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頁
「下次跟她說吧。」
袁博文點頭。北地這裡百廢待興,饑荒的問題可以解決,但其他方方面面都要陸續跟上了,這些都要錢。光靠各州府衙單薄的稅收可撐不起來。
第二天,袁博文去了礦區,回來的時候就得知姚青山回來了,他讓人把姚青山請了過去。
大半年不見,姚青山清瘦了許多,但精神很好,一見到袁博文便恭敬行禮。
袁博文笑著請他入座。姚青山先遞上了帳簿。袁博文接過後,並沒有馬上翻看。
「姚掌柜這次南下,去了哪些地方?」
姚青山垂著眉眼,臉上笑著。這一次南下,他們沿泗水河出發,先後去了西寧江陵武川等地。
「武川?那邊不是正在打仗嗎?」
「我們商隊去的早,到達的時候,還沒有打起來。」
袁博文又問:「那邊的情況怎麼樣?江陵一帶呢?」
西寧距離北地不遠,出了泗陽關,四五天就能到達,所以那邊的情況,袁博文知道。但江陵一帶和武川一帶就離的較遠了。
姚青山心裡唏噓,他離開北地的時候,北地正亂,郴州城外一片荒蕪,以為到了南邊,情況會好,結果比北地更不如,到處都在打,土匪橫行,各方勢力爭霸,物價飛漲,民不聊生,流離失所的不知道有多少。
「我們在武川呆的時間不長,城裡還好,除了物價飛漲,其他倒也平靜,但城外土匪橫行,許多土地村莊都荒蕪了……」
「江陵一帶不太平,陸路和水路都不好走,幸虧有商師傅他們護航,一路上雖然有些波折,但都有驚無險。」
袁博文去過江陵,那里是南方最繁榮的地區了,但是亂起來的時候,那里也鬧得最凶,都知道那里有錢,世家大族林立,聯合分化,各種亂戰。
幸虧這一次姚青山的商隊人多,且還有商遠等人這些走南闖北多年的老趟子手在其中護航,否則這一次別說掙錢了,能不能囫圇回來都還兩說。
「那邊的糧價和布價怎麼樣?」
說到這個,姚青山的嘴角就忍不住翹了起來。南方雖亂,但錢相當好掙。
「都漲了不少,江陵一帶稻米的價錢翻了一倍,我們回來的時候,已經到了六十五文錢一升,粟米和黍米也漲了不少,麵粉漲得最多,一升要七八十文錢了。」
可惜,這次南下,他們並沒有帶糧食。不過那個時候北地的糧食也不便宜。
袁博文暗地驚嘆。局勢一亂,最先漲起來就是糧價和金價。江陵一帶盛產水稻和小麥,這兩樣以前拉到北地來賣,價錢至少要上漲二成,但即便是漲二成,也比現在便宜多了。
不過,現在北地的糧食也緊張,郴州晉州賀州一帶因為玉米和甘薯豐收,勉強能夠自給自足,其他州府都不行。現在北地的流民幾乎都在往這邊過來。
「綢布的價錢江陵一帶漲了約莫兩成,麻布和葛布也漲了不少。他們沒有見過棉布,我們帶過去的棉布很受歡迎!具體買賣情況,大人手上的帳簿都有記錄。」
袁博文聞言翻了翻手邊的帳簿,只看了幾眼,他心裡就一跳。在北地這裡只賣四五兩銀子一匹的棉布,姚青山在江陵一帶竟然賣到六七兩銀子一匹!幾乎翻了一倍。
帶過去的數萬匹棉布居然全賣完了!還有棉衣等,價格也比郴州貴許多,這些也都賣完了。
這一趟姚青山幫他們掙了不少錢。
「姚掌柜辛苦了!」
姚青山連忙推卻,「大人為了北地民眾殫精竭慮,才最辛苦!」
他這話出自肺腑。只有走出去後,才知道如今的郴州有多好。年初離開的時候,郴州城外一片荒蕪,但不到一年時間就大變了樣子。城裡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城外綠意嫣然,阡陌縱橫。
城東原本的空地上多了一個偌大的棉紡廠,聽說是專門織布的廠房,裡面光工人就有一千多人,這些工人最差的一個月都能拿到二兩二錢銀子!
二兩二錢銀子!這個酬勞在南方也只有最厲害的織娘可以拿到,但在郴州的棉紡廠,這是保底待遇。
他雖然剛回來,但也看到了許多民眾以能進棉紡廠為榮。一家四五口人,但凡有一個人能進棉紡廠,全家基本生計都不用發愁了。
袁博文笑著說:「帳簿我先看看,交割的事情,過幾天袁管事會找你商量。」
姚青山也認識袁歸,當初南下的時候,他就跟袁歸接觸過了。
姚青山離開後,袁博文就拿著帳簿來到後院,把帳簿給謝雲溪看。
「這是什麼?」
「姚青山回來了。」
謝雲溪翻開帳簿看了一會,不禁嘖嘖說:「這亂世的錢也太容易掙了!」
這次姚青山南下,他們除了讓商隊帶上棉布棉衣以外,還把現代的一些人工養殖的中藥材和一些小玩意也帶過去試水了,這些都賣的不錯。
不過,棉布棉衣仍然是利潤最大的一塊。
袁博文附和點頭:「下一次商隊出發,就可以帶上紙墨和玻璃等物品了。」
這些都不便宜,尤其玻璃,在這裡被稱為琉璃,價值跟珠寶等差不多。
謝雲溪笑著說:「這些工廠都沒有建起來,等製造出產品,少說也要幾個月之後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袁博文點頭。北地這裡百廢待興,饑荒的問題可以解決,但其他方方面面都要陸續跟上了,這些都要錢。光靠各州府衙單薄的稅收可撐不起來。
第二天,袁博文去了礦區,回來的時候就得知姚青山回來了,他讓人把姚青山請了過去。
大半年不見,姚青山清瘦了許多,但精神很好,一見到袁博文便恭敬行禮。
袁博文笑著請他入座。姚青山先遞上了帳簿。袁博文接過後,並沒有馬上翻看。
「姚掌柜這次南下,去了哪些地方?」
姚青山垂著眉眼,臉上笑著。這一次南下,他們沿泗水河出發,先後去了西寧江陵武川等地。
「武川?那邊不是正在打仗嗎?」
「我們商隊去的早,到達的時候,還沒有打起來。」
袁博文又問:「那邊的情況怎麼樣?江陵一帶呢?」
西寧距離北地不遠,出了泗陽關,四五天就能到達,所以那邊的情況,袁博文知道。但江陵一帶和武川一帶就離的較遠了。
姚青山心裡唏噓,他離開北地的時候,北地正亂,郴州城外一片荒蕪,以為到了南邊,情況會好,結果比北地更不如,到處都在打,土匪橫行,各方勢力爭霸,物價飛漲,民不聊生,流離失所的不知道有多少。
「我們在武川呆的時間不長,城裡還好,除了物價飛漲,其他倒也平靜,但城外土匪橫行,許多土地村莊都荒蕪了……」
「江陵一帶不太平,陸路和水路都不好走,幸虧有商師傅他們護航,一路上雖然有些波折,但都有驚無險。」
袁博文去過江陵,那里是南方最繁榮的地區了,但是亂起來的時候,那里也鬧得最凶,都知道那里有錢,世家大族林立,聯合分化,各種亂戰。
幸虧這一次姚青山的商隊人多,且還有商遠等人這些走南闖北多年的老趟子手在其中護航,否則這一次別說掙錢了,能不能囫圇回來都還兩說。
「那邊的糧價和布價怎麼樣?」
說到這個,姚青山的嘴角就忍不住翹了起來。南方雖亂,但錢相當好掙。
「都漲了不少,江陵一帶稻米的價錢翻了一倍,我們回來的時候,已經到了六十五文錢一升,粟米和黍米也漲了不少,麵粉漲得最多,一升要七八十文錢了。」
可惜,這次南下,他們並沒有帶糧食。不過那個時候北地的糧食也不便宜。
袁博文暗地驚嘆。局勢一亂,最先漲起來就是糧價和金價。江陵一帶盛產水稻和小麥,這兩樣以前拉到北地來賣,價錢至少要上漲二成,但即便是漲二成,也比現在便宜多了。
不過,現在北地的糧食也緊張,郴州晉州賀州一帶因為玉米和甘薯豐收,勉強能夠自給自足,其他州府都不行。現在北地的流民幾乎都在往這邊過來。
「綢布的價錢江陵一帶漲了約莫兩成,麻布和葛布也漲了不少。他們沒有見過棉布,我們帶過去的棉布很受歡迎!具體買賣情況,大人手上的帳簿都有記錄。」
袁博文聞言翻了翻手邊的帳簿,只看了幾眼,他心裡就一跳。在北地這裡只賣四五兩銀子一匹的棉布,姚青山在江陵一帶竟然賣到六七兩銀子一匹!幾乎翻了一倍。
帶過去的數萬匹棉布居然全賣完了!還有棉衣等,價格也比郴州貴許多,這些也都賣完了。
這一趟姚青山幫他們掙了不少錢。
「姚掌柜辛苦了!」
姚青山連忙推卻,「大人為了北地民眾殫精竭慮,才最辛苦!」
他這話出自肺腑。只有走出去後,才知道如今的郴州有多好。年初離開的時候,郴州城外一片荒蕪,但不到一年時間就大變了樣子。城裡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城外綠意嫣然,阡陌縱橫。
城東原本的空地上多了一個偌大的棉紡廠,聽說是專門織布的廠房,裡面光工人就有一千多人,這些工人最差的一個月都能拿到二兩二錢銀子!
二兩二錢銀子!這個酬勞在南方也只有最厲害的織娘可以拿到,但在郴州的棉紡廠,這是保底待遇。
他雖然剛回來,但也看到了許多民眾以能進棉紡廠為榮。一家四五口人,但凡有一個人能進棉紡廠,全家基本生計都不用發愁了。
袁博文笑著說:「帳簿我先看看,交割的事情,過幾天袁管事會找你商量。」
姚青山也認識袁歸,當初南下的時候,他就跟袁歸接觸過了。
姚青山離開後,袁博文就拿著帳簿來到後院,把帳簿給謝雲溪看。
「這是什麼?」
「姚青山回來了。」
謝雲溪翻開帳簿看了一會,不禁嘖嘖說:「這亂世的錢也太容易掙了!」
這次姚青山南下,他們除了讓商隊帶上棉布棉衣以外,還把現代的一些人工養殖的中藥材和一些小玩意也帶過去試水了,這些都賣的不錯。
不過,棉布棉衣仍然是利潤最大的一塊。
袁博文附和點頭:「下一次商隊出發,就可以帶上紙墨和玻璃等物品了。」
這些都不便宜,尤其玻璃,在這裡被稱為琉璃,價值跟珠寶等差不多。
謝雲溪笑著說:「這些工廠都沒有建起來,等製造出產品,少說也要幾個月之後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