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此時的內閣成員在官場的資歷都算年輕,比起六部大佬們,他們還能稱一個『愣頭青』。不過,這裡面不乏聰明有才幹的人。
至於才華....
能進來當然都是才華橫溢的。
只是做官看的不是你文采多高。
比如解縉,朱高熾也是沒想到,這一世沒有攪進爭儲風波的他還是被朱棣打發去編書了。
原因無他,這解縉實在太不懂做秘書的本分了。
他爹朱棣是什麼人,朝堂上那些老資歷都不敢輕易指手畫腳的人,可解縉也不知怎麼回事,不過是被他爹誇了幾句,人就飄了。居然敢在整理工作文件的時候參入私心,還大膽地發表高天闊論。
朱高熾都還記得當時他爹看解縉的眼神,那種震驚,仿佛是在說:原來才華和腦子有時候是要分開看的。
朱高熾:「......」
然後解縉就被打發去編書了。
永樂大典是一部曠世奇書,朱高熾還是支持它面世的。
就是看樣子,解縉還是跟夢裡碎片那樣,一開始沒把這個當一回事兒,態度很是敷衍。
朱高熾懶得去管,被他爹派去搞監督工作的道衍和尚,該提點的都提點了,聽不進去能怪誰
。
解縉雖然主要工作在編書上面,但他還沒被退出內閣,他一向自傲,時不時就要來內閣彰顯一下存在感。
這不,他又趁著午休時間跑過來指點江山了。
一會兒點評一下他們整理工作沒做好,一會兒指點一下他們辦事態度,內閣一共八位『高級秘書』,也沒定誰是秘書長,但解縉天然就覺得自己是頭頭。
旁人懶得跟他費口舌,解縉就看不出大家的不喜。
「皇上遷都北平一事,朝中大臣多數持反對意見。」解縉不急著走,邊喝茶邊高談闊論道:「咱們身為天子近臣,有責任多行勸諫之事,近來我忙著辦皇上交代的要事,可你們都閒著,也不知道多與皇上說說,行規勸之責。」
內閣其他人:「.......」
就很想呵呵他。
什麼要事,你不就是被打發走了嘛,還在那沾沾自得。
解縉沒一點眼力見,繼續發表自己的意見,各種分析北平不適合作為一國之都的點,再對比一下如今應天府的繁華,江南的宜居環境。
「嘖嘖,皇上也不知道怎麼想的,總不能因為北平是他之前封地,因為那點情懷就把一國之都定在那吧。」
內閣其他人:「!」
就想罵娘了。
你要蛐蛐陛下能不能去別的地兒蛐蛐。
他們還想問你解大才子的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你心裡就沒點數嗎?
楊榮是真受不了他了,率先起身,敷衍道:「我有事出去一趟。」
隨著他這一起身,剩下六人也陸續離開,眨眼就只剩解縉一人坐在茶室,看著他們背影,表情陰沉。
解縉冷哼:「以為這樣就能孤立排斥我了?等到編書工作結束,我解縉還是內閣第一人。」
說完,解縉也甩袖離開,他要回去加快編書進程。
而早一步離開的楊榮等人也是沒聽到解縉的話,不然多少要給解縉打下一個標籤:有病!
沒有解縉在一旁刷存在感,這頭,有人問楊榮:「勉仁兄,你真的向太子請命,下回要跟著船隊出海?」
楊榮眼神微閃,頷首道:「嗯。」
「為何?出海遠航可不是件輕鬆事兒,辛苦不說,也無甚好處。」那人不解道:「如今咱們在這內閣,雖說官位低,但身為陛下和太子身邊的人,這機會也是人人羨慕眼熱,只要好好干,做好分內之事,以後未必不能往上走。」
楊榮笑道:「我也是好奇,幾月前親眼見識了船隊回歸時帶來的奇珍異寶,又從太子那聽說了不少遠航路上的精彩,我就想親身體驗一回。」
「原來如此。」那人搖頭笑道:「勉仁兄還是再仔細斟酌一番吧,趁船隊下次出海時間還沒定下,太子那應該還有迴旋餘地。」
「多謝文才兄提醒,我還是想去看看。」楊榮有禮道。
見人主意已定,那人也不好多說什麼,轉身去與旁人交談了。楊榮笑笑,負手站在樹下,在想什麼沒人知道。
只看當今陛下,對船隊遠航一事算不上太上心,更多是因為太子,所以才全力支持.....楊榮敏感察覺到,太子對這事兒有遠超尋常的激情和重視。
內閣確實是個很好的地方,哪怕官職低微,根本排不上號,但身為『天子近臣』,這本身帶來的含義就非同一般。
可楊榮突然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只在太子身邊,敏銳察覺到太子對海上航行這事兒不一般的態度後,楊榮就想參與看看。
想看看這裡面到底藏著什麼東西。
還有,太子所說的那些是否真的存在,比如抗旱抗寒的高產作物,再比如....更遠的大陸、黃金城、豐富的資源。
這些又會給大明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永樂五年,新年的鐘聲敲響。
應天也在新年這天下了一場大雪,雪花在房頂薄薄覆上一層。
新春來臨,百官朝拜完也正式進入休假期。
熱熱鬧鬧的應天府,到處是走親訪友的身影,偶爾還能在來往的人群里看見幾個身穿異服,面容有些不同的外邦人。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至於才華....
能進來當然都是才華橫溢的。
只是做官看的不是你文采多高。
比如解縉,朱高熾也是沒想到,這一世沒有攪進爭儲風波的他還是被朱棣打發去編書了。
原因無他,這解縉實在太不懂做秘書的本分了。
他爹朱棣是什麼人,朝堂上那些老資歷都不敢輕易指手畫腳的人,可解縉也不知怎麼回事,不過是被他爹誇了幾句,人就飄了。居然敢在整理工作文件的時候參入私心,還大膽地發表高天闊論。
朱高熾都還記得當時他爹看解縉的眼神,那種震驚,仿佛是在說:原來才華和腦子有時候是要分開看的。
朱高熾:「......」
然後解縉就被打發去編書了。
永樂大典是一部曠世奇書,朱高熾還是支持它面世的。
就是看樣子,解縉還是跟夢裡碎片那樣,一開始沒把這個當一回事兒,態度很是敷衍。
朱高熾懶得去管,被他爹派去搞監督工作的道衍和尚,該提點的都提點了,聽不進去能怪誰
。
解縉雖然主要工作在編書上面,但他還沒被退出內閣,他一向自傲,時不時就要來內閣彰顯一下存在感。
這不,他又趁著午休時間跑過來指點江山了。
一會兒點評一下他們整理工作沒做好,一會兒指點一下他們辦事態度,內閣一共八位『高級秘書』,也沒定誰是秘書長,但解縉天然就覺得自己是頭頭。
旁人懶得跟他費口舌,解縉就看不出大家的不喜。
「皇上遷都北平一事,朝中大臣多數持反對意見。」解縉不急著走,邊喝茶邊高談闊論道:「咱們身為天子近臣,有責任多行勸諫之事,近來我忙著辦皇上交代的要事,可你們都閒著,也不知道多與皇上說說,行規勸之責。」
內閣其他人:「.......」
就很想呵呵他。
什麼要事,你不就是被打發走了嘛,還在那沾沾自得。
解縉沒一點眼力見,繼續發表自己的意見,各種分析北平不適合作為一國之都的點,再對比一下如今應天府的繁華,江南的宜居環境。
「嘖嘖,皇上也不知道怎麼想的,總不能因為北平是他之前封地,因為那點情懷就把一國之都定在那吧。」
內閣其他人:「!」
就想罵娘了。
你要蛐蛐陛下能不能去別的地兒蛐蛐。
他們還想問你解大才子的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你心裡就沒點數嗎?
楊榮是真受不了他了,率先起身,敷衍道:「我有事出去一趟。」
隨著他這一起身,剩下六人也陸續離開,眨眼就只剩解縉一人坐在茶室,看著他們背影,表情陰沉。
解縉冷哼:「以為這樣就能孤立排斥我了?等到編書工作結束,我解縉還是內閣第一人。」
說完,解縉也甩袖離開,他要回去加快編書進程。
而早一步離開的楊榮等人也是沒聽到解縉的話,不然多少要給解縉打下一個標籤:有病!
沒有解縉在一旁刷存在感,這頭,有人問楊榮:「勉仁兄,你真的向太子請命,下回要跟著船隊出海?」
楊榮眼神微閃,頷首道:「嗯。」
「為何?出海遠航可不是件輕鬆事兒,辛苦不說,也無甚好處。」那人不解道:「如今咱們在這內閣,雖說官位低,但身為陛下和太子身邊的人,這機會也是人人羨慕眼熱,只要好好干,做好分內之事,以後未必不能往上走。」
楊榮笑道:「我也是好奇,幾月前親眼見識了船隊回歸時帶來的奇珍異寶,又從太子那聽說了不少遠航路上的精彩,我就想親身體驗一回。」
「原來如此。」那人搖頭笑道:「勉仁兄還是再仔細斟酌一番吧,趁船隊下次出海時間還沒定下,太子那應該還有迴旋餘地。」
「多謝文才兄提醒,我還是想去看看。」楊榮有禮道。
見人主意已定,那人也不好多說什麼,轉身去與旁人交談了。楊榮笑笑,負手站在樹下,在想什麼沒人知道。
只看當今陛下,對船隊遠航一事算不上太上心,更多是因為太子,所以才全力支持.....楊榮敏感察覺到,太子對這事兒有遠超尋常的激情和重視。
內閣確實是個很好的地方,哪怕官職低微,根本排不上號,但身為『天子近臣』,這本身帶來的含義就非同一般。
可楊榮突然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只在太子身邊,敏銳察覺到太子對海上航行這事兒不一般的態度後,楊榮就想參與看看。
想看看這裡面到底藏著什麼東西。
還有,太子所說的那些是否真的存在,比如抗旱抗寒的高產作物,再比如....更遠的大陸、黃金城、豐富的資源。
這些又會給大明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永樂五年,新年的鐘聲敲響。
應天也在新年這天下了一場大雪,雪花在房頂薄薄覆上一層。
新春來臨,百官朝拜完也正式進入休假期。
熱熱鬧鬧的應天府,到處是走親訪友的身影,偶爾還能在來往的人群里看見幾個身穿異服,面容有些不同的外邦人。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