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只要能得寬宥,要我做什麼都行!」
凌晉沉吟片刻,對王尋道:「明日朝會,你與小溪隨我進宮,見一個人。」
「見誰?」周溪淺問。
「皇后。」
第二日朝會,凌晉牽頭,商議王氏罪行。
王淵在位時,為了穩固地位,曾在建京大行刑殺之事,群臣早已對他恨之入骨,此刻恨不得夷其三族,將親眷族人盡數剷除,面對凌晉提出的從寬處理,群臣皆激烈反對。
縱使凌晉提出王尋有擒敵首功,亦不能平息群臣的怒火。
「自古謀逆造反者株連族人,不為酷刑,而為震懾!就因其子在賊首兵敗前捅了親父一刀,就要減輕罪行,豈不縱容罪行?往後若爭相效仿,造反重罪如何能抑?臣知昭王殿下心繫母族,但請殿下以社稷為重!勿徇私情而枉國法,以致霍亂朝綱,後患無窮!」
凌晉與凌昶交換了一個眼神,止住了話頭。
王淵所犯,乃三族盡夷的重罪,若想被從寬量刑,只有一個籌碼,那便是王尋的救駕之功。
現下群臣還並不知此功。
此事若被群臣所知,王家定能減罪,但減到各種程度,闔府女眷是否能保全,族中稚子是否能活命,就要看凌晉與凌昶的運作了。
凌晉昨日與凌昶提前商議過,王尋的救駕之功由誰提起,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凌晉自然不行,他是王氏親眷,天然理虧三分。凌昶亦不合適,他貴為帝王,以私事凌駕於國事,恐受詬病。
畢竟凌昶新立,性情溫和,群臣比凌慕琚和王淵在時剛直許多。而今國朝初定,戰事方歇,凌昶有心施寬和仁政,令臣民修養,也就不好跟群臣大動干戈。
所以,此事當由一位位高權重的婦人來提。
只有皇后,進可為夫請願,退可胡攪蠻纏,群臣的國綱大義,也打不到她身上。
第91章
周溪淺與王尋正坐在皇后宮中。
皇后熱情地對周溪淺笑道:「你進學的事宜近了,可要將紙筆與給老師的束脩準備好了。」
說罷,皇后轉身面對王尋,鄭重一揖,「若非公子,妾身難見夫君,請容妾身一拜。」
王尋慌忙起身行禮,皇后卻道:「公子家中有難,妾身定當相報,明月,前朝情形如何了?」
名為明月的宮婢無聲上前,躬身道:「回殿下,陛下那邊剛傳來消息,說群臣激憤,請您相幫。」 皇后立馬將鬢髮一撫,柔聲道:「還請二位公子隨妾身前往。」
片刻後,皇后攜周溪淺與王尋到達朝堂。
到時,群臣正慷慨激昂地議論:「當將王氏三族男子盡數斬首,女子貶為官奴,以嚴刑酷律,以震當朝,以警後世!」
王尋面色一白,皇后已一步踏進堂內,厲聲道:「何人要殺我恩公親族?」
群臣連忙轉身向皇后行禮,只是皆不明白皇后何出此言。
有人詢問:「娘娘此言何意?」
也有人勸誡:「此乃前朝,娘娘至此,恐於禮不合。」
皇后從襟下抽出一方帕子,環視群臣一圈,突然掩面而泣,「好一句於禮不合,我一個婦道人家,本就不懂什麼禮數,只是你們口口聲聲對我恩公族人喊打喊殺,還不允許我為恩公分辯一二嗎?」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皆驚疑不定。
皇后伸出纖纖玉指指著座上的凌昶,「你們的陛下不便開口,可我要說,王淵之子王尋曾在宮變時救我夫君性命,又一路掩護夫君與昭王殿下相見——」皇后擒著帕子揩了兩下眼角,「若非王公子捨命相救,我夫君早已命喪叛軍之手,你們何來主君?國家又何來君王?」
群臣聞之大驚,「王公子此舉,怎麼從未聽陛下提起?」
皇后泣道:「他一人之性命,如何能抵王氏罪行?他既為帝王,又豈會因私忘公?可若不為王氏減刑,便是陷陛下於不義,陛下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可我不能不在乎!我乃陛下髮妻,如何能令夫君蒙不義之名,令青史篆刻,後人恥笑?
群臣徹底啞了聲,更有甚者,腦門直接墜下一滴汗。
這當朝皇后,素來有賢德之名,而今方知,這口舌也未免太伶俐了些。
皇后將濕帕子從眼前拿下,沖眾臣行了一個禮,「還請諸位大人成全我這婦道人家的不情之請,莫讓我夫君淪為連個恩人都護不住的千古笑柄。」
群臣連忙彎下腰,一疊聲道:「娘娘,使不得使不得!」
凌昶端坐明堂之上,沖皇后尷尷尬尬一笑。
皇后躬身不起,「是我叫諸位大人為難了!」
群臣也只得順勢跪到地上,「娘娘千金之軀,我等卻令娘娘折節下拜,我等萬死!可是娘娘,王氏所犯畢竟造反重罪,一旦饒恕,恐後患無窮啊!」
皇后揩著眼角,怯怯道:「何人叫你們饒恕了?」
群臣驚疑地抬起頭。
皇后哭道:「難道在諸位眼中,我是那等霍亂朝綱的妖婦?我不過是想請求諸位大人從輕發落,如何就成了要給叛賊脫罪了呢?」
群臣的額頭徹底布滿汗,深覺此婦難纏,一幫人此起彼伏一疊聲認錯。
「娘娘高風峻節,切莫自毀!」
「娘娘!都是臣工的錯!」
「娘娘!王氏子既有救駕之功,臣工又豈會陷陛下於不義?只是娘娘,重罪從寬,得有度哇……」
凌晉沉吟片刻,對王尋道:「明日朝會,你與小溪隨我進宮,見一個人。」
「見誰?」周溪淺問。
「皇后。」
第二日朝會,凌晉牽頭,商議王氏罪行。
王淵在位時,為了穩固地位,曾在建京大行刑殺之事,群臣早已對他恨之入骨,此刻恨不得夷其三族,將親眷族人盡數剷除,面對凌晉提出的從寬處理,群臣皆激烈反對。
縱使凌晉提出王尋有擒敵首功,亦不能平息群臣的怒火。
「自古謀逆造反者株連族人,不為酷刑,而為震懾!就因其子在賊首兵敗前捅了親父一刀,就要減輕罪行,豈不縱容罪行?往後若爭相效仿,造反重罪如何能抑?臣知昭王殿下心繫母族,但請殿下以社稷為重!勿徇私情而枉國法,以致霍亂朝綱,後患無窮!」
凌晉與凌昶交換了一個眼神,止住了話頭。
王淵所犯,乃三族盡夷的重罪,若想被從寬量刑,只有一個籌碼,那便是王尋的救駕之功。
現下群臣還並不知此功。
此事若被群臣所知,王家定能減罪,但減到各種程度,闔府女眷是否能保全,族中稚子是否能活命,就要看凌晉與凌昶的運作了。
凌晉昨日與凌昶提前商議過,王尋的救駕之功由誰提起,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凌晉自然不行,他是王氏親眷,天然理虧三分。凌昶亦不合適,他貴為帝王,以私事凌駕於國事,恐受詬病。
畢竟凌昶新立,性情溫和,群臣比凌慕琚和王淵在時剛直許多。而今國朝初定,戰事方歇,凌昶有心施寬和仁政,令臣民修養,也就不好跟群臣大動干戈。
所以,此事當由一位位高權重的婦人來提。
只有皇后,進可為夫請願,退可胡攪蠻纏,群臣的國綱大義,也打不到她身上。
第91章
周溪淺與王尋正坐在皇后宮中。
皇后熱情地對周溪淺笑道:「你進學的事宜近了,可要將紙筆與給老師的束脩準備好了。」
說罷,皇后轉身面對王尋,鄭重一揖,「若非公子,妾身難見夫君,請容妾身一拜。」
王尋慌忙起身行禮,皇后卻道:「公子家中有難,妾身定當相報,明月,前朝情形如何了?」
名為明月的宮婢無聲上前,躬身道:「回殿下,陛下那邊剛傳來消息,說群臣激憤,請您相幫。」 皇后立馬將鬢髮一撫,柔聲道:「還請二位公子隨妾身前往。」
片刻後,皇后攜周溪淺與王尋到達朝堂。
到時,群臣正慷慨激昂地議論:「當將王氏三族男子盡數斬首,女子貶為官奴,以嚴刑酷律,以震當朝,以警後世!」
王尋面色一白,皇后已一步踏進堂內,厲聲道:「何人要殺我恩公親族?」
群臣連忙轉身向皇后行禮,只是皆不明白皇后何出此言。
有人詢問:「娘娘此言何意?」
也有人勸誡:「此乃前朝,娘娘至此,恐於禮不合。」
皇后從襟下抽出一方帕子,環視群臣一圈,突然掩面而泣,「好一句於禮不合,我一個婦道人家,本就不懂什麼禮數,只是你們口口聲聲對我恩公族人喊打喊殺,還不允許我為恩公分辯一二嗎?」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皆驚疑不定。
皇后伸出纖纖玉指指著座上的凌昶,「你們的陛下不便開口,可我要說,王淵之子王尋曾在宮變時救我夫君性命,又一路掩護夫君與昭王殿下相見——」皇后擒著帕子揩了兩下眼角,「若非王公子捨命相救,我夫君早已命喪叛軍之手,你們何來主君?國家又何來君王?」
群臣聞之大驚,「王公子此舉,怎麼從未聽陛下提起?」
皇后泣道:「他一人之性命,如何能抵王氏罪行?他既為帝王,又豈會因私忘公?可若不為王氏減刑,便是陷陛下於不義,陛下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可我不能不在乎!我乃陛下髮妻,如何能令夫君蒙不義之名,令青史篆刻,後人恥笑?
群臣徹底啞了聲,更有甚者,腦門直接墜下一滴汗。
這當朝皇后,素來有賢德之名,而今方知,這口舌也未免太伶俐了些。
皇后將濕帕子從眼前拿下,沖眾臣行了一個禮,「還請諸位大人成全我這婦道人家的不情之請,莫讓我夫君淪為連個恩人都護不住的千古笑柄。」
群臣連忙彎下腰,一疊聲道:「娘娘,使不得使不得!」
凌昶端坐明堂之上,沖皇后尷尷尬尬一笑。
皇后躬身不起,「是我叫諸位大人為難了!」
群臣也只得順勢跪到地上,「娘娘千金之軀,我等卻令娘娘折節下拜,我等萬死!可是娘娘,王氏所犯畢竟造反重罪,一旦饒恕,恐後患無窮啊!」
皇后揩著眼角,怯怯道:「何人叫你們饒恕了?」
群臣驚疑地抬起頭。
皇后哭道:「難道在諸位眼中,我是那等霍亂朝綱的妖婦?我不過是想請求諸位大人從輕發落,如何就成了要給叛賊脫罪了呢?」
群臣的額頭徹底布滿汗,深覺此婦難纏,一幫人此起彼伏一疊聲認錯。
「娘娘高風峻節,切莫自毀!」
「娘娘!都是臣工的錯!」
「娘娘!王氏子既有救駕之功,臣工又豈會陷陛下於不義?只是娘娘,重罪從寬,得有度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