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其實許千自己都沒想到,懶散了三年多,竟然真的能回到以前的狀態。心裡燒著一團很旺很旺的火,一想偷懶,這團火就騰地躥起,帶來陣陣疼痛。
她在逼自己。
輸過一次,不能再輸。
越是忙碌,日子走得越快,生怕人趕上一樣。保研、報名、國獎答辯、雙選會……一條條通知在班級群里短暫停留,隨即迅速消失不見。偏偏北京的秋過分短促,驟降的氣溫更讓趕路的人走得艱難。許千找到進了工作室的曾博,擠著時間合作把假期寫好的劇本拍了出來。這一次,她是編劇,也是導演。
準備幾乎做全了。細想想,她的人生里好像還真的缺少一次這樣的經歷,為了某個遙遠的目標,奮不顧身。要說有什麼與此類似,那大概就是對路帆的追求。路帆是和前途夢想一樣的存在。光是想想,就讓生活充滿希望。
複習的過程中,她儘量一個人去面對不斷湧來的負面情緒。路帆很忙,她知道。她不想因為自己耽誤她的時間和精力,於是偶爾撥通電話,都會在手機里存下錄音。她把它們當作最高獎勵,只有取得了一些成績時才有機會聽一聽。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每一處停頓,她都能背下來,牢牢地記在腦子裡,連夢裡都不會說錯。
「昨天我去看你說的那個電影了,確實好看,我挺喜歡的。」
「你說現在這群孩子,一點兒都不注意身體,什麼時候了還喝那加冰的奶茶。」
「今天有個小孩下課的時候誇我手環好看來著。我也覺著好看。」
有這些語音的陪伴,她就不會孤單,好像路帆還在身邊一樣。有時候,她覺得自己像個古時候戍邊的將士,把一封封家書貼身帶著,聊慰相思。
她告訴自己,徭役會結束,她會有回家的一天。一切只是時間問題。她只要認認真真埋一個因,等一個果。
然而天不遂人願。路帆的一個電話打破了平靜。
周日傍晚。許千從食堂出來,正要去超市買盒水果。手機響了。看見是路帆,她高高興興地接了起來,按下錄音鍵,等待著新的消息。
「你現在忙嗎?」
疲憊,惆悵。
電話那邊傳來的聲音讓她心頭一沉。路帆是個不肯輕易示弱的人。除非發生了真正要緊的事,絕不會把情緒化的東西流露在表面。
「不忙,怎麼了?」
沉默。
她的呼吸輕輕的,從幾百公里外傳來,似乎還能感受到溫熱。
她恨自己不能拋開所有,出現在她身邊。
「出什麼事了?」
「他要把鄭鐸帶走。」
許千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這個「他」指的是誰。腦袋裡有些混亂。之前路帆只說等鄭鐸上了高中,要放在身邊看管,沒提過別的事情。他們倆離婚了以後,鄭鐸一直跟著他爸爸。她不明白路帆所說的「帶走」是什麼意思。
「帶去哪兒?」
「海南。」
「他不是今年中考嗎?」
「他爸調動了工作,把他也帶走。」
「鄭鐸同意了嗎?」
「他根本不管鄭鐸願不願意。」
故事似曾相識。當年老許也是這樣,為了所謂的「優勢」,勸她去別的省份念書。一代代人,為什麼都要經歷相同的取捨?上一次,老許讓她捨棄身邊的老師同學;這一次,鄭鐸要在爸爸和媽媽之間做個選擇。
「不是說有什麼戶籍限制嗎?他去了之後有資格參加高考?」
「他的……他爸後來找的那個人,在海南有房子。」
許千知道那個沒說出口的詞語是什麼。他爸後來找的那個人,也就是,他的繼母。
對一個母親而言,這是最重的傷害。
「你和他交涉過嗎?」
「說過了。」
「他怎麼說?」
「他說這樣對孩子好。」
「可是……」
可是什麼呢?沒有可是。事實就是這樣。從功利的角度衡量,或者以她學過的經濟人的思想,這樣的做法確確實實能讓鄭鐸得到最大的利益。留下來,就算憑藉路帆的關係進了北高,等待他的也只有日復一日埋頭苦讀的三年;離開,則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更少的競爭、更多的機會、更寬廣的平台。他會結交新的朋友,陪他熬夜、聊天、看海;他會被另一個媽媽照顧,不挨罵,不被盯著做題,更不可能在學校的課堂上被「重點關照」……
她忽然意識到,路帆早就知道這些事實。她之所以打電話來,是不敢面對「事實竟然如此」。
你終於願意讓我看見你的軟肋。可我能幫到你什麼呢?
電話的兩端同時陷入沉默。許千很想說點什麼,像當初路帆一次又一次開導她一樣,為她提供一個依靠的肩膀。
「你……」
開口,又無言。
挫敗的感覺。十六歲的她面對路帆的失落無能為力,沒想到二十三歲了,她能做的仍舊是傾聽而已。
就算我們付出了相同的感情又能怎樣?你走過的那段路,我得跑得多快才能追上?難道要你停下時間等我嗎?
「許千,你知道,鄭鐸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了……是我生下了他啊,他怎麼能把他搶走呢?他憑什麼呀……」
聲音顫抖著。那個一向充滿威嚴、不容置疑的聲音,居然也會顫抖。
她哭了。
她在逼自己。
輸過一次,不能再輸。
越是忙碌,日子走得越快,生怕人趕上一樣。保研、報名、國獎答辯、雙選會……一條條通知在班級群里短暫停留,隨即迅速消失不見。偏偏北京的秋過分短促,驟降的氣溫更讓趕路的人走得艱難。許千找到進了工作室的曾博,擠著時間合作把假期寫好的劇本拍了出來。這一次,她是編劇,也是導演。
準備幾乎做全了。細想想,她的人生里好像還真的缺少一次這樣的經歷,為了某個遙遠的目標,奮不顧身。要說有什麼與此類似,那大概就是對路帆的追求。路帆是和前途夢想一樣的存在。光是想想,就讓生活充滿希望。
複習的過程中,她儘量一個人去面對不斷湧來的負面情緒。路帆很忙,她知道。她不想因為自己耽誤她的時間和精力,於是偶爾撥通電話,都會在手機里存下錄音。她把它們當作最高獎勵,只有取得了一些成績時才有機會聽一聽。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每一處停頓,她都能背下來,牢牢地記在腦子裡,連夢裡都不會說錯。
「昨天我去看你說的那個電影了,確實好看,我挺喜歡的。」
「你說現在這群孩子,一點兒都不注意身體,什麼時候了還喝那加冰的奶茶。」
「今天有個小孩下課的時候誇我手環好看來著。我也覺著好看。」
有這些語音的陪伴,她就不會孤單,好像路帆還在身邊一樣。有時候,她覺得自己像個古時候戍邊的將士,把一封封家書貼身帶著,聊慰相思。
她告訴自己,徭役會結束,她會有回家的一天。一切只是時間問題。她只要認認真真埋一個因,等一個果。
然而天不遂人願。路帆的一個電話打破了平靜。
周日傍晚。許千從食堂出來,正要去超市買盒水果。手機響了。看見是路帆,她高高興興地接了起來,按下錄音鍵,等待著新的消息。
「你現在忙嗎?」
疲憊,惆悵。
電話那邊傳來的聲音讓她心頭一沉。路帆是個不肯輕易示弱的人。除非發生了真正要緊的事,絕不會把情緒化的東西流露在表面。
「不忙,怎麼了?」
沉默。
她的呼吸輕輕的,從幾百公里外傳來,似乎還能感受到溫熱。
她恨自己不能拋開所有,出現在她身邊。
「出什麼事了?」
「他要把鄭鐸帶走。」
許千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這個「他」指的是誰。腦袋裡有些混亂。之前路帆只說等鄭鐸上了高中,要放在身邊看管,沒提過別的事情。他們倆離婚了以後,鄭鐸一直跟著他爸爸。她不明白路帆所說的「帶走」是什麼意思。
「帶去哪兒?」
「海南。」
「他不是今年中考嗎?」
「他爸調動了工作,把他也帶走。」
「鄭鐸同意了嗎?」
「他根本不管鄭鐸願不願意。」
故事似曾相識。當年老許也是這樣,為了所謂的「優勢」,勸她去別的省份念書。一代代人,為什麼都要經歷相同的取捨?上一次,老許讓她捨棄身邊的老師同學;這一次,鄭鐸要在爸爸和媽媽之間做個選擇。
「不是說有什麼戶籍限制嗎?他去了之後有資格參加高考?」
「他的……他爸後來找的那個人,在海南有房子。」
許千知道那個沒說出口的詞語是什麼。他爸後來找的那個人,也就是,他的繼母。
對一個母親而言,這是最重的傷害。
「你和他交涉過嗎?」
「說過了。」
「他怎麼說?」
「他說這樣對孩子好。」
「可是……」
可是什麼呢?沒有可是。事實就是這樣。從功利的角度衡量,或者以她學過的經濟人的思想,這樣的做法確確實實能讓鄭鐸得到最大的利益。留下來,就算憑藉路帆的關係進了北高,等待他的也只有日復一日埋頭苦讀的三年;離開,則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更少的競爭、更多的機會、更寬廣的平台。他會結交新的朋友,陪他熬夜、聊天、看海;他會被另一個媽媽照顧,不挨罵,不被盯著做題,更不可能在學校的課堂上被「重點關照」……
她忽然意識到,路帆早就知道這些事實。她之所以打電話來,是不敢面對「事實竟然如此」。
你終於願意讓我看見你的軟肋。可我能幫到你什麼呢?
電話的兩端同時陷入沉默。許千很想說點什麼,像當初路帆一次又一次開導她一樣,為她提供一個依靠的肩膀。
「你……」
開口,又無言。
挫敗的感覺。十六歲的她面對路帆的失落無能為力,沒想到二十三歲了,她能做的仍舊是傾聽而已。
就算我們付出了相同的感情又能怎樣?你走過的那段路,我得跑得多快才能追上?難道要你停下時間等我嗎?
「許千,你知道,鄭鐸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了……是我生下了他啊,他怎麼能把他搶走呢?他憑什麼呀……」
聲音顫抖著。那個一向充滿威嚴、不容置疑的聲音,居然也會顫抖。
她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