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他感覺自己受到了愚弄,對兄長的恨意也更深,狠狠看著皇帝問:「既然早就察覺了,為什麼不乾脆殺了我?」
皇帝答得很簡單,「因為朕和你不一樣,朕從未想過要殺自己的同胞兄弟。」
齊王聲嘶力竭,「又是為了區別於我!你情深義重,而我是亂臣賊子,無恥小人!」
他發瘋,不顧死活,太后卻不能眼睜睜看著他走上末路,只好來求皇帝,「二郎病了這些年,腦筋早就和常人不一樣了。我知道他犯了死罪,可他畢竟是你阿弟,你給他一個活命的機會吧!」
毒害皇帝,謀朝篡位,樁樁件件都是死罪。皇帝轉過頭望向在場的臣僚,「諸位以為,朕該如何裁決?」
宰相和尚書省官員異口同聲,「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太后哪裡捨得,哭道:「天爺,難道我只配有一個兒子嗎?我上了年紀,只想子孫都平平安安的,莫讓我白髮人送黑髮人。」
蘇月一直站在太后身邊,見她悲痛欲絕忙攙扶住,對皇帝道:「茲事體大,陛下也不必立時發落,總要再命大理寺徹查,才能定罪。」
拖字訣,永遠是最好的辦法。其實她也知道他不忍心當真處死權弈,這個時候若有人緩和了劍拔弩張的氣氛,那麼後面的事,就可以酌情再定奪了。
皇帝嘆了口氣,「大娘子說得是,朕在氣頭上,不宜裁決。著令大理寺將人關押進北司獄,查明同謀後再行論處。」
大理寺卿拱手道是,很快遣來緹騎,把權弈押解出了乾陽殿。
皇帝這時方定下心來,愴然道:「大梁開國至今一切向好,卻沒想到出了這樣一件事。朕也自省,可是朕做得不夠好,若沒有刻意縱容,他也許走不到這一步。是朕滋養了他的野心,朕也有錯。不過經此變故,朕看見了眾臣工的忠心,更看清了大娘子臨危不懼,足堪執掌鳳印。」
所以這是一場有計劃的稽考,考驗的不光是齊王的野心,更是滿朝文武的忠心。眾人嘴上高呼陛下聖明時,誰的後背沒有隱隱生寒,不慶幸自己還算聰明,堅持到了最後。
至於這位大娘子呢,陛下給了她證明自己的機會,經此一戰,再也不會有人敢質疑她的能力,貶低她的出身。從今往後她就是大梁王朝的小君,鐵骨錚錚的,能與陛下並肩而立的正宮皇后。
皇帝偏頭吩咐萬里:「傳令裴忌,讓他撤兵吧。他的忠勇朕記下了,等朝局大定再行封賞。原破岩這刻應當已經接掌了城外的駐軍,命人快馬傳話,把駐軍遣回駐地,暫且令守營大將統管軍務。」
萬里領命去承辦了,皇帝方對眾臣道:「這幾日弄得人心惶惶,大家都辛苦了。回去好生預備過年吧,耽誤的政事,年後的大朝會上再行商議。」
眾臣齊聲說是,復又長長行禮,魚貫退出了乾陽殿。
大殿內外沒有外人了,皇帝上前攙住了太后,愧怍道:「阿娘,兒這幾日讓阿娘傷心了,但請阿娘體諒兒,我也是沒有辦法,我也為二郎的所作所為傷心。」
太后掖著淚眼道:「你早看出他有不臣之心,為什麼從來沒有與我說起過?你若是說了,我還能敲打敲打他,也不至於走到今天這步。」
皇帝搖頭,「阿娘低估了他的野心,他入朝任職後,致力於拉攏人心,一日都沒有懈怠。我也希望是自己多心了,所以想試他一試,他再怎麼胡鬧我都可以不與他計較,但他最後竟要毒殺我……若不是我早有防備,這刻恐怕真的已經死了。」
太后不由掩面大哭,「這個混帳的糊塗蟲,做個富貴閒人有什麼不好,做出這種喪心病狂的惡事來!」
齊王的失敗不止在於鑽進了兄長的圈套,更在於自身能力的不足。他把權力更迭想得太簡單,政治的詭譎遠在他的認知之上。這些門道靠無數次生死一線磨礪出來,不是坐在書案後紙上談兵,就能輕易弄明白的。
而太后的焦急,在兒子面前不必遮掩,她追問皇帝:「大郎,你會如何處置二郎?真的會處死他嗎?」
皇帝對一切早就作了無數次的設想,他能不能狠下心來殺了權弈。如果遵國法,權弈必死無疑,但他終究不是個狠心的兄長。當初遍尋名醫才保住了他的小命,怎麼忍心親手再把他送下黃泉。
「我可以讓他不死,但他不能再留在上都了。這輩子須得活在有人看守的地方,不能隨意行動,更不能結交任何朝廷官員。」他說罷頓了頓,又問太后,「我這樣安排,阿娘能接受嗎?」
太后不是個只知鬧騰,不知顧全大局的人,在她看來小兒子能保住一條命,已經是法外開恩了。她只有一個要求,「別去嚴寒之地,他的身子經不住。去一個有花有草,冬日有雪也有暖陽的地方。」
皇帝點了點頭,「阿娘放心。」
太后長嘆了口氣,「這樣,我已經很知足了……」復又無奈地看了看他,「你為考驗他的野心,把所有人都騙了。蘇月險些被你嚇死,趕緊好生安撫她吧,別讓她又捶你。」
太后說罷,由傅姆攙扶著返回安福殿了,沒看見皇帝的耳朵被人擰著,直接拖回了內寢。
蘇月紅著兩眼虎視眈眈,「你今日有血光之災,因為我要打死你!」<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皇帝答得很簡單,「因為朕和你不一樣,朕從未想過要殺自己的同胞兄弟。」
齊王聲嘶力竭,「又是為了區別於我!你情深義重,而我是亂臣賊子,無恥小人!」
他發瘋,不顧死活,太后卻不能眼睜睜看著他走上末路,只好來求皇帝,「二郎病了這些年,腦筋早就和常人不一樣了。我知道他犯了死罪,可他畢竟是你阿弟,你給他一個活命的機會吧!」
毒害皇帝,謀朝篡位,樁樁件件都是死罪。皇帝轉過頭望向在場的臣僚,「諸位以為,朕該如何裁決?」
宰相和尚書省官員異口同聲,「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太后哪裡捨得,哭道:「天爺,難道我只配有一個兒子嗎?我上了年紀,只想子孫都平平安安的,莫讓我白髮人送黑髮人。」
蘇月一直站在太后身邊,見她悲痛欲絕忙攙扶住,對皇帝道:「茲事體大,陛下也不必立時發落,總要再命大理寺徹查,才能定罪。」
拖字訣,永遠是最好的辦法。其實她也知道他不忍心當真處死權弈,這個時候若有人緩和了劍拔弩張的氣氛,那麼後面的事,就可以酌情再定奪了。
皇帝嘆了口氣,「大娘子說得是,朕在氣頭上,不宜裁決。著令大理寺將人關押進北司獄,查明同謀後再行論處。」
大理寺卿拱手道是,很快遣來緹騎,把權弈押解出了乾陽殿。
皇帝這時方定下心來,愴然道:「大梁開國至今一切向好,卻沒想到出了這樣一件事。朕也自省,可是朕做得不夠好,若沒有刻意縱容,他也許走不到這一步。是朕滋養了他的野心,朕也有錯。不過經此變故,朕看見了眾臣工的忠心,更看清了大娘子臨危不懼,足堪執掌鳳印。」
所以這是一場有計劃的稽考,考驗的不光是齊王的野心,更是滿朝文武的忠心。眾人嘴上高呼陛下聖明時,誰的後背沒有隱隱生寒,不慶幸自己還算聰明,堅持到了最後。
至於這位大娘子呢,陛下給了她證明自己的機會,經此一戰,再也不會有人敢質疑她的能力,貶低她的出身。從今往後她就是大梁王朝的小君,鐵骨錚錚的,能與陛下並肩而立的正宮皇后。
皇帝偏頭吩咐萬里:「傳令裴忌,讓他撤兵吧。他的忠勇朕記下了,等朝局大定再行封賞。原破岩這刻應當已經接掌了城外的駐軍,命人快馬傳話,把駐軍遣回駐地,暫且令守營大將統管軍務。」
萬里領命去承辦了,皇帝方對眾臣道:「這幾日弄得人心惶惶,大家都辛苦了。回去好生預備過年吧,耽誤的政事,年後的大朝會上再行商議。」
眾臣齊聲說是,復又長長行禮,魚貫退出了乾陽殿。
大殿內外沒有外人了,皇帝上前攙住了太后,愧怍道:「阿娘,兒這幾日讓阿娘傷心了,但請阿娘體諒兒,我也是沒有辦法,我也為二郎的所作所為傷心。」
太后掖著淚眼道:「你早看出他有不臣之心,為什麼從來沒有與我說起過?你若是說了,我還能敲打敲打他,也不至於走到今天這步。」
皇帝搖頭,「阿娘低估了他的野心,他入朝任職後,致力於拉攏人心,一日都沒有懈怠。我也希望是自己多心了,所以想試他一試,他再怎麼胡鬧我都可以不與他計較,但他最後竟要毒殺我……若不是我早有防備,這刻恐怕真的已經死了。」
太后不由掩面大哭,「這個混帳的糊塗蟲,做個富貴閒人有什麼不好,做出這種喪心病狂的惡事來!」
齊王的失敗不止在於鑽進了兄長的圈套,更在於自身能力的不足。他把權力更迭想得太簡單,政治的詭譎遠在他的認知之上。這些門道靠無數次生死一線磨礪出來,不是坐在書案後紙上談兵,就能輕易弄明白的。
而太后的焦急,在兒子面前不必遮掩,她追問皇帝:「大郎,你會如何處置二郎?真的會處死他嗎?」
皇帝對一切早就作了無數次的設想,他能不能狠下心來殺了權弈。如果遵國法,權弈必死無疑,但他終究不是個狠心的兄長。當初遍尋名醫才保住了他的小命,怎麼忍心親手再把他送下黃泉。
「我可以讓他不死,但他不能再留在上都了。這輩子須得活在有人看守的地方,不能隨意行動,更不能結交任何朝廷官員。」他說罷頓了頓,又問太后,「我這樣安排,阿娘能接受嗎?」
太后不是個只知鬧騰,不知顧全大局的人,在她看來小兒子能保住一條命,已經是法外開恩了。她只有一個要求,「別去嚴寒之地,他的身子經不住。去一個有花有草,冬日有雪也有暖陽的地方。」
皇帝點了點頭,「阿娘放心。」
太后長嘆了口氣,「這樣,我已經很知足了……」復又無奈地看了看他,「你為考驗他的野心,把所有人都騙了。蘇月險些被你嚇死,趕緊好生安撫她吧,別讓她又捶你。」
太后說罷,由傅姆攙扶著返回安福殿了,沒看見皇帝的耳朵被人擰著,直接拖回了內寢。
蘇月紅著兩眼虎視眈眈,「你今日有血光之災,因為我要打死你!」<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