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頁
讓他們信服的依據,就是太子不是皇后親生的。
康熙想,這些年裡,太子與皇后的關係一向和睦。
外頭其實並不是不知道的,但總有人覺得利益至上,皇后肯定更愛自己的兒子。
康熙只覺得好笑,他的皇后他還能不知道麼。皇后維護太子那可是不遺餘力的。這些年一直如此,從未變過。
康熙照舊叫人重重壓制這些傳言。要是查出來誰說過,即刻議罪,絕不姑息。
若換作是以前,康熙肯定是不會對太子說什麼的。
可是那個夢也沒有讓康熙忘記。康熙絕不會讓自己與太子之間成為那樣的結局。也知道在這裡,他和太子絕不會響夢中那樣發展。
可他顧念大兒子的心思,也怕自己疼愛小的忽略了大的。
所以主動提起了此事。
太子卻笑起來:「兒臣知道阿瑪沒有這個心思的。」
小十二也不知怎麼的,看見太子笑,他這裡也張著沒牙的嘴笑起來,然後就抱著太子的手,好像要吃。
康熙一看,忙叫了奶娘進來把孩子抱下去了。
這是餓了要吃奶,又不想動彈叫人,就準備把太子的手抱著啃,這也太懶了。
太子卻覺得幼弟可愛極了。
再說回來。
康熙心裡十分欣慰:「你能明白朕的心思就好。」
太子不無可惜地道:「是啊。兒臣知道。要不是兒臣知道,兒臣怎麼會願意替阿瑪辦差呢?」
「兒臣以前就說過了,兒臣請阿瑪廢了兒臣這個皇太子。如果果真是小十一和小十二很好,他們當皇太子,兒臣當然樂意啊。」
躺平不幹事,誰不樂意嘛。
康熙聽他又提起這個話,心裡就不痛快。
但兒子現在比他還灑脫,罵人顯然是已經沒用了的,他也捨不得。
所以便斬釘截鐵地道:「不當太子,你想都別想。」
太子就笑:「兒臣知道。」
「阿瑪放心,兒臣以前就沒多心,如今更不會被這點話挑唆了。阿瑪該如何就如何。小十二還這么小,阿瑪疼愛他當然是應當的。管別人說什麼呢。那些人心裡酸著呢。」
太子也確實是沒有說錯。那些人是心酸,酸澀苦楚,也是妒忌,不敢怒更不敢言。
父子倆聯手,這幾年更是將八旗勛貴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太子在外頭遊歷的那三年,心裡規劃了許多的藍圖,回來在康熙的支持之下都一一實現了。
父子倆的政治手段政治理想都是一樣的,那些小人的挑唆又怎麼可能動搖他們清明的心呢?
-
瑤令封后典禮當日夜裡,她就在坤寧宮中候著康熙。
她和當初的孝昭皇后不一樣。
不是直接就住進坤寧宮的,也不是從簡的封后大典。
她和當初的仁孝皇后只有一點不一樣,仁孝皇后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瑤令只差這一樣,其餘的都是一樣的隆重。
康熙待她致誠致性,是一定要把最好的都給她的。
所以大典之後,明明她是從妃嬪晉封上來的,也一定要在坤寧宮這裡,再感受一次帝後的大婚。
康熙說,這是他經歷的第二次新婚之夜。
第一次是結髮。第二次是相伴相守,是一輩子。
瑤令其實能明白他的意思。
兩個人依偎在寬大的喜床上的時候,瑤令目光閃動,與康熙說。
「我向來不喜歡白頭如新。兩個人在一起相識十幾年幾十年,不論是親人朋友或是愛人,卻還和初相識的時候一樣,這指定是太生疏了。越是了解感情一定是越來越深厚的。」
「若說傾蓋如故,我也不喜歡。一見面就投機的,這指定也是不好的,我這樣的心性,怕是做不到這樣,也不愛別人對我是這樣的。」
瑤令笑道,「我想,皇上與我是一樣的。要不然,怎麼皇上偏偏就能與我相愛相知呢?」
康熙喜歡聽瑤令這樣說話,從前總是臣妾來臣妾去的,今日聽她說我,覺得這才是越來越親密的感覺,這樣好,以後都要這樣。
康熙笑道:「要朕與你談心。日後有的是機會,今夜這樣的好時光,就不要這般浪費了。」
瑤令笑話康熙著急。
康熙卻理直氣壯的擁著她在懷裡,將床帳都放下來了:「你明明知曉朕愛你,也說咱們是相愛相知。那今晚必定是靈肉合一密不可分。朕是一定要好好體驗一番的。你還說朕著急,那你勾著朕不放,你就不著急了?」
瑤令悄悄地笑。
坤寧宮中布置的很喜慶很溫馨,幾乎是點了一殿的宮燈,光亮得很。
瑤令總覺得這光在眼前晃了一晚上,好像到後來都越來越模糊了。
坤寧宮一切都很好,只是瑤令實在是不習慣,住在這裡是皇后應當的,可她還是惦記她的長春宮。
康熙最是寵愛他的皇后了。
大手一揮,給瑤令都安排好了:「坤寧宮朕是一定要給你留著的。每逢初一十五,你就在這裡接受嬪妃們的請安,六宮議事也在此處。其餘時候,你願意回長春宮去住著,也都隨你。」
瑤令高興了。
皇后娘娘一高興,這自然是比尋常更加的熱情主動的。
情酣心熱的時候,康熙啞聲道:「這空寂許久的坤寧宮,今日算是得了滋潤和滋養了。」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康熙想,這些年裡,太子與皇后的關係一向和睦。
外頭其實並不是不知道的,但總有人覺得利益至上,皇后肯定更愛自己的兒子。
康熙只覺得好笑,他的皇后他還能不知道麼。皇后維護太子那可是不遺餘力的。這些年一直如此,從未變過。
康熙照舊叫人重重壓制這些傳言。要是查出來誰說過,即刻議罪,絕不姑息。
若換作是以前,康熙肯定是不會對太子說什麼的。
可是那個夢也沒有讓康熙忘記。康熙絕不會讓自己與太子之間成為那樣的結局。也知道在這裡,他和太子絕不會響夢中那樣發展。
可他顧念大兒子的心思,也怕自己疼愛小的忽略了大的。
所以主動提起了此事。
太子卻笑起來:「兒臣知道阿瑪沒有這個心思的。」
小十二也不知怎麼的,看見太子笑,他這裡也張著沒牙的嘴笑起來,然後就抱著太子的手,好像要吃。
康熙一看,忙叫了奶娘進來把孩子抱下去了。
這是餓了要吃奶,又不想動彈叫人,就準備把太子的手抱著啃,這也太懶了。
太子卻覺得幼弟可愛極了。
再說回來。
康熙心裡十分欣慰:「你能明白朕的心思就好。」
太子不無可惜地道:「是啊。兒臣知道。要不是兒臣知道,兒臣怎麼會願意替阿瑪辦差呢?」
「兒臣以前就說過了,兒臣請阿瑪廢了兒臣這個皇太子。如果果真是小十一和小十二很好,他們當皇太子,兒臣當然樂意啊。」
躺平不幹事,誰不樂意嘛。
康熙聽他又提起這個話,心裡就不痛快。
但兒子現在比他還灑脫,罵人顯然是已經沒用了的,他也捨不得。
所以便斬釘截鐵地道:「不當太子,你想都別想。」
太子就笑:「兒臣知道。」
「阿瑪放心,兒臣以前就沒多心,如今更不會被這點話挑唆了。阿瑪該如何就如何。小十二還這么小,阿瑪疼愛他當然是應當的。管別人說什麼呢。那些人心裡酸著呢。」
太子也確實是沒有說錯。那些人是心酸,酸澀苦楚,也是妒忌,不敢怒更不敢言。
父子倆聯手,這幾年更是將八旗勛貴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太子在外頭遊歷的那三年,心裡規劃了許多的藍圖,回來在康熙的支持之下都一一實現了。
父子倆的政治手段政治理想都是一樣的,那些小人的挑唆又怎麼可能動搖他們清明的心呢?
-
瑤令封后典禮當日夜裡,她就在坤寧宮中候著康熙。
她和當初的孝昭皇后不一樣。
不是直接就住進坤寧宮的,也不是從簡的封后大典。
她和當初的仁孝皇后只有一點不一樣,仁孝皇后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瑤令只差這一樣,其餘的都是一樣的隆重。
康熙待她致誠致性,是一定要把最好的都給她的。
所以大典之後,明明她是從妃嬪晉封上來的,也一定要在坤寧宮這裡,再感受一次帝後的大婚。
康熙說,這是他經歷的第二次新婚之夜。
第一次是結髮。第二次是相伴相守,是一輩子。
瑤令其實能明白他的意思。
兩個人依偎在寬大的喜床上的時候,瑤令目光閃動,與康熙說。
「我向來不喜歡白頭如新。兩個人在一起相識十幾年幾十年,不論是親人朋友或是愛人,卻還和初相識的時候一樣,這指定是太生疏了。越是了解感情一定是越來越深厚的。」
「若說傾蓋如故,我也不喜歡。一見面就投機的,這指定也是不好的,我這樣的心性,怕是做不到這樣,也不愛別人對我是這樣的。」
瑤令笑道,「我想,皇上與我是一樣的。要不然,怎麼皇上偏偏就能與我相愛相知呢?」
康熙喜歡聽瑤令這樣說話,從前總是臣妾來臣妾去的,今日聽她說我,覺得這才是越來越親密的感覺,這樣好,以後都要這樣。
康熙笑道:「要朕與你談心。日後有的是機會,今夜這樣的好時光,就不要這般浪費了。」
瑤令笑話康熙著急。
康熙卻理直氣壯的擁著她在懷裡,將床帳都放下來了:「你明明知曉朕愛你,也說咱們是相愛相知。那今晚必定是靈肉合一密不可分。朕是一定要好好體驗一番的。你還說朕著急,那你勾著朕不放,你就不著急了?」
瑤令悄悄地笑。
坤寧宮中布置的很喜慶很溫馨,幾乎是點了一殿的宮燈,光亮得很。
瑤令總覺得這光在眼前晃了一晚上,好像到後來都越來越模糊了。
坤寧宮一切都很好,只是瑤令實在是不習慣,住在這裡是皇后應當的,可她還是惦記她的長春宮。
康熙最是寵愛他的皇后了。
大手一揮,給瑤令都安排好了:「坤寧宮朕是一定要給你留著的。每逢初一十五,你就在這裡接受嬪妃們的請安,六宮議事也在此處。其餘時候,你願意回長春宮去住著,也都隨你。」
瑤令高興了。
皇后娘娘一高興,這自然是比尋常更加的熱情主動的。
情酣心熱的時候,康熙啞聲道:「這空寂許久的坤寧宮,今日算是得了滋潤和滋養了。」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