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掌樂這才悠著步子領她進月洞門,「你那同鄉,屋裡正好有空位。」說罷喊起來,「春潮!春潮!出來接人!」
不一會兒門打開了,一個松著半邊鬢髮的人探出腦袋,連面孔也看不清,只管朝蘇月招手,「來,進來。」
蘇月向掌樂道了謝,跟著邁進屋子,進門就看見那位同鄉提著吊子,站在銅盆邊上。
蘇月隱約記得她的名字,叫朱顏在,個頭不高,長得白淨溫柔。她一見到蘇月就滿臉欣喜,「你也來了?這下好了,更熱鬧了。」
那個叫春潮的,這才拂開遮擋住臉頰的頭髮,露出一張明艷的臉,笑著說:「失禮得很,我正要洗頭,掌樂就把你送來了。」
蘇月說不礙的,「我也是臨時接了調令,冒冒失失闖進園子。」
顏在讓她坐,自己提著銅茶吊給春潮澆頭髮。春潮的頭髮厚實,洗起來費工夫,蘇月剛要鋪排自己的床榻,就聽見她招呼,「快、快,把皂角膏遞給我。」
蘇月只好把桌上的竹盒遞過去,春潮抓了把膏子,搓出薄薄的一層沫子,邊搓邊道:「這陣子忙得摸不著耳朵,連洗頭都得挑夜裡……小娘子怎麼稱呼?和顏在是同鄉?」
蘇月說是,「我也是姑蘇人,姓辜,阿姐就叫我蘇月吧。」
她在回答春潮的時候,看見顏在努力舉著銅茶吊,舉得兩手直哆嗦。
顏在是細胳膊細腿,典型江南美人的長相,凌空懸著的時候久了,有些堅持不住。
她見狀,把邊上的小杌子搬過來,示意顏在站上去。原本想接手的,但又怕莽撞了,反倒惹人不高興。新人剛來,總得想辦法籠絡老人兒。人家正在討巧,你中途截了胡,反倒落人埋怨。
顏在感激地朝她望了眼,說實話春潮不好伺候,自己被她呼來喝去使喚,只好吃啞巴虧。當初一同來上都的人里,只有自己一個進了宜春院,其中孤單可想而知。現在終於來了個同鄉,也算是有了伴,因此顏在很歡喜,連自己的妝匣都要和蘇月的放在一起,且熱絡地招呼她,有什麼要用的,儘管自取。
蘇月含笑應了,但絕不當真去碰人家的東西。第二天收拾停當進大樂堂,太樂丞照著上面的吩咐,從前頭人中挑選出五個,另闢出樂室讓她們排演《白紵曲》。受命前來引導她們的,也是擅長江南曲調的樂師。
蘇月和顏在是新來的,略費些工夫,但也只消大半日,就已經掌握要領了。
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後來樂師盯得不緊了,常是練半日歇半日,捧著熱茶感慨:「教習諸位小娘子,才算是真正省心。不像頭幾日在銀台院,顯些要了我的命,怎麼教都教不會。看看,我鬢邊新長了幾根白髮,都是被她們給氣的。」
這些來自江南的女郎,全是平和溫婉的脾性,自矜自重,不願意給人添麻煩。樂師這麼說,她們也只是笑笑,「誰都有剛入門的時候,等日子長了,自然就好了。」
預備登台前雖然需要苦練,但比起在銀台院的時候,已經輕鬆得多了,不必從早到晚抱著樂器不放手。五個人得了閒,就在廊子上坐著攀談。前朝就入宜春院的那幾位,說起家鄉總有前世今生之感。一位最年長的,名叫梅引的樂官唏噓:「我離家整整五年,連做夢,都夢不見家鄉的樣子了。」
大家都有些惆悵,再過幾年,新人也會變成她們今天的模樣。
蘇月和顏在還能向她們描繪江南的變化,其實戰亂過後,到處一片狼藉。若說好,只有遠山遠水還在記憶里,卻也因近處的殘垣斷壁,顯得有些破敗和淒涼了。
說話間,不防門外忽然進來一位女郎,一雙飛揚的丹鳳眼,看人的時候眼波裊裊,很有亦嗔亦怨的風味。
進門便問蘇月,「你就是新來的姑蘇樂工?」
蘇月站起身說是,「不知娘子有何指教。」
那位女郎浮起笑,笑意裡帶著幾分傲慢,隨口問她:「你與白少卿相熟嗎?聽說你是他從銀台院抽調出來的,昨晚他還親自在院門上等候你,有這回事嗎?」
這麼一來,大家都看向蘇月,讓她有些無所適從。她辯解道:「我和白少卿並不相熟,也是入了宜春院,才得知是受了少卿提攜。」
那位女郎一哂,「既然以前不相熟,那往後也不必太相熟,免得過於親近,引出不必要的誤會。」
人家發完話,不等她應承就轉身出去了,同坐的雲羅告訴蘇月:「她叫劉善質,是宜春院最紅的前頭人,技藝實在是高超,對白少卿也實在是一往情深。但凡有人和白少卿走得近,她就不高興,上趕著來興師問罪。」
蘇月瞭然了,「那往後要提防些,別惹她惱火。」
「倒也不是怕惹她惱火,」一旁的楚容壓聲說,「不過離白少卿遠些是對的。他年輕,長得又俊,常在梨園內走動,和宜春院好幾個前頭人都有糾葛。只是後來不知怎麼,漸漸沒人說起了,近來又同劉善質打得火熱。好些人勸善質,讓她不要受人矇騙,她卻總覺得自己和以前那些樂工不一樣,白少卿是真心喜歡她的。」
自視甚高的人一頭扎進感情里,總是莫名自信,自以為獨一無二。苦口婆心規勸沒有用,總要經歷一些事,才能看清人的本性。
蘇月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只覺日子過得飛快,眼看就要除夕了,心也高高懸起來。
以前在家取樂,就算曲調謬之千里也沒人計較,如今要去受那些權貴的檢閱,只怕錯了一個音,也會吃不了兜著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一會兒門打開了,一個松著半邊鬢髮的人探出腦袋,連面孔也看不清,只管朝蘇月招手,「來,進來。」
蘇月向掌樂道了謝,跟著邁進屋子,進門就看見那位同鄉提著吊子,站在銅盆邊上。
蘇月隱約記得她的名字,叫朱顏在,個頭不高,長得白淨溫柔。她一見到蘇月就滿臉欣喜,「你也來了?這下好了,更熱鬧了。」
那個叫春潮的,這才拂開遮擋住臉頰的頭髮,露出一張明艷的臉,笑著說:「失禮得很,我正要洗頭,掌樂就把你送來了。」
蘇月說不礙的,「我也是臨時接了調令,冒冒失失闖進園子。」
顏在讓她坐,自己提著銅茶吊給春潮澆頭髮。春潮的頭髮厚實,洗起來費工夫,蘇月剛要鋪排自己的床榻,就聽見她招呼,「快、快,把皂角膏遞給我。」
蘇月只好把桌上的竹盒遞過去,春潮抓了把膏子,搓出薄薄的一層沫子,邊搓邊道:「這陣子忙得摸不著耳朵,連洗頭都得挑夜裡……小娘子怎麼稱呼?和顏在是同鄉?」
蘇月說是,「我也是姑蘇人,姓辜,阿姐就叫我蘇月吧。」
她在回答春潮的時候,看見顏在努力舉著銅茶吊,舉得兩手直哆嗦。
顏在是細胳膊細腿,典型江南美人的長相,凌空懸著的時候久了,有些堅持不住。
她見狀,把邊上的小杌子搬過來,示意顏在站上去。原本想接手的,但又怕莽撞了,反倒惹人不高興。新人剛來,總得想辦法籠絡老人兒。人家正在討巧,你中途截了胡,反倒落人埋怨。
顏在感激地朝她望了眼,說實話春潮不好伺候,自己被她呼來喝去使喚,只好吃啞巴虧。當初一同來上都的人里,只有自己一個進了宜春院,其中孤單可想而知。現在終於來了個同鄉,也算是有了伴,因此顏在很歡喜,連自己的妝匣都要和蘇月的放在一起,且熱絡地招呼她,有什麼要用的,儘管自取。
蘇月含笑應了,但絕不當真去碰人家的東西。第二天收拾停當進大樂堂,太樂丞照著上面的吩咐,從前頭人中挑選出五個,另闢出樂室讓她們排演《白紵曲》。受命前來引導她們的,也是擅長江南曲調的樂師。
蘇月和顏在是新來的,略費些工夫,但也只消大半日,就已經掌握要領了。
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後來樂師盯得不緊了,常是練半日歇半日,捧著熱茶感慨:「教習諸位小娘子,才算是真正省心。不像頭幾日在銀台院,顯些要了我的命,怎麼教都教不會。看看,我鬢邊新長了幾根白髮,都是被她們給氣的。」
這些來自江南的女郎,全是平和溫婉的脾性,自矜自重,不願意給人添麻煩。樂師這麼說,她們也只是笑笑,「誰都有剛入門的時候,等日子長了,自然就好了。」
預備登台前雖然需要苦練,但比起在銀台院的時候,已經輕鬆得多了,不必從早到晚抱著樂器不放手。五個人得了閒,就在廊子上坐著攀談。前朝就入宜春院的那幾位,說起家鄉總有前世今生之感。一位最年長的,名叫梅引的樂官唏噓:「我離家整整五年,連做夢,都夢不見家鄉的樣子了。」
大家都有些惆悵,再過幾年,新人也會變成她們今天的模樣。
蘇月和顏在還能向她們描繪江南的變化,其實戰亂過後,到處一片狼藉。若說好,只有遠山遠水還在記憶里,卻也因近處的殘垣斷壁,顯得有些破敗和淒涼了。
說話間,不防門外忽然進來一位女郎,一雙飛揚的丹鳳眼,看人的時候眼波裊裊,很有亦嗔亦怨的風味。
進門便問蘇月,「你就是新來的姑蘇樂工?」
蘇月站起身說是,「不知娘子有何指教。」
那位女郎浮起笑,笑意裡帶著幾分傲慢,隨口問她:「你與白少卿相熟嗎?聽說你是他從銀台院抽調出來的,昨晚他還親自在院門上等候你,有這回事嗎?」
這麼一來,大家都看向蘇月,讓她有些無所適從。她辯解道:「我和白少卿並不相熟,也是入了宜春院,才得知是受了少卿提攜。」
那位女郎一哂,「既然以前不相熟,那往後也不必太相熟,免得過於親近,引出不必要的誤會。」
人家發完話,不等她應承就轉身出去了,同坐的雲羅告訴蘇月:「她叫劉善質,是宜春院最紅的前頭人,技藝實在是高超,對白少卿也實在是一往情深。但凡有人和白少卿走得近,她就不高興,上趕著來興師問罪。」
蘇月瞭然了,「那往後要提防些,別惹她惱火。」
「倒也不是怕惹她惱火,」一旁的楚容壓聲說,「不過離白少卿遠些是對的。他年輕,長得又俊,常在梨園內走動,和宜春院好幾個前頭人都有糾葛。只是後來不知怎麼,漸漸沒人說起了,近來又同劉善質打得火熱。好些人勸善質,讓她不要受人矇騙,她卻總覺得自己和以前那些樂工不一樣,白少卿是真心喜歡她的。」
自視甚高的人一頭扎進感情里,總是莫名自信,自以為獨一無二。苦口婆心規勸沒有用,總要經歷一些事,才能看清人的本性。
蘇月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只覺日子過得飛快,眼看就要除夕了,心也高高懸起來。
以前在家取樂,就算曲調謬之千里也沒人計較,如今要去受那些權貴的檢閱,只怕錯了一個音,也會吃不了兜著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