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梅望舒安頓好青梅,秋華年吸了口氣,「小舅舅有沒有查過我的生父和繼母?」

  梅望舒的眼睛瞬間凌厲,身上散發出猶如實質般的殺氣。

  當初他發現秋華年的身份時,秋傳宗和周氏已經被押解入京了。那時嘉泓淵還在軟禁之中,秋傳宗和周氏又牽扯進了貴妃弟弟的拐賣案,受人矚目,梅望舒一直沒有找到機會下手。

  再後來二人被流放出京,天高路遠,梅望舒不想讓人順著這條線索發現梅爭春進而發現秋華年,不能大張旗鼓地搜尋他們的下落,竟讓他們苟活了這麼久。

  「這兩個東西,在哪裡?」梅望舒的聲音像冰刀般一字一字戳在地上。

  第241章 天津行宮

  昭新元年八月十日,天津府新學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歷史。

  這座華夏有史以來第一座不以經史典籍為主業、培養多技能人才的新式學府,將在未來的風雨中矗立數百年,如磐石般堅固不移地陪伴這片大地度過一個又一個時代的浪潮,培養出一代代引領社會發展的人才。

  這特殊的一日,連同新學開學典禮上所有演講的高士、銘刻的詩篇、與會的學子名錄,都將深深書寫在華夏歷史上,凝結一滴璀璨的鑽石。

  孩子們全都離家上學去了,偌大的府邸一下子空了大半,秋華年一時有些難以適應。

  原葭慎重考慮之後,辭去了御書庫的校書官職,來到天津府新學教授算學。

  她是第一個在官方背景的學府中擔任正式先生職位的女性,因為她曾是御書庫校書,有過小小的官職,又是算學淺要後兩篇的主筆,名聲在外,所以反對的聲音很快就被壓下去了。

  有了原葭開頭,新學後續又陸續引入了幾位有真才實學的女子和哥兒做先生,遲清荷與白承歡結伴而來,每五日從京中來新學一趟給學子們上課,一個教授詩文,一個教授醫學。

  天津府新學的聲勢之大、舉措之奇很快就引來了各方注意,一些既得利益者隱隱感到危機,開始從多方位下手,試圖打壓新學和秋華年、杜雲瑟的名望。

  讓他們感到棘手的是,昭新帝出乎意料地出現在天津府新學開學典禮上後,竟常駐天津不走了。

  天津府城內有一處皇家行宮,是前幾任帝王為了觀賞海景方便建造的,行宮面積不大,很久沒有大幅修繕過,與皇城相比條件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好在嘉泓淵沒有後宮,更沒有子女,內務府和天津府相關官吏只需要合力先把天子居住與辦公的殿宇修出來就夠了。

  天津府距離京城很近,全國各地的摺子到京中後,直接原封不動送到天津行宮,也就一日時間。

  每日例行早朝暫時停了,朝中官員有事啟奏,可以寫摺子一起送到天津,天子也會時不時傳親信官員到行宮商議事務。

  裕朝許多皇帝有出宮去外地避暑數月的習慣,行政體系里早就有一整套完整的流程,應對天子長期在宮外處理政務的情況,嘉泓淵住在天津行宮不回京,根本沒人挑得出能勸諫的地方。

  況且就算挑得出來,只要嘉泓淵不想,勸諫也毫無意義。

  昭新帝登基一年多時間了,這位皇帝骨子裡是什麼性子,還被沒貶官丟腦袋的滿朝文武多少看清楚了些。

  秋華年因為梅望舒在天津,對昭新帝留在天津不走這件事有些警惕。

  他不知道昭新帝留下的原因,也無從知道他每天都在幹什麼,皇帝身邊聚集著天下最出色的好手,一丁點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窺伺聖駕這項罪名,秋華年輕易擔不起。

  秋華年問過梅望舒,梅望舒聽聞皇帝要久留天津時面色平靜,沒有任何表示。

  不過自那之後,梅望舒來知府官邸看青梅的頻率明顯減少了,秋華年問原因時,梅望舒說他在全力搜尋秋傳宗和周氏的下落。

  秋傳宗和周氏那天好像看見了九九和春生,認出了這兩個和秋華年關係匪淺的孩子,二人被嚇破了膽,不知縮到了什麼地方,竟再也沒露過頭。

  當然,他們犯在替姐報仇心切的梅望舒手裡,就算躲藏得再深,被抓出來剝皮抽筋也是遲早的事。

  又一個清晨,隨著秋日漸深,天氣一點點寒冷起來,太陽還未升起,隔夜的露水凝在門環與磚瓦上,吸入口中濕潤的空氣一直冷到肺里。

  古代照明設備有限,人們普遍睡得早,起得也早。這個時間天津府城已經甦醒,最繁華熱鬧的萬國坊更是人來人往。

  做生意的掌柜、夥計,遠道而來進貨的行商匆匆穿行在街巷裡,不時打一個哈欠,呵出一陣白氣。

  梅望舒從里側打開狹小的鋪門,咯吱一聲後,曦光爭先恐後湧入室內,披著墨色斗篷的人已經在門外站了有一會兒了。

  梅望舒目光掃過他斗篷皮毛尖上的一層薄露,在他眼下的烏青上頓了一下,垂下眸子。

  「你不要喝咖啡了。」

  嘉泓淵愣了片刻,輕輕笑了,「無妨,喝與不喝,總歸都睡不著,正好早些來見你。」

  「我有事要做。」

  「是搜查那兩個害死你姐姐的兇手嗎?」

  梅望舒看向嘉泓淵,嘉泓淵坦然回望,「我不會派人暗中越俎代庖,我知道,這是你想親手去做的事。」

  「但是你要帶我一起。」

  「什麼?」梅望舒一瞬間有些懷疑自己聽錯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