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如果我們自困於長州,如其他諸侯王一般,那我們不可能坐在這裡。」
「掌控長州後,每一步都是靠實力拼殺得來,原州、平州還有眼下的京州,靠得是悍不畏死的將士們,是一直默默努力,為我們耕田織布,支持後方的百姓們。」
江易雅的表情,隨著江易周的話發生了改變,她的臉上,漸漸多了幾分羞愧。
她在開口讓謝葉瑤不再拼殺的時候,就退縮了,她滿足於眼下的成就,想著可以不讓重要之人,在前線拼殺了。
這是不對的,她們遠沒有到可以鬆懈的地步。
江易周知道,京城的份量十足,在所有人心中,得到京城的勢力,與占據其他地方的勢力不同。
但她沒想到,對於當下時代成長起來的人們而言,京城的份量竟然這麼重,重到所有人的心態都發生了改變。
詩琴如此,江易雅亦如此。
其他人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問題,只是還沒有爆出來。
好在,江易周親自挑選的打江山的班子,不是什麼草台班子,江易雅很快就明白了,無須江易周再多言。
江易雅果斷道歉,「抱歉,是我太想當然了,天下九州島未曾全部到手,遠不是可以享受太平的時候。」
「無事,我能理解你的想法,其實我何嘗不想讓大姐好好養一養身體,還有常副將她們,可天下尚有戰事,名將怎會在此刻歇息,她們自己也不會願意。」
江易周實話實說,江易雅一想也是,如果大姐知道她的想法,怕是要罵她了。
是她有些想當然。
江易周是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江易雅的情況比詩琴要好得多。
詩琴差點兒把自己的命給搭上。
這番對話過後,江易雅平日裡做事更仔細了,而且江易周覺得,江易雅好像突然燃了起來。
就很奇怪,每天看見江易雅,都覺得她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
恨不得立馬推動天下一統的事業。
好像變成了事業腦,每天睜開眼睛就是要搞事業,弄得江易周也跟著一起緊張,她一捲起來,整個朝堂都得跟著一起卷。
之前江易周大刀闊斧幹掉五個家族,朝中人人自危,他們想要反抗,想要聯起手來對付江易周,無奈軍隊都在江易周手裡,他們手上有兵,可那點兒兵,放在長州軍面前,都不夠塞牙縫的。
他們想要用江易周惡意針對世家,殘害忠良的名義,號召其他諸侯王,一起對付江易周。
可江易周太狡猾了,她手上前兵部尚書的帳冊里,寫了很多家族,她只挑了其中家中在朝沒高官的家族。
有高官在朝,與家中無高官在朝,這是兩個概念。
如果家中有高官在朝,說明這個家族還有一定的實力,整個家族的氣運屬於蒸蒸日上,以後有機會,還能再進一步。
沒有高官的家族,說白了,就是開始走下坡路了,家中沒有一個有出息的子弟,再過個幾代,很可能就直接沒落成寒門了。
家中子弟沒出息,就沒有任何投資的必要,大家族和諸侯王都是人精,為了幾個不重要的家族,跟江易周此刻針鋒相對,非常沒有必要。
尤其江易周還要去打桓吉,現在這個節骨眼上去攻打江易周,固然可以趁著江易周人手不足,打她個猝不及防,但等打完了呢?
江易周如果出了事,她的將領兵卒,會不會直接轉投桓吉?到時候,就是他們去打桓吉了。
他們,打桓吉?
他們安於一隅,連蠻人都沒怎麼打過,更不要說去打據說比蠻人還要野蠻的桓吉了。
那不是純粹找揍嘛。
各地諸侯王各懷鬼胎,大家族則覺得死幾個小家族沒什麼大不了,他們更想明哲保身,於是兩邊都不動,江易周在中間混得風生水起,一日比一日強。
看著那群人觀望的態度,江易周非常失望。
這群人是不是傻了,不知道越觀望,越沒有機會嗎?
等以後她將桓吉打沒了,天下哪裡還有她的敵手,到時候這些諸侯王,不照樣得死。
其實江易周大概能明白這些人的想法,他們就是得過且過,反正他們中的一家是絕對無法抗衡擁有四州之地的江易周的,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去以卵擊石。
當然是觀望一二,等江易周占盡優勢,他們就去錦上添花。
諸侯王們則想著,他們大不了就投降,難道江易周還會殺了投降的人嗎?
殺降是會引起敵人激烈反抗的,江易周沒有揮兵打入京城,而是以懷柔手段入主京城,不正是不想看見血流成河的場景。
所以說,女人啊,就是容易心軟。
此刻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江易周不想血流成河,是擔心民間血流得太多,她從來都沒有顧及過殺高官貴族。
她來到京城後,死得高官與大家族之人,可比死得平民要多得多。
這些人被江易周溫水煮青蛙了,還洋洋自得呢。
在朝野內外奇怪的氛圍下,謝葉瑤領兵,到了西北邊關,與桓吉駐軍的北門關,僅隔著一片平坦的草原。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深秋,西北一片炎熱,好似還在夏季。
但早晚已經冷得不行,需得注意保暖,不然晚上睡個覺能將人凍死。
第135章 禪位
此次謝葉瑤出征, 元盼雁作為她的軍師,一起到了西北。<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掌控長州後,每一步都是靠實力拼殺得來,原州、平州還有眼下的京州,靠得是悍不畏死的將士們,是一直默默努力,為我們耕田織布,支持後方的百姓們。」
江易雅的表情,隨著江易周的話發生了改變,她的臉上,漸漸多了幾分羞愧。
她在開口讓謝葉瑤不再拼殺的時候,就退縮了,她滿足於眼下的成就,想著可以不讓重要之人,在前線拼殺了。
這是不對的,她們遠沒有到可以鬆懈的地步。
江易周知道,京城的份量十足,在所有人心中,得到京城的勢力,與占據其他地方的勢力不同。
但她沒想到,對於當下時代成長起來的人們而言,京城的份量竟然這麼重,重到所有人的心態都發生了改變。
詩琴如此,江易雅亦如此。
其他人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問題,只是還沒有爆出來。
好在,江易周親自挑選的打江山的班子,不是什麼草台班子,江易雅很快就明白了,無須江易周再多言。
江易雅果斷道歉,「抱歉,是我太想當然了,天下九州島未曾全部到手,遠不是可以享受太平的時候。」
「無事,我能理解你的想法,其實我何嘗不想讓大姐好好養一養身體,還有常副將她們,可天下尚有戰事,名將怎會在此刻歇息,她們自己也不會願意。」
江易周實話實說,江易雅一想也是,如果大姐知道她的想法,怕是要罵她了。
是她有些想當然。
江易周是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江易雅的情況比詩琴要好得多。
詩琴差點兒把自己的命給搭上。
這番對話過後,江易雅平日裡做事更仔細了,而且江易周覺得,江易雅好像突然燃了起來。
就很奇怪,每天看見江易雅,都覺得她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
恨不得立馬推動天下一統的事業。
好像變成了事業腦,每天睜開眼睛就是要搞事業,弄得江易周也跟著一起緊張,她一捲起來,整個朝堂都得跟著一起卷。
之前江易周大刀闊斧幹掉五個家族,朝中人人自危,他們想要反抗,想要聯起手來對付江易周,無奈軍隊都在江易周手裡,他們手上有兵,可那點兒兵,放在長州軍面前,都不夠塞牙縫的。
他們想要用江易周惡意針對世家,殘害忠良的名義,號召其他諸侯王,一起對付江易周。
可江易周太狡猾了,她手上前兵部尚書的帳冊里,寫了很多家族,她只挑了其中家中在朝沒高官的家族。
有高官在朝,與家中無高官在朝,這是兩個概念。
如果家中有高官在朝,說明這個家族還有一定的實力,整個家族的氣運屬於蒸蒸日上,以後有機會,還能再進一步。
沒有高官的家族,說白了,就是開始走下坡路了,家中沒有一個有出息的子弟,再過個幾代,很可能就直接沒落成寒門了。
家中子弟沒出息,就沒有任何投資的必要,大家族和諸侯王都是人精,為了幾個不重要的家族,跟江易周此刻針鋒相對,非常沒有必要。
尤其江易周還要去打桓吉,現在這個節骨眼上去攻打江易周,固然可以趁著江易周人手不足,打她個猝不及防,但等打完了呢?
江易周如果出了事,她的將領兵卒,會不會直接轉投桓吉?到時候,就是他們去打桓吉了。
他們,打桓吉?
他們安於一隅,連蠻人都沒怎麼打過,更不要說去打據說比蠻人還要野蠻的桓吉了。
那不是純粹找揍嘛。
各地諸侯王各懷鬼胎,大家族則覺得死幾個小家族沒什麼大不了,他們更想明哲保身,於是兩邊都不動,江易周在中間混得風生水起,一日比一日強。
看著那群人觀望的態度,江易周非常失望。
這群人是不是傻了,不知道越觀望,越沒有機會嗎?
等以後她將桓吉打沒了,天下哪裡還有她的敵手,到時候這些諸侯王,不照樣得死。
其實江易周大概能明白這些人的想法,他們就是得過且過,反正他們中的一家是絕對無法抗衡擁有四州之地的江易周的,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去以卵擊石。
當然是觀望一二,等江易周占盡優勢,他們就去錦上添花。
諸侯王們則想著,他們大不了就投降,難道江易周還會殺了投降的人嗎?
殺降是會引起敵人激烈反抗的,江易周沒有揮兵打入京城,而是以懷柔手段入主京城,不正是不想看見血流成河的場景。
所以說,女人啊,就是容易心軟。
此刻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江易周不想血流成河,是擔心民間血流得太多,她從來都沒有顧及過殺高官貴族。
她來到京城後,死得高官與大家族之人,可比死得平民要多得多。
這些人被江易周溫水煮青蛙了,還洋洋自得呢。
在朝野內外奇怪的氛圍下,謝葉瑤領兵,到了西北邊關,與桓吉駐軍的北門關,僅隔著一片平坦的草原。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深秋,西北一片炎熱,好似還在夏季。
但早晚已經冷得不行,需得注意保暖,不然晚上睡個覺能將人凍死。
第135章 禪位
此次謝葉瑤出征, 元盼雁作為她的軍師,一起到了西北。<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