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殺到現在,誰家都跟霍長安帶點仇。這次朝廷大軍出動的效率,快得驚掉人眼球。
雖然霍長安不在銀江郡,但夏文君還是說道:「哪有什麼假的紅巾軍。他們守紅巾軍的規矩,他們就是真的紅巾軍。又不是只有霍長安才是正牌貨,大家都是。」
「但大家想殺的是霍長安啊!」夏雲林說道:「不知道崔郡守知不知道,霍長安不在銀江郡。」
「估計不知道。他崔家也捐了大筆的錢糧,他還不至於坑自己的家族。」夏文君猜測道:「這次銀江郡叛亂的聲勢,和霍長安在銀江郡搞事的時候差不多。崔郡守看不透也是有可能的。」
這次銀江郡叛亂的原因,也很簡單,還是因為糧食和土地。
紅巾軍沒能攻破郡城,但小縣城城牆低矮,防守的人又少,霍長安是挨個攻破了的。他燒了縣衙,把田地都分給了縣中百姓。
但在銀江郡,紅巾軍斬草沒有除根,根都在郡城內躲著呢。分完地的紅巾軍前腳剛走,土地的原主人,後腳就鬧著要拿回自家的東西。
崔郡守是大家族出身,從小就錦衣玉食,自家都有萬頃良田,上千奴僕,從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而且銀江郡內被搶了土地的家族,很多都和崔家沾親帶故,他自然是站在世家那邊。
不管當初紅巾軍是怎麼分的地,反正他們朝廷的官員不認,百姓吃下去的那些土地,怎麼吃的,就該怎麼吐出來。
夏雲華就是只個縣令,他也不敢反抗,自然是上面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但紅巾軍分地的時候,他也在仙河縣圍觀過,也聽夏文君講解過此舉的厲害。
「崔大人這麼搞,這不是想要我的命嘛!現在這世道也是變了,連縣令都不好做了……」夏雲華一邊罵罵咧咧,一邊中間和稀泥。
縣裡活著回來的大族人家,只要手裡拿著地契,夏雲華就把原本屬於他的土地還回去,然後又從別的地方挪一塊地,還給失了地的百姓。
銀江郡鬧這麼多回來,總有死絕了的人家。這些人家的土地,夏雲華就用來補貼給普通百姓了。
拆東牆補西牆,就這麼糊弄唄。夏雲華兩頭哄著,南井縣還算安穩。
但這個世道還是壞人多,其他縣令可不像夏雲華這麼好說話,有的人甚至想趁此機會,多吃多拿多占,拿回自己原本的土地還不算,還搶百姓手裡的地。
搶到最後,拿回來的土地,是自家原本土地的兩倍。
還是其他縣的紅巾軍鬧到南井縣來的時候,夏雲華才知道,居然還有這種事兒,寫信給家裡說的時候,信中都掩蓋不住他的震驚。
「果真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夏雲林看了也震驚,「他們的膽子是真大啊!什麼財都敢發。」
朝廷口中的『叛軍』,沒搶百姓家裡的糧食牲畜,沒欺辱家中婦孺,還給他們多分了十幾畝土地。
反倒是朝廷正經的官員,頂著名門望族的頭銜,屈打成招逼人簽字畫押,藉此搶百姓家中的地。
這誰還分得清哪個才是壞人。
大家忍到冬天,忍到家中真有人凍死餓死的時候,終於爆發,學著之前路過的紅巾軍,自己替自己找回公道。
人貴自救,紅巾軍的人,之前也都是修運河的民夫,現在不也一樣令人聞風喪膽。
這股自發組織起來的紅巾軍,殺傷力不比霍長安的隊伍差,僅僅半個月的功夫,銀江郡就差點淪陷。
要不是郡城的守軍警覺,混進城的內應,半夜差點就把城門打開來,讓郡城成為第一個被打下來的地方,嚇得崔郡守連夜向各方求援。
夏雲華老老實實的,一點便宜沒敢占,還努力找補。他的表現都被本縣的百姓看在眼裡,所以出事之後,大家都護著他。
有百姓護著的時候,夏雲華不怕紅巾軍。現在朝廷大軍來了,他也不怕了。
朝廷的大軍倒也不是吃素的,一出手,就讓紅巾軍中了埋伏,坑殺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隊伍。
但一戰大捷之後,紅巾軍就跟鑽地洞了似的,突然消失,沒有任何消息傳來。
「紅巾軍沒從平安郡偷偷離開……」「紅巾軍也沒從我駐守的關卡離開……」
圍追堵截的諸位將領一對口供,都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不死心的派了很多支隊伍去探查。
「不可能啊。幾萬叛軍,不可能消失得無影無蹤!到底躲哪兒去了。霍長安人呢!」
夏文君倒是猜到紅巾軍幹啥去了,紅色的布條子一扯,老實回家過年去了唄。
這次的紅巾軍都是當地百姓,被惹急眼了,拿起武器就成了紅巾軍,把欺負他們的人掀翻了,把土地又搶回來了,他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
中埋伏死去的那三千多人,讓他們發熱的頭腦冷靜了下來,也不惦記著什麼做大做強,斬草除根,報仇雪恨了,立刻和紅巾軍撇清關係,做回自己的正經老百姓。
這次鬧起來的紅巾軍,規模有幾萬人。這麼大的規模,很可能各村都有人參加。
人人都有問題,那就是人人都沒問題。<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雖然霍長安不在銀江郡,但夏文君還是說道:「哪有什麼假的紅巾軍。他們守紅巾軍的規矩,他們就是真的紅巾軍。又不是只有霍長安才是正牌貨,大家都是。」
「但大家想殺的是霍長安啊!」夏雲林說道:「不知道崔郡守知不知道,霍長安不在銀江郡。」
「估計不知道。他崔家也捐了大筆的錢糧,他還不至於坑自己的家族。」夏文君猜測道:「這次銀江郡叛亂的聲勢,和霍長安在銀江郡搞事的時候差不多。崔郡守看不透也是有可能的。」
這次銀江郡叛亂的原因,也很簡單,還是因為糧食和土地。
紅巾軍沒能攻破郡城,但小縣城城牆低矮,防守的人又少,霍長安是挨個攻破了的。他燒了縣衙,把田地都分給了縣中百姓。
但在銀江郡,紅巾軍斬草沒有除根,根都在郡城內躲著呢。分完地的紅巾軍前腳剛走,土地的原主人,後腳就鬧著要拿回自家的東西。
崔郡守是大家族出身,從小就錦衣玉食,自家都有萬頃良田,上千奴僕,從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而且銀江郡內被搶了土地的家族,很多都和崔家沾親帶故,他自然是站在世家那邊。
不管當初紅巾軍是怎麼分的地,反正他們朝廷的官員不認,百姓吃下去的那些土地,怎麼吃的,就該怎麼吐出來。
夏雲華就是只個縣令,他也不敢反抗,自然是上面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但紅巾軍分地的時候,他也在仙河縣圍觀過,也聽夏文君講解過此舉的厲害。
「崔大人這麼搞,這不是想要我的命嘛!現在這世道也是變了,連縣令都不好做了……」夏雲華一邊罵罵咧咧,一邊中間和稀泥。
縣裡活著回來的大族人家,只要手裡拿著地契,夏雲華就把原本屬於他的土地還回去,然後又從別的地方挪一塊地,還給失了地的百姓。
銀江郡鬧這麼多回來,總有死絕了的人家。這些人家的土地,夏雲華就用來補貼給普通百姓了。
拆東牆補西牆,就這麼糊弄唄。夏雲華兩頭哄著,南井縣還算安穩。
但這個世道還是壞人多,其他縣令可不像夏雲華這麼好說話,有的人甚至想趁此機會,多吃多拿多占,拿回自己原本的土地還不算,還搶百姓手裡的地。
搶到最後,拿回來的土地,是自家原本土地的兩倍。
還是其他縣的紅巾軍鬧到南井縣來的時候,夏雲華才知道,居然還有這種事兒,寫信給家裡說的時候,信中都掩蓋不住他的震驚。
「果真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夏雲林看了也震驚,「他們的膽子是真大啊!什麼財都敢發。」
朝廷口中的『叛軍』,沒搶百姓家裡的糧食牲畜,沒欺辱家中婦孺,還給他們多分了十幾畝土地。
反倒是朝廷正經的官員,頂著名門望族的頭銜,屈打成招逼人簽字畫押,藉此搶百姓家中的地。
這誰還分得清哪個才是壞人。
大家忍到冬天,忍到家中真有人凍死餓死的時候,終於爆發,學著之前路過的紅巾軍,自己替自己找回公道。
人貴自救,紅巾軍的人,之前也都是修運河的民夫,現在不也一樣令人聞風喪膽。
這股自發組織起來的紅巾軍,殺傷力不比霍長安的隊伍差,僅僅半個月的功夫,銀江郡就差點淪陷。
要不是郡城的守軍警覺,混進城的內應,半夜差點就把城門打開來,讓郡城成為第一個被打下來的地方,嚇得崔郡守連夜向各方求援。
夏雲華老老實實的,一點便宜沒敢占,還努力找補。他的表現都被本縣的百姓看在眼裡,所以出事之後,大家都護著他。
有百姓護著的時候,夏雲華不怕紅巾軍。現在朝廷大軍來了,他也不怕了。
朝廷的大軍倒也不是吃素的,一出手,就讓紅巾軍中了埋伏,坑殺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隊伍。
但一戰大捷之後,紅巾軍就跟鑽地洞了似的,突然消失,沒有任何消息傳來。
「紅巾軍沒從平安郡偷偷離開……」「紅巾軍也沒從我駐守的關卡離開……」
圍追堵截的諸位將領一對口供,都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不死心的派了很多支隊伍去探查。
「不可能啊。幾萬叛軍,不可能消失得無影無蹤!到底躲哪兒去了。霍長安人呢!」
夏文君倒是猜到紅巾軍幹啥去了,紅色的布條子一扯,老實回家過年去了唄。
這次的紅巾軍都是當地百姓,被惹急眼了,拿起武器就成了紅巾軍,把欺負他們的人掀翻了,把土地又搶回來了,他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
中埋伏死去的那三千多人,讓他們發熱的頭腦冷靜了下來,也不惦記著什麼做大做強,斬草除根,報仇雪恨了,立刻和紅巾軍撇清關係,做回自己的正經老百姓。
這次鬧起來的紅巾軍,規模有幾萬人。這麼大的規模,很可能各村都有人參加。
人人都有問題,那就是人人都沒問題。<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