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靖出身貧寒,非常在意每次的資助名額,可惜他個頭太笨重,只能墜在人群末尾望眼欲穿。
反觀袁銘和趙玉成,就顯得格外淡定。
他們不僅沒有往裡面擠,甚至在又有人過來的時候主動往後退了退,最後乾脆直接坐在了石凳上。
「袁兄如此不急不忙,看來已經是胸有成竹了?」趙玉成笑著問道。
袁銘沒有否認:「趙兄不也一樣?」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都笑了出來。
不多時,劉紹軒又擠了出來,看他的樣子著實是費了好一番功夫,原本整齊嶄新的衣服皺了不說,就連額頭上兩縷時常翹起的龍鬚劉海都汗濕了,蔫噠噠貼在臉上。
「怎麼樣啊劉兄?」李靖眼巴巴望著他,深切期盼著他能從嘴裡吐出來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數字。
劉紹軒粗喘了口氣,也不賣關子,飛快說道:「袁兄考得最好,是第一名。趙兄差了三分,第二。李兄第九名。我就不行了,第三十二。」
聞言,李靖重重的跌坐在石凳子上,一雙拳頭握得緊緊的。
方圓學堂畢竟不是做慈善,每年資助的學生數量很少,需兼具品學兼優和家貧兩條件,是以趙玉成雖然成績好,卻並不在資助的範圍內。
儘管如此,李靖還是為自己捏了一把汗,學堂里的寒門學子不少,第九名的成績確實是有些危險。
趙玉成輕聲安慰道:「李兄莫要著急,結果如此尚未可知,就算真的拿不到資助,我們也會幫你的。」
聞言,劉紹軒連忙附和道:「趙兄說得對,你要是有什麼困難,跟我說就行了。」
李靖謝了他們的好意,嘴角扯開,但是笑意並不達眼底,之後幾人再回到教室,途中他都沒再說一句話,顯然是在為學費煩憂。
劉紹軒和趙玉成並未注意到他的反常,只有袁銘微微皺眉,他們具有同樣的經歷和煩惱,最能感同身受。
下課後,負責教務的夫子來到教室,喊了袁銘在內的五個人的名字,其中並沒有李靖。
他們幾人跟著夫子走了,李靖的臉霎時間變得慘白。
袁銘和其他幾位同學跟著夫子來到辦公室,果然說了今年資助的事項。
回到教室的時候已經放學好一會兒了,教室只剩下李靖一個人,他看到袁銘進來,著急問道:「袁兄……」
一句話沒說完,袁銘就給了他肯定的答案:「是。」
李靖剩下的話都卡在了嗓子裡,其實他已經知道了,只是還抱著一絲微末的希望罷了。
「我知道了,恭喜袁兄。」李靖低聲說完,背上書箱就離開了教室。
袁銘望著他離開的方向,抿了抿唇。
第二天,李靖上學遲到了,已然是初秋季節,走在外面尚且能感受到涼意,然而李渾身的衣服都被汗浸透了
接連幾天,李靖都表現得十分反常。他一向上課十分認真,生怕漏掉了老師說的一句重點,但袁銘頻頻看到他打盹,有時候直接趴在桌上睡著了。
不知道第幾次把上課睡著的人搖醒,劉紹軒納悶道:「夫子講課的水平真的變差了嗎?竟然連李兄也覺得睏倦不堪。」
李靖苦笑著搖頭:「只是我昨夜沒有休息好,和夫子沒有關係。」
趙玉成道:「讀書上進不在一朝一夕,切莫貪快把身體搞壞了,再說你上課都沒精神,豈不是得不償失?」
李靖點點頭,卻不知道聽進去了多少。
袁銘卻發現他不只是上課沒精神,嘴唇也變得格外蒼白,好幾次猛然站起的時候險些暈倒,分明是營養不良的症狀。
猜到李靖多半是在為了學費奔波,袁銘沒有多說什麼,只提醒了他好好保重身體。
人各有命,他自己都尚且是泥人一個,自然不會妄想去度化別人。
這天晚上下課後,袁銘被夫子叫到辦公室,聊了聊今年參加科舉的事。
對學堂來說,袁銘是最有可能考上的,但是科舉是個長線的過程,開始了就沒辦法停下來,因此每年這個時候,夫子都會和自己看中的苗子好好溝通幾次,並不是為了開小灶,而是讓他們明白前路艱辛漫長,必須做好長期的準備。
袁銘對科舉已然是非常熟悉了,夫子和他聊過之後顯然十分滿意,送了一本書給他,就讓他回去了。
走得晚了些,正好到了城東碼頭燒雞開門的時間,想到季清月似乎十分鐘愛那家的燒雞,袁銘便繞了遠路,去了碼頭。
燒雞鋪子的生意很是火爆,剛開門就排起了長隊。
袁銘花了點時間買到了一隻,正要離開的時候,餘光看到了一個熟悉的人——李靖。
初秋時節,李靖上身只穿了一襲短打,粗壯的手臂裸露在外。他肩上扛著兩個大麻袋,過重的壓迫感讓他手臂上的肌肉鼓起。
袁銘愣住了,李靖竟然在這裡工作。
只看了一眼,他便收回了目光,並不打算跟李靖碰面,只當作沒見過他就好。
誰知在愣神的短暫時間裡,李靖已經看到了他,並且揚起手跟他打了個招呼。
兩人來到碼頭邊上,靠在石柱上,茫茫的江面上能看到一艘很高很大的船正在往這邊駛來,只是現在還離得遠,只能看到一個點。
「袁兄,那上面裝著的都是糧食,也是我要搬的東西。碼頭上苦力多,抗一麻袋糧食只能賺到十文錢,而且還要搶才有機會。」李靖道:「我爹的腰受傷之前就是幹這個的,幹了大半輩子連蓋一棟小房子的錢都沒攢下,還落下了一身病根,所以他才會拼盡全力讓我去讀書,就是怕我以後要走上他的老路。」
反觀袁銘和趙玉成,就顯得格外淡定。
他們不僅沒有往裡面擠,甚至在又有人過來的時候主動往後退了退,最後乾脆直接坐在了石凳上。
「袁兄如此不急不忙,看來已經是胸有成竹了?」趙玉成笑著問道。
袁銘沒有否認:「趙兄不也一樣?」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都笑了出來。
不多時,劉紹軒又擠了出來,看他的樣子著實是費了好一番功夫,原本整齊嶄新的衣服皺了不說,就連額頭上兩縷時常翹起的龍鬚劉海都汗濕了,蔫噠噠貼在臉上。
「怎麼樣啊劉兄?」李靖眼巴巴望著他,深切期盼著他能從嘴裡吐出來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數字。
劉紹軒粗喘了口氣,也不賣關子,飛快說道:「袁兄考得最好,是第一名。趙兄差了三分,第二。李兄第九名。我就不行了,第三十二。」
聞言,李靖重重的跌坐在石凳子上,一雙拳頭握得緊緊的。
方圓學堂畢竟不是做慈善,每年資助的學生數量很少,需兼具品學兼優和家貧兩條件,是以趙玉成雖然成績好,卻並不在資助的範圍內。
儘管如此,李靖還是為自己捏了一把汗,學堂里的寒門學子不少,第九名的成績確實是有些危險。
趙玉成輕聲安慰道:「李兄莫要著急,結果如此尚未可知,就算真的拿不到資助,我們也會幫你的。」
聞言,劉紹軒連忙附和道:「趙兄說得對,你要是有什麼困難,跟我說就行了。」
李靖謝了他們的好意,嘴角扯開,但是笑意並不達眼底,之後幾人再回到教室,途中他都沒再說一句話,顯然是在為學費煩憂。
劉紹軒和趙玉成並未注意到他的反常,只有袁銘微微皺眉,他們具有同樣的經歷和煩惱,最能感同身受。
下課後,負責教務的夫子來到教室,喊了袁銘在內的五個人的名字,其中並沒有李靖。
他們幾人跟著夫子走了,李靖的臉霎時間變得慘白。
袁銘和其他幾位同學跟著夫子來到辦公室,果然說了今年資助的事項。
回到教室的時候已經放學好一會兒了,教室只剩下李靖一個人,他看到袁銘進來,著急問道:「袁兄……」
一句話沒說完,袁銘就給了他肯定的答案:「是。」
李靖剩下的話都卡在了嗓子裡,其實他已經知道了,只是還抱著一絲微末的希望罷了。
「我知道了,恭喜袁兄。」李靖低聲說完,背上書箱就離開了教室。
袁銘望著他離開的方向,抿了抿唇。
第二天,李靖上學遲到了,已然是初秋季節,走在外面尚且能感受到涼意,然而李渾身的衣服都被汗浸透了
接連幾天,李靖都表現得十分反常。他一向上課十分認真,生怕漏掉了老師說的一句重點,但袁銘頻頻看到他打盹,有時候直接趴在桌上睡著了。
不知道第幾次把上課睡著的人搖醒,劉紹軒納悶道:「夫子講課的水平真的變差了嗎?竟然連李兄也覺得睏倦不堪。」
李靖苦笑著搖頭:「只是我昨夜沒有休息好,和夫子沒有關係。」
趙玉成道:「讀書上進不在一朝一夕,切莫貪快把身體搞壞了,再說你上課都沒精神,豈不是得不償失?」
李靖點點頭,卻不知道聽進去了多少。
袁銘卻發現他不只是上課沒精神,嘴唇也變得格外蒼白,好幾次猛然站起的時候險些暈倒,分明是營養不良的症狀。
猜到李靖多半是在為了學費奔波,袁銘沒有多說什麼,只提醒了他好好保重身體。
人各有命,他自己都尚且是泥人一個,自然不會妄想去度化別人。
這天晚上下課後,袁銘被夫子叫到辦公室,聊了聊今年參加科舉的事。
對學堂來說,袁銘是最有可能考上的,但是科舉是個長線的過程,開始了就沒辦法停下來,因此每年這個時候,夫子都會和自己看中的苗子好好溝通幾次,並不是為了開小灶,而是讓他們明白前路艱辛漫長,必須做好長期的準備。
袁銘對科舉已然是非常熟悉了,夫子和他聊過之後顯然十分滿意,送了一本書給他,就讓他回去了。
走得晚了些,正好到了城東碼頭燒雞開門的時間,想到季清月似乎十分鐘愛那家的燒雞,袁銘便繞了遠路,去了碼頭。
燒雞鋪子的生意很是火爆,剛開門就排起了長隊。
袁銘花了點時間買到了一隻,正要離開的時候,餘光看到了一個熟悉的人——李靖。
初秋時節,李靖上身只穿了一襲短打,粗壯的手臂裸露在外。他肩上扛著兩個大麻袋,過重的壓迫感讓他手臂上的肌肉鼓起。
袁銘愣住了,李靖竟然在這裡工作。
只看了一眼,他便收回了目光,並不打算跟李靖碰面,只當作沒見過他就好。
誰知在愣神的短暫時間裡,李靖已經看到了他,並且揚起手跟他打了個招呼。
兩人來到碼頭邊上,靠在石柱上,茫茫的江面上能看到一艘很高很大的船正在往這邊駛來,只是現在還離得遠,只能看到一個點。
「袁兄,那上面裝著的都是糧食,也是我要搬的東西。碼頭上苦力多,抗一麻袋糧食只能賺到十文錢,而且還要搶才有機會。」李靖道:「我爹的腰受傷之前就是幹這個的,幹了大半輩子連蓋一棟小房子的錢都沒攢下,還落下了一身病根,所以他才會拼盡全力讓我去讀書,就是怕我以後要走上他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