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楚雋聞言,皺起了眉頭,他想問些什麼,卻在楚琅華安撫性的眼神下止住了話音,反倒讓她繼續說自己想說的話。
「而那位永安王,就是常常在大儒口中滿是讚譽的人。」
楚琅華斂住笑容,認真地看著楚雋說道:「大儒自身品行不必多說,而能在他口中滿是讚譽的人,又怎麼回事堂兄所說的,叛國之臣?」
楚雋沒想過楚琅華會如此,所以一時間也愣了手腳,不知該怎麼跟她說明實情,只是聽她沉穩平靜的話語。
「我也不是全然懷疑堂兄的意思,只是那永安王實在是風雅之骨,高風亮節,這堂兄說的話,和寶慶的認知已然產生了巨大的衝突,所以寶慶才會認為是堂兄誤會了的緣故。」
一如她話里所說的那樣,楚琅華當真也是這樣想的。她的心思不在楚雋說的對錯身上,因為她有自己的判斷,楚琅華過去十多年,人人皆稱頌的永安王,怎麼可能,僅一朝就變成了楚雋口中的「叛臣」?
正因永安王的功德,所以沈昱才會在永安王妃逝世後,得幸被遷入宮中撫養,這也是人人盡知的事情。
然而楚琅華未曾謀面的永安王的這些功績,此刻已然和楚雋說的話相差極大。
幾乎是雲泥之別,所以楚琅華不敢往深處思考,她以為接下來只要認真聽著楚雋所說,就足夠了。
對方愣了許久才有所反應。
楚雋先是搖了搖頭,面上露出了幾絲煩悶,然後嗓子眼才蹦出幾個字,「這些,並不是全部的事實。」
楚琅華不知道楚雋話中的意思,但見他如此堅決果敢,一時間一種異樣的情緒悄悄爬上了她的心頭。
「永安王之功,自然是世人傳頌的那樣英勇,但永安王之過,父皇因擔心朝中有其餘勾結的叛黨,他下了令,不讓人外言傳。」楚雋說道。
他看了看楚琅華,有意壓低了聲音,「不過今日我已向你說了個大概,也不怕再說得更明白詳細,讓你知道個清楚。」
楚琅華擰眉看著他,不禁捏緊了手心,她動了動唇瓣,卻發現自己是什麼也說不出來,只能看著楚雋將腰間別著的秋香色珞子拔出,放在了桌面上。
「永安王的確在南明之戰中與南明國有所勾結,這其中的證據早被父皇查了個清楚,然而消息被壓下,證據也都掌握在重臣手中,所以寶慶若是要我拿出證據給你看,那我還真是做不到。」
楚雋似乎是為了緩和氣氛,扯了扯唇角,卻見楚琅華積了霜的眉眼漸漸冷下。
他很快繼續說道:「證據,我是沒有,但是這麼多年父皇的言行,其實寶慶你應該是能感受到父皇對永安王,或者是對沈昱的排斥。」
楚琅華因這句話,而想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楚雋說得對,皇帝不待見沈昱,從小到大,連著宮中的宮人也大都不會去討好沈昱。明明沈昱在某種程度上,和她的地位一致,但是皇帝叔父、太妃、莊娘娘都不會偏頗於沈昱,他們時常不會在意沈昱的想法。
楚琅華從前並沒有想到過這些,更沒有覺得皇帝叔父對待沈昱是多麼不公,又過分冷靜。
皇帝叔父若是將他對楚琅華的關愛,多分一些給沈昱,那今時今日楚琅華所見之人,也不會是那樣一個溫溫雅雅又冰冰冷冷的人。
正如楚雋所說,皇帝不喜沈昱,那是為什麼呢?真的是因為永安王是個叛臣,所以皇帝才不會喜歡他的兒子?
楚琅華抿唇,楚雋還在身旁繼續勸說著,讓她儘快接受這道消息。
楚琅華怎麼想,楚雋都沒有理由去向她扯謊,又加上楚雋話中的信息實在是可信度極高,她此刻雖遲疑,卻也少了三分的懷疑。
她想了許久,楚雋也陪了她多時,終於等到楚琅華想清楚的時候,楚雋正想說出自己的另一個想法,卻陡然發現楚琅華比他預想之中,要來得深沉冷靜。
楚雋想開口問她一些事情,卻先被她的淡漠的姿態震懾。
「我知道了堂兄,但我什麼都不會去做,因為叔父也一直都沒有做些什麼。」
楚琅華輕輕說道:「我會按照先前應允堂兄的話,將這些事情,永永遠遠壓在心底,對沈昱也會從今以後如堂兄所願,避而遠之。」
她說的話,既沒有對皇帝多年以來在這件事情上沒有動作的埋怨,也沒有對沈昱的憎惡言恨,她極輕極淡地笑了一下。
楚雋不明白她在為什麼而笑,也怕刺激到楚琅華的情緒,放緩聲音去問她,「怎麼忽然笑了?」
楚琅華揉了揉眼睛,將眼尾溢出的一點水星子帶了出來,才解釋說道:「沒什麼,只是沒想到,我和長澤侯之間竟是有這樣一段糾纏的前人之事。」
「只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除此之外,楚琅華再沒有說別的詞彙描述心中情愫。
楚雋看著她,覺得沒必要再出言暗示她了。
因為楚琅華離沈昱,離得實在夠遠了,是足以讓他、讓莊娘娘甚至是皇帝安心的距離了。
所以不願再說。
第40章 原諒
楚雋回寧州的那一日, 安安靜靜的,莊娘娘將他送到宮門外頭,就抹著淚回到了晉華宮。
唯有楚琅華, 又在京外四角亭內等候楚雋。
她特意來四角亭,不為別的, 只為代迫於宮規不得而出的莊娘娘,向楚雋道一聲安好。
楚雋見到楚琅華, 並未多說什麼,遙遙坐在馬上,撇下目光看了她幾眼, 向楚琅華頷首, 未曾下馬, 揚起鞭子, 馬兒幾聲啼叫, 楚雋連人帶馬,就走得遠遠的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而那位永安王,就是常常在大儒口中滿是讚譽的人。」
楚琅華斂住笑容,認真地看著楚雋說道:「大儒自身品行不必多說,而能在他口中滿是讚譽的人,又怎麼回事堂兄所說的,叛國之臣?」
楚雋沒想過楚琅華會如此,所以一時間也愣了手腳,不知該怎麼跟她說明實情,只是聽她沉穩平靜的話語。
「我也不是全然懷疑堂兄的意思,只是那永安王實在是風雅之骨,高風亮節,這堂兄說的話,和寶慶的認知已然產生了巨大的衝突,所以寶慶才會認為是堂兄誤會了的緣故。」
一如她話里所說的那樣,楚琅華當真也是這樣想的。她的心思不在楚雋說的對錯身上,因為她有自己的判斷,楚琅華過去十多年,人人皆稱頌的永安王,怎麼可能,僅一朝就變成了楚雋口中的「叛臣」?
正因永安王的功德,所以沈昱才會在永安王妃逝世後,得幸被遷入宮中撫養,這也是人人盡知的事情。
然而楚琅華未曾謀面的永安王的這些功績,此刻已然和楚雋說的話相差極大。
幾乎是雲泥之別,所以楚琅華不敢往深處思考,她以為接下來只要認真聽著楚雋所說,就足夠了。
對方愣了許久才有所反應。
楚雋先是搖了搖頭,面上露出了幾絲煩悶,然後嗓子眼才蹦出幾個字,「這些,並不是全部的事實。」
楚琅華不知道楚雋話中的意思,但見他如此堅決果敢,一時間一種異樣的情緒悄悄爬上了她的心頭。
「永安王之功,自然是世人傳頌的那樣英勇,但永安王之過,父皇因擔心朝中有其餘勾結的叛黨,他下了令,不讓人外言傳。」楚雋說道。
他看了看楚琅華,有意壓低了聲音,「不過今日我已向你說了個大概,也不怕再說得更明白詳細,讓你知道個清楚。」
楚琅華擰眉看著他,不禁捏緊了手心,她動了動唇瓣,卻發現自己是什麼也說不出來,只能看著楚雋將腰間別著的秋香色珞子拔出,放在了桌面上。
「永安王的確在南明之戰中與南明國有所勾結,這其中的證據早被父皇查了個清楚,然而消息被壓下,證據也都掌握在重臣手中,所以寶慶若是要我拿出證據給你看,那我還真是做不到。」
楚雋似乎是為了緩和氣氛,扯了扯唇角,卻見楚琅華積了霜的眉眼漸漸冷下。
他很快繼續說道:「證據,我是沒有,但是這麼多年父皇的言行,其實寶慶你應該是能感受到父皇對永安王,或者是對沈昱的排斥。」
楚琅華因這句話,而想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楚雋說得對,皇帝不待見沈昱,從小到大,連著宮中的宮人也大都不會去討好沈昱。明明沈昱在某種程度上,和她的地位一致,但是皇帝叔父、太妃、莊娘娘都不會偏頗於沈昱,他們時常不會在意沈昱的想法。
楚琅華從前並沒有想到過這些,更沒有覺得皇帝叔父對待沈昱是多麼不公,又過分冷靜。
皇帝叔父若是將他對楚琅華的關愛,多分一些給沈昱,那今時今日楚琅華所見之人,也不會是那樣一個溫溫雅雅又冰冰冷冷的人。
正如楚雋所說,皇帝不喜沈昱,那是為什麼呢?真的是因為永安王是個叛臣,所以皇帝才不會喜歡他的兒子?
楚琅華抿唇,楚雋還在身旁繼續勸說著,讓她儘快接受這道消息。
楚琅華怎麼想,楚雋都沒有理由去向她扯謊,又加上楚雋話中的信息實在是可信度極高,她此刻雖遲疑,卻也少了三分的懷疑。
她想了許久,楚雋也陪了她多時,終於等到楚琅華想清楚的時候,楚雋正想說出自己的另一個想法,卻陡然發現楚琅華比他預想之中,要來得深沉冷靜。
楚雋想開口問她一些事情,卻先被她的淡漠的姿態震懾。
「我知道了堂兄,但我什麼都不會去做,因為叔父也一直都沒有做些什麼。」
楚琅華輕輕說道:「我會按照先前應允堂兄的話,將這些事情,永永遠遠壓在心底,對沈昱也會從今以後如堂兄所願,避而遠之。」
她說的話,既沒有對皇帝多年以來在這件事情上沒有動作的埋怨,也沒有對沈昱的憎惡言恨,她極輕極淡地笑了一下。
楚雋不明白她在為什麼而笑,也怕刺激到楚琅華的情緒,放緩聲音去問她,「怎麼忽然笑了?」
楚琅華揉了揉眼睛,將眼尾溢出的一點水星子帶了出來,才解釋說道:「沒什麼,只是沒想到,我和長澤侯之間竟是有這樣一段糾纏的前人之事。」
「只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除此之外,楚琅華再沒有說別的詞彙描述心中情愫。
楚雋看著她,覺得沒必要再出言暗示她了。
因為楚琅華離沈昱,離得實在夠遠了,是足以讓他、讓莊娘娘甚至是皇帝安心的距離了。
所以不願再說。
第40章 原諒
楚雋回寧州的那一日, 安安靜靜的,莊娘娘將他送到宮門外頭,就抹著淚回到了晉華宮。
唯有楚琅華, 又在京外四角亭內等候楚雋。
她特意來四角亭,不為別的, 只為代迫於宮規不得而出的莊娘娘,向楚雋道一聲安好。
楚雋見到楚琅華, 並未多說什麼,遙遙坐在馬上,撇下目光看了她幾眼, 向楚琅華頷首, 未曾下馬, 揚起鞭子, 馬兒幾聲啼叫, 楚雋連人帶馬,就走得遠遠的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