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你不知道,」阿婆提到孫女,笑意從皺紋里滿溢,「我那小孫女啊,字不識幾個,卻把自個兒當成老天爺的女兒。」
「她才三歲,那個年頭大旱,我們這地兒也沒啥雨,她就跪在屋檐下求雨,說老天爺啊,我沒爹,你一定就是俺爹,快下雨,快下雨。我讓她起來,她硬是不,我正準備拿掃帚趕她起來,誰知沒一會兒還真下雨了。」阿婆笑著放下筷子,給阿忘比小孫女的身高,「就這麼一個奶娃娃,可惜後來……」
阿婆的笑意停滯,她拿起筷子繼續吃起飯來:「唉,老了,老了,還記得。」
阿忘臨走前,幫阿婆打掃了屋子,里里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阿婆讓她多住些時日,她這裡什麼都少,但吃的糧和住的屋多,就算住個七八年都沒問題。
阿忘看著阿婆蒼老的面容,留了下來。
阿婆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種菜餵豬,阿婆說她身體硬朗,不要阿忘干,但阿忘每天都早起,提著鋤頭跟阿婆下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阿忘站在田頭,鋤頭立於土地,呼吸間歲月閒忙,青山幽遠。
阿婆經常教阿忘什麼能吃,什麼不能。那些小徑旁自由生長的植物,有的剝開帶刺的皮,就能吃上甜滋滋的細杆。
阿忘還跟阿婆學了一手農家廚藝,每次做給阿婆吃,阿婆都高興地捧場。
阿婆說好多年了,沒有吃過家人做的菜,自己做的,總是那個口味,沒啥變化。
時光在春種秋收里過去,小村落里的老人相繼去世。
一個春天,阿婆也駕鶴西去。
村裡的老人都是阿忘埋的,阿婆也不例外。
這個僻靜的小山村,到現在只剩阿忘一人。
蒼山近,熱鬧遠,阿忘呆到了夏天。
夏天熱,井水涼,阿忘喝了半飽才離開。
她來到熱鬧的城池,冥冥之中,阿忘感到有一人與她有師徒的緣分。
一路沿著感覺走,竟是到了刑場。
人群之中,阿忘聽見人們吵嚷著這是通敵叛國的聶將軍一家。
邊疆戰亂,聶將軍里通敵國,使得北方連丟十二座城池。
皇帝下令將聶氏株連九族。
阿忘感應到的有仙緣的孩子也在其中,就在這刑場之上。
犯人將死,猶不認罪。
「冤枉啊!蒼天無眼,叫一個奸臣為禍魏國!我聶氏一族向來忠心耿耿,幾代人都死戰沙場,怎麼可能通敵叛國?!」一老婦人白髮蒼蒼,痛陳於刑場。
為首的官員憤怒喝道:「還在等什麼?斬!」
劊子手手起刀落,老婦人頭顱落地。
其餘的劊子手也舉起了刀,阿忘心中默念法術,使了個障眼法,從刑場上帶走了那有仙緣的孩子。
這孩子可能是嚇傻了,阿忘問什麼他都只是沉默。
阿忘也不強迫這孩子說話,只是帶著他繼續遊歷。
「你衣服又破了,」阿忘道,「脫下來我給你縫縫。」
少年把衣衫脫下,遞給阿忘。
阿忘縫補衣衫時,他就那樣默默地看著她。
她縫好了給他,發現少年眼中隱有淚意。
阿忘帶少年看過大夫,大夫說是心病,心病難醫,什麼時候想開了,什麼時候就能開口。
「你這個手勢不對。」阿忘搭在少年腕間,壓低了一些。她教他仙法,就像師父待她那樣。
春去秋來,少年終於開了口,說的卻是離別的話。
「師父,我要回去報仇。」
能夠求仙長生,誰人不想。可午夜夢回,族人枉死新仇舊恨浮上心頭。
他這樣的人,若不能為父母族人報仇,有何顏面苟存於世。
「塵緣未了,聶承放不下。」少年退開,跪下來磕了三個響頭,「您多保重。」
如果一切結束,他還活著……
聶承也想過放下一切,跟師父悠閒遠遊。可他做不到,夜裡痛苦難掩,白日沉迷麻木。
每一次他想開口說話,都怕自己說出的是離別之言。
一邊懦弱,一邊不肯放,難以割捨。
師父在身邊,族人都已入黃泉。
為何要棄師父,棄長生,選擇。他看不破。
只是爹娘難忘,他記得幼時他也曾坐在阿爹懷裡,說要當爹爹那樣的大將軍。
到最後,爹成了通敵叛國的千古罪人,娘一匹白綾懸了梁。
而他,不但求修仙求長生,還對教導他的師父生出別樣心思。
不忠不孝之人,有何顏面苟存?
此去魏國,了結塵緣,若他還活著,再來師父面前謝罪。
少年離開了,阿忘悵然若失。
好不容易收到的徒弟,原來有緣無分。
阿忘後來聽說,少年為聶家翻了案,成功手刃敵人,還當了大官。
人們都說他是一個好官,為國為民,將傾頹的魏國支撐。
阿忘不想打擾,沒去見他。
聶承再也找不到師父。
聶承白髮蒼蒼將死之際,阿忘心中難忍,還是想見見她的徒弟。
她來到都城,可還未跨入門中,就傳來丞相薨了的哭喊。
縞素高掛,冬風凜冽。
阿忘站在大門外,站了許久才離開。
她突然想自己的師父了。
聶承臨死前,仍然緊緊攥著一件縫縫補補的舊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她才三歲,那個年頭大旱,我們這地兒也沒啥雨,她就跪在屋檐下求雨,說老天爺啊,我沒爹,你一定就是俺爹,快下雨,快下雨。我讓她起來,她硬是不,我正準備拿掃帚趕她起來,誰知沒一會兒還真下雨了。」阿婆笑著放下筷子,給阿忘比小孫女的身高,「就這麼一個奶娃娃,可惜後來……」
阿婆的笑意停滯,她拿起筷子繼續吃起飯來:「唉,老了,老了,還記得。」
阿忘臨走前,幫阿婆打掃了屋子,里里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阿婆讓她多住些時日,她這裡什麼都少,但吃的糧和住的屋多,就算住個七八年都沒問題。
阿忘看著阿婆蒼老的面容,留了下來。
阿婆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種菜餵豬,阿婆說她身體硬朗,不要阿忘干,但阿忘每天都早起,提著鋤頭跟阿婆下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阿忘站在田頭,鋤頭立於土地,呼吸間歲月閒忙,青山幽遠。
阿婆經常教阿忘什麼能吃,什麼不能。那些小徑旁自由生長的植物,有的剝開帶刺的皮,就能吃上甜滋滋的細杆。
阿忘還跟阿婆學了一手農家廚藝,每次做給阿婆吃,阿婆都高興地捧場。
阿婆說好多年了,沒有吃過家人做的菜,自己做的,總是那個口味,沒啥變化。
時光在春種秋收里過去,小村落里的老人相繼去世。
一個春天,阿婆也駕鶴西去。
村裡的老人都是阿忘埋的,阿婆也不例外。
這個僻靜的小山村,到現在只剩阿忘一人。
蒼山近,熱鬧遠,阿忘呆到了夏天。
夏天熱,井水涼,阿忘喝了半飽才離開。
她來到熱鬧的城池,冥冥之中,阿忘感到有一人與她有師徒的緣分。
一路沿著感覺走,竟是到了刑場。
人群之中,阿忘聽見人們吵嚷著這是通敵叛國的聶將軍一家。
邊疆戰亂,聶將軍里通敵國,使得北方連丟十二座城池。
皇帝下令將聶氏株連九族。
阿忘感應到的有仙緣的孩子也在其中,就在這刑場之上。
犯人將死,猶不認罪。
「冤枉啊!蒼天無眼,叫一個奸臣為禍魏國!我聶氏一族向來忠心耿耿,幾代人都死戰沙場,怎麼可能通敵叛國?!」一老婦人白髮蒼蒼,痛陳於刑場。
為首的官員憤怒喝道:「還在等什麼?斬!」
劊子手手起刀落,老婦人頭顱落地。
其餘的劊子手也舉起了刀,阿忘心中默念法術,使了個障眼法,從刑場上帶走了那有仙緣的孩子。
這孩子可能是嚇傻了,阿忘問什麼他都只是沉默。
阿忘也不強迫這孩子說話,只是帶著他繼續遊歷。
「你衣服又破了,」阿忘道,「脫下來我給你縫縫。」
少年把衣衫脫下,遞給阿忘。
阿忘縫補衣衫時,他就那樣默默地看著她。
她縫好了給他,發現少年眼中隱有淚意。
阿忘帶少年看過大夫,大夫說是心病,心病難醫,什麼時候想開了,什麼時候就能開口。
「你這個手勢不對。」阿忘搭在少年腕間,壓低了一些。她教他仙法,就像師父待她那樣。
春去秋來,少年終於開了口,說的卻是離別的話。
「師父,我要回去報仇。」
能夠求仙長生,誰人不想。可午夜夢回,族人枉死新仇舊恨浮上心頭。
他這樣的人,若不能為父母族人報仇,有何顏面苟存於世。
「塵緣未了,聶承放不下。」少年退開,跪下來磕了三個響頭,「您多保重。」
如果一切結束,他還活著……
聶承也想過放下一切,跟師父悠閒遠遊。可他做不到,夜裡痛苦難掩,白日沉迷麻木。
每一次他想開口說話,都怕自己說出的是離別之言。
一邊懦弱,一邊不肯放,難以割捨。
師父在身邊,族人都已入黃泉。
為何要棄師父,棄長生,選擇。他看不破。
只是爹娘難忘,他記得幼時他也曾坐在阿爹懷裡,說要當爹爹那樣的大將軍。
到最後,爹成了通敵叛國的千古罪人,娘一匹白綾懸了梁。
而他,不但求修仙求長生,還對教導他的師父生出別樣心思。
不忠不孝之人,有何顏面苟存?
此去魏國,了結塵緣,若他還活著,再來師父面前謝罪。
少年離開了,阿忘悵然若失。
好不容易收到的徒弟,原來有緣無分。
阿忘後來聽說,少年為聶家翻了案,成功手刃敵人,還當了大官。
人們都說他是一個好官,為國為民,將傾頹的魏國支撐。
阿忘不想打擾,沒去見他。
聶承再也找不到師父。
聶承白髮蒼蒼將死之際,阿忘心中難忍,還是想見見她的徒弟。
她來到都城,可還未跨入門中,就傳來丞相薨了的哭喊。
縞素高掛,冬風凜冽。
阿忘站在大門外,站了許久才離開。
她突然想自己的師父了。
聶承臨死前,仍然緊緊攥著一件縫縫補補的舊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