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呼聲最高的是尹在勛,以他的實力,確實可以與盛恕一戰。同時,如果一切如常,他們將在半決賽相見。
雖然他們很想看盛恕被什麼名不見經傳的選手率先淘汰, 但也都知道, 那或許不太可能。
「怎麼, 緊張了?」施楊結束熱身,戴好自己的護具,活動著手腕看向盛恕。
「沒有,」盛恕深吸一口氣,鼻腔里混雜著一種將要下雨的、濕潤的氣息,他抬眼看向遠方,灰濛濛的雲層已經壓了下來,可他身後依舊是藍天白雲,紅日當空。分隔開兩者的,是一條並不明顯的線,仿佛只要一步,就會進入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就是挺懷念的,」盛恕說。
自淘汰賽開始,場外有了觀眾,比賽也有了轉播。
E國和華國之間時差比較友善,季明煦在晚飯時間打開手機看比賽的直播,注意到了那個特徵非常明顯的天空。
他沒從鏡頭裡找到還未上場的盛恕,卻覺得這場景很眼熟。
當年盛恕第一次踏上世青賽的賽場,也是在類似的天氣。
從電視畫質很低的轉播里,他們看不清他的樣子,只覺得少年好從容,站在比他要年長、比他要高、比他要壯的一群人里都一點也不害怕,只是默默拉開弓。
盛恕頭頂的那片天很灰暗,細細的雨絲從空中滑落,打濕他的衣服,也划過他的臉頰。電視裡那些一律看不清楚,他們只能聽到解說念出的每一箭的環數,辨認出每一支箭的落點。
直到比賽結束,少年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得了勝利,電視之外的觀眾們恍然發覺,雨已經停了。方才的碧空和驕陽如今正在盛恕頭頂,就那麼照耀著他。
他們說,他一定是個天才。小小年紀就處變不驚,日後必成大器。
只有季明煦在比賽結束後收到了盛恕當時寄來的信,是他寫在排名賽前夜、淘汰賽前夜和決賽前夜的。
他字跡有點凌亂,紙上有不少拿筆塗改過的痕跡,某些地方墨水甚至暈染開來。
盛恕平常寫信並不這樣,這作風也和他在賽場上截然不同。
那是盛恕夾雜在激動里,罕見的一點慌張。
無論是誰,第一次登上國際舞台或許都會如此,就連他也想了很多,秘密地寫在紙上寄給一個人。然後他才收拾好情緒上場,在屬於祖國的旗幟之下、披著運動員的尊嚴和榮耀,以一副淡定的模樣登場。
可是如今,盛恕是真的表里如一了。
太多的比賽已經叫他學會應對那種激動,也早讓他不再緊張,甚至當他想起第一次登上世青賽舞台時的那種青澀,恍若覺得隔了一個世紀那麼久。
但確實也已是隔世了。
於他而言,這是一個來過的舞台,他不陌生,並早已做好了再次奪冠的準備。
於是這一次,太陽一直照耀在他頭頂,直到他乾脆利落地結束一場又一場淘汰賽。
或許是因為動作太乾脆,以至於後來解說都顯得詞窮。
觀眾們也在這一刻更深刻地意識到,究竟什麼才是能連破兩個世界紀錄的水平。
72支箭能射到695環,意味著箭的平均環數能達到九點六環以上。
或者說,在正常的情況下,盛恕的水平,都是十環。
只要他發揮正常,在這個賽場上,有可能擊敗他的人沒有幾個。
因此,盛恕闖出淘汰賽的速度雖然快,但結果完全在眾人意料之中。
而他的對手們,也都順利進入決賽。
尹在勛一路上也過得不算太艱難,除了在八分之一決賽時的對手有些難纏,兩人比了幾輪,最終他以7-3勝出以外,其它都還比較順利。
S國的觀眾在場內場外都關注著他,在他進入決賽後第一時間慶賀了這個消息,同時也注意到了另外的一點。
以目前的這個比賽排位表來看,只要從四分之一決賽中勝出,半決賽,他就是要和盛恕比了。
外界呼聲一陣高過一陣,僅僅一個晚上的發酵,就已經成了當地的一個新的話題。
他們堅定的認為,在S國這樣曾壟斷射箭項目的國家,他們最優秀的青年運動員打敗剛剛破紀錄的盛恕並非難事。
世界紀錄擁有者又怎麼樣?
到了場上,還不是照樣輸?
他們群情高漲,在尹在勛贏下四分之一決賽後更是如此,甚至有觀眾在兩側的看台上高呼他的名字,聲音大得叫其它人都覺得吵鬧,紛紛投去不贊成的目光,直到工作人員前來提示,聲音才低下去了一點。
盛忠坐在看台上,眉頭一直皺著。
「這是什麼環境,能安心射箭嗎?盛恕等會兒不會被他們干擾到吧?」
他面容和盛恕很像,本來就長相凌厲,眉頭一皺,便顯得更凶。
秦羽遲和盛忠位置剛好離得很近,兩個人剛好挨著。聽見盛忠的發問就耐心解釋著:「盛忠哥,您對盛恕放心吧。」
一年過去,他將頭髮染回了黑色,言談舉止間,更有種說不出的書卷氣。和周圍的吵嚷格格不入。
秦羽遲溫聲道:「盛恕是最頂尖的一批射箭運動員,知道怎麼在這種情況下專注於比賽,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不會被輕易干擾到的。」
盛忠眉頭依然沒有舒展開。
這是他第一次看弟弟參加這樣國際性的比賽,明明重量不輕,環境卻還沒國內的比賽友善。
雖然他們很想看盛恕被什麼名不見經傳的選手率先淘汰, 但也都知道, 那或許不太可能。
「怎麼, 緊張了?」施楊結束熱身,戴好自己的護具,活動著手腕看向盛恕。
「沒有,」盛恕深吸一口氣,鼻腔里混雜著一種將要下雨的、濕潤的氣息,他抬眼看向遠方,灰濛濛的雲層已經壓了下來,可他身後依舊是藍天白雲,紅日當空。分隔開兩者的,是一條並不明顯的線,仿佛只要一步,就會進入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就是挺懷念的,」盛恕說。
自淘汰賽開始,場外有了觀眾,比賽也有了轉播。
E國和華國之間時差比較友善,季明煦在晚飯時間打開手機看比賽的直播,注意到了那個特徵非常明顯的天空。
他沒從鏡頭裡找到還未上場的盛恕,卻覺得這場景很眼熟。
當年盛恕第一次踏上世青賽的賽場,也是在類似的天氣。
從電視畫質很低的轉播里,他們看不清他的樣子,只覺得少年好從容,站在比他要年長、比他要高、比他要壯的一群人里都一點也不害怕,只是默默拉開弓。
盛恕頭頂的那片天很灰暗,細細的雨絲從空中滑落,打濕他的衣服,也划過他的臉頰。電視裡那些一律看不清楚,他們只能聽到解說念出的每一箭的環數,辨認出每一支箭的落點。
直到比賽結束,少年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得了勝利,電視之外的觀眾們恍然發覺,雨已經停了。方才的碧空和驕陽如今正在盛恕頭頂,就那麼照耀著他。
他們說,他一定是個天才。小小年紀就處變不驚,日後必成大器。
只有季明煦在比賽結束後收到了盛恕當時寄來的信,是他寫在排名賽前夜、淘汰賽前夜和決賽前夜的。
他字跡有點凌亂,紙上有不少拿筆塗改過的痕跡,某些地方墨水甚至暈染開來。
盛恕平常寫信並不這樣,這作風也和他在賽場上截然不同。
那是盛恕夾雜在激動里,罕見的一點慌張。
無論是誰,第一次登上國際舞台或許都會如此,就連他也想了很多,秘密地寫在紙上寄給一個人。然後他才收拾好情緒上場,在屬於祖國的旗幟之下、披著運動員的尊嚴和榮耀,以一副淡定的模樣登場。
可是如今,盛恕是真的表里如一了。
太多的比賽已經叫他學會應對那種激動,也早讓他不再緊張,甚至當他想起第一次登上世青賽舞台時的那種青澀,恍若覺得隔了一個世紀那麼久。
但確實也已是隔世了。
於他而言,這是一個來過的舞台,他不陌生,並早已做好了再次奪冠的準備。
於是這一次,太陽一直照耀在他頭頂,直到他乾脆利落地結束一場又一場淘汰賽。
或許是因為動作太乾脆,以至於後來解說都顯得詞窮。
觀眾們也在這一刻更深刻地意識到,究竟什麼才是能連破兩個世界紀錄的水平。
72支箭能射到695環,意味著箭的平均環數能達到九點六環以上。
或者說,在正常的情況下,盛恕的水平,都是十環。
只要他發揮正常,在這個賽場上,有可能擊敗他的人沒有幾個。
因此,盛恕闖出淘汰賽的速度雖然快,但結果完全在眾人意料之中。
而他的對手們,也都順利進入決賽。
尹在勛一路上也過得不算太艱難,除了在八分之一決賽時的對手有些難纏,兩人比了幾輪,最終他以7-3勝出以外,其它都還比較順利。
S國的觀眾在場內場外都關注著他,在他進入決賽後第一時間慶賀了這個消息,同時也注意到了另外的一點。
以目前的這個比賽排位表來看,只要從四分之一決賽中勝出,半決賽,他就是要和盛恕比了。
外界呼聲一陣高過一陣,僅僅一個晚上的發酵,就已經成了當地的一個新的話題。
他們堅定的認為,在S國這樣曾壟斷射箭項目的國家,他們最優秀的青年運動員打敗剛剛破紀錄的盛恕並非難事。
世界紀錄擁有者又怎麼樣?
到了場上,還不是照樣輸?
他們群情高漲,在尹在勛贏下四分之一決賽後更是如此,甚至有觀眾在兩側的看台上高呼他的名字,聲音大得叫其它人都覺得吵鬧,紛紛投去不贊成的目光,直到工作人員前來提示,聲音才低下去了一點。
盛忠坐在看台上,眉頭一直皺著。
「這是什麼環境,能安心射箭嗎?盛恕等會兒不會被他們干擾到吧?」
他面容和盛恕很像,本來就長相凌厲,眉頭一皺,便顯得更凶。
秦羽遲和盛忠位置剛好離得很近,兩個人剛好挨著。聽見盛忠的發問就耐心解釋著:「盛忠哥,您對盛恕放心吧。」
一年過去,他將頭髮染回了黑色,言談舉止間,更有種說不出的書卷氣。和周圍的吵嚷格格不入。
秦羽遲溫聲道:「盛恕是最頂尖的一批射箭運動員,知道怎麼在這種情況下專注於比賽,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不會被輕易干擾到的。」
盛忠眉頭依然沒有舒展開。
這是他第一次看弟弟參加這樣國際性的比賽,明明重量不輕,環境卻還沒國內的比賽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