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寶成公主仰起臉,滿面的淚痕,顫聲道:「大娘子,多謝您不計前嫌,您的恩典我永世不忘。」
蘇月笑了笑,「不談什麼恩典,李將軍若罪不至此,我料陛下也會法外開恩的。」說罷吩咐窈娘,「送李夫人出宮去吧,不多時宮門就要落鎖了。」
寶成公主千恩萬謝去了,蘇月從命婦朝堂出來,邁出門檻就看見靠在門邊的皇帝,他偏頭問她:「那個李再思,你覺得該不該放?這件事我也一直在考慮,若不放,我心裡踏實,若放了,我擔心他會作亂。」
蘇月道:「我沒有別的可說,只有一句話,過載者沉其舟,欲勝者殺其身。請皇帝陛下自行定奪。」
皇帝沉默良久,嘆了口氣,「上年朝堂過於動盪了,我也知道。早前阿爹常有一句話掛在嘴上,他說金以剛折,水以柔全……大梁已經到了需要懷柔的時候了,朕得掙個賢名,不能讓他們詬病朕過河拆橋,誅殺功臣。」說罷轉頭吩咐萬里,「下令刑部放人,李再思官復原職。且看他日後的表現,若有異動,再除不遲。」
第82章
李再思走出了刑部大牢, 也就是說齊王謀反一案,到了徹底了結的時候了。
朝堂之上,皇帝把他的想法與眾臣工說了, 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 就是骨肉親情割捨不斷。不會要齊王的命, 但此生圈禁是不能逃脫的,問眾臣可有意見。
能有什麼意見呢, 宰相說:「陛下是仁君,縱是天家, 也有尋常人的憐恤與不舍。齊王是久病瘋魔, 且手上並無實權,一切盡在陛下掌握之中。陛下憐他,將他圈禁在譙郡, 臣等認為並無不妥。要緊一宗太后上了年紀, 留下齊王, 也是為寬慰太后,不令太后過於悲傷罷了。」
所以這件事就算議准了, 權弈不能在上都逗留,政令一頒布,就得動身前往譙郡。
他走的這天, 天高雲淡, 沒有牢車也沒有押解的人員, 只有兩名平時貼身侍奉的家僕,護送他走出了建春門。
城外已是草木萌發的時節了,遠山遠水覆蓋上了一層綠, 看上去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他站在寬坦的道路上四顧,身上樸素的袍服被春風吹得輕漾。他的野心和前程都沒有了, 但遠離了名利場,似乎也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至少這暖陽和青草,都是屬於他的。
只是有些遺憾,他的所作所為令至親深感失望,即便要遠行,也沒有人來送別他。
算了,還指望什麼呢。
他嘆了口氣,轉身接過僕從遞來的馬韁,翻身上馬往郊野去。走了一程,看見道旁停著一輛車輦,車輿前垂掛的帘子打了起來,走近看,車內坐著太后。
他勒住馬韁,一瞬羞愧自責湧上心頭,下馬後在太后的車駕前跪了下來。
「阿娘,兒不孝。」他以頭搶地,悲聲道,「兒鬼迷心竅,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傷了阿娘的心,都是兒的錯。」
太后眼裡蓄著淚,強忍著沒有落下來,平住心緒道:「你沒有對不起我,你對不起你自己的良心,對不起一直疼愛你的阿兄。我想過大梁建立之初,定會有很多紛爭,會有人謀奪他的皇位,但萬萬沒想到,那個人會是你。二郎,你可能是真的病得太久,病得忘了很多事,但我記得清清楚楚,你十三歲那年冬突發急症,你阿兄那時駐紮在會稽,頂風冒雪跑了一整夜,把當時軍中最好的大夫帶回來給你瞧病,才救回了你的小命。結果你身體逐年好轉,卻眼紅他拿命拼來的江山,你何德何能,怎麼會生出這樣愚蠢的野心!早前你經常進宮,在我耳邊不時吹風,我就有所懷疑,可我不敢往那上頭想,我以為是我多心,只一遍一遍讓你好生報效你阿兄,可惜你根本沒往心裡去。如今好了,試過了,灰頭土臉,又何必呢。今日我來送你,是為母子之情,並不因為心疼你。你去了譙郡之後,望你痛改前非,用餘生來懺悔罪行吧。」
跪在車前的人,此時也不知道是怎樣的感觸,就那麼弓著身子,半晌沒有起身。
隔了許久才聽他說:「請阿娘替兒帶話給阿兄,二郎錯了,今生對不起阿兄,來世做牛做馬,償還阿兄。」
太后深深嘆了口氣,「起來吧。我料你阿兄早就釋懷了,否則也不會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才宣讀對你的裁決。他還在擔心你身子受不住,不能頂著嚴寒趕路,而你……你呀你……」
太后奮力沖他指了指,恨鐵不成鋼。權弈也因她的話忽然淚流滿面,哽聲道:「我萬死,對不起阿兄。」
可是遲來的懺悔有什麼用呢,有些感情受過傷,就很難復原了。
太后還是叮囑了他兩句,「相距雖不遠,你也得走上三日。啟程吧,路上遇見驛站,儘早投宿,別等天黑。」
權弈泣不成聲,只是不願勾得阿娘傷心,忙轉過身重新跨馬,匆匆道一聲:「娘,兒走了。」就策馬奔向了遠方。
太后看著他遠去的身影,心裡說不出的難受。不知是不是吹了風的緣故,只覺腦子昏昏沉沉的,像是有些發熱了。但這片愁雲慘霧沒能持續太久,邁入安福宮大門的那刻,徹底得到了根治。<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蘇月笑了笑,「不談什麼恩典,李將軍若罪不至此,我料陛下也會法外開恩的。」說罷吩咐窈娘,「送李夫人出宮去吧,不多時宮門就要落鎖了。」
寶成公主千恩萬謝去了,蘇月從命婦朝堂出來,邁出門檻就看見靠在門邊的皇帝,他偏頭問她:「那個李再思,你覺得該不該放?這件事我也一直在考慮,若不放,我心裡踏實,若放了,我擔心他會作亂。」
蘇月道:「我沒有別的可說,只有一句話,過載者沉其舟,欲勝者殺其身。請皇帝陛下自行定奪。」
皇帝沉默良久,嘆了口氣,「上年朝堂過於動盪了,我也知道。早前阿爹常有一句話掛在嘴上,他說金以剛折,水以柔全……大梁已經到了需要懷柔的時候了,朕得掙個賢名,不能讓他們詬病朕過河拆橋,誅殺功臣。」說罷轉頭吩咐萬里,「下令刑部放人,李再思官復原職。且看他日後的表現,若有異動,再除不遲。」
第82章
李再思走出了刑部大牢, 也就是說齊王謀反一案,到了徹底了結的時候了。
朝堂之上,皇帝把他的想法與眾臣工說了, 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 就是骨肉親情割捨不斷。不會要齊王的命, 但此生圈禁是不能逃脫的,問眾臣可有意見。
能有什麼意見呢, 宰相說:「陛下是仁君,縱是天家, 也有尋常人的憐恤與不舍。齊王是久病瘋魔, 且手上並無實權,一切盡在陛下掌握之中。陛下憐他,將他圈禁在譙郡, 臣等認為並無不妥。要緊一宗太后上了年紀, 留下齊王, 也是為寬慰太后,不令太后過於悲傷罷了。」
所以這件事就算議准了, 權弈不能在上都逗留,政令一頒布,就得動身前往譙郡。
他走的這天, 天高雲淡, 沒有牢車也沒有押解的人員, 只有兩名平時貼身侍奉的家僕,護送他走出了建春門。
城外已是草木萌發的時節了,遠山遠水覆蓋上了一層綠, 看上去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他站在寬坦的道路上四顧,身上樸素的袍服被春風吹得輕漾。他的野心和前程都沒有了, 但遠離了名利場,似乎也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至少這暖陽和青草,都是屬於他的。
只是有些遺憾,他的所作所為令至親深感失望,即便要遠行,也沒有人來送別他。
算了,還指望什麼呢。
他嘆了口氣,轉身接過僕從遞來的馬韁,翻身上馬往郊野去。走了一程,看見道旁停著一輛車輦,車輿前垂掛的帘子打了起來,走近看,車內坐著太后。
他勒住馬韁,一瞬羞愧自責湧上心頭,下馬後在太后的車駕前跪了下來。
「阿娘,兒不孝。」他以頭搶地,悲聲道,「兒鬼迷心竅,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傷了阿娘的心,都是兒的錯。」
太后眼裡蓄著淚,強忍著沒有落下來,平住心緒道:「你沒有對不起我,你對不起你自己的良心,對不起一直疼愛你的阿兄。我想過大梁建立之初,定會有很多紛爭,會有人謀奪他的皇位,但萬萬沒想到,那個人會是你。二郎,你可能是真的病得太久,病得忘了很多事,但我記得清清楚楚,你十三歲那年冬突發急症,你阿兄那時駐紮在會稽,頂風冒雪跑了一整夜,把當時軍中最好的大夫帶回來給你瞧病,才救回了你的小命。結果你身體逐年好轉,卻眼紅他拿命拼來的江山,你何德何能,怎麼會生出這樣愚蠢的野心!早前你經常進宮,在我耳邊不時吹風,我就有所懷疑,可我不敢往那上頭想,我以為是我多心,只一遍一遍讓你好生報效你阿兄,可惜你根本沒往心裡去。如今好了,試過了,灰頭土臉,又何必呢。今日我來送你,是為母子之情,並不因為心疼你。你去了譙郡之後,望你痛改前非,用餘生來懺悔罪行吧。」
跪在車前的人,此時也不知道是怎樣的感觸,就那麼弓著身子,半晌沒有起身。
隔了許久才聽他說:「請阿娘替兒帶話給阿兄,二郎錯了,今生對不起阿兄,來世做牛做馬,償還阿兄。」
太后深深嘆了口氣,「起來吧。我料你阿兄早就釋懷了,否則也不會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才宣讀對你的裁決。他還在擔心你身子受不住,不能頂著嚴寒趕路,而你……你呀你……」
太后奮力沖他指了指,恨鐵不成鋼。權弈也因她的話忽然淚流滿面,哽聲道:「我萬死,對不起阿兄。」
可是遲來的懺悔有什麼用呢,有些感情受過傷,就很難復原了。
太后還是叮囑了他兩句,「相距雖不遠,你也得走上三日。啟程吧,路上遇見驛站,儘早投宿,別等天黑。」
權弈泣不成聲,只是不願勾得阿娘傷心,忙轉過身重新跨馬,匆匆道一聲:「娘,兒走了。」就策馬奔向了遠方。
太后看著他遠去的身影,心裡說不出的難受。不知是不是吹了風的緣故,只覺腦子昏昏沉沉的,像是有些發熱了。但這片愁雲慘霧沒能持續太久,邁入安福宮大門的那刻,徹底得到了根治。<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