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頁
在這些參差不齊的信息中,有不少人質疑《探旅》節目組為了熱度而故意推出姜無來主持祭司,指責其嚴重破壞當地習俗文化。
內憂外患,眾人很是無奈,楊諶卻興致勃勃地架起了攝像機,開始拍攝春祭的流程。
三牲、九醴、祝詞,墨孜村的春祭唯一的繁瑣都在前期準備上,過程卻很簡單,只在村頭朝著墨孜山的空地上豎起三根木桿,杆上各懸玄、黃、赤色三幡。
「立三幡,寓意天、地、人,一祝時,天幡動,二祝時,地幡動,三祝時,人幡動,幡不動,就說明失敗了。」
程燁這段時間已經將墨孜村的民俗文化了解得差不多,對於春祭的流程比姜無本人都熟悉。
至於姜無本人連祝詞都沒記住,但當春祭那天,他用紅繩紮起一頭長髮,穿著一身赤色紅袍,腳踩著銅鈴聲一步步走到眾人跟前時所有人都噤了聲。
烏黑的發,瑩白的膚,紅色的袍,襯著五官清俊無瑕,並沒有故意的冷漠,也沒有特別的莊重,姜無就像平日那樣,隨意地向他們走來,抬眸看向遠處的墨孜山,不像是在看什麼神明居所,反倒透著一絲懷念,像是在看久違的故鄉。
祝詞是不需要念的,但祭天之舞還是要跳的,舞步並不難,也不像楊諶他們想的跳大神,只是按照固定步子一步步隨意走著,紅色的衣擺像流淌的紅河飄拂在他腳邊。
沒有一個人說話,無論是之前極力反對的村民,還是楊諶他們這些外來者,都默契地保持著肅靜。
這時,人群里的宴之山忽然低聲說了句,「星宿。」
季若軒等嘉賓立刻看過來,攝像機也跟著拍過來,宴之山作為出家人還是第一次被鏡頭懟這麼近,有些不自在,卻還是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中解釋道,「他踩的步子代表天上的星宿,二十八星宿,東方七宿有三十二星,南方七宿有六十四星,西方七宿有五十一星,北方方七宿有三十五星,全部共有一百八十二星,他已經踏了九十六步。」
季若言愕然,「……一百八十二?這位置能記住?」
顯然姜無是記得住的,不只是這一百八十二顆星,他記得這片天空所有的星辰,包括普通人看不見的那些。
他從生下來那一刻就看著頭頂這片星辰而生,後來無論在哪裡,無論世事變遷,頭頂這片星空也是不變的,這是他師父教給他的第一課,記住那些位置幾乎成了他的本能。
一百八十二步全部踏完,一祝開始,祝詞由魏常閒念完,姜無舉起第一杯酒朝天上潑去,酒水落地,玄幡被風緩緩吹起,輕輕飄蕩。
魏常閒倒吸了口氣,下意識屏住了呼吸,險些忘記了祝詞。
二祝開始,祝詞念完,姜無將第二杯酒潑向地面,風更大了些,是從墨孜山方向吹來的,帶著涼意,將黃幡高高揚起。
三祝,姜無仰頭喝下那杯酒,而後朝著墨孜山遙遙舉起酒杯。
風凜冽起來,吹起赤幡發出烈烈之聲,眾人驚愕地看著頭頂的三道幡,忽然有人指著遠處小聲驚呼,「雲散了——」
眾人隨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發現墨孜山上方據說千年不散的雲層在慢慢散去。而在宴之山等人的眼中,那些散去的不只是雲層,還有陰鬱狂暴的煞氣。
第223章 無論蹉跎
千年來的邪妄惡念形成的煞氣氤氳飄散向整個墨孜村,象徵著天地人的三色旗幡迎風飛舞,蕭蕭烈烈,猛烈的狂風迎面而來,掀起姜無額前那縷白髮,冰冷鋒利的煞氣絲絲縷縷划過他臉龐,立刻出現了幾道細長血痕。
在眾人此起彼伏的驚呼中姜無只覺得神魂像被推出體外,無數嘈雜混亂的負面情緒海水般湧入他的大腦,讓他大腦一片空白,徹底僵在那裡,任由洶湧的煞氣劃破他身上的紅袍,割破他的皮膚,將那身紅袍染透。
人群外的韓重臉色霎時一變,顧不得狂風裹挾而來的沙石,就要往前走,卻被人抓住了衣角。
他倏然低頭,對上了江月漠然平靜的稚氣臉龐。
「祈靈山曾是真正的神明居所,棲息著一代代司命一族的先人屍骨,地仙體所葬處,鍾靈毓秀之地,擁有齊天氣運,卻被他用來埋葬帝王煞,成就積煞之體,讓這座靈山變成了無生之地,只剩下被帝王煞吸引而來的萬千煞物,令司命一族千年來的每一代後裔都不得善終,這才是真正導致他被天劫劈得魂飛魄散的惡因,也是你在千年前因一己之私將他帶離祈靈山帶來的惡果。」
「這是他千年前就該完成的悔過,也是解除詛咒的唯一方式,任何人不得插手。」
稚嫩清脆的孩童聲音不帶一絲情感地平鋪直敘,卻讓韓重後背生起陣陣寒意,他想起了那個死在姜無手中叫江彌的女孩子,正是從她在清水灣出現那時起,姜無為尋找什麼而離開了臨海。
那時周硯南和他都以為姜無是在找他前世的葬身之處,但實際上姜無在找的是這座祈靈山。
這陣猛烈的風將眾人吹得睜不開眼睛,連節目組架起的機器都被吹得東倒西歪,急得楊諶用身體護住機器。
狂風整整持續了半個小時才逐漸停下,眾人緩緩放下手臂,看到的就是依舊站在原地的姜無,只是臉上和脖頸多了不少髮絲般細長的血痕,身上那身紅袍顏色更加濃郁,像浸透了水一般。
周圍莫名一片安靜,像是生怕驚動了什麼,就在這時,遠處的傳來一道嘹亮的鷹唳,是墨孜山的方向,有一個白色的小點遠遠地向這裡飛來。
內憂外患,眾人很是無奈,楊諶卻興致勃勃地架起了攝像機,開始拍攝春祭的流程。
三牲、九醴、祝詞,墨孜村的春祭唯一的繁瑣都在前期準備上,過程卻很簡單,只在村頭朝著墨孜山的空地上豎起三根木桿,杆上各懸玄、黃、赤色三幡。
「立三幡,寓意天、地、人,一祝時,天幡動,二祝時,地幡動,三祝時,人幡動,幡不動,就說明失敗了。」
程燁這段時間已經將墨孜村的民俗文化了解得差不多,對於春祭的流程比姜無本人都熟悉。
至於姜無本人連祝詞都沒記住,但當春祭那天,他用紅繩紮起一頭長髮,穿著一身赤色紅袍,腳踩著銅鈴聲一步步走到眾人跟前時所有人都噤了聲。
烏黑的發,瑩白的膚,紅色的袍,襯著五官清俊無瑕,並沒有故意的冷漠,也沒有特別的莊重,姜無就像平日那樣,隨意地向他們走來,抬眸看向遠處的墨孜山,不像是在看什麼神明居所,反倒透著一絲懷念,像是在看久違的故鄉。
祝詞是不需要念的,但祭天之舞還是要跳的,舞步並不難,也不像楊諶他們想的跳大神,只是按照固定步子一步步隨意走著,紅色的衣擺像流淌的紅河飄拂在他腳邊。
沒有一個人說話,無論是之前極力反對的村民,還是楊諶他們這些外來者,都默契地保持著肅靜。
這時,人群里的宴之山忽然低聲說了句,「星宿。」
季若軒等嘉賓立刻看過來,攝像機也跟著拍過來,宴之山作為出家人還是第一次被鏡頭懟這麼近,有些不自在,卻還是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中解釋道,「他踩的步子代表天上的星宿,二十八星宿,東方七宿有三十二星,南方七宿有六十四星,西方七宿有五十一星,北方方七宿有三十五星,全部共有一百八十二星,他已經踏了九十六步。」
季若言愕然,「……一百八十二?這位置能記住?」
顯然姜無是記得住的,不只是這一百八十二顆星,他記得這片天空所有的星辰,包括普通人看不見的那些。
他從生下來那一刻就看著頭頂這片星辰而生,後來無論在哪裡,無論世事變遷,頭頂這片星空也是不變的,這是他師父教給他的第一課,記住那些位置幾乎成了他的本能。
一百八十二步全部踏完,一祝開始,祝詞由魏常閒念完,姜無舉起第一杯酒朝天上潑去,酒水落地,玄幡被風緩緩吹起,輕輕飄蕩。
魏常閒倒吸了口氣,下意識屏住了呼吸,險些忘記了祝詞。
二祝開始,祝詞念完,姜無將第二杯酒潑向地面,風更大了些,是從墨孜山方向吹來的,帶著涼意,將黃幡高高揚起。
三祝,姜無仰頭喝下那杯酒,而後朝著墨孜山遙遙舉起酒杯。
風凜冽起來,吹起赤幡發出烈烈之聲,眾人驚愕地看著頭頂的三道幡,忽然有人指著遠處小聲驚呼,「雲散了——」
眾人隨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發現墨孜山上方據說千年不散的雲層在慢慢散去。而在宴之山等人的眼中,那些散去的不只是雲層,還有陰鬱狂暴的煞氣。
第223章 無論蹉跎
千年來的邪妄惡念形成的煞氣氤氳飄散向整個墨孜村,象徵著天地人的三色旗幡迎風飛舞,蕭蕭烈烈,猛烈的狂風迎面而來,掀起姜無額前那縷白髮,冰冷鋒利的煞氣絲絲縷縷划過他臉龐,立刻出現了幾道細長血痕。
在眾人此起彼伏的驚呼中姜無只覺得神魂像被推出體外,無數嘈雜混亂的負面情緒海水般湧入他的大腦,讓他大腦一片空白,徹底僵在那裡,任由洶湧的煞氣劃破他身上的紅袍,割破他的皮膚,將那身紅袍染透。
人群外的韓重臉色霎時一變,顧不得狂風裹挾而來的沙石,就要往前走,卻被人抓住了衣角。
他倏然低頭,對上了江月漠然平靜的稚氣臉龐。
「祈靈山曾是真正的神明居所,棲息著一代代司命一族的先人屍骨,地仙體所葬處,鍾靈毓秀之地,擁有齊天氣運,卻被他用來埋葬帝王煞,成就積煞之體,讓這座靈山變成了無生之地,只剩下被帝王煞吸引而來的萬千煞物,令司命一族千年來的每一代後裔都不得善終,這才是真正導致他被天劫劈得魂飛魄散的惡因,也是你在千年前因一己之私將他帶離祈靈山帶來的惡果。」
「這是他千年前就該完成的悔過,也是解除詛咒的唯一方式,任何人不得插手。」
稚嫩清脆的孩童聲音不帶一絲情感地平鋪直敘,卻讓韓重後背生起陣陣寒意,他想起了那個死在姜無手中叫江彌的女孩子,正是從她在清水灣出現那時起,姜無為尋找什麼而離開了臨海。
那時周硯南和他都以為姜無是在找他前世的葬身之處,但實際上姜無在找的是這座祈靈山。
這陣猛烈的風將眾人吹得睜不開眼睛,連節目組架起的機器都被吹得東倒西歪,急得楊諶用身體護住機器。
狂風整整持續了半個小時才逐漸停下,眾人緩緩放下手臂,看到的就是依舊站在原地的姜無,只是臉上和脖頸多了不少髮絲般細長的血痕,身上那身紅袍顏色更加濃郁,像浸透了水一般。
周圍莫名一片安靜,像是生怕驚動了什麼,就在這時,遠處的傳來一道嘹亮的鷹唳,是墨孜山的方向,有一個白色的小點遠遠地向這裡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