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他們自遙遠的黑海而來,穿山越嶺,冒著嚴寒與風霜回到了多年前的故鄉。
大殷聞訊派使者前來,為首的將軍騎著匹絕世名駒,毛髮雪白,四蹄健碩,神態莊嚴。
它背上的男人同樣十分高大,面如刀削,眉目深邃,左邊的額角處有一條長到眼尾的疤,不難看出,倒是為這張俊朗無比的面龐平添幾分英武。
若是往前數十幾年,大抵也是個令少女們魂牽夢繞的情郎。
附近前來謁見的部族中有人識得他。
十二年前北部十六族進犯中原,正是這人深入敵營救回大殷皇室最後一支血脈。
一年後新帝登基,命他為「護國大將軍」,率兵北伐,勢如破竹,無往不利,短短三月連奪四城,重振大殷兵威。
那一年,本該鬱鬱蔥蔥的草原有半數被鮮血染成了紅色,兩國士兵死傷無數,都有些你死我亡的勢頭。
最終,十六部里最大的錫林一族起了內亂,一個月後,新王繼位,說服了其他幾族,與大殷簽訂盟約。
這場橫跨三年的戰爭才終於得以消停。
自此之後,杜明庭這三個字便成了北人的噩夢,南人的讚歌,他的事跡被編成了歌謠,在廣袤的草原和大殷的土地上永世流傳。
新部族大抵是不清楚這位「戰神」曾經的輝煌,僅派出副官接待,得虧這位杜將軍是個好脾氣,未因被待慢而降罪。
當天夜裡,使團門駐紮在河岸邊,河水清澈,映照出岸上的冉冉篝火,赤足而來的金髮少女們頭頂銀盤,將美酒佳肴獻給這些英勇無畏的戰士們。
北人與南人齊坐一堂,彈布爾的調子急促輕快,眾人把酒言歡,仿佛十幾年前的干戈早已化為玉帛,興之所至,跟隨著窈窕少女起舞放歌。
大家似乎都忘了,整整一天,這個部族的王始終沒有出現過,那頂位於草坡上的白色大帳像一朵孤零零的雲,矗立在歡歌笑語中孤寂而落寞。
副官在一處遠離人群的溪流邊找到了杜明庭,此刻他正坐在草地上,軍靴鬆散,質地厚重的軍褲被挽到了小腿。
背後的白馬映著月色低頭吃草,聞聲兩隻耳朵動了動,繼而警惕地抬起頭來。
「將軍,」副官將手舉到胸口處,向杜明庭恭敬行禮,「王去了北邊。」
「北邊的什麼地方?」杜明庭沉聲問,眼睛卻依舊盯著潺潺流淌的溪水。
副官笑了笑,「王沒說,大抵您是知道的。」
天山的北方已經不再有人居住,那裡被黃沙吞沒,孔雀河早已乾枯,唯有舊城的遺址,與一片屹立在風沙中的千年不倒的胡楊林。
許久都不曾有人涉足的古城廢墟,忽然多了一串銀鈴的響聲。月光下,似乎有一道身披白紗的人影穿梭其中,如鬼魅般輕盈,他的頭髮是燦爛奪目的金色,眼瞳翠綠,猶如世上最名貴的寶石。
他從殘缺的城牆上跳過,駐足在一座僅剩半截的瞭望台邊。
月光傾瀉而下,將他全身映得幾近通透,像是塊質地細潤的羊脂玉。
他將一隻帶著銀鈴的腳伸到高台外,就這麼盪啊盪,盪出一陣清脆好聽的響聲。
直到馬蹄聲=由遠而近,他的薄唇才向上彎起,繼而從口袋中摸出條黑色緞帶,蒙住了自己的眼睛,坐在城牆上靜靜等待著。
馬蹄聲消失後沒多久,身後傳來靴子踩在砂礫上的聲音,沉重而急促,卻在咫尺的距離停下。
他有些期待,又有些害怕,一雙大手從背後將他擁入懷,那人胸膛滾燙,帶著一股混合著青草與皮革的味道,緊緊箍著他的腰,鼻尖如同野獸般在他的脖頸間來回摩挲,光是這些,便已讓他止不住想要呻//吟出聲。
那感覺比做//愛還要令人刻骨銘心,是真正意義上的交融。
結束後,男人抱著他坐在城牆上,眺望遠方一望無際的銀沙出神。
他依偎在男人胸口,疲憊又饜足。
「我與烏力罕一起,帶著剩下的錫林人花了足足一年才翻過雪山,又花了半年才尋找到能夠住的地方,那裡的人與我們完全不一樣,他們從不會為食物發愁,也沒有戰爭。」
「我本以為在那裡可以找我的族人,可他們告訴我,許多年前的確有一群同我一樣長相的人來到這裡,可他們並沒有在這裡生活下去,至於去了哪裡,沒有人知道。」
「烏力罕問我要不要繼續尋找時,我想都不想就拒絕了。」
「那一刻我居然只想要看一看你。」
「後來我知道你為了找我一直在四處征戰時,我就想我必須要回來。」
「我帶著一部分同樣想回到故土的人們南下,翻過雪山,行過荒漠,水和食物都用盡時,就尋找一切能吃的東西。」
「我們將老鼠肚子裡的食物挖出來,有時候是蟲子,有時候是些草籽,食物還算好解決,唯一難找的是水。」
「後來我們遇到疫病,死了很多人,但好在始終沒有迷路。」
男人聽得揪心,似乎他所經歷的苦難都出於自己之手,於是他向他問道:「如果當年我開口,你是否會留下?」
他很認真的想了想,回答:「不會。」
「為什麼?」
「你會拋棄自己的祖國麼。」
這一刻,男人為自己的幼稚而覺得可笑,低頭在對方額頭上留下簡短一吻,「歡迎回家。」
虞珵美舉頭望向他,金色的髮絲盪在風中,目光明亮而澄澈。
大殷聞訊派使者前來,為首的將軍騎著匹絕世名駒,毛髮雪白,四蹄健碩,神態莊嚴。
它背上的男人同樣十分高大,面如刀削,眉目深邃,左邊的額角處有一條長到眼尾的疤,不難看出,倒是為這張俊朗無比的面龐平添幾分英武。
若是往前數十幾年,大抵也是個令少女們魂牽夢繞的情郎。
附近前來謁見的部族中有人識得他。
十二年前北部十六族進犯中原,正是這人深入敵營救回大殷皇室最後一支血脈。
一年後新帝登基,命他為「護國大將軍」,率兵北伐,勢如破竹,無往不利,短短三月連奪四城,重振大殷兵威。
那一年,本該鬱鬱蔥蔥的草原有半數被鮮血染成了紅色,兩國士兵死傷無數,都有些你死我亡的勢頭。
最終,十六部里最大的錫林一族起了內亂,一個月後,新王繼位,說服了其他幾族,與大殷簽訂盟約。
這場橫跨三年的戰爭才終於得以消停。
自此之後,杜明庭這三個字便成了北人的噩夢,南人的讚歌,他的事跡被編成了歌謠,在廣袤的草原和大殷的土地上永世流傳。
新部族大抵是不清楚這位「戰神」曾經的輝煌,僅派出副官接待,得虧這位杜將軍是個好脾氣,未因被待慢而降罪。
當天夜裡,使團門駐紮在河岸邊,河水清澈,映照出岸上的冉冉篝火,赤足而來的金髮少女們頭頂銀盤,將美酒佳肴獻給這些英勇無畏的戰士們。
北人與南人齊坐一堂,彈布爾的調子急促輕快,眾人把酒言歡,仿佛十幾年前的干戈早已化為玉帛,興之所至,跟隨著窈窕少女起舞放歌。
大家似乎都忘了,整整一天,這個部族的王始終沒有出現過,那頂位於草坡上的白色大帳像一朵孤零零的雲,矗立在歡歌笑語中孤寂而落寞。
副官在一處遠離人群的溪流邊找到了杜明庭,此刻他正坐在草地上,軍靴鬆散,質地厚重的軍褲被挽到了小腿。
背後的白馬映著月色低頭吃草,聞聲兩隻耳朵動了動,繼而警惕地抬起頭來。
「將軍,」副官將手舉到胸口處,向杜明庭恭敬行禮,「王去了北邊。」
「北邊的什麼地方?」杜明庭沉聲問,眼睛卻依舊盯著潺潺流淌的溪水。
副官笑了笑,「王沒說,大抵您是知道的。」
天山的北方已經不再有人居住,那裡被黃沙吞沒,孔雀河早已乾枯,唯有舊城的遺址,與一片屹立在風沙中的千年不倒的胡楊林。
許久都不曾有人涉足的古城廢墟,忽然多了一串銀鈴的響聲。月光下,似乎有一道身披白紗的人影穿梭其中,如鬼魅般輕盈,他的頭髮是燦爛奪目的金色,眼瞳翠綠,猶如世上最名貴的寶石。
他從殘缺的城牆上跳過,駐足在一座僅剩半截的瞭望台邊。
月光傾瀉而下,將他全身映得幾近通透,像是塊質地細潤的羊脂玉。
他將一隻帶著銀鈴的腳伸到高台外,就這麼盪啊盪,盪出一陣清脆好聽的響聲。
直到馬蹄聲=由遠而近,他的薄唇才向上彎起,繼而從口袋中摸出條黑色緞帶,蒙住了自己的眼睛,坐在城牆上靜靜等待著。
馬蹄聲消失後沒多久,身後傳來靴子踩在砂礫上的聲音,沉重而急促,卻在咫尺的距離停下。
他有些期待,又有些害怕,一雙大手從背後將他擁入懷,那人胸膛滾燙,帶著一股混合著青草與皮革的味道,緊緊箍著他的腰,鼻尖如同野獸般在他的脖頸間來回摩挲,光是這些,便已讓他止不住想要呻//吟出聲。
那感覺比做//愛還要令人刻骨銘心,是真正意義上的交融。
結束後,男人抱著他坐在城牆上,眺望遠方一望無際的銀沙出神。
他依偎在男人胸口,疲憊又饜足。
「我與烏力罕一起,帶著剩下的錫林人花了足足一年才翻過雪山,又花了半年才尋找到能夠住的地方,那裡的人與我們完全不一樣,他們從不會為食物發愁,也沒有戰爭。」
「我本以為在那裡可以找我的族人,可他們告訴我,許多年前的確有一群同我一樣長相的人來到這裡,可他們並沒有在這裡生活下去,至於去了哪裡,沒有人知道。」
「烏力罕問我要不要繼續尋找時,我想都不想就拒絕了。」
「那一刻我居然只想要看一看你。」
「後來我知道你為了找我一直在四處征戰時,我就想我必須要回來。」
「我帶著一部分同樣想回到故土的人們南下,翻過雪山,行過荒漠,水和食物都用盡時,就尋找一切能吃的東西。」
「我們將老鼠肚子裡的食物挖出來,有時候是蟲子,有時候是些草籽,食物還算好解決,唯一難找的是水。」
「後來我們遇到疫病,死了很多人,但好在始終沒有迷路。」
男人聽得揪心,似乎他所經歷的苦難都出於自己之手,於是他向他問道:「如果當年我開口,你是否會留下?」
他很認真的想了想,回答:「不會。」
「為什麼?」
「你會拋棄自己的祖國麼。」
這一刻,男人為自己的幼稚而覺得可笑,低頭在對方額頭上留下簡短一吻,「歡迎回家。」
虞珵美舉頭望向他,金色的髮絲盪在風中,目光明亮而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