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倒是官恆有四天休沐回來探望娘親妻兒。

  因著建材最近實在太貴的原因,原本想靠賞銀把家裡擴建一番的他被弟弟攔下。

  讓他把銀錢放好,他們家也該有一筆應急錢了,再來一個家裡還有兩個虛歲快十五的大小伙子,也是到了慢慢存彩禮的時候了。

  雖然兩個小漢子如今整天山里山外瘋跑,對放牧遊牧痴迷到難以理解……

  之前兩人悄悄把羊差點放去了邊境,還找了個山洞貓了兩夜,等找到的時候官二怒不可言,一到家就罰兩人跪在堂屋,請母親拿著鞋底板在背上打了整整十五下。

  如今哥哥們不在他們倒是乖了起來,家裡沒漢子了,肯定得天天留在家裡保護這一屋婦孺。

  想出門放風的時候只能憂愁得望著遠山,看得沈逸樂不可支,到底少年心性。

  如今家裡分工十分明確,小鈴鐺和小五管著家裡的雞鴨鵝,兩個學會了騎馬的小少年管著放牧牛羊馬匹。

  官家大嫂帶著圓圓團團,跟官母在家縫製冬衣冬被,也管一日三餐和撒掃除塵。

  沈逸自然是忙著給地里撒種,澆水。

  他雖是哥兒卻也是男子力氣,擔水自是疲累,但這片土地上就沒有女子擔水的規矩。

  幸有袁哥兒冬哥兒帶著夫婿常來常往的幫忙,填補了家裡男子不在的缺。

  袁哥兒有孕穆勒老三就沒跟官二去運輸隊,他捨不得自己的夫郎,家底也不算微薄,索性選了個離家近的木料場伐樹去了。

  每天伐了十顆交了差就往家跑,還要順便背整整兩捆枝丫柴禾回去。

  錢也掙得,家也守得。

  大牛去了酬勞偏高的採石場,他力氣大,人又耐力,很得管事待見。

  只是冬哥兒讓他做上三五天必須得好好休息一天,採石太累,掙得都是辛苦錢。

  大家都有時間陪陪夫郎,只有官二進隊多久就有多久沒見到自己的夫郎。

  時常叼著根野草坐在馬上石頭土坡上,望著遠山的神情頹靡而憂傷。

  仿佛卸了一把子力氣。

  白日裡趕路的時候還好,夜裡想夫郎想的失眠揪頭髮,眼睛熬得全是紅血絲。

  剛開始隊裡老人只是調侃他想那檔子事了,太年輕見得太少,還有慫恿他去煙柳之地尋歡的。

  只是時間久了大家才知道這傢伙是真的掛念家裡人都快出心疾了。

  隊長承諾他下月到了理縣卸貨囤貨的三五天修整期允他回家一趟,他才打起了精神,掰著手指頭數回家的日子。

  快到理縣的那條路正是他的來時路,只是這一次他歸家心切,又因心上人很快得見的竊喜嘴角一直微微勾著,半點未曾被過去的傷秋影響到。

  第五十二章(完)

  官二和沈逸聚少離多的這一年裡,官家的變化驚人。

  口岸去往理縣的路上必然經過松茸和山坳村,兩村的中間地帶上開了個松林驛站,驛站附近也搭了幾戶木屋。

  一戶是穆勒家開的肉食鋪子售賣成品肉乾和干饃饢餅,還有熱乎的牛肉湯鍋一類。

  一戶是木買村長家開的修蹄鋪子,還售賣馬鞍,皮具,車架車軲轆。

  還有一戶就是官家開的雜貨鋪子,針頭線腦,柴米油鹽,酒水果乾,布匹棉花,賣的貨物零零碎碎繁多。

  值得一提的是官家的雜貨鋪里售賣的貨物大多都是本地的鄉親們買的多,行商們只是偶爾添置些。

  但幾乎每隊行商都要來一趟官家雜貨鋪的原因是,這裡居然出售大量牧草,價格也十分合理,因此生意很是不錯。

  官府的驛站就是個兩層樓的大通鋪帶著後面有馬廄,只提供住宿和茶水,連餐食都不供應。

  自從有了這個驛站,行商們不用在理縣過夜,到了松茸又天黑得只能露宿野外了。

  理縣的驛站留給不去口岸跨境的行商們,這需要跨境的行商們就得在松茸新開的松林驛站停歇了。

  靠著驛站,松茸山坳的村民們日子是紅火了起來,家門口就能買到日常所需不用大老遠跑去縣裡。

  三家人還都收購本地的貨物產出,價格給的公道實惠,就拿胡大來說,他白日裡進山打柴禾售賣給穆勒家做餐食用,到了黃昏前兒行商們到達的時候他就搬著自己的磨刀石坐驛站邊上等著給人磨刀,他磨刀很有一手。

  冬哥兒家皮子直接兌給木買村長家的鋪子,牧草就送去沈逸那兒,家裡的牛羊出欄了也不去理縣了,直接拉去穆勒家的肉食鋪子,實在是穆勒家要不完才給拉去口岸賣掉。

  口岸比理縣距離雖遠些,但價格卻高些,而且口岸吞吐量大,每次帶過去總是能售空。

  至於為什麼說官家是變化最大的呢?

  首先是官家新蓋了個足足有七間房的青磚三合院兒,還圈了兩畝地專門養雞鴨,肉蛋都供給口岸那邊的市場去。

  還在口岸新城那邊買了塊兒地皮,足足四畝,雖然地勢不平又遠離城中心的廣場。

  最重要的是,官二一家子平反了,他們不再是流犯了,成了清清白白的本地居民。

  這事還得從官二進運輸隊說起。

  官二進運輸隊就是打著去各處驛站打聽的心思,大邑不成文的規定是流犯到了流犯地界上落戶後就不再限制人生自由了。

  只是此後三代都不能參加科舉為官。

  他很順利的跟著運輸隊走南闖北,每到一處新地界必然去驛站打聽京城官家的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