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果然言官的嘴,是殺人於無形的刀,句句都能剔到人骨頭上,能將你的心剜個洞。
蘇月先前的內疚,因他的這番話變成了怒火,憤懣道:「陳御史飽讀詩書,原來就是為了在朝堂上貶低女子嗎?什麼叫撥亂反正?樂工抬高賞銀固然有錯,但這梨園難道不是靠著半數女子支撐起來的嗎?陛下任命我為梨園使,我自問兢兢業業,不敢有半分懈怠,月余令曲目增添十三,恢復聲詩、變文、古琴樂,我哪一樁是在遊戲,陛下又何時公私不分了,還請陳御史賜教。」
皇帝的目光划過了陳御史的面門,慢悠悠一笑,「看來陳大人對朕頗有微詞啊,大梁立國之初就有國策,朝中官員的任命一不看師從,二不看門第,向來是良才善用,能者居之。上次查辦盛望,牽扯出了梨園中的骯髒交易,朕便打定主意要改變現狀,不令這些樂工們再受人欺辱,淪為權貴的玩物。朕問你們,什麼人深知道樂人之苦?是太常寺那些坐在官衙中的官員嗎?」他緩緩搖頭,「不是,是同樣身處水深火熱中的樂工。樂人掌管梨園和樂府,都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懂得什麼是管色譜,什麼是六十調,懂得如何將音聲發揚光大,而非僅作取悅權貴的靡靡之音。」
一番慷慨陳詞,御史台的官員們被說得面面相覷,難以反駁。皇帝頓了頓又道:「在朝廷為官,最忌知小禮而無大義,梨園中有不正之風,下令嚴加整改就是了,如何牽扯出那麼多閒言,又是公私不分,又是貶損女子?或許是朕淺見了,朕以為如今的梨園,比之開國之時強盛了許多,梨園使功不可沒。然樂工們心浮氣躁,唯利是圖,亦是梨園使的罪過。朕素來賞罰分明,今日的事辜大人難辭其咎,就罰半年俸祿,責令糾正吧。」
金口玉言下,御史台的人徹底被壓制住了。陛下雖然光明正大徇私,但言辭有大格局。格局一大,就占了有利形勢,你若再不依不饒,那就真成了知小禮而無大義了。
蘇月見那幾人沒有異議,方才俯身領命,「卑下知錯,甘願受罰。」
而皇帝適時糾正了她,「辜大人既然擔任梨園使,就是朝廷命官。從今往後不要再自稱卑下了,要自稱臣,記住了嗎?」
御史台的人頓時傻了眼,這算是弄巧成拙了嗎?原先辜娘子管理梨園只有實權沒有品階,這麼顛來倒去一番,竟成了「朝廷命官」。要是繼續彈劾下去,明日怕不是要登上朝堂,參加朝會了吧!
陳御史等三人悻悻然,蘇月的鼻子直發酸,也說不清心裡的感受,只覺酸甜苦辣都攪合在一起,堵得人心口生疼。
皇帝長舒一口氣,復又換了個溫和的語調,「辜大人掌管梨園方滿一月,定會有許多不足,小懲大誡,慢慢改正,諸位應當放開心胸給她些餘地,容她成長。今日的事,就到此為止吧,朕已做出了裁決,就不再多議了。朝廷既要扶植梨園謳歌盛世,也要仰賴諸位直陳時弊。朕盼朝堂內外一團和氣,若因梨園使是女郎,就斷言她不能勝任,朕覺得這是成見,不該從我大梁御史台的官員們口中說出來。」
陳御史等人也懂得審時度勢,到了這種時候,就不要繼續不依不饒叫板了,遂轉變了話風道:「臣等過於急切了,言辭激憤無禮,請陛下恕罪。」
當然原則是要堅守的,只向陛下認錯,絕不向女郎低頭。三位御史台官員俯身長揖下去,沒有多看蘇月一眼,卻行退出了大殿。
皇帝見人都散了,方才轉頭望向蘇月,「朕記得曾經告誡過你,不要意氣用事,被人情綁縛住手腳,你只求維護樂工的尊嚴,卻忘了同時應當善加約束他們。人的貪慾就是如此,得隴望蜀,好了傷疤忘了疼,弄得如今規矩大亂,份內的職責也講求價高者得。他們貪財,你就遭殃,被人一狀告到朕跟前來,要不是有朕托底,你這梨園使可當不成了。」
蘇月也有她的不平,「御史台那幫人只為權貴鳴不平,當初樂工們遭受欺凌時,怎麼不見他們站出來,為樂工們討個公道?現在大義凜然,百般斥責樂工們,分明就是拜高踩低,我沒有眼睛瞧他們!」
皇帝直蹙眉,「你這是強詞奪理,咱們就事論事,不該一樁歸一樁嗎?失德的王公大臣朕會懲處,梨園子弟坐地起價,難道不是你的錯?你身為梨園使,只知得益不知盡責,你還同朕鬧起脾氣來?」
蘇月被他說得啞口無言,用力咬著唇轉過身,不再面對他了。那纖瘦的肩膀和身腰支撐著板正的公服,看上去有些悲涼悽慘。
皇帝怔忡望著她的背影,她低著頭,用沉默對抗他。他心煩意亂,氣悶道:「御史台彈劾你,朕不得不將你召來,當面解決此事。朕不是已經向著你了嗎,那些話你都沒聽見嗎,還要朕怎麼樣?」
可她仍舊不應,正在他惱火的時候,忽然見她肩頭聳動,抽搭起來。他一時慌了神,駭然望向一旁的萬里,萬里比他更惶恐,二話不說竟行禮退下了。
這下御座是坐不成了,要重振帝王威儀的計劃再一次宣告失敗,忙下來勸慰,「唉,你哭什麼……朕沒有要怪你的意思,你怎麼還委屈上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蘇月先前的內疚,因他的這番話變成了怒火,憤懣道:「陳御史飽讀詩書,原來就是為了在朝堂上貶低女子嗎?什麼叫撥亂反正?樂工抬高賞銀固然有錯,但這梨園難道不是靠著半數女子支撐起來的嗎?陛下任命我為梨園使,我自問兢兢業業,不敢有半分懈怠,月余令曲目增添十三,恢復聲詩、變文、古琴樂,我哪一樁是在遊戲,陛下又何時公私不分了,還請陳御史賜教。」
皇帝的目光划過了陳御史的面門,慢悠悠一笑,「看來陳大人對朕頗有微詞啊,大梁立國之初就有國策,朝中官員的任命一不看師從,二不看門第,向來是良才善用,能者居之。上次查辦盛望,牽扯出了梨園中的骯髒交易,朕便打定主意要改變現狀,不令這些樂工們再受人欺辱,淪為權貴的玩物。朕問你們,什麼人深知道樂人之苦?是太常寺那些坐在官衙中的官員嗎?」他緩緩搖頭,「不是,是同樣身處水深火熱中的樂工。樂人掌管梨園和樂府,都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懂得什麼是管色譜,什麼是六十調,懂得如何將音聲發揚光大,而非僅作取悅權貴的靡靡之音。」
一番慷慨陳詞,御史台的官員們被說得面面相覷,難以反駁。皇帝頓了頓又道:「在朝廷為官,最忌知小禮而無大義,梨園中有不正之風,下令嚴加整改就是了,如何牽扯出那麼多閒言,又是公私不分,又是貶損女子?或許是朕淺見了,朕以為如今的梨園,比之開國之時強盛了許多,梨園使功不可沒。然樂工們心浮氣躁,唯利是圖,亦是梨園使的罪過。朕素來賞罰分明,今日的事辜大人難辭其咎,就罰半年俸祿,責令糾正吧。」
金口玉言下,御史台的人徹底被壓制住了。陛下雖然光明正大徇私,但言辭有大格局。格局一大,就占了有利形勢,你若再不依不饒,那就真成了知小禮而無大義了。
蘇月見那幾人沒有異議,方才俯身領命,「卑下知錯,甘願受罰。」
而皇帝適時糾正了她,「辜大人既然擔任梨園使,就是朝廷命官。從今往後不要再自稱卑下了,要自稱臣,記住了嗎?」
御史台的人頓時傻了眼,這算是弄巧成拙了嗎?原先辜娘子管理梨園只有實權沒有品階,這麼顛來倒去一番,竟成了「朝廷命官」。要是繼續彈劾下去,明日怕不是要登上朝堂,參加朝會了吧!
陳御史等三人悻悻然,蘇月的鼻子直發酸,也說不清心裡的感受,只覺酸甜苦辣都攪合在一起,堵得人心口生疼。
皇帝長舒一口氣,復又換了個溫和的語調,「辜大人掌管梨園方滿一月,定會有許多不足,小懲大誡,慢慢改正,諸位應當放開心胸給她些餘地,容她成長。今日的事,就到此為止吧,朕已做出了裁決,就不再多議了。朝廷既要扶植梨園謳歌盛世,也要仰賴諸位直陳時弊。朕盼朝堂內外一團和氣,若因梨園使是女郎,就斷言她不能勝任,朕覺得這是成見,不該從我大梁御史台的官員們口中說出來。」
陳御史等人也懂得審時度勢,到了這種時候,就不要繼續不依不饒叫板了,遂轉變了話風道:「臣等過於急切了,言辭激憤無禮,請陛下恕罪。」
當然原則是要堅守的,只向陛下認錯,絕不向女郎低頭。三位御史台官員俯身長揖下去,沒有多看蘇月一眼,卻行退出了大殿。
皇帝見人都散了,方才轉頭望向蘇月,「朕記得曾經告誡過你,不要意氣用事,被人情綁縛住手腳,你只求維護樂工的尊嚴,卻忘了同時應當善加約束他們。人的貪慾就是如此,得隴望蜀,好了傷疤忘了疼,弄得如今規矩大亂,份內的職責也講求價高者得。他們貪財,你就遭殃,被人一狀告到朕跟前來,要不是有朕托底,你這梨園使可當不成了。」
蘇月也有她的不平,「御史台那幫人只為權貴鳴不平,當初樂工們遭受欺凌時,怎麼不見他們站出來,為樂工們討個公道?現在大義凜然,百般斥責樂工們,分明就是拜高踩低,我沒有眼睛瞧他們!」
皇帝直蹙眉,「你這是強詞奪理,咱們就事論事,不該一樁歸一樁嗎?失德的王公大臣朕會懲處,梨園子弟坐地起價,難道不是你的錯?你身為梨園使,只知得益不知盡責,你還同朕鬧起脾氣來?」
蘇月被他說得啞口無言,用力咬著唇轉過身,不再面對他了。那纖瘦的肩膀和身腰支撐著板正的公服,看上去有些悲涼悽慘。
皇帝怔忡望著她的背影,她低著頭,用沉默對抗他。他心煩意亂,氣悶道:「御史台彈劾你,朕不得不將你召來,當面解決此事。朕不是已經向著你了嗎,那些話你都沒聽見嗎,還要朕怎麼樣?」
可她仍舊不應,正在他惱火的時候,忽然見她肩頭聳動,抽搭起來。他一時慌了神,駭然望向一旁的萬里,萬里比他更惶恐,二話不說竟行禮退下了。
這下御座是坐不成了,要重振帝王威儀的計劃再一次宣告失敗,忙下來勸慰,「唉,你哭什麼……朕沒有要怪你的意思,你怎麼還委屈上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