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她們笑著走開了,只剩下蘇月,在對方的注視下,心底直發毛。
「沒想到在這裡都能遇見陛下。」她硬著頭皮攀談,「今天是正旦,我以為您要大宴功臣,或者召親故入宮呢。」
皇帝沒有答話,揚了揚手。左右侍從領命,很快散入了人群里,他這才不緊不慢道:「昨日已經宴請過臣僚了,今天是人家一家團圓的日子,何必打擾。小娘子以為朕每天都盤算著設宴慶功,不用體察民情,關心百姓疾苦嗎?」
「不不不……」蘇月忙道,「卑下不是這個意思。卑下只是覺得市井中魚龍混雜,陛下萬金之軀駕臨,有些危險罷了。」
他哂笑了下,「不以身赴險,怎麼能聽見你們在背後取笑朕呢。」
蘇月眼前一黑,知道這次的誤會更大了,大到她的積極解釋,恐怕也沒有作用了。但話雖如此,她也絕不敢默認,怕他會數罪併罰,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因此鼓足了勇氣向他解釋:「這件事,並不是卑下宣揚出去的。昨日陛下留我說話,回去之後大家都追問我,我只好編造出我阿爹的舊相識問話,勉強搪塞過去。可我有個堂妹,是同我一起入梨園的,想讓我託付那位舊相識,助我們回姑蘇去。我自然不能答應,她誤會我貪慕虛榮,忍不住和要好的同僚抱怨了兩句,結果人心隔肚皮,就此走漏了風聲……」她越說越沒底氣,最後十分慘切地表示,「如今整個內敬坊都知道這件事了,不過陛下放心,人人都笑我有眼無珠,不會折損陛下英名的,卑下敢保證。」
可惜還是引來了他的譏嘲,「是嗎?剛才那個樂工的話,朕可聽得清清楚楚,把拒過朕的婚,當成了可以炫耀的資本。你又是怎麼說的?『也是』,朕沒有冤枉你吧?」
所以還撇得清嗎?蘇月艱難地辯解:「這段話是有前因的,她同情我被人恥笑,好心寬慰我罷了。並不是陛下想的那樣,我厚顏無恥,以此為榮。」
她對自己很下得去手,把他從未想過的詞,一股腦兒強加在了自己身上。
起先甫一聽她們的對話,確實讓他很不快,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說出去有損帝王威儀。但聽了她的狡辯,倒也合情合理,尤其得知她日子不好過,之前的震怒就煙消雲散了。
不過也不能錯過恫嚇她的好機會,皇帝冷著臉道:「朕的不如意,十之八九都是你們辜家造成的。朕此刻在考慮,是不是應該藉故殺了你,那麼你我之間的糾葛,就能徹底了斷了。」
蘇月說萬萬不能,「如果陛下只是為泄憤,在消息還未傳揚出去之前殺了卑下,或許能解陛下心頭之恨。但現在這件事已經人盡皆知了,卑下要是有個三長兩短,那麼人人都會疑心陛下小肚雞腸,到時候那些曾經恥笑過我的人,都會轉過頭來同情我,陛下的英明也會因此毀於一旦,請陛下三思。」
「所以現在朕反倒受你轄制了?這件事宣揚開來,究竟誰才是得益者,還用得著分辯嗎?」
蘇月掖著兩手,愁眉道:「卑下只是就事論事,面對生死,陛下總得讓我有個乞命的機會。」
皇帝微頓了片刻,那深沉的眼眸中有流光一閃,須臾隱沒了,似乎深思熟慮了一番,「娘子說的有幾分道理,朕也覺得殺了你不合適,朕剛登基,不能因這種小事留下罵名。」
蘇月趁機說是,「其實還有一個成全陛下美譽的辦法,就是放卑下回姑蘇,讓卑下如常婚嫁。這樣才顯得我主寬宏大量,對弘揚大梁仁政之風,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皇帝聽她說完,很配合地點了點頭,蘇月見狀心念大動,以為自己真的把他說服了。按捺住喜悅,小心翼翼地問:「陛下也認同卑下?那麼這件事就這麼決定了?」
燈火描繪的那張臉上,露出了意味不明的笑,只差一點兒就皆大歡喜了,可那精緻的口唇里吐露出來的話,卻如淬過了冰雪,「朕勸小娘子,別作痴心妄想。」
蘇月大失所望,果然人進了梨園,就再也脫不了身了。
「其實內敬坊里已經有傳聞了,說卑下拒婚有罪,才給發配進梨園的。您看,人言可畏,再傳下去,終會對陛下的清譽造成損害……」她訥訥道。
皇帝其實對這些謠言並不十分在意,「朕站在這個位置上,還怕人議論麼?大梁方立國,各處都要用人,你是大梁的子民,為新朝效力,本就是天經地義。況且你說過,要用琴技來回報朕,怎麼,除夕那日才登了一回台,這就打算功成身退,解甲歸田了?朕看你不該留在內敬坊彈琵琶,還是讓他們調你去吹鼓署吧,畢竟你打退堂鼓的技藝,比彈琵琶強多了。」
蘇月呆滯地望著他,發現這位皇帝陛下損人很有一套,那口才,簡直與春潮不相上下。
「我這也不是打退堂鼓啊,是為陛下著想……」她還想繼續爭取,但見他不屑地看著自己,知道這件事成不了,就不再打這個主意了。
扭頭看看四周,還是說些應景的話吧,「今晚的花燈真好看,內造的就是不一樣,是吧陛下?」
這話題岔真生硬,皇帝倒也包涵了,放眼四顧,喃喃自語著:「朕要這天下再無兵戈,百姓蓄積有餘,從此可放心夜不閉戶。就像今晚,沒有人慌張失措,也沒有人流離失所。湧入上都的災民,年前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至少有飯可吃,有衣可穿。等到節後,再將那些被前朝皇族搶占的田地分派下去,災民就能生根,再也不用像浮萍一樣,四處飄蕩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沒想到在這裡都能遇見陛下。」她硬著頭皮攀談,「今天是正旦,我以為您要大宴功臣,或者召親故入宮呢。」
皇帝沒有答話,揚了揚手。左右侍從領命,很快散入了人群里,他這才不緊不慢道:「昨日已經宴請過臣僚了,今天是人家一家團圓的日子,何必打擾。小娘子以為朕每天都盤算著設宴慶功,不用體察民情,關心百姓疾苦嗎?」
「不不不……」蘇月忙道,「卑下不是這個意思。卑下只是覺得市井中魚龍混雜,陛下萬金之軀駕臨,有些危險罷了。」
他哂笑了下,「不以身赴險,怎麼能聽見你們在背後取笑朕呢。」
蘇月眼前一黑,知道這次的誤會更大了,大到她的積極解釋,恐怕也沒有作用了。但話雖如此,她也絕不敢默認,怕他會數罪併罰,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因此鼓足了勇氣向他解釋:「這件事,並不是卑下宣揚出去的。昨日陛下留我說話,回去之後大家都追問我,我只好編造出我阿爹的舊相識問話,勉強搪塞過去。可我有個堂妹,是同我一起入梨園的,想讓我託付那位舊相識,助我們回姑蘇去。我自然不能答應,她誤會我貪慕虛榮,忍不住和要好的同僚抱怨了兩句,結果人心隔肚皮,就此走漏了風聲……」她越說越沒底氣,最後十分慘切地表示,「如今整個內敬坊都知道這件事了,不過陛下放心,人人都笑我有眼無珠,不會折損陛下英名的,卑下敢保證。」
可惜還是引來了他的譏嘲,「是嗎?剛才那個樂工的話,朕可聽得清清楚楚,把拒過朕的婚,當成了可以炫耀的資本。你又是怎麼說的?『也是』,朕沒有冤枉你吧?」
所以還撇得清嗎?蘇月艱難地辯解:「這段話是有前因的,她同情我被人恥笑,好心寬慰我罷了。並不是陛下想的那樣,我厚顏無恥,以此為榮。」
她對自己很下得去手,把他從未想過的詞,一股腦兒強加在了自己身上。
起先甫一聽她們的對話,確實讓他很不快,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說出去有損帝王威儀。但聽了她的狡辯,倒也合情合理,尤其得知她日子不好過,之前的震怒就煙消雲散了。
不過也不能錯過恫嚇她的好機會,皇帝冷著臉道:「朕的不如意,十之八九都是你們辜家造成的。朕此刻在考慮,是不是應該藉故殺了你,那麼你我之間的糾葛,就能徹底了斷了。」
蘇月說萬萬不能,「如果陛下只是為泄憤,在消息還未傳揚出去之前殺了卑下,或許能解陛下心頭之恨。但現在這件事已經人盡皆知了,卑下要是有個三長兩短,那麼人人都會疑心陛下小肚雞腸,到時候那些曾經恥笑過我的人,都會轉過頭來同情我,陛下的英明也會因此毀於一旦,請陛下三思。」
「所以現在朕反倒受你轄制了?這件事宣揚開來,究竟誰才是得益者,還用得著分辯嗎?」
蘇月掖著兩手,愁眉道:「卑下只是就事論事,面對生死,陛下總得讓我有個乞命的機會。」
皇帝微頓了片刻,那深沉的眼眸中有流光一閃,須臾隱沒了,似乎深思熟慮了一番,「娘子說的有幾分道理,朕也覺得殺了你不合適,朕剛登基,不能因這種小事留下罵名。」
蘇月趁機說是,「其實還有一個成全陛下美譽的辦法,就是放卑下回姑蘇,讓卑下如常婚嫁。這樣才顯得我主寬宏大量,對弘揚大梁仁政之風,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皇帝聽她說完,很配合地點了點頭,蘇月見狀心念大動,以為自己真的把他說服了。按捺住喜悅,小心翼翼地問:「陛下也認同卑下?那麼這件事就這麼決定了?」
燈火描繪的那張臉上,露出了意味不明的笑,只差一點兒就皆大歡喜了,可那精緻的口唇里吐露出來的話,卻如淬過了冰雪,「朕勸小娘子,別作痴心妄想。」
蘇月大失所望,果然人進了梨園,就再也脫不了身了。
「其實內敬坊里已經有傳聞了,說卑下拒婚有罪,才給發配進梨園的。您看,人言可畏,再傳下去,終會對陛下的清譽造成損害……」她訥訥道。
皇帝其實對這些謠言並不十分在意,「朕站在這個位置上,還怕人議論麼?大梁方立國,各處都要用人,你是大梁的子民,為新朝效力,本就是天經地義。況且你說過,要用琴技來回報朕,怎麼,除夕那日才登了一回台,這就打算功成身退,解甲歸田了?朕看你不該留在內敬坊彈琵琶,還是讓他們調你去吹鼓署吧,畢竟你打退堂鼓的技藝,比彈琵琶強多了。」
蘇月呆滯地望著他,發現這位皇帝陛下損人很有一套,那口才,簡直與春潮不相上下。
「我這也不是打退堂鼓啊,是為陛下著想……」她還想繼續爭取,但見他不屑地看著自己,知道這件事成不了,就不再打這個主意了。
扭頭看看四周,還是說些應景的話吧,「今晚的花燈真好看,內造的就是不一樣,是吧陛下?」
這話題岔真生硬,皇帝倒也包涵了,放眼四顧,喃喃自語著:「朕要這天下再無兵戈,百姓蓄積有餘,從此可放心夜不閉戶。就像今晚,沒有人慌張失措,也沒有人流離失所。湧入上都的災民,年前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至少有飯可吃,有衣可穿。等到節後,再將那些被前朝皇族搶占的田地分派下去,災民就能生根,再也不用像浮萍一樣,四處飄蕩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