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秦知夷走至秦郜跟前,眼神里是死寂一片,她說,「您說不是您做的,長儀也知道不是皇叔做的,但是天下人都會知道是皇叔做的,您就活著飽嘗這份蝕骨之痛吧。」
即使真相讓她寒心又作嘔,她也不打算叫天下知道父殺子這樣的穢跡。
父親就該是戰死北境的英雄,且一直是。
秦郜聞言,徹底昏死過去。
而後,淡然的女聲又在文德殿響起,她眼眸輕轉,語氣漫不經心,「陛下既然不願意寫,台閣諸位願意寫吧?」
一位台閣官員跪坐在地上,突然尖聲道,「殿下是、是謀逆!臣等必不會因貪生怕死而做出有辱陛下之事!」
一個高大的身影突然從人堆里站起來,他踢開擋在他面前的那位說話的台閣官員。
隨後撿起先前被秦郜掃落地上的硯台、宣紙,步伐穩健地走向桌案,然後將它們一一工整地擺在桌面上。
隨後,他沾了筆墨,在偌大的文德殿裡,洋洋灑灑地寫了起來。
另一台閣官員目瞪口呆,指著那人說道,「藺大人……你、你……」
秦知夷看著認真書寫詔書的藺九均,她怔了怔,轉身走至窗邊,推開了文德殿的窗。
殿內的血腥氣太重,需要散一散。
遠處的天光依舊暗沉,後半夜了。
謝敏成死了的消息傳出去,想來謝耿行也已得手謝家了。
不多時,藺九均拿著擬好的罪己詔,行至秦知夷身側,說道,「詔書擬好了,請殿下過目。」
秦知夷接過詔書。
詔中書寫了,秦郜是如何聯合宋釗謀害先太子秦扶徴,將罪名嫁禍前東郊大營副將軍陳翀。
他知道,秦知夷不想將先帝的髒污寫進去,也知道她不想扯上蕭家。
秦知夷看著詔中如何描述秦扶徴功德偉績,她輕嘲道,「不像是皇叔會說出來的話。」
不過無所謂,本就是假的。
藺九均看著夜風拂過秦知夷的髮絲,輕聲問道,「殿下,您想好接下來的事情了麼?」
秦知夷知道藺九均問的是什麼,秦郜退位,誰來做這個皇帝。
但她是不會讓一個認都不認識的小屁孩來做皇帝的。
秦知夷看著窗外,入眼是巍峨宮室,亦是圍牆。
她紅唇輕啟,「冊封長儀公主為長儀王,監國理政。」
藺九均立在窗邊,未有一絲驚詫,清聲應道,「好。」
為了她,他有過諸般謀算和計劃,但他的阿妁,是這樣的聰明,無需他的那些謀算,她就能做的這樣好。
他如今能做的好像只有讓她不背負上一絲罵名。
秦知夷看著遠處天光,「藺九均,天要亮了。」
朝霞初露,日光微明,一場腥風血雨就這樣被扼殺在沉沉夜色。
永安五年,一封皇帝的罪己詔頒布天下。
朝野震驚,上至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無一不議論。
隨後,秦郜退位,冊封長儀公主秦知夷為長儀王,監國理政,執掌朝事。
而謝太後遷居行宮,修身養病。
一個女子過問政務,自有人不服,這樣詭譎的政變,自有私心揣測者。
但沒人敢反抗秦知夷,明面上,她嫁的人是手握重兵的蕭羿,她又是謝太後的親孫女,與掌管禁軍的謝家關係匪淺。
而她又是那麼名正言順,她是彪炳千秋的先太子之女,而先太子是被退位秦郜所害,才不能即位。
她更是姜國姜嫵的女兒,她身後是青州整個姜氏。
大夏朝廷,竟就這樣詭異而平靜地接受了這位公主攝政,甚至執掌東郊十六萬大軍。
宮變時是初冬,如今就快到寒冬,秦知夷學著料理政務已有些時日。
不過幾月,她就快被政務埋沒,即使有台閣先行處理奏章,她就算不睡覺也批不完那些奏摺。
治世賢君果然非等閒人能為。
最初之時,秦知夷秉承著大權在握,絕不拱手於他人的信念,暫代朝務。
又因前朝今朝都沒有女子為政,為平緩言官參奏,秦知夷就只是冊封為王。
現下,秦知夷躺倒在坐席上,奏章覆於面,長吁一口氣,幸好沒封什么女帝呢。
她果然是個怠懶的性子。
突然,文德殿外,一道尖細的聲音喊道,「台閣首輔藺九均大人求見。」
秦知夷猛地坐起身,翻出幾本奏摺來,假裝起自己很忙。
從前見到藺九均時,秦知夷還會莫名的心有悸動,。
現在,她只想將他發配武陵。
這幾個月,藺九均手把手地教她處理朝政,耳提面命、言傳身教的,每日都捧著一摞又一摞的奏摺來找她。
她不想見他,她太怕他嘴裡的車軲轆話了,更怕比桌案還高的新奏章!
已是寒冬臘月,殿門輕啟,藺九均帶了外頭的一絲寒氣入殿來,卻瞬間被殿內的暖香熏爐泯散。
「殿下,這是今日的奏摺。」
未見其人,先聞其奏章。
秦知夷聽著便覺得頭大,她突然想起今早收到的那封信,心裡頓時頓時有些五味雜陳。
見藺九均放下了奏摺就要走,她忍不住出言問道,「藺九均,你為什麼不待在武陵,要來建安?」<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即使真相讓她寒心又作嘔,她也不打算叫天下知道父殺子這樣的穢跡。
父親就該是戰死北境的英雄,且一直是。
秦郜聞言,徹底昏死過去。
而後,淡然的女聲又在文德殿響起,她眼眸輕轉,語氣漫不經心,「陛下既然不願意寫,台閣諸位願意寫吧?」
一位台閣官員跪坐在地上,突然尖聲道,「殿下是、是謀逆!臣等必不會因貪生怕死而做出有辱陛下之事!」
一個高大的身影突然從人堆里站起來,他踢開擋在他面前的那位說話的台閣官員。
隨後撿起先前被秦郜掃落地上的硯台、宣紙,步伐穩健地走向桌案,然後將它們一一工整地擺在桌面上。
隨後,他沾了筆墨,在偌大的文德殿裡,洋洋灑灑地寫了起來。
另一台閣官員目瞪口呆,指著那人說道,「藺大人……你、你……」
秦知夷看著認真書寫詔書的藺九均,她怔了怔,轉身走至窗邊,推開了文德殿的窗。
殿內的血腥氣太重,需要散一散。
遠處的天光依舊暗沉,後半夜了。
謝敏成死了的消息傳出去,想來謝耿行也已得手謝家了。
不多時,藺九均拿著擬好的罪己詔,行至秦知夷身側,說道,「詔書擬好了,請殿下過目。」
秦知夷接過詔書。
詔中書寫了,秦郜是如何聯合宋釗謀害先太子秦扶徴,將罪名嫁禍前東郊大營副將軍陳翀。
他知道,秦知夷不想將先帝的髒污寫進去,也知道她不想扯上蕭家。
秦知夷看著詔中如何描述秦扶徴功德偉績,她輕嘲道,「不像是皇叔會說出來的話。」
不過無所謂,本就是假的。
藺九均看著夜風拂過秦知夷的髮絲,輕聲問道,「殿下,您想好接下來的事情了麼?」
秦知夷知道藺九均問的是什麼,秦郜退位,誰來做這個皇帝。
但她是不會讓一個認都不認識的小屁孩來做皇帝的。
秦知夷看著窗外,入眼是巍峨宮室,亦是圍牆。
她紅唇輕啟,「冊封長儀公主為長儀王,監國理政。」
藺九均立在窗邊,未有一絲驚詫,清聲應道,「好。」
為了她,他有過諸般謀算和計劃,但他的阿妁,是這樣的聰明,無需他的那些謀算,她就能做的這樣好。
他如今能做的好像只有讓她不背負上一絲罵名。
秦知夷看著遠處天光,「藺九均,天要亮了。」
朝霞初露,日光微明,一場腥風血雨就這樣被扼殺在沉沉夜色。
永安五年,一封皇帝的罪己詔頒布天下。
朝野震驚,上至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無一不議論。
隨後,秦郜退位,冊封長儀公主秦知夷為長儀王,監國理政,執掌朝事。
而謝太後遷居行宮,修身養病。
一個女子過問政務,自有人不服,這樣詭譎的政變,自有私心揣測者。
但沒人敢反抗秦知夷,明面上,她嫁的人是手握重兵的蕭羿,她又是謝太後的親孫女,與掌管禁軍的謝家關係匪淺。
而她又是那麼名正言順,她是彪炳千秋的先太子之女,而先太子是被退位秦郜所害,才不能即位。
她更是姜國姜嫵的女兒,她身後是青州整個姜氏。
大夏朝廷,竟就這樣詭異而平靜地接受了這位公主攝政,甚至執掌東郊十六萬大軍。
宮變時是初冬,如今就快到寒冬,秦知夷學著料理政務已有些時日。
不過幾月,她就快被政務埋沒,即使有台閣先行處理奏章,她就算不睡覺也批不完那些奏摺。
治世賢君果然非等閒人能為。
最初之時,秦知夷秉承著大權在握,絕不拱手於他人的信念,暫代朝務。
又因前朝今朝都沒有女子為政,為平緩言官參奏,秦知夷就只是冊封為王。
現下,秦知夷躺倒在坐席上,奏章覆於面,長吁一口氣,幸好沒封什么女帝呢。
她果然是個怠懶的性子。
突然,文德殿外,一道尖細的聲音喊道,「台閣首輔藺九均大人求見。」
秦知夷猛地坐起身,翻出幾本奏摺來,假裝起自己很忙。
從前見到藺九均時,秦知夷還會莫名的心有悸動,。
現在,她只想將他發配武陵。
這幾個月,藺九均手把手地教她處理朝政,耳提面命、言傳身教的,每日都捧著一摞又一摞的奏摺來找她。
她不想見他,她太怕他嘴裡的車軲轆話了,更怕比桌案還高的新奏章!
已是寒冬臘月,殿門輕啟,藺九均帶了外頭的一絲寒氣入殿來,卻瞬間被殿內的暖香熏爐泯散。
「殿下,這是今日的奏摺。」
未見其人,先聞其奏章。
秦知夷聽著便覺得頭大,她突然想起今早收到的那封信,心裡頓時頓時有些五味雜陳。
見藺九均放下了奏摺就要走,她忍不住出言問道,「藺九均,你為什麼不待在武陵,要來建安?」<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