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金杏這時候跌跪在皇帝的腳前,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是奴婢看不慣靖和公主囂張跋扈,一二再,再而三地以寶慶郡主生事,還徒徒惹了莊妃娘娘的不快。」
「是奴婢看不慣陛下您偏心靖和公主,所以這才……」
不等金杏的話說完,靖和公主唰地一下子衝上前去,皇帝正皺眉不語。
靖和公主哀聲道:「父皇,如今凶罪之人已然找出,父皇定要為靖和做主!」
靖和公主再將目光落在和金杏一起呈上的小人身上,靖和公主又說道:「再者,這婢女著實大膽,竟敢詛咒父皇龍體,兒臣實在是害怕!」
小人身上,並不是別的。正是皇帝的生辰八字,用銀針遍布小人的全身,即意味著在詛咒這個穿著精細製作而成的龍袍的人。
皇帝九五至尊,本應該早在靖和公主之前勃然大怒,做出異動,但是他心中深知此事不可能是莊妃娘娘所為,所以隱而不發,直到靖和公主蓄意挑破。
靖和公主話里話外的意思,都在告訴皇帝,從晉華宮搜出人證物證的晉華宮主人——莊妃娘娘,與這事兒脫不了干係。
身為人證的金杏的一系列的表現,落在楚琅華眼中,其實是很奇怪的。
若說她是幫著靖和公主構陷莊妃娘娘,那也不該將自己全然不顧,無知無畏,在皇帝面前展露那等詛咒心機。難道她不知道,不論結果如何,等到這場宮廷暗流落下帷幕之後,第一個死的人,一定是她?
可再仔細想想,也不應該,楚琅華姑且就認為金杏不畏生死是有一定的理由。
但不論事情朝什麼方向發展,也該結束了。
楚琅華正想撥開靖和公主的哭嚷怨聲,將靖和公主私底下的動作揭露在皇帝的面前,誰知殿外的宮侍匆匆趕來。
「啟稟陛下,啟稟靖和公主,肅川王府有信傳來,說是要讓靖和公主親自一觀。」
靖和公主早在聽到肅川王府幾個字的時候,面色就突地一下子變了,倒也不是變得更加慘白,楚琅華瞧著靖和公主像是丟了心魂。
尤其是在她看完信之後。
肅川王親自為靖和公主提筆,小了說只是私事,皇帝不便太過牽涉其中,但瞧見靖和公主大變的神色與氣度,他即刻命人呈上從肅川王府傳來的一紙信。
皇帝看完之後心中驚愕難擋,緊接著,他揉起信紙,扔去了靖和公主所在的位置,「這便是你幹的好事?靖和!」
皇帝極少厲聲厲色,還是如此嚴重,見狀楚琅華順勢撿起了被揉成團的信紙,鋪平展開,肅川王近乎控訴的白紙黑字跳入楚琅華眼中。
「靖和你怎麼敢呢?你是要將肅川王府攪動個天翻地覆嗎?靖和你怎麼敢回京呢?今日若非見到了肅川王親筆所寫的書信,朕,當真是不敢相信,朕的好女兒竟是虐殺肅川王府庶出子女的真兇!」
靖和公主的臉白得發青,她哆嗦著唇舌,想要說些什麼,卻始終無法說清楚。
「父皇,不可能,不可能這麼巧的,一定是,一定是有人蓄意陷害兒臣,兒臣,兒臣……」
第38章 破局
肅川王的傳信格外及時, 就連楚琅華早已準備好的後手,都不由得為之停下動作,靜靜等待肅川王一人, 如何將他的王妃、肅川王府的主母——靖和公主扳倒。
靖和公主似乎也沒想到肅川王會做出這樣瘋狂的舉動,她沒想到他會不顧王府顏面, 直白上告於皇帝,來得猝不及防, 打亂了她的陣腳。
她慌忙抬起頭,面上掛著好一片濕淋淋的淚痕,膝行幾步, 伸出顫抖的手指緊緊攥住了皇帝的衣袍。
「父皇……父皇, 肅川王有不臣之心, 他所說不可信啊!父皇!」
靖和公主在眾人面前幾乎慌不擇言, 「肅川王府的幾件命案, 與兒臣無關,兒臣是受害者。那肅川王殷翀,素來不喜兒臣, 況且又早在私底下密謀反我朝廷之事, 他所說之言,斷不可相信。」
靖和公主陳詞懇切,若非楚琅華提前得知了她的詭計, 否則當真會心存良善,去想一想靖和公主是否也有什麼不得已之處。
靖和公主此次回京, 幾乎是想攪動整個京城,她回京的時間,其實比眾人預期地要早上很多,然而靖和公主一直躲在某個地方, 一直到元日那一日才遙遙入宮。
楚琅華遣人去查了靖和公主回京的行隊,又去京外的多處驛館查證,結果卻發現那些護送靖和公主回京的「侍人」,沒有一個是來自遠方的肅川王府。
這不禁讓人起疑。
哪怕是肅川王府的侍從在回到京城的途中水土不服,從而中途又折了回去,那靖和公主的貼身之人,再怎麼說都不應該沒有一人是出自肅川王府。
順著這條疑慮往下查,楚琅華才知道靖和公主空白的那一段時間,是住在了璟王府中。
璟王在這一系列事情中,充當的是什麼樣的角色,楚琅華不敢仔細思考,但是她知道,靖和公主此次就是要借著自己「痛失愛子」,來拖莊娘娘下水!
此次若沒有肅川王像及時雨一樣的傳信,楚琅華就會以自己所查到的東西上奏給皇帝,皇帝自有判斷,屆時牽扯大了,靖和公主一樣逃不了干係。
早在靖和公主說完那一段辯解之詞後,楚琅華就反問她:
「公主說肅川王有不臣之心,那敢問公主,如此重要的事情,您為何不一回京就像陛下稟報,為何要拖延了如此之久,扯上了如此之多的人,等到肅川王將親筆書信奉上陛下的案桌後,才開始委屈叫冤、反攻肅川王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是奴婢看不慣陛下您偏心靖和公主,所以這才……」
不等金杏的話說完,靖和公主唰地一下子衝上前去,皇帝正皺眉不語。
靖和公主哀聲道:「父皇,如今凶罪之人已然找出,父皇定要為靖和做主!」
靖和公主再將目光落在和金杏一起呈上的小人身上,靖和公主又說道:「再者,這婢女著實大膽,竟敢詛咒父皇龍體,兒臣實在是害怕!」
小人身上,並不是別的。正是皇帝的生辰八字,用銀針遍布小人的全身,即意味著在詛咒這個穿著精細製作而成的龍袍的人。
皇帝九五至尊,本應該早在靖和公主之前勃然大怒,做出異動,但是他心中深知此事不可能是莊妃娘娘所為,所以隱而不發,直到靖和公主蓄意挑破。
靖和公主話里話外的意思,都在告訴皇帝,從晉華宮搜出人證物證的晉華宮主人——莊妃娘娘,與這事兒脫不了干係。
身為人證的金杏的一系列的表現,落在楚琅華眼中,其實是很奇怪的。
若說她是幫著靖和公主構陷莊妃娘娘,那也不該將自己全然不顧,無知無畏,在皇帝面前展露那等詛咒心機。難道她不知道,不論結果如何,等到這場宮廷暗流落下帷幕之後,第一個死的人,一定是她?
可再仔細想想,也不應該,楚琅華姑且就認為金杏不畏生死是有一定的理由。
但不論事情朝什麼方向發展,也該結束了。
楚琅華正想撥開靖和公主的哭嚷怨聲,將靖和公主私底下的動作揭露在皇帝的面前,誰知殿外的宮侍匆匆趕來。
「啟稟陛下,啟稟靖和公主,肅川王府有信傳來,說是要讓靖和公主親自一觀。」
靖和公主早在聽到肅川王府幾個字的時候,面色就突地一下子變了,倒也不是變得更加慘白,楚琅華瞧著靖和公主像是丟了心魂。
尤其是在她看完信之後。
肅川王親自為靖和公主提筆,小了說只是私事,皇帝不便太過牽涉其中,但瞧見靖和公主大變的神色與氣度,他即刻命人呈上從肅川王府傳來的一紙信。
皇帝看完之後心中驚愕難擋,緊接著,他揉起信紙,扔去了靖和公主所在的位置,「這便是你幹的好事?靖和!」
皇帝極少厲聲厲色,還是如此嚴重,見狀楚琅華順勢撿起了被揉成團的信紙,鋪平展開,肅川王近乎控訴的白紙黑字跳入楚琅華眼中。
「靖和你怎麼敢呢?你是要將肅川王府攪動個天翻地覆嗎?靖和你怎麼敢回京呢?今日若非見到了肅川王親筆所寫的書信,朕,當真是不敢相信,朕的好女兒竟是虐殺肅川王府庶出子女的真兇!」
靖和公主的臉白得發青,她哆嗦著唇舌,想要說些什麼,卻始終無法說清楚。
「父皇,不可能,不可能這麼巧的,一定是,一定是有人蓄意陷害兒臣,兒臣,兒臣……」
第38章 破局
肅川王的傳信格外及時, 就連楚琅華早已準備好的後手,都不由得為之停下動作,靜靜等待肅川王一人, 如何將他的王妃、肅川王府的主母——靖和公主扳倒。
靖和公主似乎也沒想到肅川王會做出這樣瘋狂的舉動,她沒想到他會不顧王府顏面, 直白上告於皇帝,來得猝不及防, 打亂了她的陣腳。
她慌忙抬起頭,面上掛著好一片濕淋淋的淚痕,膝行幾步, 伸出顫抖的手指緊緊攥住了皇帝的衣袍。
「父皇……父皇, 肅川王有不臣之心, 他所說不可信啊!父皇!」
靖和公主在眾人面前幾乎慌不擇言, 「肅川王府的幾件命案, 與兒臣無關,兒臣是受害者。那肅川王殷翀,素來不喜兒臣, 況且又早在私底下密謀反我朝廷之事, 他所說之言,斷不可相信。」
靖和公主陳詞懇切,若非楚琅華提前得知了她的詭計, 否則當真會心存良善,去想一想靖和公主是否也有什麼不得已之處。
靖和公主此次回京, 幾乎是想攪動整個京城,她回京的時間,其實比眾人預期地要早上很多,然而靖和公主一直躲在某個地方, 一直到元日那一日才遙遙入宮。
楚琅華遣人去查了靖和公主回京的行隊,又去京外的多處驛館查證,結果卻發現那些護送靖和公主回京的「侍人」,沒有一個是來自遠方的肅川王府。
這不禁讓人起疑。
哪怕是肅川王府的侍從在回到京城的途中水土不服,從而中途又折了回去,那靖和公主的貼身之人,再怎麼說都不應該沒有一人是出自肅川王府。
順著這條疑慮往下查,楚琅華才知道靖和公主空白的那一段時間,是住在了璟王府中。
璟王在這一系列事情中,充當的是什麼樣的角色,楚琅華不敢仔細思考,但是她知道,靖和公主此次就是要借著自己「痛失愛子」,來拖莊娘娘下水!
此次若沒有肅川王像及時雨一樣的傳信,楚琅華就會以自己所查到的東西上奏給皇帝,皇帝自有判斷,屆時牽扯大了,靖和公主一樣逃不了干係。
早在靖和公主說完那一段辯解之詞後,楚琅華就反問她:
「公主說肅川王有不臣之心,那敢問公主,如此重要的事情,您為何不一回京就像陛下稟報,為何要拖延了如此之久,扯上了如此之多的人,等到肅川王將親筆書信奉上陛下的案桌後,才開始委屈叫冤、反攻肅川王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