話,拓跋珪是全力加點的戰士,拓跋嗣是全敏加點的刺客,毛小豆和諸葛承大概都是全智加點,只不過前者是法師後者是機關師(召喚師)
第218章
◎二◎
自拓跋嗣出現那刻起,毛小豆覺得自己腦子裡有根筋在突突地跳動,似乎是要時刻提醒他,應誓的時候到了,他和拓跋嗣之間,有一人即將邁向死亡。
「十幾年不見,陛下看著倒是別來無恙。」
「彼此彼此。」
儘管關於他們當中某個人的死亡已經在倒計時了,但他們偏要逞強地裝作無事發生。一個頻繁遭遇律令術反噬,另一個被舊時傷口拖累的人,此時各自刻意挺直腰背、眼神用力,不想泄露一點點疲態叫對方知曉。
「從陛下斷我虎牢關最後一處水源開始,現在已經滿十八日了,想必不用我說,陛下也明白虎牢關已經無以為繼了。」
拓跋嗣的眼神緩緩地掃過毛小豆,從表情上他當然是看不出這句話的真假的。他們在年輕時就比同齡人有城府,到了這會,哪怕下一刻人就要死了,這一刻眼神里也看不出任何驚慌的樣子。
但是拓跋嗣了解毛小豆,從動機上來考慮的話,拓跋嗣無論如何不相信為虎牢關獻祭了自己一生的毛小豆,會在最後關頭就這麼放棄它。
「無以為繼你就要投降?德衍,我了解你,這不是你們法家的生存之道。就算是時運不濟,你們哪怕法天令地,也會給自己找出一條能走的道來的。說實話,你的這句投降,我看怕是有詐。」
拓跋嗣了解毛小豆,毛小豆又何嘗不了解對方,雖然十幾年前的毛小豆沒有勘破對方的身份之謎,但這差不多是唯一被拓跋嗣隱瞞起來的部分了。向來謊言九真一假最能惑人,要不是其他時刻拓跋嗣一向真性情流露,毛小豆也不至於在他身上做出唯一的那次非性以至於錯誤的判斷。
「也是,你一個入了詭道的人,看著別人做的決策,的確是哪個都能看出點陰謀詭計的味道,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不是就是說的你這種人?」
毛小豆這句話可謂說得毫不留情,但身為皇帝的拓跋嗣聽完也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沒有任何憤怒的表現。
「你有所不知,詭道並非只有簡單的詭詐之術,也並非一味欺瞞就算入了詭道。說到底,詭道想要計算的是複雜的人心,虛與實只是表象,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和對手會做出的判斷和選擇。」
「德衍,你不是一個會向死亡屈服的人,你一定會選擇做點什麼,而不是投降。」
在拓跋嗣的質疑聲里,毛小豆回頭看了虎牢關一眼:「如果我說我投降是為了他們呢?」
「為了他們?虎牢關里現在還能剩多少人,滿打滿算能有三百個嗎?你要為了這區區三百人違背你遵循了一生的律法?」
「陛下高估虎牢關了,沒有三百,只剩兩百人了……」毛小豆本來想用簡單一點的語氣說這句澄清,但奈何這絕不是一個讓人輕鬆的事實,所以越說到後來語氣就越沉重。
「您也有所不知,我對於律法的恪守和維護,最終還是為了人。並非一味去死扣法條就算是入了法道,天地間本來就有自己的規則,若排除人為的作用,只顧順應天地,那是道家的事。」
「而我們之所以在天地規律之上加上那麼多人間律法,想要規訓人們的行為也只是表象,要教化眾人那是儒家的事。法家之所以制定出那套規則,甚至再定出一套嚴刑去維護那套規則,是因為我們堅信在這套規則的運轉之下,更多的人可以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