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後來業界傳出黎榮毅評價他是「忘情負義、厚顏無恥的小人」,梁兆滿在大陸地區的商業合作屢屢碰壁,最後只好轉戰東南亞,此後極少涉足大陸業務。
1991年,黎揚於東北酒後凍死在巷口,黎老爺子開始和梁婉芝爭黎越洋這個唯一留下的孩子,開價珠海雲天國際碼頭,當時香港回歸的風聲已經暗中湧起,珠海的碼頭有價無市。
梁婉芝以1港幣的價格,拿回了珠海雲天國際碼頭。
再後來,便是遠舶收夠了雲天國際碼頭,而是誰賣的,不言而喻。
這段往事被黎越洋當作一段不咸不淡的故事講出來,她用鼻尖碰了碰卓曼的鼻尖,小聲道:「我的卡包里一直放著1港幣,」她的語氣溫柔,卻萬分有力,「我要讓他們高價買回雲天碼頭,再用這1港幣買回來。」
卓曼想過很多種情況,黎越洋為什麼這麼執著雲天碼頭,她一直以為雲天碼頭背後隱藏的是巨大的利益,但到了這時才明白這般折騰沒有什麼高回報,這是黎越洋對自己生命的重塑。
她輕飄飄的一句高價賣出,1港元買回,不把梁家逼到山窮水盡,梁兆滿怎麼會甘心配合,這無疑是一場羞辱。
而這種羞辱,黎越洋的母親經歷過,黎越洋自己也經歷過。
卓曼不知道怎麼安慰她,只好將她用力擁緊。
黎越洋親了親卓曼的眼睛:"曼曼,我說過我們很像,我們都在找回自己的尊嚴,找回母輩的尊嚴,你要海盛,我要1港元的碼頭。"
「但你在海盛上可以幫我,我在香港幫不了你。」卓曼沒有妄自菲薄,想到香港多迷信,講究風水,補充道,「可以用開水澆他們的發財樹。」
黎越洋被逗笑:「你陪著我就很好了。」
卓曼嗯了一聲。
黎越洋又建言獻策:「你還可以多帶點好吃的,把他們的錦鯉撐死。」
想到黎越洋在樓下餵錦鯉的老實樣子,沒想到背地裡卻要撐死人家,卓曼也笑出聲來。
兩人面對面躺著,笑了一會兒終於安靜下來,卓曼嘆了口氣,摸了摸黎越洋的臉:「好遠的路要走啊。」
海盛和梁家,想要傷其根本談何容易,現實中需要考量的太多了。
黎越洋點了點頭,同樣摸了摸卓曼的臉:「我們會走完的。」
「曼曼,希望我們的愛情不用翻山越嶺,如果一定要,希望我們能夠頂峰相見。」
作者有話說:
發財樹:?
錦鯉:?
依舊祝小讀者們發財(鞠躬
第 48 章 歡迎回家&一路順風
夏季是發財樹生長最快的季節,天氣乾燥,每周需要澆一到兩次水,儘管黎越洋已刻意收攏工作,船大難調頭,每周仍有大半的時間不在上海,而卓曼頻繁去往寧波,因此也有大半的時間不在上海。
兩人偶爾相聚,常常分離,湊著時間一起回到有發財樹的房子裡便成為她們忙碌里奔逐的短期目標。
陽台上的小黑板記錄了她們對彼此的關心與惦記:
「7月29日,1壺。ps.外面好熱啊。Z」
「8月4日,2壺,葉子有點兒蔫。ps. 生日恐怕不能一起過了。L」
「8月8日,2壺,活得挺好。生日快樂,回來補過。Z」
「8月11日,1壺。L&Z」
……
時間在向長期目標勻速前進的航行里流逝,黎越洋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深遠,她在深圳、廣州大肆圍堵,短短兩個月便全面切斷了梁兆滿在大陸僅存的業務,自此,梁家徹底失去了所有大陸市場。
香港作為特區的便利性早已不如當年,中國加入世貿後的一系列開放政策與近年來的各種試點模式本就分流了香港船運的需求,更別提梁家在最應該進入大陸市場的時候四處碰壁,幾乎沒有分到一點大陸經濟發展的紅利。
黎榮毅晚年時,沒有精力細細查管梁兆滿的動作,再加上黎越洋那時剛剛挑起大梁,也沒有注意到這些,梁兆滿才得以將手伸到深圳和廣州,他花了將近十年建立的網絡關係,卻被黎越洋看似輕而易舉地花了兩個月剪除乾淨。
起初梁兆滿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收到一兩家合作中止的通知時,還想著此時正是年中淡季,到了年底不愁生意,收到第三個合作中止通知,梁兆滿立刻派人開始追查,然而每一天呈給他的不是排查結果,而是不斷增加的合作中止通知。
梁家在深圳、廣州的合作將近一半轉入了遠舶山東和浙江的港口,另有一半本就在南方的合作轉入了一家業內從未聽說過的不知名公司,這家公司僅有一個開展業務的碼頭——珠海雲天國際碼頭。
梁兆滿終於明白自己面對的是誰。
遠舶自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併入海盛,不過幾個月,一口氣吃了多個大訂單,可以預見將要提前完成全年目標,無論是梁家在大陸的一半業務,還是鳳蓉介紹的幾個長線外貿合作,甚至是陸運業務上的創新部署都讓卓曼這位剛剛進入海盛管理層的小股東正式進入了董事會成員們的視野與可選範圍中。
黎越洋在南方的動作沒有任何掩飾,若到了這般情景下,徐明理還沒有看明白她與卓曼的戲碼,他這麼多年確是白活了,然而木已成舟,卓曼前有遠舶這個看似不起眼,卻增速最高的海運子公司,後有不知道在折騰什麼的短線C端陸運業務,更有「坊間」開始八卦徐家的「家庭往事」,徐明理感受到失控的危機感。
1991年,黎揚於東北酒後凍死在巷口,黎老爺子開始和梁婉芝爭黎越洋這個唯一留下的孩子,開價珠海雲天國際碼頭,當時香港回歸的風聲已經暗中湧起,珠海的碼頭有價無市。
梁婉芝以1港幣的價格,拿回了珠海雲天國際碼頭。
再後來,便是遠舶收夠了雲天國際碼頭,而是誰賣的,不言而喻。
這段往事被黎越洋當作一段不咸不淡的故事講出來,她用鼻尖碰了碰卓曼的鼻尖,小聲道:「我的卡包里一直放著1港幣,」她的語氣溫柔,卻萬分有力,「我要讓他們高價買回雲天碼頭,再用這1港幣買回來。」
卓曼想過很多種情況,黎越洋為什麼這麼執著雲天碼頭,她一直以為雲天碼頭背後隱藏的是巨大的利益,但到了這時才明白這般折騰沒有什麼高回報,這是黎越洋對自己生命的重塑。
她輕飄飄的一句高價賣出,1港元買回,不把梁家逼到山窮水盡,梁兆滿怎麼會甘心配合,這無疑是一場羞辱。
而這種羞辱,黎越洋的母親經歷過,黎越洋自己也經歷過。
卓曼不知道怎麼安慰她,只好將她用力擁緊。
黎越洋親了親卓曼的眼睛:"曼曼,我說過我們很像,我們都在找回自己的尊嚴,找回母輩的尊嚴,你要海盛,我要1港元的碼頭。"
「但你在海盛上可以幫我,我在香港幫不了你。」卓曼沒有妄自菲薄,想到香港多迷信,講究風水,補充道,「可以用開水澆他們的發財樹。」
黎越洋被逗笑:「你陪著我就很好了。」
卓曼嗯了一聲。
黎越洋又建言獻策:「你還可以多帶點好吃的,把他們的錦鯉撐死。」
想到黎越洋在樓下餵錦鯉的老實樣子,沒想到背地裡卻要撐死人家,卓曼也笑出聲來。
兩人面對面躺著,笑了一會兒終於安靜下來,卓曼嘆了口氣,摸了摸黎越洋的臉:「好遠的路要走啊。」
海盛和梁家,想要傷其根本談何容易,現實中需要考量的太多了。
黎越洋點了點頭,同樣摸了摸卓曼的臉:「我們會走完的。」
「曼曼,希望我們的愛情不用翻山越嶺,如果一定要,希望我們能夠頂峰相見。」
作者有話說:
發財樹:?
錦鯉:?
依舊祝小讀者們發財(鞠躬
第 48 章 歡迎回家&一路順風
夏季是發財樹生長最快的季節,天氣乾燥,每周需要澆一到兩次水,儘管黎越洋已刻意收攏工作,船大難調頭,每周仍有大半的時間不在上海,而卓曼頻繁去往寧波,因此也有大半的時間不在上海。
兩人偶爾相聚,常常分離,湊著時間一起回到有發財樹的房子裡便成為她們忙碌里奔逐的短期目標。
陽台上的小黑板記錄了她們對彼此的關心與惦記:
「7月29日,1壺。ps.外面好熱啊。Z」
「8月4日,2壺,葉子有點兒蔫。ps. 生日恐怕不能一起過了。L」
「8月8日,2壺,活得挺好。生日快樂,回來補過。Z」
「8月11日,1壺。L&Z」
……
時間在向長期目標勻速前進的航行里流逝,黎越洋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深遠,她在深圳、廣州大肆圍堵,短短兩個月便全面切斷了梁兆滿在大陸僅存的業務,自此,梁家徹底失去了所有大陸市場。
香港作為特區的便利性早已不如當年,中國加入世貿後的一系列開放政策與近年來的各種試點模式本就分流了香港船運的需求,更別提梁家在最應該進入大陸市場的時候四處碰壁,幾乎沒有分到一點大陸經濟發展的紅利。
黎榮毅晚年時,沒有精力細細查管梁兆滿的動作,再加上黎越洋那時剛剛挑起大梁,也沒有注意到這些,梁兆滿才得以將手伸到深圳和廣州,他花了將近十年建立的網絡關係,卻被黎越洋看似輕而易舉地花了兩個月剪除乾淨。
起初梁兆滿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收到一兩家合作中止的通知時,還想著此時正是年中淡季,到了年底不愁生意,收到第三個合作中止通知,梁兆滿立刻派人開始追查,然而每一天呈給他的不是排查結果,而是不斷增加的合作中止通知。
梁家在深圳、廣州的合作將近一半轉入了遠舶山東和浙江的港口,另有一半本就在南方的合作轉入了一家業內從未聽說過的不知名公司,這家公司僅有一個開展業務的碼頭——珠海雲天國際碼頭。
梁兆滿終於明白自己面對的是誰。
遠舶自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併入海盛,不過幾個月,一口氣吃了多個大訂單,可以預見將要提前完成全年目標,無論是梁家在大陸的一半業務,還是鳳蓉介紹的幾個長線外貿合作,甚至是陸運業務上的創新部署都讓卓曼這位剛剛進入海盛管理層的小股東正式進入了董事會成員們的視野與可選範圍中。
黎越洋在南方的動作沒有任何掩飾,若到了這般情景下,徐明理還沒有看明白她與卓曼的戲碼,他這麼多年確是白活了,然而木已成舟,卓曼前有遠舶這個看似不起眼,卻增速最高的海運子公司,後有不知道在折騰什麼的短線C端陸運業務,更有「坊間」開始八卦徐家的「家庭往事」,徐明理感受到失控的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