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頁
山長是顧青雲,副山長是方子茗和何謙竹,主要教授蒙童,束脩低廉,把一部分的私塾秀才都搜羅過來了。
書院平時主要的管理者是何謙竹的兒子何虛年,他考中舉人就一直沒有中進士,身體也不大好,這次跟著何謙竹回鄉,知道要建立書院,心裡高興得很,就自告奮勇來幫忙。
顧青雲他們沒有和縣學、府學搶生源的意思,但是以顧青雲等人的名氣,來這裡請教的秀才或舉人絡繹不絕,逐漸形成一個學術圈子,大家一起討論和交流,在有意識的引導下,大家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算學和格物,並且翻譯西方的一些著作,開始研究物理和化學。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顧青雲希望大夏能有一幫年輕人喜歡上自然科學,跟上西方並超越西方的步伐。而且秀才和舉人一多,學院就更不愁沒有夫子了。
顧青雲和方子茗、何謙竹籌款在林山縣、臨陽府等地買了商鋪或田地,出產的利潤都用於求知書院上,其中他出海賺的錢幫了大忙。
求知書院一建立,顧青雲家裡終於不再時常有人上門,大家都知道在書院等就可以見到他。
與此同時,顧青雲也有了一個固定的地方可以統一解答問題,沒有影響到家人的生活,這讓他很是滿意。
*
時間如流水,一年又一年,一轉眼,顧青雲已經六十四歲,這一年夏天和秋天,他接連送走了顧大河和小陳氏,讓身體一向很好的他都有點承受不住。
顧大河和小陳氏走得很安詳,八十六歲的他們已經是高壽,身體也有些許病痛,但離開人世時不算痛苦,望著兒孫滿堂,心裡很是滿足。
小陳氏夏天就去了,忙完她的喪事,顧大河跟著病倒,這次顧永良、顧永辰和顧景都在他身邊陪著。孩子們請了探親假,顧永辰沒趕上小陳氏的葬禮,沒想到能陪顧大河走完最後一段路。
“栓子,爹這一輩子吃過苦享過福,有你這個兒子爹這一輩子不虧,不虧,活得值了!”臨走前,大概是有了預感,顧大河和其他人說完話後,一直拉著顧青雲的手不放,他又看了看站滿整個屋子的兒孫們,瘦巴巴的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栓子,你不用傷心,爹這是陪你爺爺奶奶和你娘親去了,你要好好活著,教好孩子們,為咱們老顧家爭光,你要活得長長久久才好,爹在地底下會保佑你的。”
顧青雲緊緊地握著他的手,哭得不能自已,涕泗橫流,毫無形象。
“爹,我求你了,求求你,你別走,爹走了,就只剩下我了。”不管有什麼樣的心理準備,真到這一刻,顧青雲發現自己還是不能看淡,還是不能控制自己。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們都這麼大年紀了,是喜喪,你不要傷心。”顧大河顫抖著手給他擦眼淚,平時他疼愛孫子、重孫子們,到這一刻,他發現自己最疼愛的還是自己的兒子,這個兒子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希望,還帶來了數不盡的榮耀。
“不要哭,給孩子們看到了會笑話你。”顧大河喘了口氣,繼續說道,“好好照顧自己,不許太過於傷心,要和媳婦好好過日子,保重身體。”
顧青雲仍然大哭不已,淚流滿面:“爹——”他身後的孩子們也跟著泣不成聲。
終究人力不可挽回,顧大河在滿屋子的哭聲中還是離開了人世。
第290章 授職
辦完顧大河的喪事後, 顧青雲整個人瘦了兩圈,一段時間內都精神萎靡, 在家裡走動時, 好像總能看到顧大河和小陳氏的身影,時不時還隱約聽到父母呼喚他的聲音,這讓他面容憔悴不已。
幸好他還有妻子和孩子陪在身邊, 在他們的勸解下,顧青雲倒是很快就能振作起精神。
“你上次還安慰我來著,現在輪到你就整天懨懨,孩子們都在擔心你。”簡薇安慰他。
前兩年,簡志遠和方氏陸陸續續去世, 兩人一個是生病,另一個是心情鬱郁, 大病一場後也離世了。算起來, 在這六七年時間裡,雙方的老人接二連三去世,真的給顧青雲他們很大打擊。
還因為這事,有那多嘴的說這是方琛克人的緣故, 於是小傢伙身上又有一波流言,以前還會偶爾來看看他的方家六房老太太現在是不見了蹤影, 讓顧青雲很是無奈。
之前他們過繼時沒打算把孩子和血緣上的親奶奶、親哥哥完全隔開, 當時說好相互間當親戚走動還是可以的,可惜……
不能按牛喝水,顧青雲見狀也不再強求, 只是把家中下人和其他傳流言的人警告一番,見沒有人再提起才放心。
方琛是個老實孩子,很喜歡讀書,別人也不敢跟他說,倒是沒有受到影響。
“是我不對,我只是覺得生活一下子改變了,心裡覺得空落落的。”顧青雲輕撫她的頭髮,見她年輕時烏黑油亮的青絲如今已經掩不住裡面變白的髮根,這讓他頗為傷感。
自己和妻子也不年輕了,指不定哪天就離開,父母去世他是如此傷心,那他去世,孩子們也一定很傷心吧?想到這段時間孩子們眼裡出現的不安,顧青雲抿抿嘴,深感自己太任性,任由自己傷心,沒有顧及到親人的感受。
“我又何嘗不是?”簡薇嘆了口氣,公婆從來沒有跟她紅過臉,一向相處得很好,現在冷不丁走了,每次吃飯桌子上都少了幾個人,誰看到不傷感?
“長輩們都走得安詳,這是喜喪。”簡薇想起自己的父母,福氣還真的沒有公婆好,臨死前還是受到病痛的折磨。
“你說得對,這是喜喪。”顧青雲握住她的手,認真說道,“咱們也要好好保養身體,爭取活得長長久久。真的,我覺得我們有優勢,長輩們長壽,咱們作為後輩,肯定一脈相承,能長壽是肯定的。”他真的覺得顧家有長壽基因,他問過族中的老人了,知道他們顧家的長輩們如果不是因為病痛的話,一般都能活到五六十歲,這在古代算是長壽的。
尤其是他祖父、父親這一代,包括他二叔都比較長壽,他二叔也活到七十幾歲呢。
簡薇愣了愣,隨即反應過來,附和道:“你能這麼想最好,夜已深,咱們休息吧,你都好幾天沒好好合過眼了。”之前丈夫每天睡前都會看書,現在不看了,她倒是不習慣。
顧青雲算算自己的年齡,才六十四歲,好吧,他估摸著還有十幾二十年好活,這樣一想,就覺得自己還能幹很多事。
第二天,顧青雲精神恢復得不錯,顧永良他們看到後心底的石頭終於落地,大大鬆了口氣。
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對於顧永良提出到京城居住的意見,顧青雲沉吟一會兒還是拒絕了,他還是捨不得這裡,即使這裡會使他觸景生情。
“可是因為求知書院?”顧永良追問。
“不是,爹就想著在村里多住一段時間,我少年離家,幾十年來都是來去匆匆,現在就想著多住三年,等守完你爺爺奶奶的孝再看。”顧青雲搖搖頭。
求知書院已經走上正軌,林山縣甚至臨陽府也會有人送孩子過來讀書,有鋪子和田地在,已經能做到收支平衡,不用他們三家添錢。與此同時,這裡還成為越省的算學交流中心,不斷有讀書人從外地趕來,在這裡住上幾個月或一年半載,大家相互交流,覺得有所得了才離開,時間日久,桃山寺和書院附近竟然慢慢形成了一個小小的集市,有商人在這裡賣東西,頗為繁華,也讓書院賺了一筆。
畢竟附近的地皮都被顧青雲買下,建成簡單的大棚商鋪就可以出租,至於以後會不會成為真正的街道就看書院發展如何了。
“好吧,那我和弟弟不勉強你們,但孩子們總要留下幾個。”顧永良和顧永辰對視一眼,就立即說道。
這些年來,他們兩人也曾有孩子出生,只是孩子生病夭折了,到頭來顧永良仍然只有兩個兒子,也就是顧傳恪和顧傳博。
至於顧永辰,他是一子一女,姐姐是顧傳悅,已經出嫁,丈夫是顧永辰上官、工部侍郎的孫子,孫女婿知道上進,少年中舉。弟弟是顧傳碩,和顧傳博一樣,今年是十六歲,兩人生辰相差沒幾個月。
顧景是兩兒一女,大兒子正在相看人家。
顧青雲知道兒子們和自己一樣,堅持一夫一妻,沒有什麼妾室通房,孩子少是正常的,畢竟孫子和孫女們都被教育得很好。
對他而言,孩子貴精不貴多,把孩子教育好比多生幾個還要讓他高興。
“不可,傳恪已經是舉人,我看他離中進士還差點火候,這些年他一直陪在我身邊,又常去書院,書生意氣還是重了些,不如讓他跟在你身邊跑跑腿,多了解世事,多積累經驗,免得以後吃虧。”顧青雲不肯。
大孫子顧傳恪今年二十三歲,考了三次鄉試,去年終於考上舉人,他在十八歲那年定親,是顧永良夫婦給他定下的親事,孫媳婦是閩省出身,兩人年齡相差四歲,去年年底才成親,還沒有孩子。
書院平時主要的管理者是何謙竹的兒子何虛年,他考中舉人就一直沒有中進士,身體也不大好,這次跟著何謙竹回鄉,知道要建立書院,心裡高興得很,就自告奮勇來幫忙。
顧青雲他們沒有和縣學、府學搶生源的意思,但是以顧青雲等人的名氣,來這裡請教的秀才或舉人絡繹不絕,逐漸形成一個學術圈子,大家一起討論和交流,在有意識的引導下,大家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算學和格物,並且翻譯西方的一些著作,開始研究物理和化學。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顧青雲希望大夏能有一幫年輕人喜歡上自然科學,跟上西方並超越西方的步伐。而且秀才和舉人一多,學院就更不愁沒有夫子了。
顧青雲和方子茗、何謙竹籌款在林山縣、臨陽府等地買了商鋪或田地,出產的利潤都用於求知書院上,其中他出海賺的錢幫了大忙。
求知書院一建立,顧青雲家裡終於不再時常有人上門,大家都知道在書院等就可以見到他。
與此同時,顧青雲也有了一個固定的地方可以統一解答問題,沒有影響到家人的生活,這讓他很是滿意。
*
時間如流水,一年又一年,一轉眼,顧青雲已經六十四歲,這一年夏天和秋天,他接連送走了顧大河和小陳氏,讓身體一向很好的他都有點承受不住。
顧大河和小陳氏走得很安詳,八十六歲的他們已經是高壽,身體也有些許病痛,但離開人世時不算痛苦,望著兒孫滿堂,心裡很是滿足。
小陳氏夏天就去了,忙完她的喪事,顧大河跟著病倒,這次顧永良、顧永辰和顧景都在他身邊陪著。孩子們請了探親假,顧永辰沒趕上小陳氏的葬禮,沒想到能陪顧大河走完最後一段路。
“栓子,爹這一輩子吃過苦享過福,有你這個兒子爹這一輩子不虧,不虧,活得值了!”臨走前,大概是有了預感,顧大河和其他人說完話後,一直拉著顧青雲的手不放,他又看了看站滿整個屋子的兒孫們,瘦巴巴的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栓子,你不用傷心,爹這是陪你爺爺奶奶和你娘親去了,你要好好活著,教好孩子們,為咱們老顧家爭光,你要活得長長久久才好,爹在地底下會保佑你的。”
顧青雲緊緊地握著他的手,哭得不能自已,涕泗橫流,毫無形象。
“爹,我求你了,求求你,你別走,爹走了,就只剩下我了。”不管有什麼樣的心理準備,真到這一刻,顧青雲發現自己還是不能看淡,還是不能控制自己。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們都這麼大年紀了,是喜喪,你不要傷心。”顧大河顫抖著手給他擦眼淚,平時他疼愛孫子、重孫子們,到這一刻,他發現自己最疼愛的還是自己的兒子,這個兒子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希望,還帶來了數不盡的榮耀。
“不要哭,給孩子們看到了會笑話你。”顧大河喘了口氣,繼續說道,“好好照顧自己,不許太過於傷心,要和媳婦好好過日子,保重身體。”
顧青雲仍然大哭不已,淚流滿面:“爹——”他身後的孩子們也跟著泣不成聲。
終究人力不可挽回,顧大河在滿屋子的哭聲中還是離開了人世。
第290章 授職
辦完顧大河的喪事後, 顧青雲整個人瘦了兩圈,一段時間內都精神萎靡, 在家裡走動時, 好像總能看到顧大河和小陳氏的身影,時不時還隱約聽到父母呼喚他的聲音,這讓他面容憔悴不已。
幸好他還有妻子和孩子陪在身邊, 在他們的勸解下,顧青雲倒是很快就能振作起精神。
“你上次還安慰我來著,現在輪到你就整天懨懨,孩子們都在擔心你。”簡薇安慰他。
前兩年,簡志遠和方氏陸陸續續去世, 兩人一個是生病,另一個是心情鬱郁, 大病一場後也離世了。算起來, 在這六七年時間裡,雙方的老人接二連三去世,真的給顧青雲他們很大打擊。
還因為這事,有那多嘴的說這是方琛克人的緣故, 於是小傢伙身上又有一波流言,以前還會偶爾來看看他的方家六房老太太現在是不見了蹤影, 讓顧青雲很是無奈。
之前他們過繼時沒打算把孩子和血緣上的親奶奶、親哥哥完全隔開, 當時說好相互間當親戚走動還是可以的,可惜……
不能按牛喝水,顧青雲見狀也不再強求, 只是把家中下人和其他傳流言的人警告一番,見沒有人再提起才放心。
方琛是個老實孩子,很喜歡讀書,別人也不敢跟他說,倒是沒有受到影響。
“是我不對,我只是覺得生活一下子改變了,心裡覺得空落落的。”顧青雲輕撫她的頭髮,見她年輕時烏黑油亮的青絲如今已經掩不住裡面變白的髮根,這讓他頗為傷感。
自己和妻子也不年輕了,指不定哪天就離開,父母去世他是如此傷心,那他去世,孩子們也一定很傷心吧?想到這段時間孩子們眼裡出現的不安,顧青雲抿抿嘴,深感自己太任性,任由自己傷心,沒有顧及到親人的感受。
“我又何嘗不是?”簡薇嘆了口氣,公婆從來沒有跟她紅過臉,一向相處得很好,現在冷不丁走了,每次吃飯桌子上都少了幾個人,誰看到不傷感?
“長輩們都走得安詳,這是喜喪。”簡薇想起自己的父母,福氣還真的沒有公婆好,臨死前還是受到病痛的折磨。
“你說得對,這是喜喪。”顧青雲握住她的手,認真說道,“咱們也要好好保養身體,爭取活得長長久久。真的,我覺得我們有優勢,長輩們長壽,咱們作為後輩,肯定一脈相承,能長壽是肯定的。”他真的覺得顧家有長壽基因,他問過族中的老人了,知道他們顧家的長輩們如果不是因為病痛的話,一般都能活到五六十歲,這在古代算是長壽的。
尤其是他祖父、父親這一代,包括他二叔都比較長壽,他二叔也活到七十幾歲呢。
簡薇愣了愣,隨即反應過來,附和道:“你能這麼想最好,夜已深,咱們休息吧,你都好幾天沒好好合過眼了。”之前丈夫每天睡前都會看書,現在不看了,她倒是不習慣。
顧青雲算算自己的年齡,才六十四歲,好吧,他估摸著還有十幾二十年好活,這樣一想,就覺得自己還能幹很多事。
第二天,顧青雲精神恢復得不錯,顧永良他們看到後心底的石頭終於落地,大大鬆了口氣。
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對於顧永良提出到京城居住的意見,顧青雲沉吟一會兒還是拒絕了,他還是捨不得這裡,即使這裡會使他觸景生情。
“可是因為求知書院?”顧永良追問。
“不是,爹就想著在村里多住一段時間,我少年離家,幾十年來都是來去匆匆,現在就想著多住三年,等守完你爺爺奶奶的孝再看。”顧青雲搖搖頭。
求知書院已經走上正軌,林山縣甚至臨陽府也會有人送孩子過來讀書,有鋪子和田地在,已經能做到收支平衡,不用他們三家添錢。與此同時,這裡還成為越省的算學交流中心,不斷有讀書人從外地趕來,在這裡住上幾個月或一年半載,大家相互交流,覺得有所得了才離開,時間日久,桃山寺和書院附近竟然慢慢形成了一個小小的集市,有商人在這裡賣東西,頗為繁華,也讓書院賺了一筆。
畢竟附近的地皮都被顧青雲買下,建成簡單的大棚商鋪就可以出租,至於以後會不會成為真正的街道就看書院發展如何了。
“好吧,那我和弟弟不勉強你們,但孩子們總要留下幾個。”顧永良和顧永辰對視一眼,就立即說道。
這些年來,他們兩人也曾有孩子出生,只是孩子生病夭折了,到頭來顧永良仍然只有兩個兒子,也就是顧傳恪和顧傳博。
至於顧永辰,他是一子一女,姐姐是顧傳悅,已經出嫁,丈夫是顧永辰上官、工部侍郎的孫子,孫女婿知道上進,少年中舉。弟弟是顧傳碩,和顧傳博一樣,今年是十六歲,兩人生辰相差沒幾個月。
顧景是兩兒一女,大兒子正在相看人家。
顧青雲知道兒子們和自己一樣,堅持一夫一妻,沒有什麼妾室通房,孩子少是正常的,畢竟孫子和孫女們都被教育得很好。
對他而言,孩子貴精不貴多,把孩子教育好比多生幾個還要讓他高興。
“不可,傳恪已經是舉人,我看他離中進士還差點火候,這些年他一直陪在我身邊,又常去書院,書生意氣還是重了些,不如讓他跟在你身邊跑跑腿,多了解世事,多積累經驗,免得以後吃虧。”顧青雲不肯。
大孫子顧傳恪今年二十三歲,考了三次鄉試,去年終於考上舉人,他在十八歲那年定親,是顧永良夫婦給他定下的親事,孫媳婦是閩省出身,兩人年齡相差四歲,去年年底才成親,還沒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