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趙琨正了正衣冠,氣勢逼人:「那請問大王赦免趙高,依據的是哪條法律?商鞅變法,為了取信於民,立木為信1。連太子犯法都一併追究,讓太子的老師替太子受刑。前後歷經兩次變法,第一次用了六年多,第二次用了十幾年,秦法才得以貫徹實施,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大王踐踏法律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天下人都看著大王呢,有樣學樣,上行下效,是高官貴戚最擅長的。長此以往,豈能不亂?」
秦王政有些懊惱,小叔父不愧是王綰教出來的得意弟子,正氣凜然如出一轍。他怎麼就給小叔父安了一個御史的頭銜,這不是給自個兒找不痛快嗎?好不容易把王綰調離御史府,耳根子才清淨了兩天,又來?難怪趙王偃喜歡郭開那樣的奸佞,忠臣剛直起來,根本不給君王面子啊。誰喜歡天天被人說教?
秦王政深吸一口氣,平復心境,委屈道:「道理寡人都明白,這不是……趙高不是小叔父的人嗎?總不能剛進宮為寡人辦事,就被處置了。」
趙琨假裝生氣,瞪秦王政一眼,「朝堂之上,皆是王臣,如若他再犯法,大王儘管處置,不必顧忌微臣的顏面。」
趙高生怕他倆吵起來,趕緊上前請罪,自願領了鞭笞三十下、罰俸半年的處罰,以正國法。
秦王政拋給趙高一個讚賞的眼神。
下一秒,趙琨露出一個狡黠的笑容,拍了拍趙高,又從袖中摸出一小包奶糖塞給秦王政:「微臣也不想這麼嘮叨,但既然當了御史,總不能拿著俸祿不幹事,略盡職責,聊表寸心。」
秦王政縱容又無奈地笑了笑,遞給趙高一顆糖,讓他下去領罰。
再沒有其他人盯著,趙琨獻寶似的拿出鳥銃,手把手教秦王政射擊,教他怎麼避免被鳥銃的後坐力傷到,「此物名為鳥銃,目前只有這兩支樣品,獻給大王賞玩。」
秦王政驚詫於鳥銃這齣其不意的殺傷力,許久都沒有說話,隔了好一會兒,才悠悠回神,因為暫時還無法解決鳥銃在雨天難以正常使用、射擊間隔比較長,火力不如弓箭密集,彈藥易燃易炸難運輸等問題,所以這東西不會在軍隊中普及。不過,訓練兩個火器營玩奇兵突擊也是不錯的。
秦王政摩挲許久,不舍地將一支鳥銃還給趙琨,說:「小叔父即將遠行,留著防身。」
轉眼就到朔日大朝會,秦王政在章台宮接見燕國使臣。
關於趙琨的坐席的位置,秦王政讓趙高前來傳話:「擺得離大王近一些。」
雖說王座的兩側都空著,但侍者可不敢往那邊擺,就將鎬池君的座位安排在下首僅次於丞相的地方。
秦王政入座之後,只看了一眼,便抬手指了一個位置道:「鎬池君的坐席,再近寡人一些。」
殿中陡然陷入了詭異的寂靜,鎬池君雖然是宗室,也有大功,但論官職、論年齡、論資歷,是絕對不應該這麼靠前的。或者說,任何一位重臣的坐席都不應該設在台階之上。
趙琨在殿門外被侍者要求解劍的時候,整個人都愣了一下,完犢子,什麼都計劃好了,唯獨忘了一件事——參加朝會的大臣需要解劍脫靴才能上殿。
趙琨:「……」
不能佩劍上殿?沒問題,他佩鳥銃。
第130章 我在哪裡,哪裡就是糧倉。
侍者引導著趙琨走向屬於他的位置。一開始,趙琨還目不斜視像模像樣地邁著小方步,等他突然覺察出殿內寂靜到詭異,所有同僚都望著他的時候,他腳步一頓,隨即發現他已經越過了左相王綰的席位。
就連守在殿前的朱家都感到異常。可惜沒有詔令不得上殿,他只能站在一眾宮廷郎衛中,有些焦急地張望。
趙琨疑惑地偏頭看向侍者,用眼神詢問:你確定沒帶錯地方?
侍者微微躬身,又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趙琨不由地看向秦王政。
秦王政隔著冕冠上垂下來的玉旒,小幅度地微微點頭示意:沒錯,就是這裡。他一向討厭君王冕服,看著的確威嚴莊重,但誰穿誰知道,單是頭頂的份量就壓得他脖頸疼,玉旒還影響視線,為什麼會有這種反人性的禮服款式?秦王政決定,等他橫掃六國,一定要廢掉周天子的六冕之制,以後朝會只穿著「玄衣纁裳」即可。
趙琨人麻了。他是跟秦王政商議過,要坐得近一點防備燕國使臣搞事情。但他真沒打算跑到丞相的前邊當顯眼包啊,原先就有傳言,說丞相昌平君是因為得罪了趙琨才被貶謫去陳郢。現在又把他的坐席設在王綰之上,這不是犯忌諱拉仇恨嗎?趙琨感覺腳上有千鈞重,如芒在背。他屏住呼吸,步履沉沉,硬著頭皮走過去正襟危坐。
就在這一瞬間,原本閉目養神的王綰忽然睜開眼平和地朝他笑了一下,這笑容帶著幾分安撫鼓勵的意味。
趙琨忐忑的心忽然一定,沒那麼緊張了。他朝王綰拱拱手,各自從容地安坐。
由於蓋聶是代表燕王向秦王稱臣,所以秦王政採用了外交上最隆重的九賓之禮接見他,這原本是周天子專門用來接待天下諸侯的典禮,儀式感過於強烈,搞得蓋聶和秦舞陽都有點懵。
透過殿門,依稀能窺見每隔數丈就有金燦燦的銅柱和銅燈,一直延伸到最高的台階之上。九位禮賓司儀等著蓋聶,完全是周天子接見諸侯的排場。蓋聶在心中冷嗤一聲——秦王政吞併天下的志向昭然若揭啊。
秦王政有些懊惱,小叔父不愧是王綰教出來的得意弟子,正氣凜然如出一轍。他怎麼就給小叔父安了一個御史的頭銜,這不是給自個兒找不痛快嗎?好不容易把王綰調離御史府,耳根子才清淨了兩天,又來?難怪趙王偃喜歡郭開那樣的奸佞,忠臣剛直起來,根本不給君王面子啊。誰喜歡天天被人說教?
秦王政深吸一口氣,平復心境,委屈道:「道理寡人都明白,這不是……趙高不是小叔父的人嗎?總不能剛進宮為寡人辦事,就被處置了。」
趙琨假裝生氣,瞪秦王政一眼,「朝堂之上,皆是王臣,如若他再犯法,大王儘管處置,不必顧忌微臣的顏面。」
趙高生怕他倆吵起來,趕緊上前請罪,自願領了鞭笞三十下、罰俸半年的處罰,以正國法。
秦王政拋給趙高一個讚賞的眼神。
下一秒,趙琨露出一個狡黠的笑容,拍了拍趙高,又從袖中摸出一小包奶糖塞給秦王政:「微臣也不想這麼嘮叨,但既然當了御史,總不能拿著俸祿不幹事,略盡職責,聊表寸心。」
秦王政縱容又無奈地笑了笑,遞給趙高一顆糖,讓他下去領罰。
再沒有其他人盯著,趙琨獻寶似的拿出鳥銃,手把手教秦王政射擊,教他怎麼避免被鳥銃的後坐力傷到,「此物名為鳥銃,目前只有這兩支樣品,獻給大王賞玩。」
秦王政驚詫於鳥銃這齣其不意的殺傷力,許久都沒有說話,隔了好一會兒,才悠悠回神,因為暫時還無法解決鳥銃在雨天難以正常使用、射擊間隔比較長,火力不如弓箭密集,彈藥易燃易炸難運輸等問題,所以這東西不會在軍隊中普及。不過,訓練兩個火器營玩奇兵突擊也是不錯的。
秦王政摩挲許久,不舍地將一支鳥銃還給趙琨,說:「小叔父即將遠行,留著防身。」
轉眼就到朔日大朝會,秦王政在章台宮接見燕國使臣。
關於趙琨的坐席的位置,秦王政讓趙高前來傳話:「擺得離大王近一些。」
雖說王座的兩側都空著,但侍者可不敢往那邊擺,就將鎬池君的座位安排在下首僅次於丞相的地方。
秦王政入座之後,只看了一眼,便抬手指了一個位置道:「鎬池君的坐席,再近寡人一些。」
殿中陡然陷入了詭異的寂靜,鎬池君雖然是宗室,也有大功,但論官職、論年齡、論資歷,是絕對不應該這麼靠前的。或者說,任何一位重臣的坐席都不應該設在台階之上。
趙琨在殿門外被侍者要求解劍的時候,整個人都愣了一下,完犢子,什麼都計劃好了,唯獨忘了一件事——參加朝會的大臣需要解劍脫靴才能上殿。
趙琨:「……」
不能佩劍上殿?沒問題,他佩鳥銃。
第130章 我在哪裡,哪裡就是糧倉。
侍者引導著趙琨走向屬於他的位置。一開始,趙琨還目不斜視像模像樣地邁著小方步,等他突然覺察出殿內寂靜到詭異,所有同僚都望著他的時候,他腳步一頓,隨即發現他已經越過了左相王綰的席位。
就連守在殿前的朱家都感到異常。可惜沒有詔令不得上殿,他只能站在一眾宮廷郎衛中,有些焦急地張望。
趙琨疑惑地偏頭看向侍者,用眼神詢問:你確定沒帶錯地方?
侍者微微躬身,又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趙琨不由地看向秦王政。
秦王政隔著冕冠上垂下來的玉旒,小幅度地微微點頭示意:沒錯,就是這裡。他一向討厭君王冕服,看著的確威嚴莊重,但誰穿誰知道,單是頭頂的份量就壓得他脖頸疼,玉旒還影響視線,為什麼會有這種反人性的禮服款式?秦王政決定,等他橫掃六國,一定要廢掉周天子的六冕之制,以後朝會只穿著「玄衣纁裳」即可。
趙琨人麻了。他是跟秦王政商議過,要坐得近一點防備燕國使臣搞事情。但他真沒打算跑到丞相的前邊當顯眼包啊,原先就有傳言,說丞相昌平君是因為得罪了趙琨才被貶謫去陳郢。現在又把他的坐席設在王綰之上,這不是犯忌諱拉仇恨嗎?趙琨感覺腳上有千鈞重,如芒在背。他屏住呼吸,步履沉沉,硬著頭皮走過去正襟危坐。
就在這一瞬間,原本閉目養神的王綰忽然睜開眼平和地朝他笑了一下,這笑容帶著幾分安撫鼓勵的意味。
趙琨忐忑的心忽然一定,沒那麼緊張了。他朝王綰拱拱手,各自從容地安坐。
由於蓋聶是代表燕王向秦王稱臣,所以秦王政採用了外交上最隆重的九賓之禮接見他,這原本是周天子專門用來接待天下諸侯的典禮,儀式感過於強烈,搞得蓋聶和秦舞陽都有點懵。
透過殿門,依稀能窺見每隔數丈就有金燦燦的銅柱和銅燈,一直延伸到最高的台階之上。九位禮賓司儀等著蓋聶,完全是周天子接見諸侯的排場。蓋聶在心中冷嗤一聲——秦王政吞併天下的志向昭然若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