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他見她猶在自作聰明地替他操心,心中一徑在笑,面上卻不動聲色道:“甚好。可你既是如此說了,我又豈能負了你這番心意?勢必得多與你纏綿幾番叫人看看才好。”
她又使勁往旁邊躲,小聲道:“堂堂皇上,怎能這般無恥。”
“當年撩撥我的勁頭哪兒去了?”他掐著她細細的手腕不叫她挪動,似笑非笑道。
她馬上扯過案頭上的摺子,急急轉話道:“去北境犒軍的事兒你倒還沒個批覆呢!”
北境戰役連勝,恰逢帝後御駕親征北上,雖已不必讓皇上親自領軍直入敵境,但北地邊臣們對這激勵士氣的大好機會還是不肯輕易放過的。沈知書銜領三路轉運使拜表軍前,奏請帝後共赴北境犒軍,以表我大平此戰必勝的決心。
他接過摺子,眼睛卻望著她,“先叫劉德中替你瞧瞧身子,再看去不去。”
她一聽這話便垂下頭,“三天兩頭地傳劉德中來診脈卻沒個結果,我的臉面都沒了。”
自從大軍北上,凡遇紮營暫歇的時候他必定會叫劉德中來瞧她是否有孕,生怕她有孕卻不自知,到時騎馬不慎以致小產傷身。但她雖是與他一直纏綿不分,可這肚子卻總也不見動靜。
他身為天家獨脈,自然是想能早有子嗣,如此方能使朝中眾臣們放心,這天下不會因他人出意外而致大亂。
且挨到今日這境況,她比他還要得子心切,只望能快些生出個一子半女的冊作皇儲,好叫那些前朝遺臣們從此再也不必記那作亂復國的念頭。
他伸手捧住她的臉,正色道:“有什麼沒臉面的?”
她心中胡思亂想個不停,最後急得想掉眼淚,道:“倘是我生不出孩子,那要如何是好?你毋須管我,多納幾個妃妾是正理。”
他低頭親她溢著淚的眼,“眼下才多久,你就急成了這模樣?待過個三五年,你要是還生不了孩子,到時再發急也不遲!”
她將臉埋進他的掌心中,雙手去抱他的腰,小聲嘆道:“那明日便再叫劉德中來瞧瞧罷。倘是無礙,我還真想再去青州看看沈大人與嚴馥之。”
章一六一 此情天下知(中)
翌日劉德中奉詔來診脈,見孟廷輝臉色一直不怎麼霽明,不由道:“皇后可是身子有何不適?”
她搖頭,索性直問道:“我與皇上夜夜共枕,為何總不見有孕?劉大人瞧我可是生不得孩子的人?”
劉德中沒料到她出言如此露骨,當下低頭垂眼,微微笑道:“皇后身子無礙,又是如此年輕,怎會生不得孩子?想來是因這大半年來過於奔波勞累,雖與皇上同帳共寢,卻不能這麼快有孕。皇后還當將心放寬些,莫要時時惦念此事,依臣之見,皇后或可先行折返回京,在宮中歇養歇養,靜待皇上率軍班師。”
她輕輕嘆氣,又蹙眉道:“知道了,你且退下罷。”
其實並非是她貪圖同他日夜相伴才不肯提前回京,實是因他不肯放她走,而她亦不忍心他一人操理這許多政事軍務。寇軍自降以來,這北地的民政軍務多如牛毛,瑣碎的雖都已發往各路使司衙門處決,可稍重要些的卻仍須他來親斷。她出身翰林,又做過知制誥,這替他擬詔一事自然是責無旁貸;且他又以她頗通官吏銓選、知懂軍務為由,令她一掌這北地選吏派將諸事。如此一來,她是一人身兼數差,前前後後幫了他好些事;他也因她在軍中操持諸事甚為放心,所以一直沒叫諸路衙門撥派文官到軍前來。
倘是她提前走,那新來的文官必不能知通他的心意,他性子若有不順,亦沒人能勸慰得了他,這北地諸事定會讓他疲累非凡,她又怎麼忍心自己一人回京歇養去?
她是他的皇后,亦是他的能臣,他放不開她,她亦離不了他。
·
因大平禁軍攻城掠地節節連勝,至十一月初時,二國邊境已全面向北推了數百里有餘,狄念更是身先士卒,親率麾下將士直取北戩都城穰州,北戩自京北諸路調兵南下援都,卻被宋、韓、岳等部半途圍打,而大平皇帝御駕親征之部自南一路北上入境,將所攻破收占的州縣城寨紛紛換防駐守,清掃降地諸多殘兵餘部。
北面戰事能夠連連得勝,除卻諸軍將帥統軍有方、將士死力陷戰之外,這三路轉運司、諸州府衙的官吏們亦是功不可沒。人只見那紅旗捷報上的所奪城池之名,卻不見那背後凝結著這些邊地文官們日日夜夜的辛勞與苦水。籌糧、押械、造甲、修砦、安置流民百姓、編戶降地諸民……這些事情哪一樣輕鬆?北面戰事烽火連月不休,這些邊地文官們又何曾安坐入睡過?
因而皇上此次北上非但是犒賜境上諸軍,亦是巡賜這三路使司州府衙門中的有功文臣。
皇上此番雖是從京中大舉策軍北上,但京畿禁軍中已有八萬人馬先行入境,留於麾下的三萬人馬亦有大半分去降地諸州城寨,赴北犒軍一事可謂輕裝簡行,準備從青州一路向東,過三路諸軍州縣,然後再攜皇后從臨淮路折返歸京。
北境降雪降得早,從建康路汾州直接西上,一路已是遍地白皚蒼茫,沒過多日便到了青州。
帝後北巡的第一處便選在了青州,這於整個cháo安北路的將帥文臣們皆是無尚的恩寵榮耀,皇上雖有詔諭令城中文臣不必出城接駕,但沈知書仍是冒雪出城三十里恭候聖駕親至。
狄念在北面大立軍功,沈知書在cháo安轉運使一位上坐得亦是日益穩靠。董義成既罷安撫使,北三路軍務又由狄念一人宣撫經略,這青州乃至cháo安上下的民政便由沈知書全權知管,此番戰事北三路中尤以cháo安北路出力納財最多,人皆傳言沖這一番政績,待大戰平止後,沈知書必會被詔回京中以擔重任。
御駕侍從甚是輕簡,連金戟黃仗都沒擎設便一路入了城。
沈知書頗知君心,轉運司衙門中並未設宴,只是如常擺了桌酒菜,令附近幾個大州知州及使司上下的文官們一併入內覲見。
靜待御駕入衙時,幾乎人人都在屏息凝神等著看,傳聞中的那個從女學孤兒到進士科狀元及第、從初初佞幸寵臣到列位二府重臣、從前朝皇室遺嗣到如今策反寇軍要挾尊位疆土的孟廷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女子,才能夠叫剛明強悍的今上執其之手、應其所取、冊其為後、封其疆邑。
衙外一片放眼無際的白皚茫茫,遠處蹄聲一路破雪而來,沈知書策馬先至,利落地翻身下馬,立在諸官面前抱袖垂首。
然後便是一黑一紅兩匹馬並轡行來,兩旁有暗甲親兵飛馳至衙門外,紛紛落馬候在道側,冷甲上的薄雪簌簌而飛。雖無大肆張揚,可卻極有氣勢。
後面兩匹馬兒漸次止步,黑駿上的男子勒韁下馬,隨即轉身伸手,將那棗色馬兒上的女子抱了下來,又一抖身上的黑氅,將她緊緊地裹了進去。
女子輕輕掙扎了幾下,遂又無奈地依了他,任他攬著她一路走了進來。
一眾文官們皆是看得瞠目結舌,連要低頭下跪行禮都忘了,直到沈知書在旁邊壓聲敦促了幾句,所有人才慌慌張張地跪行大禮,叩首恭迎。
英寡沒有絲毫滯停之意地一路越過眾人,倒是孟廷輝在他懷中倉促回首,沖眾人輕輕道:“都平身罷。”
人皆在後謝恩起身,卻不敢冒然進去。
她邊走邊仰起頭,“你怎的如此不給人好臉色看?”
他足下緩慢,語速亦慢:“是他們無禮在先,竟敢直愣愣地盯著你看個沒完沒了。不叫他們知道知道你是我的皇后,他們還當你是什麼稀奇物兒可以隨便打量的!”
她微微抿唇,垂下眼看路。
放眼這全天下,只怕也就是他一人才會把她當作稀奇物兒罷。
在轉運司衙中與眾文官們用罷膳,他又特意詢問了些cháo安一路的吏治民生情形,一一讓這些從附近州府趕來青州覲見的知州知府們詳細作答,然後又問沈知書要過轉運司的漕賦簿子來閱,略看了看北境上的糧響器甲等物的補足情況。
從頭到尾,她都坐在他身側,聽他嚴肅而認真地與眾人問政,安安靜靜地望著這些邊地重臣們臉上對他恭敬而敬畏的神色,心中淡淡湧起些喜悅。
待諸事議畢,他便依先前所定封賜此番有功文臣,眾人謝恩過後亦不敢多有留滯,與沈知書問過安後便紛紛拜辭離去。
見外臣皆退,他才慵然一舒肩骨,靠上高高的椅背,沖沈知書道:“朕欲見一見那個叫你惦念不忘的女子。”
沈知書微微一笑,“是。”然後便轉身叫來一人,吩咐道:“去府衙後院將夫人請來。”
孟廷輝一聽那“夫人”二字,人頓時僵了,半晌才回過神,倏然站起身來,急急道:“你與她何時成的親?”
她又使勁往旁邊躲,小聲道:“堂堂皇上,怎能這般無恥。”
“當年撩撥我的勁頭哪兒去了?”他掐著她細細的手腕不叫她挪動,似笑非笑道。
她馬上扯過案頭上的摺子,急急轉話道:“去北境犒軍的事兒你倒還沒個批覆呢!”
北境戰役連勝,恰逢帝後御駕親征北上,雖已不必讓皇上親自領軍直入敵境,但北地邊臣們對這激勵士氣的大好機會還是不肯輕易放過的。沈知書銜領三路轉運使拜表軍前,奏請帝後共赴北境犒軍,以表我大平此戰必勝的決心。
他接過摺子,眼睛卻望著她,“先叫劉德中替你瞧瞧身子,再看去不去。”
她一聽這話便垂下頭,“三天兩頭地傳劉德中來診脈卻沒個結果,我的臉面都沒了。”
自從大軍北上,凡遇紮營暫歇的時候他必定會叫劉德中來瞧她是否有孕,生怕她有孕卻不自知,到時騎馬不慎以致小產傷身。但她雖是與他一直纏綿不分,可這肚子卻總也不見動靜。
他身為天家獨脈,自然是想能早有子嗣,如此方能使朝中眾臣們放心,這天下不會因他人出意外而致大亂。
且挨到今日這境況,她比他還要得子心切,只望能快些生出個一子半女的冊作皇儲,好叫那些前朝遺臣們從此再也不必記那作亂復國的念頭。
他伸手捧住她的臉,正色道:“有什麼沒臉面的?”
她心中胡思亂想個不停,最後急得想掉眼淚,道:“倘是我生不出孩子,那要如何是好?你毋須管我,多納幾個妃妾是正理。”
他低頭親她溢著淚的眼,“眼下才多久,你就急成了這模樣?待過個三五年,你要是還生不了孩子,到時再發急也不遲!”
她將臉埋進他的掌心中,雙手去抱他的腰,小聲嘆道:“那明日便再叫劉德中來瞧瞧罷。倘是無礙,我還真想再去青州看看沈大人與嚴馥之。”
章一六一 此情天下知(中)
翌日劉德中奉詔來診脈,見孟廷輝臉色一直不怎麼霽明,不由道:“皇后可是身子有何不適?”
她搖頭,索性直問道:“我與皇上夜夜共枕,為何總不見有孕?劉大人瞧我可是生不得孩子的人?”
劉德中沒料到她出言如此露骨,當下低頭垂眼,微微笑道:“皇后身子無礙,又是如此年輕,怎會生不得孩子?想來是因這大半年來過於奔波勞累,雖與皇上同帳共寢,卻不能這麼快有孕。皇后還當將心放寬些,莫要時時惦念此事,依臣之見,皇后或可先行折返回京,在宮中歇養歇養,靜待皇上率軍班師。”
她輕輕嘆氣,又蹙眉道:“知道了,你且退下罷。”
其實並非是她貪圖同他日夜相伴才不肯提前回京,實是因他不肯放她走,而她亦不忍心他一人操理這許多政事軍務。寇軍自降以來,這北地的民政軍務多如牛毛,瑣碎的雖都已發往各路使司衙門處決,可稍重要些的卻仍須他來親斷。她出身翰林,又做過知制誥,這替他擬詔一事自然是責無旁貸;且他又以她頗通官吏銓選、知懂軍務為由,令她一掌這北地選吏派將諸事。如此一來,她是一人身兼數差,前前後後幫了他好些事;他也因她在軍中操持諸事甚為放心,所以一直沒叫諸路衙門撥派文官到軍前來。
倘是她提前走,那新來的文官必不能知通他的心意,他性子若有不順,亦沒人能勸慰得了他,這北地諸事定會讓他疲累非凡,她又怎麼忍心自己一人回京歇養去?
她是他的皇后,亦是他的能臣,他放不開她,她亦離不了他。
·
因大平禁軍攻城掠地節節連勝,至十一月初時,二國邊境已全面向北推了數百里有餘,狄念更是身先士卒,親率麾下將士直取北戩都城穰州,北戩自京北諸路調兵南下援都,卻被宋、韓、岳等部半途圍打,而大平皇帝御駕親征之部自南一路北上入境,將所攻破收占的州縣城寨紛紛換防駐守,清掃降地諸多殘兵餘部。
北面戰事能夠連連得勝,除卻諸軍將帥統軍有方、將士死力陷戰之外,這三路轉運司、諸州府衙的官吏們亦是功不可沒。人只見那紅旗捷報上的所奪城池之名,卻不見那背後凝結著這些邊地文官們日日夜夜的辛勞與苦水。籌糧、押械、造甲、修砦、安置流民百姓、編戶降地諸民……這些事情哪一樣輕鬆?北面戰事烽火連月不休,這些邊地文官們又何曾安坐入睡過?
因而皇上此次北上非但是犒賜境上諸軍,亦是巡賜這三路使司州府衙門中的有功文臣。
皇上此番雖是從京中大舉策軍北上,但京畿禁軍中已有八萬人馬先行入境,留於麾下的三萬人馬亦有大半分去降地諸州城寨,赴北犒軍一事可謂輕裝簡行,準備從青州一路向東,過三路諸軍州縣,然後再攜皇后從臨淮路折返歸京。
北境降雪降得早,從建康路汾州直接西上,一路已是遍地白皚蒼茫,沒過多日便到了青州。
帝後北巡的第一處便選在了青州,這於整個cháo安北路的將帥文臣們皆是無尚的恩寵榮耀,皇上雖有詔諭令城中文臣不必出城接駕,但沈知書仍是冒雪出城三十里恭候聖駕親至。
狄念在北面大立軍功,沈知書在cháo安轉運使一位上坐得亦是日益穩靠。董義成既罷安撫使,北三路軍務又由狄念一人宣撫經略,這青州乃至cháo安上下的民政便由沈知書全權知管,此番戰事北三路中尤以cháo安北路出力納財最多,人皆傳言沖這一番政績,待大戰平止後,沈知書必會被詔回京中以擔重任。
御駕侍從甚是輕簡,連金戟黃仗都沒擎設便一路入了城。
沈知書頗知君心,轉運司衙門中並未設宴,只是如常擺了桌酒菜,令附近幾個大州知州及使司上下的文官們一併入內覲見。
靜待御駕入衙時,幾乎人人都在屏息凝神等著看,傳聞中的那個從女學孤兒到進士科狀元及第、從初初佞幸寵臣到列位二府重臣、從前朝皇室遺嗣到如今策反寇軍要挾尊位疆土的孟廷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女子,才能夠叫剛明強悍的今上執其之手、應其所取、冊其為後、封其疆邑。
衙外一片放眼無際的白皚茫茫,遠處蹄聲一路破雪而來,沈知書策馬先至,利落地翻身下馬,立在諸官面前抱袖垂首。
然後便是一黑一紅兩匹馬並轡行來,兩旁有暗甲親兵飛馳至衙門外,紛紛落馬候在道側,冷甲上的薄雪簌簌而飛。雖無大肆張揚,可卻極有氣勢。
後面兩匹馬兒漸次止步,黑駿上的男子勒韁下馬,隨即轉身伸手,將那棗色馬兒上的女子抱了下來,又一抖身上的黑氅,將她緊緊地裹了進去。
女子輕輕掙扎了幾下,遂又無奈地依了他,任他攬著她一路走了進來。
一眾文官們皆是看得瞠目結舌,連要低頭下跪行禮都忘了,直到沈知書在旁邊壓聲敦促了幾句,所有人才慌慌張張地跪行大禮,叩首恭迎。
英寡沒有絲毫滯停之意地一路越過眾人,倒是孟廷輝在他懷中倉促回首,沖眾人輕輕道:“都平身罷。”
人皆在後謝恩起身,卻不敢冒然進去。
她邊走邊仰起頭,“你怎的如此不給人好臉色看?”
他足下緩慢,語速亦慢:“是他們無禮在先,竟敢直愣愣地盯著你看個沒完沒了。不叫他們知道知道你是我的皇后,他們還當你是什麼稀奇物兒可以隨便打量的!”
她微微抿唇,垂下眼看路。
放眼這全天下,只怕也就是他一人才會把她當作稀奇物兒罷。
在轉運司衙中與眾文官們用罷膳,他又特意詢問了些cháo安一路的吏治民生情形,一一讓這些從附近州府趕來青州覲見的知州知府們詳細作答,然後又問沈知書要過轉運司的漕賦簿子來閱,略看了看北境上的糧響器甲等物的補足情況。
從頭到尾,她都坐在他身側,聽他嚴肅而認真地與眾人問政,安安靜靜地望著這些邊地重臣們臉上對他恭敬而敬畏的神色,心中淡淡湧起些喜悅。
待諸事議畢,他便依先前所定封賜此番有功文臣,眾人謝恩過後亦不敢多有留滯,與沈知書問過安後便紛紛拜辭離去。
見外臣皆退,他才慵然一舒肩骨,靠上高高的椅背,沖沈知書道:“朕欲見一見那個叫你惦念不忘的女子。”
沈知書微微一笑,“是。”然後便轉身叫來一人,吩咐道:“去府衙後院將夫人請來。”
孟廷輝一聽那“夫人”二字,人頓時僵了,半晌才回過神,倏然站起身來,急急道:“你與她何時成的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