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殿外的人不明所以,但殿內的人能清清楚楚聽見皇帝的詔命,「壽春侯韓盎侵奪民田,苞苴時有,傲睨不能容人,今暴詔其罪,交刑部徹查,御史台督辦。朕也知道你們心裡在想些什麼,韓盎的罪行是內侍省總領侍監向朕稟報的,朕已查明兩者有私怨,朕絕不包縱宦官干政,敗壞朝綱。盛望有數宗罪,禍國、亂政、浮靡、進讒,且罔顧朝廷政令私調樂工,迫其為娼,每一項都夠得上死罪,朕已將他投入大獄,擇日梟首。」待處置完了那兩個人,皇帝才又長嘆了一聲,「自朕登基以來,每常感念上蒼,天降良臣於朕,盼諸臣工恪心篤誠,竭力輔弼朝政。這大梁的江山,還需你我君臣一心,全力匡正。切不要被富貴權柄迷了眼,讓朕痛心,讓天下百姓失望。」
這番話說完,哪裡有人敢反駁。帝王心術如此,一舉處置了韓盎,又藉機剷除了盛望。這盛望看似受器重,但在前朝時就弄權,不過因大開宮門迎義軍入紫微宮,才以此投靠了新朝。
背叛舊主是為不忠,這種不忠的人能背棄前朝,當然也能隨時為別人再次打開宮門。皇帝剛登基時,能用的人手不多,全盤接下了前朝的舊人,等到國祚穩固之後,疑人不用是常識。原先讓盛望查處韓盎就是一場試探,他若是推辭,說明他還算安分,結果很可惜,他滿口應下了,那麼此人就留不得了。
前朝的弊病,不能在本朝重演,幽帝若是不重用宦官,高氏王朝也不會那麼快覆滅。所以那些曾經嘗到過甜頭的閹人要愈加提防,只要有一絲風吹草動就鬚根除。盛望太過急於建功,忘了身為內官的忌諱,恰巧讓皇帝有了由頭一箭雙鵰,而在今天的端午大宴上宣布,也有警示眾臣的作用。
不過威懾不必過甚,點到即止就夠了。皇帝復又換了個和煦的神情,抬手道:「都平身吧,朕掃了大家的興,自罰一杯。」
他端起桌上的金盞,仰頭飲盡了,復又讓眾人入座,下令樂工們繼續奏樂。
殿外輕快的曲調再次迴蕩在九洲之上,氣氛看似又回到了之前,但百官心底的恐懼沒有消散,即便是笑著,也笑得很緊張,很勉強。
好不容易等到《賀太平》奏完,下個曲目是小部的《婆伽兒》和雲韶寺的劍舞,立部的人都退下場,退到了避風台上。
大家剛坐定,就聽見太樂令張皇失措的聲音傳進來,「孫丞被大理寺的人帶走了,想是受了盛望的牽連。此事不會波及我吧……我可從未參與他們的勾當……」
另一個聲音寬慰他,「若是名單里有你,早就把你帶走了。佟令不必慌張,先接了孫丞的差事,安撫住樂工們。後頭還有兩場,別出岔子,就是保全自己了。」
屋裡的眾人心驚肉跳,不多會兒見太樂令進來,這回粗重的眉毛耷拉得更厲害了,連抬眼都有些費力。
老資歷的樂師追問:「佟令,孫丞還回得來嗎?」
太樂令本想粉飾太平,最後被自己的喪氣打敗了,慢慢搖頭,「就算能保住命,也回不了梨園。還好我同他不對付,否則這回定會跟著他一起見閻王。」
至於統管梨園的梨園使,作為頂頭上司脫不了干係,太樂丞前腳被帶走,後腳他就受了傳喚。照著大理寺辦事的章程,不把人像炒豆子一樣翻炒個皮開肉綻,是結不了案的。這陣子梨園的重擔就要壓在太樂令一個人身上了,好在他平時也不凌辱樂工們,要是這會兒有人告他一狀,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諸位,今日五毒大凶,務必當心。」太樂令朝眾人拱拱手,「可別出亂子,平安回到圓璧城,千萬千萬。」
顏在慘然望了望蘇月,由衷地說:「你還是別同陛下對著幹了,你能活到今天,全靠人家手下留情。一個裴將軍算得了什麼,保住性命才最要緊。下回見了他,好聲好氣做小伏低,可要記著我的話。」
所以初五那天她的琵琶斷弦,皇帝赦免所有人的好風評,因今天當殿的這通殺雞儆猴,終於還是敗光了。是誰說陛下人很好,好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不發威的時候確實滿身可親可敬的君子風範,但也不能因此就忘了,他是屍山血海里摸爬出來的開國皇帝。
鐵血的帝王,真會如表面看上去那麼和善嗎?
蘇月默默和顏在交換了下眼色,「他沒把我們辜家滿門抄斬,已經算是天大的好運氣了,是吧?」
顏在點了點頭,「知足吧。」
蘇月咽了口唾沫,心下不由難過,她可是個恩怨分明的人啊,裴將軍對她有恩,不能以身相許,難道就這樣輕輕揭過了嗎?
然而沒辦法,這風口浪尖上,還是老實些為好。且再等等,等到朝中局勢穩定一些了,再見機行事吧。
這時掌樂又在外面招呼:「快,百戲過後還有一場,奏《芝棲》的上殿外候演。」
蘇月一行人忙抱起樂器,提起裙裾,急匆匆趕到了儀鸞殿外。
殿前那片場地上,劍舞收尾之後的宮人行禮如儀,從兩邊的石階上退下來,候演的已經預備好,只等擊節聲一起,便魚貫入殿登台。
《芝棲》是高麗曲子,相較先前的激盎輕快,算是較為雅致的曲目,歸於坐部。殿門兩側設了圍屏,有輕紗帳幔作點綴,身姿曼妙的前頭人落了座,伽倻琴一響,帳前的宮人便揮動起手裡的扇子,俯仰之間,驚鴻乍起。<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番話說完,哪裡有人敢反駁。帝王心術如此,一舉處置了韓盎,又藉機剷除了盛望。這盛望看似受器重,但在前朝時就弄權,不過因大開宮門迎義軍入紫微宮,才以此投靠了新朝。
背叛舊主是為不忠,這種不忠的人能背棄前朝,當然也能隨時為別人再次打開宮門。皇帝剛登基時,能用的人手不多,全盤接下了前朝的舊人,等到國祚穩固之後,疑人不用是常識。原先讓盛望查處韓盎就是一場試探,他若是推辭,說明他還算安分,結果很可惜,他滿口應下了,那麼此人就留不得了。
前朝的弊病,不能在本朝重演,幽帝若是不重用宦官,高氏王朝也不會那麼快覆滅。所以那些曾經嘗到過甜頭的閹人要愈加提防,只要有一絲風吹草動就鬚根除。盛望太過急於建功,忘了身為內官的忌諱,恰巧讓皇帝有了由頭一箭雙鵰,而在今天的端午大宴上宣布,也有警示眾臣的作用。
不過威懾不必過甚,點到即止就夠了。皇帝復又換了個和煦的神情,抬手道:「都平身吧,朕掃了大家的興,自罰一杯。」
他端起桌上的金盞,仰頭飲盡了,復又讓眾人入座,下令樂工們繼續奏樂。
殿外輕快的曲調再次迴蕩在九洲之上,氣氛看似又回到了之前,但百官心底的恐懼沒有消散,即便是笑著,也笑得很緊張,很勉強。
好不容易等到《賀太平》奏完,下個曲目是小部的《婆伽兒》和雲韶寺的劍舞,立部的人都退下場,退到了避風台上。
大家剛坐定,就聽見太樂令張皇失措的聲音傳進來,「孫丞被大理寺的人帶走了,想是受了盛望的牽連。此事不會波及我吧……我可從未參與他們的勾當……」
另一個聲音寬慰他,「若是名單里有你,早就把你帶走了。佟令不必慌張,先接了孫丞的差事,安撫住樂工們。後頭還有兩場,別出岔子,就是保全自己了。」
屋裡的眾人心驚肉跳,不多會兒見太樂令進來,這回粗重的眉毛耷拉得更厲害了,連抬眼都有些費力。
老資歷的樂師追問:「佟令,孫丞還回得來嗎?」
太樂令本想粉飾太平,最後被自己的喪氣打敗了,慢慢搖頭,「就算能保住命,也回不了梨園。還好我同他不對付,否則這回定會跟著他一起見閻王。」
至於統管梨園的梨園使,作為頂頭上司脫不了干係,太樂丞前腳被帶走,後腳他就受了傳喚。照著大理寺辦事的章程,不把人像炒豆子一樣翻炒個皮開肉綻,是結不了案的。這陣子梨園的重擔就要壓在太樂令一個人身上了,好在他平時也不凌辱樂工們,要是這會兒有人告他一狀,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諸位,今日五毒大凶,務必當心。」太樂令朝眾人拱拱手,「可別出亂子,平安回到圓璧城,千萬千萬。」
顏在慘然望了望蘇月,由衷地說:「你還是別同陛下對著幹了,你能活到今天,全靠人家手下留情。一個裴將軍算得了什麼,保住性命才最要緊。下回見了他,好聲好氣做小伏低,可要記著我的話。」
所以初五那天她的琵琶斷弦,皇帝赦免所有人的好風評,因今天當殿的這通殺雞儆猴,終於還是敗光了。是誰說陛下人很好,好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不發威的時候確實滿身可親可敬的君子風範,但也不能因此就忘了,他是屍山血海里摸爬出來的開國皇帝。
鐵血的帝王,真會如表面看上去那麼和善嗎?
蘇月默默和顏在交換了下眼色,「他沒把我們辜家滿門抄斬,已經算是天大的好運氣了,是吧?」
顏在點了點頭,「知足吧。」
蘇月咽了口唾沫,心下不由難過,她可是個恩怨分明的人啊,裴將軍對她有恩,不能以身相許,難道就這樣輕輕揭過了嗎?
然而沒辦法,這風口浪尖上,還是老實些為好。且再等等,等到朝中局勢穩定一些了,再見機行事吧。
這時掌樂又在外面招呼:「快,百戲過後還有一場,奏《芝棲》的上殿外候演。」
蘇月一行人忙抱起樂器,提起裙裾,急匆匆趕到了儀鸞殿外。
殿前那片場地上,劍舞收尾之後的宮人行禮如儀,從兩邊的石階上退下來,候演的已經預備好,只等擊節聲一起,便魚貫入殿登台。
《芝棲》是高麗曲子,相較先前的激盎輕快,算是較為雅致的曲目,歸於坐部。殿門兩側設了圍屏,有輕紗帳幔作點綴,身姿曼妙的前頭人落了座,伽倻琴一響,帳前的宮人便揮動起手裡的扇子,俯仰之間,驚鴻乍起。<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