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這番話說得顏在落淚,她從未想到自己會遇見這樣的姻緣。原本以為只是權貴的一時興起,卻沒想到他當了真,發願要娶她。
皇帝自然是要成全他的,當即便道:「朕應准了,回去便下旨命秘書省擬詔,等你們成婚時,親自為你們證婚。」
齊王忙攜顏在肅拜下去,「叩謝陛下。」
左右上前把人攙扶起來,蘇月笑著向顏在拱手,「朱娘子,恭喜你呀。」
顏在紅著臉,笑靨如花,退到她身旁坐下,緊緊握住了蘇月的手。
皇帝舒展著長眉,切切叮囑阿弟:「既然要定親,咱們自家決定不算數,要早日知會親家。到時候也把朱家人遷到上都來吧,免了思親之苦,才能一心過日子。」
齊王說是,含笑望向顏在,「其實我早就有這個意思,也曾同她說過,只是那時候相交不深,不敢太莽撞。現在婚事定下來了,我打算差人往姑蘇去報信,年前想是來不及了,年後再慢慢張羅。」
蘇月拿肩頭頂頂顏在,戲謔道:「人家說了這麼多,你呢?心裡是怎麼想的?」
顏在赧然道:「我也不知該說些什麼。我是微末之人,能得大王如此厚待,心裡感念大王。若說回報,我又能如何回報呢,不過真心以待,日後盡心侍奉大王吧。」
大家都很歡喜,蘇月端起杯子招呼:「什麼都別說了,咱們滿飲此杯,慶賀這樁喜事吧!」
眾人便一同舉杯,愉快地碰了碰。將要過年了,百忙之中能夠商定一樁喜事,實在沒有辜負這好時光啊。
舫船在湖光山色間行走,遠處也偶見小舟來去,隱隱約約有樂聲飄過來,奏的是梨園新進剛出的江南調。
齊王出了個主意,「大家都喜歡音聲,我記得阿兄擅吹笛,也會彈琵琶,莫如咱們來考考耳力,看咱們兄弟與梨園的大樂師們,究竟有幾多差距。」
皇帝也饒有興致,「你想如何比?」
齊王道:「咱們分成兩隊,阿兄阿嫂一隊,我與朱娘子一隊。以屏風遮擋,讓內外侍立的都來猜,奏樂的究竟是二者中的哪一個。猜對了有賞,猜錯了罰酒,這個主意如何?」
蘇月嘖嘖,「說是一隊,分明是拿我們當對手啊。」笑著對顏在道,「看來大王不服咱們的琴技,我就不信他們成天握筆的,能與我們不相上下。機會難得,今日咱們狠殺他們一回。」
於是一拍即合,一方摺疊的屏風擋出了兩個世界。屏風後的人執起樂器,屏風外一干人豎起了耳朵。
蘇月和皇帝率先來,她朝他看了一眼,這時的陛下分外肅穆,面色都是沉寂的。她還在暗笑他如臨大敵,他掄指奏起了《十面埋伏》,一陣滾滾的喧囂,那手法和聲勢瞬間讓她笑不出來了。她以前只知道他通樂理,但沒想到他實操竟也在行,滿輪半拂,殺伐決斷,一場你死我活的凶戰,繪聲繪色鋪陳在了所有人面前。
屏風外的人開始下注,國用說:「這定是大娘子。我聽過大娘子在梨園內獨奏,就是這樣的指法。」
淮州和幾個御前的內侍不認同,「如此強勁有力,定是陛下啊。」
外面猜測紛紛,皇帝奏完,沖她笑了笑,把琵琶轉交給了她。
相較於他的指法,蘇月的劃拂和掃拂更多,更擅長用剎弦來描繪刀槍迸鳴的場景。一時讓所有人迷茫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奏法,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刀光劍影。誰也說不準究竟誰先誰後,歸根結底就是胡蒙,對錯全憑運氣。
等屏風撤下,兩個人又重新彈上了一段,這下結果就很分明了,有人得賞有人罰酒。顏在日日和蘇月在一起,當然不會聽錯,齊王則鎩羽而歸,無奈被那些內侍灌了一大杯。
接下來輪到他和顏在了,兩人起身坐進了屏風之後。
顏在等著他先奏,卻沒想到他把月琴交給了她,湊在她耳邊說:「同一首曲子,請娘子先後用兩種手法演奏。」
顏在遲疑了,「我一個人奏麼?」
齊王含笑點了點頭,目中寒輝點點,「娘子定能做到吧?」
樂工一人有多種指法,這是基本功,倒並不為難。顏在心下雖然疑惑,也還是應下了,奏的是《君子飲酒吟》,為了感念皇帝陛下的成全,對兄友弟恭極力頌揚了一番。
舫船上的船艙,前後都設了門,以便隨時出艙賞看兩岸的風景。門楣上雖有簾幔垂掛,但偶爾被風吹起,也還是帶來了艙外的涼意,拂得人鬢邊生寒。
顏在是個實心的女郎,一心只想奏好曲目,想混淆外面人的判斷。正奏得盡興,身旁的人卻朝她做了個噤聲的動作,起身離開了。
她大惑不解,但手上撥弦未停,第一曲近了尾聲,略頓片刻,換種指法又奏響了第二曲。
齊王離開的時間並不長,她奏到「家給人足,時和歲豐」的時候,他回來重新落了座。她也沒有多想,料他或者是去如廁了,這種事也不好追問,仍是兢兢業業把整首曲子奏完了。
等到大家下過注,屏風被撤開了,齊王手裡的月琴,奏的是起始的那一曲。他有極佳的模仿能力,就算是內行,也聽不出兩者有任何差距。<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皇帝自然是要成全他的,當即便道:「朕應准了,回去便下旨命秘書省擬詔,等你們成婚時,親自為你們證婚。」
齊王忙攜顏在肅拜下去,「叩謝陛下。」
左右上前把人攙扶起來,蘇月笑著向顏在拱手,「朱娘子,恭喜你呀。」
顏在紅著臉,笑靨如花,退到她身旁坐下,緊緊握住了蘇月的手。
皇帝舒展著長眉,切切叮囑阿弟:「既然要定親,咱們自家決定不算數,要早日知會親家。到時候也把朱家人遷到上都來吧,免了思親之苦,才能一心過日子。」
齊王說是,含笑望向顏在,「其實我早就有這個意思,也曾同她說過,只是那時候相交不深,不敢太莽撞。現在婚事定下來了,我打算差人往姑蘇去報信,年前想是來不及了,年後再慢慢張羅。」
蘇月拿肩頭頂頂顏在,戲謔道:「人家說了這麼多,你呢?心裡是怎麼想的?」
顏在赧然道:「我也不知該說些什麼。我是微末之人,能得大王如此厚待,心裡感念大王。若說回報,我又能如何回報呢,不過真心以待,日後盡心侍奉大王吧。」
大家都很歡喜,蘇月端起杯子招呼:「什麼都別說了,咱們滿飲此杯,慶賀這樁喜事吧!」
眾人便一同舉杯,愉快地碰了碰。將要過年了,百忙之中能夠商定一樁喜事,實在沒有辜負這好時光啊。
舫船在湖光山色間行走,遠處也偶見小舟來去,隱隱約約有樂聲飄過來,奏的是梨園新進剛出的江南調。
齊王出了個主意,「大家都喜歡音聲,我記得阿兄擅吹笛,也會彈琵琶,莫如咱們來考考耳力,看咱們兄弟與梨園的大樂師們,究竟有幾多差距。」
皇帝也饒有興致,「你想如何比?」
齊王道:「咱們分成兩隊,阿兄阿嫂一隊,我與朱娘子一隊。以屏風遮擋,讓內外侍立的都來猜,奏樂的究竟是二者中的哪一個。猜對了有賞,猜錯了罰酒,這個主意如何?」
蘇月嘖嘖,「說是一隊,分明是拿我們當對手啊。」笑著對顏在道,「看來大王不服咱們的琴技,我就不信他們成天握筆的,能與我們不相上下。機會難得,今日咱們狠殺他們一回。」
於是一拍即合,一方摺疊的屏風擋出了兩個世界。屏風後的人執起樂器,屏風外一干人豎起了耳朵。
蘇月和皇帝率先來,她朝他看了一眼,這時的陛下分外肅穆,面色都是沉寂的。她還在暗笑他如臨大敵,他掄指奏起了《十面埋伏》,一陣滾滾的喧囂,那手法和聲勢瞬間讓她笑不出來了。她以前只知道他通樂理,但沒想到他實操竟也在行,滿輪半拂,殺伐決斷,一場你死我活的凶戰,繪聲繪色鋪陳在了所有人面前。
屏風外的人開始下注,國用說:「這定是大娘子。我聽過大娘子在梨園內獨奏,就是這樣的指法。」
淮州和幾個御前的內侍不認同,「如此強勁有力,定是陛下啊。」
外面猜測紛紛,皇帝奏完,沖她笑了笑,把琵琶轉交給了她。
相較於他的指法,蘇月的劃拂和掃拂更多,更擅長用剎弦來描繪刀槍迸鳴的場景。一時讓所有人迷茫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奏法,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刀光劍影。誰也說不準究竟誰先誰後,歸根結底就是胡蒙,對錯全憑運氣。
等屏風撤下,兩個人又重新彈上了一段,這下結果就很分明了,有人得賞有人罰酒。顏在日日和蘇月在一起,當然不會聽錯,齊王則鎩羽而歸,無奈被那些內侍灌了一大杯。
接下來輪到他和顏在了,兩人起身坐進了屏風之後。
顏在等著他先奏,卻沒想到他把月琴交給了她,湊在她耳邊說:「同一首曲子,請娘子先後用兩種手法演奏。」
顏在遲疑了,「我一個人奏麼?」
齊王含笑點了點頭,目中寒輝點點,「娘子定能做到吧?」
樂工一人有多種指法,這是基本功,倒並不為難。顏在心下雖然疑惑,也還是應下了,奏的是《君子飲酒吟》,為了感念皇帝陛下的成全,對兄友弟恭極力頌揚了一番。
舫船上的船艙,前後都設了門,以便隨時出艙賞看兩岸的風景。門楣上雖有簾幔垂掛,但偶爾被風吹起,也還是帶來了艙外的涼意,拂得人鬢邊生寒。
顏在是個實心的女郎,一心只想奏好曲目,想混淆外面人的判斷。正奏得盡興,身旁的人卻朝她做了個噤聲的動作,起身離開了。
她大惑不解,但手上撥弦未停,第一曲近了尾聲,略頓片刻,換種指法又奏響了第二曲。
齊王離開的時間並不長,她奏到「家給人足,時和歲豐」的時候,他回來重新落了座。她也沒有多想,料他或者是去如廁了,這種事也不好追問,仍是兢兢業業把整首曲子奏完了。
等到大家下過注,屏風被撤開了,齊王手裡的月琴,奏的是起始的那一曲。他有極佳的模仿能力,就算是內行,也聽不出兩者有任何差距。<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