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有人撿到幾百年前的高祖信件, 那鐵定得供起來, 讓後世子子孫孫守護著。
她根本不敢想像,若是旁人撿到了信, 看了其中的內容後會是什麼反應, 尤其是她壓根不知道王子懷寫了什麼,這才要命。
有多少次她拿出玉佩, 心想著要不直接問王子懷得了,可一想到對方說不定到最後都不會說, 還在對方面前輸了一局,王謝就覺得自己還能再堅持堅持,再等一等說不定就行。
每次想到王子懷說過的會有人帶著她找到寶藏,王謝就要做一次深呼吸。
但她也不能在這裡停留太久,在這裡招募士兵,又讓人過來管理後,她就得回去了。可沒有足夠的糧草能讓他們這麼多人日日食用。
等事情迎來轉機已經是三日之後,手下的人通傳,說是有一老農求見,對方稱有重要的東西要交給她。
一開始王謝還沒有意識到是王子懷埋下的寶藏,直到那老農進來之後,先是拱手,而後小心問了問王謝的名字:「老朽只知貴人姓王,自臨安城而來,卻不知貴人何名。」
他這樣的問題換作旁人已經會覺得冒犯,名都是親近的人才會稱呼的,哪有人會這樣直白的問出來?但穿越而來的王謝並不計較這些,她聽到對方的問題時,心中就已經知道大概是怎麼回事了。
王子懷寫信的時候,居然把她的名字寫在了上面!
王謝在心里暗自生氣,幾百年前的信會有幾百年後的人的姓名,小祖宗到底是怎麼想的?就不怕別人發現端倪。
但這時候她還要回答,於是看向老農,對方身上的穿著也並不華麗,手上更是有經年的老繭,看著也不像是豪紳之後。
可想想小祖宗每次給自己埋的東西無一不是價值連城,王謝第一反應竟然是這位老農的祖上應該就是小祖宗痛恨的那些敗家子弟。
縱然心里已經閃過無數言語,王謝面上還是矜持客氣:「在下王謝。」
聽到這個名字,老農的眼神里頓時迸發出光彩,他激動地差點跪下,抓住王謝的手就說老天保佑:「終於讓我給等到了啊!」
這個時候,王謝已經在懷疑王子懷是不是其實沒有挖坑埋什麼東西,而是直接拜託人家等在這裡。
但她只猜對了一半,從老農急切到前言不達後語的訴說中,王謝也拼湊出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老農的先輩意外從地裡面挖出了寶物,還是高祖親自埋葬的,裡面更是有封信,說挖到了東西就歸挖到的人,讓先輩不要介懷。
「那封信的旁邊還有一封信,讓我們交給從臨安城過來的叫王謝的人,」想起往事,老農還有些唏噓,「我家的先輩本來以為他等上幾年就能等到,沒想到直到他死去也沒有叫王謝的人從臨安過來。」
「然後又過了好幾代,直到傳到了我手裡。」
老農用自己顫抖的手把用木盒封好的信給拿了出來,交到王謝手裡,多有感慨:「一百多年了,要是我家先輩知道我終於把信傳到了您手裡,估計在地下也會欣慰的。」
王謝接過信封,動作十分小心。這裡的信件存放了百年依然完好,可見老農家中對其的重視。她忽然想起王子懷當時說過就算被別人挖到也能交到自己手裡,原來還有這個原因。
信封上的「臨安王謝親啟」幾個字龍飛鳳舞,想來寫這些字的時候小祖宗應該格外高興,說不定還想過自己看到信封時的會不會心血來潮,夸一誇他。
譬如「沒想到竟然會寫信給我」,或者「真好,居然收到了信」之類的,只是無論哪一個他都會十分高興。
保存脆弱的紙張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更別說要保存這麼久。看老農的穿著也知道他家中並不是什麼豪富,會比其他人更加艱難。明明沒有人逼迫,也沒有人督促。拿到寶物的那一刻,他們甚至可以不用管寶物旁邊的信件,把它放在那裡不看都行。
只要別人不知道,甚至也不會收到任何責備。可老農等了下來,包括他的祖輩也一直等了下來,直到王謝出現。
「這一百多年很辛苦吧?」
王謝的確不怎麼明白,而上一個她不太明白的,還是小祖宗讓她招一個忠義之士。也許是她長大的環境太雜太亂,她沒想到竟然會有人因為一封信而等待很多很多年。
老農挺直了腰杆,手中的拐杖哚哚駐地,對王謝的話有些不滿:「那可是高祖殿下留下的信,他既然交給我們去做這件事,那就代表著高祖殿下信任我們,這世間有誰沒受過殿下恩惠?不過就是送一封信,如果我沒等到,就讓我的孫子繼續等下去!」
這一刻,王謝忽然明白了小祖宗在天下人的心中是個什麼地位。她心中五味雜陳,從而問道:「你們真那麼崇敬高祖?」
「那是當然!」老農的神情尤為驕傲,「若非高祖殿下,以我這樣的身份哪能讀書習字?聽說高祖殿下來之前,城裡的人都快餓死了,是殿下將自己的軍糧留了一部分在這裡,才讓大傢伙都活了下來。」
他的眼神里是對那個美好時期的憧憬:「早些年還有不少人,書讀了,但又考不上官,然後就去學醫,那也是高祖殿下吩咐的,天下不知道多了多少大夫,又救活了多少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她根本不敢想像,若是旁人撿到了信, 看了其中的內容後會是什麼反應, 尤其是她壓根不知道王子懷寫了什麼,這才要命。
有多少次她拿出玉佩, 心想著要不直接問王子懷得了,可一想到對方說不定到最後都不會說, 還在對方面前輸了一局,王謝就覺得自己還能再堅持堅持,再等一等說不定就行。
每次想到王子懷說過的會有人帶著她找到寶藏,王謝就要做一次深呼吸。
但她也不能在這裡停留太久,在這裡招募士兵,又讓人過來管理後,她就得回去了。可沒有足夠的糧草能讓他們這麼多人日日食用。
等事情迎來轉機已經是三日之後,手下的人通傳,說是有一老農求見,對方稱有重要的東西要交給她。
一開始王謝還沒有意識到是王子懷埋下的寶藏,直到那老農進來之後,先是拱手,而後小心問了問王謝的名字:「老朽只知貴人姓王,自臨安城而來,卻不知貴人何名。」
他這樣的問題換作旁人已經會覺得冒犯,名都是親近的人才會稱呼的,哪有人會這樣直白的問出來?但穿越而來的王謝並不計較這些,她聽到對方的問題時,心中就已經知道大概是怎麼回事了。
王子懷寫信的時候,居然把她的名字寫在了上面!
王謝在心里暗自生氣,幾百年前的信會有幾百年後的人的姓名,小祖宗到底是怎麼想的?就不怕別人發現端倪。
但這時候她還要回答,於是看向老農,對方身上的穿著也並不華麗,手上更是有經年的老繭,看著也不像是豪紳之後。
可想想小祖宗每次給自己埋的東西無一不是價值連城,王謝第一反應竟然是這位老農的祖上應該就是小祖宗痛恨的那些敗家子弟。
縱然心里已經閃過無數言語,王謝面上還是矜持客氣:「在下王謝。」
聽到這個名字,老農的眼神里頓時迸發出光彩,他激動地差點跪下,抓住王謝的手就說老天保佑:「終於讓我給等到了啊!」
這個時候,王謝已經在懷疑王子懷是不是其實沒有挖坑埋什麼東西,而是直接拜託人家等在這裡。
但她只猜對了一半,從老農急切到前言不達後語的訴說中,王謝也拼湊出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老農的先輩意外從地裡面挖出了寶物,還是高祖親自埋葬的,裡面更是有封信,說挖到了東西就歸挖到的人,讓先輩不要介懷。
「那封信的旁邊還有一封信,讓我們交給從臨安城過來的叫王謝的人,」想起往事,老農還有些唏噓,「我家的先輩本來以為他等上幾年就能等到,沒想到直到他死去也沒有叫王謝的人從臨安過來。」
「然後又過了好幾代,直到傳到了我手裡。」
老農用自己顫抖的手把用木盒封好的信給拿了出來,交到王謝手裡,多有感慨:「一百多年了,要是我家先輩知道我終於把信傳到了您手裡,估計在地下也會欣慰的。」
王謝接過信封,動作十分小心。這裡的信件存放了百年依然完好,可見老農家中對其的重視。她忽然想起王子懷當時說過就算被別人挖到也能交到自己手裡,原來還有這個原因。
信封上的「臨安王謝親啟」幾個字龍飛鳳舞,想來寫這些字的時候小祖宗應該格外高興,說不定還想過自己看到信封時的會不會心血來潮,夸一誇他。
譬如「沒想到竟然會寫信給我」,或者「真好,居然收到了信」之類的,只是無論哪一個他都會十分高興。
保存脆弱的紙張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更別說要保存這麼久。看老農的穿著也知道他家中並不是什麼豪富,會比其他人更加艱難。明明沒有人逼迫,也沒有人督促。拿到寶物的那一刻,他們甚至可以不用管寶物旁邊的信件,把它放在那裡不看都行。
只要別人不知道,甚至也不會收到任何責備。可老農等了下來,包括他的祖輩也一直等了下來,直到王謝出現。
「這一百多年很辛苦吧?」
王謝的確不怎麼明白,而上一個她不太明白的,還是小祖宗讓她招一個忠義之士。也許是她長大的環境太雜太亂,她沒想到竟然會有人因為一封信而等待很多很多年。
老農挺直了腰杆,手中的拐杖哚哚駐地,對王謝的話有些不滿:「那可是高祖殿下留下的信,他既然交給我們去做這件事,那就代表著高祖殿下信任我們,這世間有誰沒受過殿下恩惠?不過就是送一封信,如果我沒等到,就讓我的孫子繼續等下去!」
這一刻,王謝忽然明白了小祖宗在天下人的心中是個什麼地位。她心中五味雜陳,從而問道:「你們真那麼崇敬高祖?」
「那是當然!」老農的神情尤為驕傲,「若非高祖殿下,以我這樣的身份哪能讀書習字?聽說高祖殿下來之前,城裡的人都快餓死了,是殿下將自己的軍糧留了一部分在這裡,才讓大傢伙都活了下來。」
他的眼神里是對那個美好時期的憧憬:「早些年還有不少人,書讀了,但又考不上官,然後就去學醫,那也是高祖殿下吩咐的,天下不知道多了多少大夫,又救活了多少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