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讓她跪著吧,跪到真心悔過為止。」星子滿天,繁盛之相,卻難以照亮宮中的冷清夜色。
皇上深嘆道:「明日,鶴安便要入京了吧?」
「侍衛來報,丞相大人同季將軍明日午時前便可入宮。」
「哼,年紀輕輕,卻是只老狐狸,他這是給朕一個台階下。」越過早朝的時候,先私下稟告辰王一事,他想的倒是周全。
許公公知道皇上說的鶴丞相:「辰王的事,是家事,理當……」
「家事?」皇上打斷他的話:「戰事一起,損傷近萬,這還能說是家事?」
「老奴糊塗,還請皇上恕罪。」許公公嚇得跪倒在地。
對於辰王,皇帝失望至極,無論是幼時的寵愛,亦或是長大後封王,他自認對他比其他皇子要好的多,可為何他卻成了最不滿意的一個?
江南一戰,好在鶴安同季凌川運籌帷幄,並未造成太大的影響和損失。
但謀反一事已經定局,無論是出於江山穩固,還是給三軍將士和朝臣們一個交代,此事都不能輕輕揭過。
**
驛館內,季凌川同鶴安一樣沒有睡意:「將楚離留在江南,現在指不定氣成什麼樣呢。」
雖說是為了她的安危,但想到她會因此生氣,季凌川心中便沒底。
這次回京,中途兇險萬分,三次被埋伏,險些讓辰王逃了。
明天總算進京了,他都想好了,交了手上的差事後立馬轉回江南接人。
「明日入京,先交了差事再說吧。」鶴安也擔心阮清歡,之所以將她留在江南,不僅僅是為了她的安危,更是不想她參與這件案子。
「人都已經帶回來了,你怎麼還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辰王畢竟是皇子,皇上因著對齊貴妃的寵愛,對他也是極盡包容,就連盧城私兵一事都按了下來。」
「所以,你擔心,皇上這次也會護短?」
這一次,鶴安也不確定,皇上會如何處理此事。
如果他依舊選擇保辰王,那便會讓人抵下謀逆之罪,到時候裴家第一、何家第二,阮家二房想脫身,只怕更難了。
**
翌日晌午,鶴安同季凌川候在御書房外,眼看半個多時辰了,裡面一點動靜都沒有。
這下,連季凌川心中也沒了底。
剛入宮,皇上便將辰王召了進去,難不成真如鶴安所想,皇上還要護短?
思量之際,殿中傳出杯盞碎裂之聲,接著門口兩個小公公跑了進去,再出來時神色慌亂,往太醫院的方向跑去。
鶴安同季凌川見事態不好,便要入殿護駕,此刻太子也聞聲前來。
剛到書房門口,便見兩名親衛押著辰王走了出來,許公公也出來傳話:「皇上有令,將辰王押回王府,由三司會審,丞相大人監審,務必將齊州及江南之事查清楚,不可有一絲紕漏。」
監審?
皇上這是將主審之權交到了江傑手裡。
太子過來時,也聽到書房內有異動:「勞煩許公公傳個話,就說本宮前來給父皇請安。」
許公公:「老奴就去,還請太子殿下稍候。」
片刻,許公公出來:「皇上今日身子不適,讓太子殿下和二位大人先行回去。」
太子:「……」
鶴安、季凌川拱手:「微臣告退。」
走出一段距離的辰王轉過頭來,對太子出言不敬:「太子殿下仗著是皇后所出,占著儲君之位,可你行事優柔寡斷,婦仁之人,如何挑得起我東召一國之君的重擔?」
太子搖頭:「辰王,父皇身為一國之君,歷經數次動盪,也曾以武定天下。如今我東召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父皇大宣仁心德政,為百姓謀福。」
「時移世易,你我本該效仿父皇,心懷仁政治國,興武防外敵入侵,並非為了一己之私挑起戰事,興戰內鬥,讓無辜百姓受戰亂之苦。」
「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父皇不公,偏私於你,試問你若並非皇后所出,有什麼資格坐在太子的位子上?」
太子:「你也說了,本宮就是嫡子,你所謂的如果都不會成立。」
此話一出,擊垮了辰王最後一絲自尊:「父皇一定會後悔的,待到有他國犯我東召之時,他必會看見你的無能,後悔今日做的決定。」
第171章 我不是吩咐過,讓你不得相送嗎?
朝堂之上,高高在上的皇上難得一見的憂思深重。
放眼看來,自從辰王一事徹查以來,上朝的高級官員少了不下五位,想必是查出與辰王一事有牽連,被刑部羈押受審。
朝臣們個個謹小慎微,倒是御使台的人首先站了出來:「皇上,辰王在齊州興兵,損傷近萬,此事關乎國祚穩定,還請皇上徹查。」
此話一出,另兩位御史台的官員也站出來附議。
但也只說徹查,不敢直言謀逆二字。
鶴安與季凌川分立兩邊,皇上問道:「鶴卿覺得此事該如何定奪?」
「皇上聖明,齊州屯糧一事,皆已查清,數萬擔糧屯積齊州,實屬反常。
且江南何家與之也有牽連,其中關係盤根錯節,尚有諸多細節有待查問,尚不能做最後定論。」
「朕聽聞,兩軍對戰之時,江南守軍中出了細作?」
季凌川上前:「回皇上,江南守軍前將領貪墨軍餉,暗中與何氏勾結,對戰之前,好在現任將軍重新整肅軍紀,大戰前篩查出近兩百名潛於軍中的奸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皇上深嘆道:「明日,鶴安便要入京了吧?」
「侍衛來報,丞相大人同季將軍明日午時前便可入宮。」
「哼,年紀輕輕,卻是只老狐狸,他這是給朕一個台階下。」越過早朝的時候,先私下稟告辰王一事,他想的倒是周全。
許公公知道皇上說的鶴丞相:「辰王的事,是家事,理當……」
「家事?」皇上打斷他的話:「戰事一起,損傷近萬,這還能說是家事?」
「老奴糊塗,還請皇上恕罪。」許公公嚇得跪倒在地。
對於辰王,皇帝失望至極,無論是幼時的寵愛,亦或是長大後封王,他自認對他比其他皇子要好的多,可為何他卻成了最不滿意的一個?
江南一戰,好在鶴安同季凌川運籌帷幄,並未造成太大的影響和損失。
但謀反一事已經定局,無論是出於江山穩固,還是給三軍將士和朝臣們一個交代,此事都不能輕輕揭過。
**
驛館內,季凌川同鶴安一樣沒有睡意:「將楚離留在江南,現在指不定氣成什麼樣呢。」
雖說是為了她的安危,但想到她會因此生氣,季凌川心中便沒底。
這次回京,中途兇險萬分,三次被埋伏,險些讓辰王逃了。
明天總算進京了,他都想好了,交了手上的差事後立馬轉回江南接人。
「明日入京,先交了差事再說吧。」鶴安也擔心阮清歡,之所以將她留在江南,不僅僅是為了她的安危,更是不想她參與這件案子。
「人都已經帶回來了,你怎麼還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辰王畢竟是皇子,皇上因著對齊貴妃的寵愛,對他也是極盡包容,就連盧城私兵一事都按了下來。」
「所以,你擔心,皇上這次也會護短?」
這一次,鶴安也不確定,皇上會如何處理此事。
如果他依舊選擇保辰王,那便會讓人抵下謀逆之罪,到時候裴家第一、何家第二,阮家二房想脫身,只怕更難了。
**
翌日晌午,鶴安同季凌川候在御書房外,眼看半個多時辰了,裡面一點動靜都沒有。
這下,連季凌川心中也沒了底。
剛入宮,皇上便將辰王召了進去,難不成真如鶴安所想,皇上還要護短?
思量之際,殿中傳出杯盞碎裂之聲,接著門口兩個小公公跑了進去,再出來時神色慌亂,往太醫院的方向跑去。
鶴安同季凌川見事態不好,便要入殿護駕,此刻太子也聞聲前來。
剛到書房門口,便見兩名親衛押著辰王走了出來,許公公也出來傳話:「皇上有令,將辰王押回王府,由三司會審,丞相大人監審,務必將齊州及江南之事查清楚,不可有一絲紕漏。」
監審?
皇上這是將主審之權交到了江傑手裡。
太子過來時,也聽到書房內有異動:「勞煩許公公傳個話,就說本宮前來給父皇請安。」
許公公:「老奴就去,還請太子殿下稍候。」
片刻,許公公出來:「皇上今日身子不適,讓太子殿下和二位大人先行回去。」
太子:「……」
鶴安、季凌川拱手:「微臣告退。」
走出一段距離的辰王轉過頭來,對太子出言不敬:「太子殿下仗著是皇后所出,占著儲君之位,可你行事優柔寡斷,婦仁之人,如何挑得起我東召一國之君的重擔?」
太子搖頭:「辰王,父皇身為一國之君,歷經數次動盪,也曾以武定天下。如今我東召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父皇大宣仁心德政,為百姓謀福。」
「時移世易,你我本該效仿父皇,心懷仁政治國,興武防外敵入侵,並非為了一己之私挑起戰事,興戰內鬥,讓無辜百姓受戰亂之苦。」
「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父皇不公,偏私於你,試問你若並非皇后所出,有什麼資格坐在太子的位子上?」
太子:「你也說了,本宮就是嫡子,你所謂的如果都不會成立。」
此話一出,擊垮了辰王最後一絲自尊:「父皇一定會後悔的,待到有他國犯我東召之時,他必會看見你的無能,後悔今日做的決定。」
第171章 我不是吩咐過,讓你不得相送嗎?
朝堂之上,高高在上的皇上難得一見的憂思深重。
放眼看來,自從辰王一事徹查以來,上朝的高級官員少了不下五位,想必是查出與辰王一事有牽連,被刑部羈押受審。
朝臣們個個謹小慎微,倒是御使台的人首先站了出來:「皇上,辰王在齊州興兵,損傷近萬,此事關乎國祚穩定,還請皇上徹查。」
此話一出,另兩位御史台的官員也站出來附議。
但也只說徹查,不敢直言謀逆二字。
鶴安與季凌川分立兩邊,皇上問道:「鶴卿覺得此事該如何定奪?」
「皇上聖明,齊州屯糧一事,皆已查清,數萬擔糧屯積齊州,實屬反常。
且江南何家與之也有牽連,其中關係盤根錯節,尚有諸多細節有待查問,尚不能做最後定論。」
「朕聽聞,兩軍對戰之時,江南守軍中出了細作?」
季凌川上前:「回皇上,江南守軍前將領貪墨軍餉,暗中與何氏勾結,對戰之前,好在現任將軍重新整肅軍紀,大戰前篩查出近兩百名潛於軍中的奸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