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親昵了一會兒,季清月記掛著拆房裡的融融,只能戀戀不捨的離開了。

  袁銘看著他走出來廚房才收回視線,低頭看著已經完成一半的文稿,再次落筆的時候突然有些猶豫。思索片刻,他的眉毛鬆開,洋洋灑灑繼續寫了起來。

  新第三天有回門的習俗,昨天去鎮上耽擱了一天,眼看著明天就要回門了。吃完午飯,曹氏把袁銘叫到了堂屋,面上有些愁。

  回門要帶禮物,禮物輕重直接關乎夫家對新夫郎的滿意程度。若是村里人家,一條肉一包糖就是頂好的回禮了,但是季清月不是尋常人家的哥兒,他爹可是縣令!

  先不說他們本就滿意季清月,禮物要是給的輕了,豈不是打縣令的臉嗎?可是重禮就意味著花錢,他們哪來的錢?

  袁銘知道季家之所以同意這門親事,除了季清月以絕食威脅甚至不惜私奔,其中少不得後娘梁氏的推波助瀾。

  這些年在梁氏有意無意的捧殺式教育之下,季清月雖沒長歪但可以說是身無長物,因此很不得他爹季福來歡心。後來季清月被梁氏陷害徹底與季家絕交,導致他一夜長大,再無任性胡鬧的資本。

  袁銘皺眉思忖著,季福來不是個好父親,但是為人還算正直黑白分明,這輩子若非必要,還是不要讓季清月與季家徹底鬧翻為好。既是如此,這次回門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想到書房裡完成一半的文稿,他心中有了主意。

  「阿娘別擔心,我自有打算。」

  下午,袁銘去隔壁找了楊濤,坐著他的牛車去鎮上。

  十方鎮位於運河邊上,因其下面十個村莊均環繞在鎮子四周而得名。鎮口有個碼頭,大船途經之時會有商人旅人下來休息補給,因此鎮上還算繁華,飯店雜貨店到處都是。

  不過袁銘今日來鎮上並不是為了買東西,他直奔鎮中央的青山書店。

  這家書店是府城大書店的分店,店面不算大,但是書籍的種類非常齊全,就算是店裡沒有的奇書,也能找掌柜登記後,從縣上甚至府城調取。

  袁銘是十方鎮出了名的書生而且嘗嘗抄書補貼家用,一踏進書店小二就迎了上來:「袁公子,今日是買書還是抄書?」

  「都不是,」袁銘賣了個關子,將書稿握在手中:「今日我想跟掌柜的做個生意,不知道可否引見?」

  第7章

  袁銘與掌柜本就認識,小二沒有過多猶豫,帶著他上了二層。

  二層有許多個可以邊喝茶邊讀書的雅間,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茶香,雅間都閉著門,都是那些富家公子哥消遣娛樂的地方。

  袁銘目不斜視,跟著小二走進了角落裡一間沒有門牌的屋子。軟椅上,掌柜趙玉正坐著撥弄算盤,紅木圓桌上鋪滿了帳本。

  聽到敲門聲的時候,他抬起頭看了一眼,隨即有條不紊的收拾起手邊散落的帳本。

  「這不是袁公子嗎?聽說公子近日剛成親,恭喜恭喜啊!」趙玉站起來,招呼他在小茶桌上坐下,寒暄兩句,便入正題:「現下還在農假,不知道袁公子找趙某何事?」

  袁銘也不扭捏,將手中的書稿放在了桌上:「這是我朋友寫的話本,因故不便親自前來,便托我來找趙掌柜問問,不知值價多少?」

  話本生意一直都是書店的大頭,因此一直都對外高價收稿。這是這年頭讀書人清高,既不想將自己的學識同娛樂呷戲之物扯上關係,更不想染上銅臭味,因此很少有人願意放下身段。

  袁銘說是朋友所作,趙玉心照不宣,卻什麼都沒說,點點頭拿起文稿逐張看起來。袁銘在讀書一事上頗有才華,不過科舉和寫話本不一樣,趙玉對他寫的話本尚持保留態度。

  然而幾頁看下來,趙玉的表情驟然變了,翻動書頁的速度明顯變慢了許多。

  袁銘只帶了十張紙,讀的再慢,不過一刻鐘,也全都看完了。

  他抬起頭,神色複雜,卻沒有直接開口。袁銘從他方才的反應便知自己的稿子被看上了,很是閒適的飲了口茶,也不主動說話。

  半晌後,趙玉輕輕嘆了口氣,眼眸微垂,仔細端詳著薄薄的幾層紙。

  「雖然只是個開頭,但是人物刻畫鮮明很有特點,叫人見之不忘,情節有起伏懸念,詳略設計十分合理,是一本很有看點的話本,但是……」趙玉話鋒一轉,猶豫道:「袁公子這位朋友,是一位哥兒?」

  看到書中內容之前,他還以為這本書是袁銘所作,只是拉不下面,才謊稱替自己的朋友而來。

  袁銘微怔,隨即反應過來趙玉誤會了。他寫這本書的初衷是為了季清月,因此一改平常話本以男子視角的展開的習慣,將主視角放在了哥兒身上。這樣一來,他就能著更多筆墨刻畫哥兒的內心所想,以此讓讀者更清楚這位哥兒的心路歷程和成長變化。

  沒想到陰差陽錯,竟讓趙玉以為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哥兒。

  袁銘本也沒想脫掉,這樣一來倒是個美麗的誤會。

  於是,面對趙玉的詢問,他沒點頭也沒搖頭,回望著他:「趙掌柜,從未有人說過哥兒不得著書,更何況只是供人消遣的話本。」

  趙玉只當他是默認了,但要不是收稿,還在猶豫。不只是因為作者,和書稿一起給他的,還有整本書的大綱,後面許多情節實在有些驚世駭俗,難免引起討論。

  「趙掌柜見多識廣,眼界應當比我更寬才是。」袁銘淡然一笑:「區區一個話本,既沒有論及政事,也與顯貴無關,有話題度才是好事,口口相傳的效果可比店裡小二推銷來得有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