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死在余州的藍臉和死在京都的綠臉。
「如今兵馬糧草齊全,他們已經攔不住本王了。那裴問禮調換巴郡渝州的州長縣令又如何,不過是亡羊補牢。」
說罷,一個門客走上前,在石桌上展開大辛城池布防圖,供他們觀看,上面做了許多標註。
「殿下,就讓在下來講解吧。」門客得到裕王的指令後,手指著圖上的三條黑線,說道,「我們兵馬分為兩條路,主路東北方向,直搗黃龍。另一條路,步兵通行,截斷裴氏的財源糧草。」
主路是巴郡地區到京都最近的一條路,而另一條路,路上水道多,不宜行騎兵。
「扎那他們會來助我們,這是第三路。」門客說完後,將心中疑惑的地方說出來,「主路途經的州縣駐兵不多,前不久被收回京都,歸納為御林軍,這條路上州縣還不如其他州縣兵力強悍。殿下,裴尚書難道不清楚嗎?在下疑心有詐。」
「哈哈……」裕王大笑幾聲,揮揮手讓一個侍衛去取東西,一刻後,侍衛遞上一卷信紙,裕王揚揚下巴讓門客去接,後者邊拆開邊聽裕王說道,「收納州兵,歸為御林軍,這是元武將軍的主意,他藉口要整頓軍隊,已經為我們鋪好了路。」
那封信是元武將軍親筆所寫,表明想和裕王合作。
「可是……裴尚書前些日調官,這條路上州縣全都不是裴黨之人,裴黨的人大多被調去江南地區,連嶺南關外也有。殿下不覺得蹊蹺嗎,不堵住我們的必經之路,反而加固邊疆。」
聞言,裕王輕笑著搖頭,回道:「孟先生,他如此做,是在護,護他們裴家的百年基業。他是個謹慎的人,不可能犯如此錯誤。本王與他下過棋,心思很重,每一步棋都經過深思熟慮,怕是心裡都要推演過上百遍。」
「至於調官一事,想必是在路中設下過有損的陷阱,不想自已人去送死。」
裕王說得有,孟先生沉思應聲,但心裡依舊顧忌著這點。
「此次,本王勢在必得。」
仲秋寂寥,葉落歸根。京都一片蕭條,天氣轉涼,十方街道行人也少。
宮廷里的木葉泛黃,剩些枯枝敗葉敗人興致。長樂宮宮殿裡的落葉被掃走,無花葉添色,宮中顯得黯淡。
秋天是人愁思最多的季節,太后臉上多了幾道皺紋,面容憂愁,還有幾分不甘,她坐在美人榻上,手緊緊抓著從裴氏主家傳來的信。
信中寫明了裴問禮修建的別院的作用,順帶引出裴家要避開鋒芒的想法。
「本宮才管事多久,江山就要易主了。」太后冷著臉,憤憤地把手中信紙揉成一團,她不信裴問禮想不到對策,但心裡又不得不相信裕王聲勢浩大,裴氏難以對抗。
「裴尚書要在江陵待幾日?」太后問身旁的一個太監。
後者唯唯諾諾地說道:「說是過完中秋就回京。」
「他倒是有心思和心上人過中秋,裕王都要起兵造反了!」太后很少動怒,今日這一出,惹得整個長樂宮不敢吱聲,她扔遠信紙,自嘲般笑笑,「本宮還不懂他的意思,他建別院是為了給本宮和陛下藏身,難道此事真的沒有迴轉之地了?」
太監輕聲安撫道:「娘娘,這只是一條退路。裴大人,應該會有其他的法子,要不然他不可能安得下心在江陵。」
說完,太后怒氣消散些,卻又想起另一件事。自從新皇登基,她垂簾聽政,官員們有不少怨言。況且她還和裴問禮在朝政上起過爭執,如此一想,裴問禮建別院為了保護她和皇帝,也側面說明他在大事上,還是站在自已這邊的。
那點掌控欲得到滿足,太后拿起玉如意捶著酸痛的肩膀,若裴問禮最後也無力回天,她不介意拿裴家去投奔裕王,只要能保住自已的位置。
煩心事暫且拋到一邊,太后望著方格窗外光禿禿的樹木,枝幹上最後一片葉被風吹得晃悠幾下,最終飄落下地。
「又是一年中秋啊。」
「本宮已經記不清在這皇宮裡過了多少個秋了。」
因為是中秋,武堂早早關門謝客,讓學武的人早點回去團圓。
姜鶴一喜歡熱鬧,請了廚子在武堂里大擺宴席,總共擺了十四桌。
武堂鬧哄哄的,封長訣去每一桌喝完酒後,臉上笑意未褪。
「封長訣,別光喝酒不吃菜。」姜鶴一喜氣洋洋地拍封長訣的後背,眼看後者坐回主桌,指著一大桌菜,接著說道,「這桌菜要吃完啊!」
封長訣笑著打哈哈,轉頭朝裴問禮說道:「你也多吃點。」
姜鶴一:「……」
姜鶴一眼珠子一轉,瞄到桌上的幾盤菜,忙不迭往裴問禮那邊推過去。
「沒想到你倆能搞到一塊去,我表弟那處有問題,也不知道治好了沒。封長訣你多擔待啊。」姜鶴一擠出一個猥瑣的笑,視線挪到裴問禮身上,說道,「表弟啊,羊肉湯裡面放了山藥,特別好喝,你嘗嘗,能壯陽呢。」
裴問禮:「……」
飯桌上被人談論這種事,想也不想,就知道姜鶴一是故意的。×|
「噗哈哈……」封長訣笑得腹痛,忍不住拍桌。
平日裡處變不驚的裴問禮笑臉上都有了一絲裂痕,他危險得眯起眼,沒有應姜鶴一的話,偏頭看向笑容燦爛的封長訣,慢吞吞地問道:「我需要喝嗎?」
封長訣笑容停滯一瞬,耳根發紅,連忙伸手把羊肉湯推遠,他還是比較惜身的。
「如今兵馬糧草齊全,他們已經攔不住本王了。那裴問禮調換巴郡渝州的州長縣令又如何,不過是亡羊補牢。」
說罷,一個門客走上前,在石桌上展開大辛城池布防圖,供他們觀看,上面做了許多標註。
「殿下,就讓在下來講解吧。」門客得到裕王的指令後,手指著圖上的三條黑線,說道,「我們兵馬分為兩條路,主路東北方向,直搗黃龍。另一條路,步兵通行,截斷裴氏的財源糧草。」
主路是巴郡地區到京都最近的一條路,而另一條路,路上水道多,不宜行騎兵。
「扎那他們會來助我們,這是第三路。」門客說完後,將心中疑惑的地方說出來,「主路途經的州縣駐兵不多,前不久被收回京都,歸納為御林軍,這條路上州縣還不如其他州縣兵力強悍。殿下,裴尚書難道不清楚嗎?在下疑心有詐。」
「哈哈……」裕王大笑幾聲,揮揮手讓一個侍衛去取東西,一刻後,侍衛遞上一卷信紙,裕王揚揚下巴讓門客去接,後者邊拆開邊聽裕王說道,「收納州兵,歸為御林軍,這是元武將軍的主意,他藉口要整頓軍隊,已經為我們鋪好了路。」
那封信是元武將軍親筆所寫,表明想和裕王合作。
「可是……裴尚書前些日調官,這條路上州縣全都不是裴黨之人,裴黨的人大多被調去江南地區,連嶺南關外也有。殿下不覺得蹊蹺嗎,不堵住我們的必經之路,反而加固邊疆。」
聞言,裕王輕笑著搖頭,回道:「孟先生,他如此做,是在護,護他們裴家的百年基業。他是個謹慎的人,不可能犯如此錯誤。本王與他下過棋,心思很重,每一步棋都經過深思熟慮,怕是心裡都要推演過上百遍。」
「至於調官一事,想必是在路中設下過有損的陷阱,不想自已人去送死。」
裕王說得有,孟先生沉思應聲,但心裡依舊顧忌著這點。
「此次,本王勢在必得。」
仲秋寂寥,葉落歸根。京都一片蕭條,天氣轉涼,十方街道行人也少。
宮廷里的木葉泛黃,剩些枯枝敗葉敗人興致。長樂宮宮殿裡的落葉被掃走,無花葉添色,宮中顯得黯淡。
秋天是人愁思最多的季節,太后臉上多了幾道皺紋,面容憂愁,還有幾分不甘,她坐在美人榻上,手緊緊抓著從裴氏主家傳來的信。
信中寫明了裴問禮修建的別院的作用,順帶引出裴家要避開鋒芒的想法。
「本宮才管事多久,江山就要易主了。」太后冷著臉,憤憤地把手中信紙揉成一團,她不信裴問禮想不到對策,但心裡又不得不相信裕王聲勢浩大,裴氏難以對抗。
「裴尚書要在江陵待幾日?」太后問身旁的一個太監。
後者唯唯諾諾地說道:「說是過完中秋就回京。」
「他倒是有心思和心上人過中秋,裕王都要起兵造反了!」太后很少動怒,今日這一出,惹得整個長樂宮不敢吱聲,她扔遠信紙,自嘲般笑笑,「本宮還不懂他的意思,他建別院是為了給本宮和陛下藏身,難道此事真的沒有迴轉之地了?」
太監輕聲安撫道:「娘娘,這只是一條退路。裴大人,應該會有其他的法子,要不然他不可能安得下心在江陵。」
說完,太后怒氣消散些,卻又想起另一件事。自從新皇登基,她垂簾聽政,官員們有不少怨言。況且她還和裴問禮在朝政上起過爭執,如此一想,裴問禮建別院為了保護她和皇帝,也側面說明他在大事上,還是站在自已這邊的。
那點掌控欲得到滿足,太后拿起玉如意捶著酸痛的肩膀,若裴問禮最後也無力回天,她不介意拿裴家去投奔裕王,只要能保住自已的位置。
煩心事暫且拋到一邊,太后望著方格窗外光禿禿的樹木,枝幹上最後一片葉被風吹得晃悠幾下,最終飄落下地。
「又是一年中秋啊。」
「本宮已經記不清在這皇宮裡過了多少個秋了。」
因為是中秋,武堂早早關門謝客,讓學武的人早點回去團圓。
姜鶴一喜歡熱鬧,請了廚子在武堂里大擺宴席,總共擺了十四桌。
武堂鬧哄哄的,封長訣去每一桌喝完酒後,臉上笑意未褪。
「封長訣,別光喝酒不吃菜。」姜鶴一喜氣洋洋地拍封長訣的後背,眼看後者坐回主桌,指著一大桌菜,接著說道,「這桌菜要吃完啊!」
封長訣笑著打哈哈,轉頭朝裴問禮說道:「你也多吃點。」
姜鶴一:「……」
姜鶴一眼珠子一轉,瞄到桌上的幾盤菜,忙不迭往裴問禮那邊推過去。
「沒想到你倆能搞到一塊去,我表弟那處有問題,也不知道治好了沒。封長訣你多擔待啊。」姜鶴一擠出一個猥瑣的笑,視線挪到裴問禮身上,說道,「表弟啊,羊肉湯裡面放了山藥,特別好喝,你嘗嘗,能壯陽呢。」
裴問禮:「……」
飯桌上被人談論這種事,想也不想,就知道姜鶴一是故意的。×|
「噗哈哈……」封長訣笑得腹痛,忍不住拍桌。
平日裡處變不驚的裴問禮笑臉上都有了一絲裂痕,他危險得眯起眼,沒有應姜鶴一的話,偏頭看向笑容燦爛的封長訣,慢吞吞地問道:「我需要喝嗎?」
封長訣笑容停滯一瞬,耳根發紅,連忙伸手把羊肉湯推遠,他還是比較惜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