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頁
陶謙就這麼在牢中吊著條命,一路拖到了秦萱如願生下一個小皇子,然後小皇子圓滿地登基繼位,過了周歲生日。
小天子周歲,普天同慶,理應大赦天下。
在牢里一直關著的陶謙又被拿出來當作了朝臣們爭吵的靶子,殺還是放,吵個不休。
最後不知是誰提了個缺德的主意,說天子生辰,就把這件事情交給天子親自來決定。
一歲的小天子話都不會說幾句,什麼也聽不懂,但沒關係,會抓鬮就可以了。很荒謬,但好歹算是有了個結果。
殺還是放,不過是兩個白紙糰子,伸手抓一下了事。
小天子被當初的皇后,如今的太后娘娘抱在懷裡,哄著他去攥面前的紙糰子。
那白胖的小爪子一伸,毫不猶豫地就夠住了一個小紙團。
下方一片山呼。
陛下天資聰穎,陛下英明神武,陛下才智過人。
紙糰子打開,露出一個血氣四溢的「殺」字。
陶謙的這條命,就這麼在這張散發著皇后宮中薰香氣味的紙團上決定了。
為彰顯天子之威,刑法選了場面最大的示眾。
畢竟陶謙是商賈出身,刑不上大夫的約定俗成上不得他的身。
他面色平靜地上了刑台,跪下來,看著下方喧鬧圍觀者的百姓。
京城中大部人都認識他,都知道他是誰,所以他死的很熱鬧,看熱鬧的人也多,議論紛紛的,很吵。
他其實也沒有很遺憾,畢竟,作為一個商賈,他大概是前無古人的入仕第一人。
唯一的遺憾,大概就是沒能被某個早已遙在西北的人送一程。
她當初假死的時候他不在,如今他真要死了,她也不在。
可能他們天生就不合適,很像,但並不相和,走不到一起也沒必要走到一起。
他彎下腰,將頭貼在刀閘上,卻不巧在這時眼尖的,在台下人群中看見了一個本不該出現在此地的人。
皇后娘娘能放他們離開,一定是下了旨意,不准他們回京的。
回京則必被問責,更有甚者,會丟掉性命。
但他確實看見她了。
她一襲白衣斗笠,如同他們初次見面時那好笑的商婦打扮,掀起罩面的紗巾,對他微微頷首,口中做出口型:「我要走了。」
早春的新葉被春風拂過,綠了一遍,又是一遍。
風過平原,繞城轉了幾個彎,又走到洪州城外的亭台邊,擦過那年他轉頭偷看她時,想要抬起,卻又最終鎮定滑落的指尖。
他笑了。
如此,圓滿。
「好,保重。」
下一刻,刀閘上聞得一聲利落的重響。
一隻寬大的手擋在了寧不羨的眼前,將她和那頭顱落地時飛濺的鮮血隔開了。
「別看,再看我真的要生氣了。」
寧不羨眼中溫熱熱的,眼中撲落下的水珠,剛好被這手掌擋住,隱秘地滴落在手背上。
她不著痕跡地撫去了它,伸手拉開擋在面前的手,挑眉笑道:「那你要氣多久?」
沈明昭別開視線:「就看,我們什麼時候到家?」
「好,那一言為定。」
她伸出手,小指勾住了他的手心。
「快上馬車吧,再不走小心被發現了走不了。」
「如果不是你……算了。」沈明昭冷著臉將話咽了回去,「上車吧。」
官道之上,落日如滾滾溶金,北境之外,亦自有天地廣闊。
寧不羨這一生仍有很多遺憾未能圓滿。
而這,已是她重活一世所能夠得到的,最好的結局。
番外一·言思
寧言思有一個煩惱,就是家裡的姑伯姨嬸總會叫錯她的名字。
尤其是叔爺爺和叔奶奶,總是叫她「沈言思」。每當這時候,她就會咿咿呀呀地去糾正他們,然後他們下一次又會忘記。
寧言思不明白,為什麼大人的記性總是這麼差呢?
不過也有記性好的,比如姨母的記性就很好,從來都不會叫錯她的名字,不但接她去京城玩,還經常托人從京城給她帶新鮮好玩的東西回來。
姨母是個很厲害的人,在京城做大官。
不過姨母說,爹從前更厲害,爹從前是比她更大的大官。不過寧言思一點也看不出來。
因為做大官的脾氣都不怎麼好,比如叔爺爺,家裡人都說他從前就是很大很大的官,他一發脾氣,總是吹鬍子瞪眼的,叔奶奶還有其他幾個伯伯都很怕他。
而她爹就不是。
爹脾氣好,臉上總見笑,不但很會養花種草,還會寫寫畫畫。府外常常有人上門向爹求字、求畫,爹也沒什麼架子,要求合理得都會給。
爹總是告訴她,娘費了好大勁才把她生下來,所以她長大之後一定要像爹一樣對娘好,孝順娘。
言思很聰明,娘每次忙完從鋪子裡回來的時候,都會打好水在屋子裡等著娘洗臉。
娘也是個很厲害的人。
她在西北有好多好多的鋪子,據姨母說,甚至在京城,還有很遠很遠的江南也有。
姨母曾經開玩笑說,你娘手裡攢著的這些錢怕是幾輩子都用不完,還時不時地給朝廷捐錢捐物,朝廷都想給她送首富牌匾了,她還不接呢!
但娘不是這麼說的。
娘說,她的錢並不全是她自己的,還有別人留給她的,她在本地之外的產業都是代人打理,錢自然不能昧著,與其放那裡無用,不如捐給朝廷博個好名聲。<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小天子周歲,普天同慶,理應大赦天下。
在牢里一直關著的陶謙又被拿出來當作了朝臣們爭吵的靶子,殺還是放,吵個不休。
最後不知是誰提了個缺德的主意,說天子生辰,就把這件事情交給天子親自來決定。
一歲的小天子話都不會說幾句,什麼也聽不懂,但沒關係,會抓鬮就可以了。很荒謬,但好歹算是有了個結果。
殺還是放,不過是兩個白紙糰子,伸手抓一下了事。
小天子被當初的皇后,如今的太后娘娘抱在懷裡,哄著他去攥面前的紙糰子。
那白胖的小爪子一伸,毫不猶豫地就夠住了一個小紙團。
下方一片山呼。
陛下天資聰穎,陛下英明神武,陛下才智過人。
紙糰子打開,露出一個血氣四溢的「殺」字。
陶謙的這條命,就這麼在這張散發著皇后宮中薰香氣味的紙團上決定了。
為彰顯天子之威,刑法選了場面最大的示眾。
畢竟陶謙是商賈出身,刑不上大夫的約定俗成上不得他的身。
他面色平靜地上了刑台,跪下來,看著下方喧鬧圍觀者的百姓。
京城中大部人都認識他,都知道他是誰,所以他死的很熱鬧,看熱鬧的人也多,議論紛紛的,很吵。
他其實也沒有很遺憾,畢竟,作為一個商賈,他大概是前無古人的入仕第一人。
唯一的遺憾,大概就是沒能被某個早已遙在西北的人送一程。
她當初假死的時候他不在,如今他真要死了,她也不在。
可能他們天生就不合適,很像,但並不相和,走不到一起也沒必要走到一起。
他彎下腰,將頭貼在刀閘上,卻不巧在這時眼尖的,在台下人群中看見了一個本不該出現在此地的人。
皇后娘娘能放他們離開,一定是下了旨意,不准他們回京的。
回京則必被問責,更有甚者,會丟掉性命。
但他確實看見她了。
她一襲白衣斗笠,如同他們初次見面時那好笑的商婦打扮,掀起罩面的紗巾,對他微微頷首,口中做出口型:「我要走了。」
早春的新葉被春風拂過,綠了一遍,又是一遍。
風過平原,繞城轉了幾個彎,又走到洪州城外的亭台邊,擦過那年他轉頭偷看她時,想要抬起,卻又最終鎮定滑落的指尖。
他笑了。
如此,圓滿。
「好,保重。」
下一刻,刀閘上聞得一聲利落的重響。
一隻寬大的手擋在了寧不羨的眼前,將她和那頭顱落地時飛濺的鮮血隔開了。
「別看,再看我真的要生氣了。」
寧不羨眼中溫熱熱的,眼中撲落下的水珠,剛好被這手掌擋住,隱秘地滴落在手背上。
她不著痕跡地撫去了它,伸手拉開擋在面前的手,挑眉笑道:「那你要氣多久?」
沈明昭別開視線:「就看,我們什麼時候到家?」
「好,那一言為定。」
她伸出手,小指勾住了他的手心。
「快上馬車吧,再不走小心被發現了走不了。」
「如果不是你……算了。」沈明昭冷著臉將話咽了回去,「上車吧。」
官道之上,落日如滾滾溶金,北境之外,亦自有天地廣闊。
寧不羨這一生仍有很多遺憾未能圓滿。
而這,已是她重活一世所能夠得到的,最好的結局。
番外一·言思
寧言思有一個煩惱,就是家裡的姑伯姨嬸總會叫錯她的名字。
尤其是叔爺爺和叔奶奶,總是叫她「沈言思」。每當這時候,她就會咿咿呀呀地去糾正他們,然後他們下一次又會忘記。
寧言思不明白,為什麼大人的記性總是這麼差呢?
不過也有記性好的,比如姨母的記性就很好,從來都不會叫錯她的名字,不但接她去京城玩,還經常托人從京城給她帶新鮮好玩的東西回來。
姨母是個很厲害的人,在京城做大官。
不過姨母說,爹從前更厲害,爹從前是比她更大的大官。不過寧言思一點也看不出來。
因為做大官的脾氣都不怎麼好,比如叔爺爺,家裡人都說他從前就是很大很大的官,他一發脾氣,總是吹鬍子瞪眼的,叔奶奶還有其他幾個伯伯都很怕他。
而她爹就不是。
爹脾氣好,臉上總見笑,不但很會養花種草,還會寫寫畫畫。府外常常有人上門向爹求字、求畫,爹也沒什麼架子,要求合理得都會給。
爹總是告訴她,娘費了好大勁才把她生下來,所以她長大之後一定要像爹一樣對娘好,孝順娘。
言思很聰明,娘每次忙完從鋪子裡回來的時候,都會打好水在屋子裡等著娘洗臉。
娘也是個很厲害的人。
她在西北有好多好多的鋪子,據姨母說,甚至在京城,還有很遠很遠的江南也有。
姨母曾經開玩笑說,你娘手裡攢著的這些錢怕是幾輩子都用不完,還時不時地給朝廷捐錢捐物,朝廷都想給她送首富牌匾了,她還不接呢!
但娘不是這麼說的。
娘說,她的錢並不全是她自己的,還有別人留給她的,她在本地之外的產業都是代人打理,錢自然不能昧著,與其放那裡無用,不如捐給朝廷博個好名聲。<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