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八月初二,住進客棧的第三天,雨終於小了一些,綰東總算是等到了一個熟人。
雖然綰東內心深處挺不想見到這人的……
畢竟見到這人就感覺手疼,這可是迫他放過血的人。
講道理應該是燕十二先找到綰東的。
燕十二說小白跟著小白的主子去了潁川,所以小白不能前來。
小白臨去潁川前對燕十二千叮嚀萬囑咐,要在七月底趕去藩鎮接他堂哥……
結果燕十二很正常的忘了。
直到八月初一的晚上才想起來……
「你怎麼來的?」綰東好奇的問。
「坐船來的。」燕十二面無表情的答。
上京至藩鎮的水路是上游到下游,幾個時辰都不要。
綰東:「那怎麼回去?」
說到這裡燕十二嘴角都抽搐了兩下:「別問我。」
來時容易去時難,突逢暴雨連天還想坐船回去,想都別想了。
燕十二頓有種上了賊船的錯覺……
沒錯,燕十二也被坑在了藩鎮。
八月初三,連客棧的夥計都去幫忙治水去了。
這時綰東坐不住了,歇了幾日也歇好了,挽起褲腿出去看一看情況去了。
按理一個小鎮不可能被三四天的暴雨弄成這副模樣的,只是這藩鎮有些特殊。
整個藩鎮中心的地勢低,四周高,大河又在藩鎮北流過。
這種狀似漏斗的地形導致此處一旦經暴雨,雨水必然匯聚成災。
但這地勢要一兩日來改變是不可能的,如今也不可能說去動這個鎮子的地基。
說來這個鎮子中間,幾百年前應該有個湖,這湖沒了,便有了沃土,加之背靠大河於是形成了村落、市集……最終逐漸發育成了小城鎮。
這個湖也是藩鎮中心地勢低的原因。
藩鎮有填藩之意,大抵有人猜測鎮中的這個湖是被人填掉的。
說來這樣的地方地勢,即便不是下這麼大的暴雨,即便是大河的水一漲起來就會往鎮子裡灌水,為何這樣的地方卻有六千多人對此不離不棄,代代在此繁衍。
鎮裡的薄大人給了綰東一個回答:「大河也泛濫,只是這些年還好,鎮裡的史官記載的都是二三十年前大河有過一次較大的泛濫。」
因為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所以被這裡的百姓暫時遺忘了。
經過一個晚上的商議後,這位薄大人聽從了綰東的建議,不再選擇在渡口堵水,而是帶人從鎮中開始挖半米寬的水道,打通整個小鎮的脈絡,將大水分攤至農田中。
這個方法可行是可行,但是也會毀壞一部分的正在生長的莊稼。
最先開始疏通的地方必然要經受蓄積在鎮中許多日的大水,農田可能全部被毀。
農田被毀的農戶自然是會不願意的。
薄大人帶著他的師爺每家每戶的保證,先治水再談莊稼的事,農田被毀的農戶官府承諾會發莊稼的種子作為補償。
這大抵是薄大人能拿得出來的最多的東西了。
*
伴隨著哭聲與汗水,鎮裡的百姓與官兵在一夜之間挖出了三條水道。
凌晨的時候明顯感受到鎮中蓄積的水在往外流……
也就在這時薄大人跟前的高師爺匆匆忙忙的跑來了。
「梅大夫梅大夫,不好了不好了!」
綰東是給他們鎮提議挖水渠的人,且這個提議見效不錯,鎮子上的人現在都很敬重綰東,這位師爺也是一樣,大事小事都會給綰東匯報一遍。
燕十二搶在綰東前面問那高師爺:「怎麼不好了?」
「水……水渠里挖出了好多白骨!好幾個人高馬大的壯漢都被嚇傻了,這會兒百姓都不敢再挖下去了……」
才有點成效的水道之計,因為突然挖出來了一大堆白骨而停下了。
*
雨還在下,水道邊遠遠的站著幾個人,不遠處就是出現白骨灘的地方……
高師爺撐著傘匆匆走在前面。
那傘在雨中飄搖著,傘頁也有些破了,這麼大的雨這傘也擋不住多少雨水。
綰東和燕十二走在後面,還沒有走到目的地就已然能看到一些零散的白骨……
已然有了毛骨悚然的感受。
這裡被人們稱作白骨灘,至於這裡為何會存在,綰東只能先讓高師爺想辦法清點一下有多少具白骨。
高師爺幾乎將鎮上能請到的仵作都請來了。
五個仵作和綰東一起去清理那些白骨。
「其他地方有嗎?」
在綰東帶著仵作去白骨灘的時候燕十二問高師爺。
他們從昨夜起在從鎮中向鎮子四面開始挖水道。
高師爺搖頭:「沒有,只有這地方有。」
這是藩鎮的西北方向,往這裡再走不到七里路就是大河了。
*
這夜,燕十二問起綰東白骨灘的事。
雖說白日裡綰東未和那高師爺多說什麼,但燕十二猜到綰東不可能一點東西都沒有查到,所以他追著綰東讓他告訴他……
綰東見他這麼想知道,方對他說。
這些屍體約摸在三十到四十人之間,幾乎是男子,青年和中年。
燕十二一聽忙道:「是軍隊?!」全是青壯年又是男子,那不是有可能是軍隊嗎?」
綰東搖頭。
燕十二:「為什麼?」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雖然綰東內心深處挺不想見到這人的……
畢竟見到這人就感覺手疼,這可是迫他放過血的人。
講道理應該是燕十二先找到綰東的。
燕十二說小白跟著小白的主子去了潁川,所以小白不能前來。
小白臨去潁川前對燕十二千叮嚀萬囑咐,要在七月底趕去藩鎮接他堂哥……
結果燕十二很正常的忘了。
直到八月初一的晚上才想起來……
「你怎麼來的?」綰東好奇的問。
「坐船來的。」燕十二面無表情的答。
上京至藩鎮的水路是上游到下游,幾個時辰都不要。
綰東:「那怎麼回去?」
說到這裡燕十二嘴角都抽搐了兩下:「別問我。」
來時容易去時難,突逢暴雨連天還想坐船回去,想都別想了。
燕十二頓有種上了賊船的錯覺……
沒錯,燕十二也被坑在了藩鎮。
八月初三,連客棧的夥計都去幫忙治水去了。
這時綰東坐不住了,歇了幾日也歇好了,挽起褲腿出去看一看情況去了。
按理一個小鎮不可能被三四天的暴雨弄成這副模樣的,只是這藩鎮有些特殊。
整個藩鎮中心的地勢低,四周高,大河又在藩鎮北流過。
這種狀似漏斗的地形導致此處一旦經暴雨,雨水必然匯聚成災。
但這地勢要一兩日來改變是不可能的,如今也不可能說去動這個鎮子的地基。
說來這個鎮子中間,幾百年前應該有個湖,這湖沒了,便有了沃土,加之背靠大河於是形成了村落、市集……最終逐漸發育成了小城鎮。
這個湖也是藩鎮中心地勢低的原因。
藩鎮有填藩之意,大抵有人猜測鎮中的這個湖是被人填掉的。
說來這樣的地方地勢,即便不是下這麼大的暴雨,即便是大河的水一漲起來就會往鎮子裡灌水,為何這樣的地方卻有六千多人對此不離不棄,代代在此繁衍。
鎮裡的薄大人給了綰東一個回答:「大河也泛濫,只是這些年還好,鎮裡的史官記載的都是二三十年前大河有過一次較大的泛濫。」
因為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所以被這裡的百姓暫時遺忘了。
經過一個晚上的商議後,這位薄大人聽從了綰東的建議,不再選擇在渡口堵水,而是帶人從鎮中開始挖半米寬的水道,打通整個小鎮的脈絡,將大水分攤至農田中。
這個方法可行是可行,但是也會毀壞一部分的正在生長的莊稼。
最先開始疏通的地方必然要經受蓄積在鎮中許多日的大水,農田可能全部被毀。
農田被毀的農戶自然是會不願意的。
薄大人帶著他的師爺每家每戶的保證,先治水再談莊稼的事,農田被毀的農戶官府承諾會發莊稼的種子作為補償。
這大抵是薄大人能拿得出來的最多的東西了。
*
伴隨著哭聲與汗水,鎮裡的百姓與官兵在一夜之間挖出了三條水道。
凌晨的時候明顯感受到鎮中蓄積的水在往外流……
也就在這時薄大人跟前的高師爺匆匆忙忙的跑來了。
「梅大夫梅大夫,不好了不好了!」
綰東是給他們鎮提議挖水渠的人,且這個提議見效不錯,鎮子上的人現在都很敬重綰東,這位師爺也是一樣,大事小事都會給綰東匯報一遍。
燕十二搶在綰東前面問那高師爺:「怎麼不好了?」
「水……水渠里挖出了好多白骨!好幾個人高馬大的壯漢都被嚇傻了,這會兒百姓都不敢再挖下去了……」
才有點成效的水道之計,因為突然挖出來了一大堆白骨而停下了。
*
雨還在下,水道邊遠遠的站著幾個人,不遠處就是出現白骨灘的地方……
高師爺撐著傘匆匆走在前面。
那傘在雨中飄搖著,傘頁也有些破了,這麼大的雨這傘也擋不住多少雨水。
綰東和燕十二走在後面,還沒有走到目的地就已然能看到一些零散的白骨……
已然有了毛骨悚然的感受。
這裡被人們稱作白骨灘,至於這裡為何會存在,綰東只能先讓高師爺想辦法清點一下有多少具白骨。
高師爺幾乎將鎮上能請到的仵作都請來了。
五個仵作和綰東一起去清理那些白骨。
「其他地方有嗎?」
在綰東帶著仵作去白骨灘的時候燕十二問高師爺。
他們從昨夜起在從鎮中向鎮子四面開始挖水道。
高師爺搖頭:「沒有,只有這地方有。」
這是藩鎮的西北方向,往這裡再走不到七里路就是大河了。
*
這夜,燕十二問起綰東白骨灘的事。
雖說白日裡綰東未和那高師爺多說什麼,但燕十二猜到綰東不可能一點東西都沒有查到,所以他追著綰東讓他告訴他……
綰東見他這麼想知道,方對他說。
這些屍體約摸在三十到四十人之間,幾乎是男子,青年和中年。
燕十二一聽忙道:「是軍隊?!」全是青壯年又是男子,那不是有可能是軍隊嗎?」
綰東搖頭。
燕十二:「為什麼?」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